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口舌之戰

關燈
三士都傾向于聯手,但他們隻算何城主的親信,能讓何城主言聽計從的還是他們,是三個老人。

    ”白薇說到這兒,看了看四周。

    四周沒有人,這兒很清淨,她又小聲道:“是望海三皓。

    ” 我突然想起來,鄭昭和我說過,五羊城有句話是“私兵兩萬,不及六人”。

    鄭昭他們是三士,六人中的另三個,便是這三皓吧。

    我道:“他們是誰?” “他們很少出面,是五羊城的三朝老臣了,前兩代五羊城主對這三人就極為信任。

    他們三人受前代城主托孤之托,輔佐何城主,何城主對他們言聽計從。

    聽說,這三個老人中,有一個支持聯手,一個竭力反對,另一個則力主觀望。

    因此如今的五羊城中,反對聯手和同意聯手的勢力大約是四六之數,同意的占些上風。

    ” 我道:“既然是同意聯手的占多數,想必不會有什麼問題了吧。

    ” 白薇道:“我也不清楚。

    隻是,明日你們與何城主當面談判,這三皓多半都會出面。

    如果你們能夠說服這三人,我想聯手之事才能算成。

    ” 就是要舌戰啊。

    怪不得文侯讓精于舌辯的丁西銘當正使,他準也料到了五羊城裡定然不是鐵闆一塊。

    鑒于符敦城的先例,我敢說,文侯一定也早就在五羊城裡埋下了暗樁,肯定不會對五羊城的這種狀況一無所知。

     現在何從景還在斟酌聯手的利弊,文侯則希望聯手能成功,五羊城的舊共和軍對聯手又抱懷疑态度,這一趟差事,的确不是想的那麼容易。

    我想着文侯那道密令上的話,現在我隻希望不必動用到那道密令。

     到了這時候,我隻能慶幸自己沒有把密令的事告訴過别人,而自己那靈光一閃的攝心術又在關鍵時刻顯靈了。

    冥冥中,上天也在眷顧着我吧,希望我的好運現在還沒有到頭。

     這一日回去,何從景又在丹荔廳開了個晚宴,仍是山珍海味不斷。

    酒足飯飽,回到房中,春燕又在等我。

    我心中對她雖有懷疑,但看她生得清秀可人,實在不象在騙我的樣子。

    隻是我既有懷疑,哪敢對她推心置腹,仍然是在長椅上縮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何從景派來的人便等在慕漁館了。

    這次談判便設在慕漁館的丹荔廳裡,我穿好了戰袍,帶着前鋒營與馬天武站在一處。

    丁西銘是正使,談判主要由他擔當,現在就要看他的口舌之辯能不能折服五羊城的官員們,使得何從景再無疑慮。

     進了丹荔廳,裡面已經列座整齊。

    左邊的客座還空着,不過隻有兩個位置,一個是丁西銘的,一個是我的,别人都隻能站着,座前的案上擺了一壺酒和一盆水果,大概是讓人說得口渴了吃喝一點,以助談鋒。

    丁西銘跟我先向上首的何從景行了一禮,落座坐下,何從景端起杯子道:“各位大人,今日丁大人前來與我城議事,請各位先飲一杯。

    不論所談成與不成,我五羊城不可失了主人之禮,各位請。

    ” 丁西銘聽何從景說什麼“不論所談成與不成”,眉頭一揚,他準沒料到何從景會這般說。

    等何從景話音剛落,丁西銘站了起來,道:“當今異類入侵,吾等危在旦夕,從長計議,當團結一緻,方能渡過眼前危機。

    帝君英明神武,禮賢下士,不念舊怨,願與共和諸君攜手,共禦外敵。

    ” 聽着丁西銘說什麼帝君“英明神武,禮賢下士”,我不禁有點想笑。

    帝君根本算不上英明,如今病歪歪的更談不上神武,至于禮賢下士,則從來沒有這等說法,隻是這些套話也隻能說說。

     這時,右首處有個人站了起來,道:“丁大人,道不同不相為謀,此古人明訓。

    五羊城向來超然物外,今吾主高标‘共和’,更與帝國格格不入,豈能攜手相與為伍?” 這人是關稅司孔人英。

    他是六司主簿的第一位,也就是五羊城的第一重臣。

    他率先發難,現在就看丁西銘能不能折服他了。

     丁西銘微微一笑,道:“孔大人,下官亦聞古人有雲:‘兄弟阋于牆,外禦其侮。

    ’所謂兄弟阋于牆,自然龉龃不免,然外侮來臨,終攜手共禦。

    五羊城自初代城主與大帝訂立盟約以來,曆代城主皆為帝國藩屬,恪守為臣之道,夙懷忠義。

    今上英明睿智,寬宏大量,願将前嫌一筆勾銷。

    當年的初代城主何等英雄大度,今之何城主亦不堕祖風,孔大人若執于共和與帝制之不同,而不顧外禦其侮之大計,不免有玷何城主令譽。

    ” 丁西銘這話說得很厲害,說到後來,已是将何從景扯了進來,變成指責孔人英無禮了,孔人英一陣語塞,說不上話來,邊上有個人見孔人英已接不下去,道:“丁大人此言差矣,五羊城地處天南,自給自足,一不倚帝國為屏障,二不靠帝國之資助,而帝國屢次增加歲貢,自大帝立盟以來的什一之貢至今日之五一之貢,百姓不堪重負。

    當年唐武侯南征,又不顧城民死活,一味抽調城中存糧,以至于城中糧草捉襟見肘,萬戶不見炊煙。

    吾主蓋心傷萬民流離,不忍重稅盤剝,故此接‘共和’之幟,以拯萬民于水火。

    接幟以來,萬民溫飽有餘,戶戶皆頌吾主恩德。

    若再入帝國牢籠,城民勢必重回困苦,本官不知如何以對萬民诘問,願丁大人教我。

    ” 這人是職方司主簿顧清随。

    白薇說過六主簿中有一半反對聯手之議,孔人英是一個,顧清随也是一個,還有一個是誰?我打量着對面的六主簿,盤算着下一個是誰。

    不過顧清随所言不無道理,蒼月公叛亂以來,帝國财賦收入大幅下降,而帝都的開銷卻反倒有所增加,為了彌補虧空,帝君一下子将五羊城的歲貢增加一倍,這也是使得蒼月公舍身換取何從景倒戈的一個契機吧。

    這顧清随雖然在孔人英之下,分管的隻是職方司,但他的談吐卻要比孔人英高上一籌。

     丁西銘微微一笑,道:“顧大人,古人有雲,率海之濱,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

    既是帝國子民,進貢納稅,自是本份。

    近年來帝國确是危機四起,帝君為渡難關,适當加收賦稅,豈謂不宜。

    然帝君愛民如子,為五羊城計,已下令免除歲貢。

    ” 我不禁覺得好笑。

    帝君這道令下得惠而不費,五羊城樹起共和之幟,自然不再納貢,卻說什麼免除歲貢,做了個空頭人情而已。

    隻是顧清随既然說帝國賦稅太重,丁西銘這般說,他便沒辦法反駁。

    我一向有點看不起丁西銘,但他談吐清晰而有條理,果然有他的本事。

     顧清随又道:“丁大人,蛇人兵鋒極銳,當年唐武侯以十萬大軍南征,數十日便已敗亡,全軍覆沒。

    今五羊城孤懸後方,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