第二十五章 戰赤壁
關燈
小
中
大
“建安十三年,曹操自江陵追劉備,備求救于孫權,權将周瑜請兵三萬拒之。
瑜部将黃蓋建議以鬥艦載荻柴,先以書詐降。
時東南風起,蓋以十艦著前,餘船繼進,去二裡許,同時火發。
火烈風猛,燒盡北船,操軍大敗,石壁皆赤。
…··” 赤壁之戰的故事,天下不知道的人可還真不多。
就算是山野之民,大字不識一個的,也能把當年赤壁如何鏖兵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
走州竄縣、穿村過寨的說書人,誰不會說幾段曹操曹孟德,誰不會說幾段周瑜周公謹? 三國的故事既已深入人心,人們怎麼能不遊赤壁?怎麼能不憑吊一番被江濤淘盡的千古英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赤壁之戰,畢竟是一千年前的事情了。
時間一長,古戰場的遺迹就不太好找了。
就說赤壁吧,赤壁究竟在哪裡,說法就不一樣。
一說蒲析縣西北的烏林,與赤壁相對,乃周谕破曹公之地。
持這一說的人,氣都不是很盛。
原因很簡單——這一說法雖然切實有據。
無奈北宋時出了個大文豪蘇武蘇東坡。
這位名垂千古的蘇學士谪居在黃州,做了個與他的學識才能都不相稱的團練副使。
這位蘇學士雖一向說自己曠達,但當時心情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心情不好的蘇學士當然要寄情山水,于是他就對黃州的赤壁情有獨鐘,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赤壁懷古》猶嫌意猶未盡,又連着寫了兩篇名動天下的遊赤壁賦,就是《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
在蘇學士來說是發萬古之幽情,對世人來說,麻煩就大了——一提起赤壁,大家都認為是黃州赤壁;一想起遊覽赤壁,搶先就奔黃州去。
連高歡雖在“逃難”之際,也忍不住要遊一遊黃州赤壁。
高歡和貞貞是六月底抵達黃州的。
本來他們還想再往南逃一點,但一到黃州,高歡就忍不住要留下來了。
原因同樣也很簡單——黃州一帶,景物絕佳不說,更有許多古人遺迹流風,所謂“亦足以稱快世俗”也,更何況“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呢。
蔔居黃州,自然先要找個吃飯的行當。
好在高歡在汴梁逃跑時,帶了不少珠寶銀票,按“中隐隐于市”的說法,買下了離定慧院不太遠的一家竹器店,賣起了竹器來。
竹器店的生意,自有前任東家留下來的幾個夥計照看。
于是高歡和貞貞就有時間去浏覽勝迹,憑吊古人了。
東坡居士之“雪堂、”“臨臯亭”、“快哉亭”等等勝迹,—一覽遍;東坡居土的弟弟蘇轍所言之“曹孟德、孫仲謀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骛”的長州之濱、故城之墟,自然不可不看;定慧院也去過了,隻不過為東坡居士所激賞的那株海棠早已不在了。
至于赤壁,自然是非遊不可。
不過,高歡要等到“七月即望”之際再去,仔細體會一下“前赤壁賦”的意境。
今天已是七月十三,今夜泛舟赤壁,正是時候。
否則到七月十四、十五時,月雖更好,無奈已是“鬼節”,誰肯替你駕舟? 今夜很好的月亮。
今夜的風也非常可愛。
淡淡的清風,融融的明月,“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當此風此月、此情此景,無怪乎蘇學士會有“浩浩乎如憑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之感歎了。
可惜沒有酒,也沒有蕭。
高歡扣舷而歌:“桂棹兮蘭漿,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 歌聲蒼涼而悠揚,在江流的嗚咽中越發顯得凄清哀怨。
當他唱第二遍的時候,遠處竟有洞箫相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袅袅,不絕如縷。
” 看來赤壁之下,還有追慕古先賢的雅人,還有悲歌感慨的知音啊! 高歡忍不住動容,長身而起,想發聲相邀,但想了想,還是坐下了。
他沒有忘記燕市高歌的教訓,他現在仍在流亡之中,他不想暴露自己。
東山下一條小舟吱吱呀呀蕩了過來,舟上有人朗聲道:“前面扣舷而歌者何人?” 高歡不得不揚聲答道:“唐突先賢一俗人耳!” 那人笑道:“先生何必太謙。
莫非嫌在下洞箫嘈雜,擾君清興不成?” 高歡在心裡歎氣。
“雅人”最怕的就是碰見另一個“雅
瑜部将黃蓋建議以鬥艦載荻柴,先以書詐降。
時東南風起,蓋以十艦著前,餘船繼進,去二裡許,同時火發。
火烈風猛,燒盡北船,操軍大敗,石壁皆赤。
…··” 赤壁之戰的故事,天下不知道的人可還真不多。
就算是山野之民,大字不識一個的,也能把當年赤壁如何鏖兵的故事說得活靈活現。
走州竄縣、穿村過寨的說書人,誰不會說幾段曹操曹孟德,誰不會說幾段周瑜周公謹? 三國的故事既已深入人心,人們怎麼能不遊赤壁?怎麼能不憑吊一番被江濤淘盡的千古英雄?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赤壁之戰,畢竟是一千年前的事情了。
時間一長,古戰場的遺迹就不太好找了。
就說赤壁吧,赤壁究竟在哪裡,說法就不一樣。
一說蒲析縣西北的烏林,與赤壁相對,乃周谕破曹公之地。
持這一說的人,氣都不是很盛。
原因很簡單——這一說法雖然切實有據。
無奈北宋時出了個大文豪蘇武蘇東坡。
這位名垂千古的蘇學士谪居在黃州,做了個與他的學識才能都不相稱的團練副使。
這位蘇學士雖一向說自己曠達,但當時心情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心情不好的蘇學士當然要寄情山水,于是他就對黃州的赤壁情有獨鐘,寫下了一首千古絕唱《水調歌頭·赤壁懷古》猶嫌意猶未盡,又連着寫了兩篇名動天下的遊赤壁賦,就是《前赤壁賦》與《後赤壁賦》。
在蘇學士來說是發萬古之幽情,對世人來說,麻煩就大了——一提起赤壁,大家都認為是黃州赤壁;一想起遊覽赤壁,搶先就奔黃州去。
連高歡雖在“逃難”之際,也忍不住要遊一遊黃州赤壁。
高歡和貞貞是六月底抵達黃州的。
本來他們還想再往南逃一點,但一到黃州,高歡就忍不住要留下來了。
原因同樣也很簡單——黃州一帶,景物絕佳不說,更有許多古人遺迹流風,所謂“亦足以稱快世俗”也,更何況“光、黃間多異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見”呢。
蔔居黃州,自然先要找個吃飯的行當。
好在高歡在汴梁逃跑時,帶了不少珠寶銀票,按“中隐隐于市”的說法,買下了離定慧院不太遠的一家竹器店,賣起了竹器來。
竹器店的生意,自有前任東家留下來的幾個夥計照看。
于是高歡和貞貞就有時間去浏覽勝迹,憑吊古人了。
東坡居士之“雪堂、”“臨臯亭”、“快哉亭”等等勝迹,—一覽遍;東坡居土的弟弟蘇轍所言之“曹孟德、孫仲謀所睥睨,周瑜、陸遜之所馳骛”的長州之濱、故城之墟,自然不可不看;定慧院也去過了,隻不過為東坡居士所激賞的那株海棠早已不在了。
至于赤壁,自然是非遊不可。
不過,高歡要等到“七月即望”之際再去,仔細體會一下“前赤壁賦”的意境。
今天已是七月十三,今夜泛舟赤壁,正是時候。
否則到七月十四、十五時,月雖更好,無奈已是“鬼節”,誰肯替你駕舟? 今夜很好的月亮。
今夜的風也非常可愛。
淡淡的清風,融融的明月,“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當此風此月、此情此景,無怪乎蘇學士會有“浩浩乎如憑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之感歎了。
可惜沒有酒,也沒有蕭。
高歡扣舷而歌:“桂棹兮蘭漿,擊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 歌聲蒼涼而悠揚,在江流的嗚咽中越發顯得凄清哀怨。
當他唱第二遍的時候,遠處竟有洞箫相和,“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袅袅,不絕如縷。
” 看來赤壁之下,還有追慕古先賢的雅人,還有悲歌感慨的知音啊! 高歡忍不住動容,長身而起,想發聲相邀,但想了想,還是坐下了。
他沒有忘記燕市高歌的教訓,他現在仍在流亡之中,他不想暴露自己。
東山下一條小舟吱吱呀呀蕩了過來,舟上有人朗聲道:“前面扣舷而歌者何人?” 高歡不得不揚聲答道:“唐突先賢一俗人耳!” 那人笑道:“先生何必太謙。
莫非嫌在下洞箫嘈雜,擾君清興不成?” 高歡在心裡歎氣。
“雅人”最怕的就是碰見另一個“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