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青城總舵

關燈
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

     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

     這是唐代詩聖杜子美為青城山所寫的詠贊。

     “青城天下幽”便是幹百年來人們對它的贊譽。

     青城山乃道教發祥地,遠在東漢末年,道家鼻相張道陵便來青城山設壇布教,于是,張道陵被後人稱為“天師”。

     青城派亦由來已久,因晉唐以後山上道觀林立,鼎盛時竟達百餘座——被道家稱為“第五洞天”——故而可以說青城派源遠流長,可與少林派相媲美。

     徒因他偏居西南一隅,才難與中原名門大派一争雌雄。

     丈人峰山麓的建福宮便是青城派的總舵。

     建福宮在前唐時稱“丈人觀”,大宋孝宗隆興年間方易名“建福宮”,傳說為五嶽丈人甯封手修道處。

    宮内共兩院三殿,林木蒼翠,幹雲蔽日。

    宋代詩人陸放翁曾詠詩雲: 黃金篆書扁朱門,夾道巨竹屯蒼雲。

     崖嶺劃若天地分,千柱眈眈玉其根。

     暮霭降臨,丈人峰漸漸隐在氤氲之中。

     然而,峰下的建福宮卻熱鬧起來,是一種異樣的熱鬧:數十道士悄悄溜出宮門,分布在宮道至建福宮間的山道上;他們一個個衣衫整潔,卻都攜帶兵刃。

     建福宮主持廣圭道長穿了件大紅道袍,頭戴嵌寶黃楊木道冠,正襟危坐在真君殿内正中的一把太師持上。

    背後是玉皇,真武、靈官三座神象,兩旁玄清、玄明兩大護法弟子恭身肅立。

     廣圭手捋花白長須,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但眉字間偶爾的顫抖卻在說明着他的緊張—— 他已得到巡山弟子通報,紅衣幫右護法史文通正押着輛篷車往丈人峰趕來。

     忽見一個灰衣道士匆匆走進殿來,手打問訊,道:“啟禀掌門,史護法一行已到宮外。

    ” 廣圭慌忙起身,率了玄清、玄明走出宮外,把史文通迎進真君殿。

    幾個紅衣幫護法弟子押着喬玉影随後進來,由玄清引着帶去殿後方丈看管。

     青城弟子奉上香茗,随即匆匆退下。

     廣圭請史文通在自己上首太師椅上落坐,恭恭敬敬道:“史護法,這白衣少年究竟是什麼貨色,竟至由護法親自押來敝宮?……” 史文通淡淡一笑,道:“這厮确乎不簡單。

    料道長早已知道‘白衫客’西門吹雪的名頭,然這厮竟在西門吹雪匿迹江湖的數月間冒名白衫客在中原江湖道上招搖;中原武林高手如林,居然沒人識破他的真面目。

    ” 廣圭“哼”了一聲,笑道:“中原江湖,一群浪得虛名之輩,和咱們紅衣幫相比亦不過是一群待宰豬猡;他們難識其人面目,但一入泸山、邛海,嘿嘿……” 史文通苦笑着搖了搖頭,道:“亦非如此簡單。

    其實慚愧得很,在下這次和這厮已是兩度見面,卻沒能知他假冒:直到以撲天雕之女相挾、将他引進總舵外的光福寺,仍不知他竟是個假貨。

    ” “恰當其時,西川二鬼引來了太湖十三連環塢的一個喚作鐵筆秀士耿兆惠的分舵主,聲稱白衫客西門吹雪已經到了西川,大家才知其人是假。

    ” “他究竟是誰?” 史文通苦笑道:“至今不詳。

    ” 廣圭一怔,道:“沒追問出來?” 史文通點了點頭。

     “為何不幹脆殺了他?” “其時,幫主已想殺他,隻是廖長老顧忌紅衣幫名聲才留下他的性命,其實,幫主亦用心良苦,他是在以之為餌,引西門吹雪來投羅網。

    ” 廣圭點了點頭,遲疑道:“據貧道所知,西門吹雪和撲天雕的那位千金情笃,有她在,還怕引不來那厮入彀?” 史文通淡淡一笑:“道長說的不錯。

    那時,總舵裡也有人這般說法,無奈,恰在這時,咱那位公主趕到……” “你說的是邛海孤雁?” “不是她還能有誰?” “她怎麼了?” “其實,過了邛海之後,把這個假白衫客引進總舵來的是咱們這位公主……” “休不是說用秦小姐把他哄進來的嗎?” “前一段路的确是她。

    ” 史文通詭秘地笑了笑,道:“我隻怕那個秦小姐到了總舵、與秦懷德厮見時壞了大事,先已求得幫主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