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江水流屍

關燈
我住長江頭 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 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隻願君心似我心 定不負相思意 長江。

     浪濤滾滾。

     萬古恒流。

     源出青海巴顔喀喇山南麓。

    蜿蜒萬裡東奔入海,沿途開創出無數奇景和險灘,從古至今,長流不竭,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人事有代謝,江山永不改。

     它,曆經千朝百代,看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而景色依舊。

     就中以三峽的景色最美,若論江流最險之處,當推流經蜀境的不語灘、剪刀峽和鬼門關了。

     這些地方江狹流急,怒濤澎湃。

    行船經此,險象環生,真如進了鬼門關一般。

     過鬼門關,江面漸闊,岸山重疊,風景如畫,使人頓釋重負,心胸為之豁然開朗。

     順流而下,又六十裡是涪陵縣。

     坡在南岸,倚山面江,城北江中有歇神灘。

     歇神灘并不美,但它有個悲怆的典故,傳說三國猛将張飛被部下殺害後,他的首級曾飄流至此。

     這裡,四周的景色也不壞,夾岸全是巍峨怪石,也有上摩雲漢的大岩壁,飛湍落瀑,白雲綠樹點綴其間,江中經常有漁船舢闆出現,唐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頗可為這裡寫照。

     在歇嬸灘附近的兩岸上,綠林蓊蔥間,有一間離群而建的茅屋。

     它,中間是廳堂,左右各有一耳房,像名山隐士般屹立在江畔上。

     江邊,停泊着一艘小漁船,在粼粼波浪上輕輕搖蕩着…… 這是七月一日的清晨。

     七月一日,俗稱開鬼門,許多遊魂孤鬼,都要在這一天出來覓食。

     但這一天的天氣很好,晨霧氤氲中,朝陽探了頭,射出萬道金光,宛如在江面上潑了一層水銀,成筆直一線,看去又像一把劍。

     一位老漁夫,嘴上咬着一支煙杆,負手由茅屋裡踱了出來。

     他的歲數并不很大,約隻五十六七歲,臉上也還有中年人的餘韻,但頭發卻已斑白,看起來是個飽經憂患的人。

     身上雖作漁人裝束,步履卻甚沉穩,神态亦極灑脫,一對眼睛更充滿光輝,好像體内仍有一股不可熄滅的火焰。

     一句話,他絕不是個普通漁人! 他踱到江邊,伫望良久,才折身沿江畔而行,走入一片竹林中。

     竹林中,有三座墳墓并排着。

     由左而右: 第一座墳墓刻的是“神州一劍塗嘯天之墓”! 第二座是“玉箫書生丘清泉之墓”! 第三座“武林豪客歸揚銘之墓”! 那三座墳墓大小相同,而且排列整齊,就好像他們生前是好友,死後便定居一地似的。

     但從墓碑的新舊上看,卻可看出他們不是同一天死去的;神州一劍塗嘯天的墓碑石座已生滿青苔,可見逝世已久,玉蕭書生丘清泉的墓碑較前者為新。

     而武林豪客歸揚銘的墓碑更新,葬下的時間似僅一年…… 老漁人在三座墳墓前站住,面向大江,靜靜的望着,他嘴上的煙杆已熄,卻還在輕輕抽吸着似正陷入沉思遐想之中。

     他雙目發直,目光呈現一片迷惘,臉上的神情,也呈現一片迷茫。

     過了好一會,他才徐徐轉身,視線投向武林豪客歸揚銘的墳墓旁邊的空地,臉上的神情變得很複雜,但可以看出他心中似乎在想:“這塊空地仍可再埋下一人……” “爹!爹!您在哪裡?” 忽然,從茅屋那邊,傳來了一個少年的呼喚聲! 老漁人答應道:“翔兒,爹在此地。

    ” 一個黑衣少年聞聲而至。

     他年約十八九歲,身高五尺,長得很結實,也很英俊,頭戴一頂竹笠,層上挂着一襲漁網。

     雖是漁家子弟,但和他父親一樣,有一種與一般漁人不同的高貴氣質! 他看見父親站在邪三座墳墓前,神色微微一怔,說道:“爹,孩兒要下江了。

    ” 說畢,掉頭欲去。

     老漁人道:“等一下,翔兒!” 少年刹住腳,他感覺出父親的語氣和往日不同,因之在轉回身子時,面上現出了驚訝之色,問道:“甚麼事?爹。

    ” 老漁人道:“你過來,爹有話跟你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