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生死兩難
關燈
小
中
大
其餘留在峨嵋金頂的七派掌門人中,誰會是飛雲山莊的奸細?”
沉吟良久,這個謎團總是拆解不開,于是歎了一口氣,道:“血戰一夜,不但未能救出伍老前輩,連易萍也陷在兩湖分堂,咱們這一戰,可說是一敗塗地。
” 司徒真如卻笑道:“你不用替伍子英和那姓易的丫頭擔心,伍子英已被陶天林帶返崂山,易萍更有她師父董武護衛,決不會有什麼意外。
倒是各派掌門人迳赴崂山,這件事必須立刻設法阻止,否則,正好落在陶天林手中。
” 陶羽毅然道:“如今中原各大門派已聯名下帖,邀約飛雲山莊于元宵之日,在泰山舉行第三次武會,司徒前輩何不移玉同往城外下處,共議善策。
” 司徒真如想了一會,搖頭道:“這場最後決戰,勢已不能罷休,老朽一定在元宵日趕赴泰山與會。
現在還是由我去一趟崂山,一則監視陶天林動靜,二則阻止各派掌門人崂山總壇之行,好在元宵之期不遠,叫他們迳往泰山,豈不一舉兩得?” 陶羽拱手道:“能得老前輩古道熱腸,中原武林,都将同沐厚恩。
” 司徒真如笑道:“老朽生平不善言詞,更不喜客套,話已說在前面,泰山之會,老朽雖然參與,但自忖不是陶天林敵手,這份艱巨重任,還是落在你們肩上。
” 他頓了一頓,又淡然笑道:“老朽看你們都是可造之材,尤以這位秦老弟曾和老朽有五十招之緣,假如不嫌老朽倚老賣老,老頭子還有一套壓箱底的東西,倒可讓老弟練劍時參照比拟。
” 秦佑聞言大喜,羞愧地道:“可惜晚輩已将老前輩所賜神駒,失落在海邊小鎮上,更蒙厚教,實在愧不敢當。
” 陶羽急道:“秦兄弟快别隻說客套話,司徒前輩盛意成全,千載良機,失之可惜,咱們暫時先行一步,秦兄弟瑰寶得後,速來店裡碰頭……” 司徒真如搖手笑道:“别走,老朽向來授招傳式,不避人愉學,你們隻管在一旁觀看,如認為尚堪一記,何妨大家全記在心裡。
” 陶羽等忙先道了謝,于是,司徒真如當場叫秦佑先将“達摩十二式元上心法”演練一遍,秦佑躬身應了,捧劍在手,小心翼翼從第一招“追風逐電”開始,直練到第十二招萬流歸源” 收式,神凝氣定,一派肅穆。
司徒真如看罷連連點頭,贊不絕口,當下接過短劍,将他數十年浸淫劍術獨創出來的一套“斬光劍法”,細細授予秦佑。
陶羽和淩茜在一旁全神注視那劍法中一招一式演變,看得入神,連天色已經漸曉,也毫未發覺。
他們知道,司徒真如在此時此地,傳授這一套精深奇奧的劍法,而且不避旁觀,顯然含有深意;也許泰山觀日峰上,對他們将大有俾益…… 農曆正月,北國天氣,恰值嚴冬。
從新年那一天開始,泰山左近,已開始飄飛起鵝毛大雪,十幾天來,早将這名滿字内的東嶽,深深掩埋在一層厚厚的白雪之下。
新春瑞雪,從來都是象征着平安豐年的,但今年這場大雪之下,卻包含着無比兇險,無限恐怖。
因為,元宵這一天,武林正道各派公推的盟主陶羽少俠,要與威震天下凡三十年的飛雲莊主,在泰山觀日峰上,舉辦武林第三次大會,一決生死存亡。
這是個何等不平凡的日子,一個月以前,消息傳遍天下,三山五嶽,大江南北各門各派好手,就已經開始源源就道。
有的跋涉萬裡,有的跨越戈壁,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向東嶽泰山進發。
十五年前,羅偉以十七歲英年,命喪東嶽觀日峰頂,這件沉痛的往事,一直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羅大俠死得不明不白,何況又是那麼年輕,因此,十五年來,不知引起武林中人多少憐惜的悲歎。
自從那一次,中原武林,更深深沉淪在飛雲山莊鐵腕之下,敢怒而不敢言,過了十五、六年忍淚吞聲漫長日子。
現在,希望之火,卻又在每一個正道武林豪客胸中燃起。
陶羽比他的父親更年輕,但也有比他父親更奇特的際遇,同樣在短短一年中,揚名天下。
在峨嵋金頂獨敗八大門派掌門,這就像一分最可靠的保證,使天下久遭屈辱的武林正道,不期然為他而燃起希望之火,掀起無限衷心的祝福和祈禱。
除了飛雲山莊的人,自然是個個盼望陶羽能一戰而勝,從此武林正義得伸,人們也掙脫了飛雲山莊殘酷的枷鎖。
然而,他們又不得不暗中替陶羽捏着一把冷汗,以他這麼輕的年紀,如此短期的修為,他真能-舉擊敗武功出神入化的飛雲莊主陶天林嗎? 普天之下,除了四個人,幾乎沒有誰敢這麼全心信任着。
這四個人,連陶羽自己也不包括在内。
他們是淩茜、秦佑、辛弟和遠在桃花島的竺君儀。
他們沒有理由,沒有憑藉,也沒有任何私下的保證,但是,他們卻深深相信,陶羽必能在觀日峰上,一舉擊敗陶天林。
這奇特的信念,就像他們深信自己有十個手指頭一樣牢牢留在他們思維之中,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甚至陶羽也不能使他們改變這份信念。
可是,-件不幸的事,卻漸漸在無聲無息地展開了…… 靠近泰山西南麓一處隐蔽的村莊上,這一天,忽然來了三男一女。
這四個年輕陌生的客人,是由華山派當今掌門“九指姥姥”尹婆婆事先替他們安排,他們靜靜地來,靜靜地住下,一連五天,連房門都沒有出過一次。
村裡百姓自然透着有些奇怪,但他們既然是尹婆婆親自帶來的客人,決不可能是什麼壞人,因此,倒未有人大驚小怪。
每天,這四個年輕而神秘的客人,總是靜坐各人房中,一動也不動,像老僧入定,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第六天晚上,四人才不約而同聚集在一間房裡,從他們臉-上神情看起來,每個人都必然懷着沉重的心事。
其中一個少年首先打破多日來的沉寂,低聲說道:“大哥,明天就是元宵了
” 司徒真如卻笑道:“你不用替伍子英和那姓易的丫頭擔心,伍子英已被陶天林帶返崂山,易萍更有她師父董武護衛,決不會有什麼意外。
倒是各派掌門人迳赴崂山,這件事必須立刻設法阻止,否則,正好落在陶天林手中。
” 陶羽毅然道:“如今中原各大門派已聯名下帖,邀約飛雲山莊于元宵之日,在泰山舉行第三次武會,司徒前輩何不移玉同往城外下處,共議善策。
” 司徒真如想了一會,搖頭道:“這場最後決戰,勢已不能罷休,老朽一定在元宵日趕赴泰山與會。
現在還是由我去一趟崂山,一則監視陶天林動靜,二則阻止各派掌門人崂山總壇之行,好在元宵之期不遠,叫他們迳往泰山,豈不一舉兩得?” 陶羽拱手道:“能得老前輩古道熱腸,中原武林,都将同沐厚恩。
” 司徒真如笑道:“老朽生平不善言詞,更不喜客套,話已說在前面,泰山之會,老朽雖然參與,但自忖不是陶天林敵手,這份艱巨重任,還是落在你們肩上。
” 他頓了一頓,又淡然笑道:“老朽看你們都是可造之材,尤以這位秦老弟曾和老朽有五十招之緣,假如不嫌老朽倚老賣老,老頭子還有一套壓箱底的東西,倒可讓老弟練劍時參照比拟。
” 秦佑聞言大喜,羞愧地道:“可惜晚輩已将老前輩所賜神駒,失落在海邊小鎮上,更蒙厚教,實在愧不敢當。
” 陶羽急道:“秦兄弟快别隻說客套話,司徒前輩盛意成全,千載良機,失之可惜,咱們暫時先行一步,秦兄弟瑰寶得後,速來店裡碰頭……” 司徒真如搖手笑道:“别走,老朽向來授招傳式,不避人愉學,你們隻管在一旁觀看,如認為尚堪一記,何妨大家全記在心裡。
” 陶羽等忙先道了謝,于是,司徒真如當場叫秦佑先将“達摩十二式元上心法”演練一遍,秦佑躬身應了,捧劍在手,小心翼翼從第一招“追風逐電”開始,直練到第十二招萬流歸源” 收式,神凝氣定,一派肅穆。
司徒真如看罷連連點頭,贊不絕口,當下接過短劍,将他數十年浸淫劍術獨創出來的一套“斬光劍法”,細細授予秦佑。
陶羽和淩茜在一旁全神注視那劍法中一招一式演變,看得入神,連天色已經漸曉,也毫未發覺。
他們知道,司徒真如在此時此地,傳授這一套精深奇奧的劍法,而且不避旁觀,顯然含有深意;也許泰山觀日峰上,對他們将大有俾益…… 農曆正月,北國天氣,恰值嚴冬。
從新年那一天開始,泰山左近,已開始飄飛起鵝毛大雪,十幾天來,早将這名滿字内的東嶽,深深掩埋在一層厚厚的白雪之下。
新春瑞雪,從來都是象征着平安豐年的,但今年這場大雪之下,卻包含着無比兇險,無限恐怖。
因為,元宵這一天,武林正道各派公推的盟主陶羽少俠,要與威震天下凡三十年的飛雲莊主,在泰山觀日峰上,舉辦武林第三次大會,一決生死存亡。
這是個何等不平凡的日子,一個月以前,消息傳遍天下,三山五嶽,大江南北各門各派好手,就已經開始源源就道。
有的跋涉萬裡,有的跨越戈壁,從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地方,向東嶽泰山進發。
十五年前,羅偉以十七歲英年,命喪東嶽觀日峰頂,這件沉痛的往事,一直深深烙印在人們心中。
羅大俠死得不明不白,何況又是那麼年輕,因此,十五年來,不知引起武林中人多少憐惜的悲歎。
自從那一次,中原武林,更深深沉淪在飛雲山莊鐵腕之下,敢怒而不敢言,過了十五、六年忍淚吞聲漫長日子。
現在,希望之火,卻又在每一個正道武林豪客胸中燃起。
陶羽比他的父親更年輕,但也有比他父親更奇特的際遇,同樣在短短一年中,揚名天下。
在峨嵋金頂獨敗八大門派掌門,這就像一分最可靠的保證,使天下久遭屈辱的武林正道,不期然為他而燃起希望之火,掀起無限衷心的祝福和祈禱。
除了飛雲山莊的人,自然是個個盼望陶羽能一戰而勝,從此武林正義得伸,人們也掙脫了飛雲山莊殘酷的枷鎖。
然而,他們又不得不暗中替陶羽捏着一把冷汗,以他這麼輕的年紀,如此短期的修為,他真能-舉擊敗武功出神入化的飛雲莊主陶天林嗎? 普天之下,除了四個人,幾乎沒有誰敢這麼全心信任着。
這四個人,連陶羽自己也不包括在内。
他們是淩茜、秦佑、辛弟和遠在桃花島的竺君儀。
他們沒有理由,沒有憑藉,也沒有任何私下的保證,但是,他們卻深深相信,陶羽必能在觀日峰上,一舉擊敗陶天林。
這奇特的信念,就像他們深信自己有十個手指頭一樣牢牢留在他們思維之中,沒有任何人可以動搖甚至陶羽也不能使他們改變這份信念。
可是,-件不幸的事,卻漸漸在無聲無息地展開了…… 靠近泰山西南麓一處隐蔽的村莊上,這一天,忽然來了三男一女。
這四個年輕陌生的客人,是由華山派當今掌門“九指姥姥”尹婆婆事先替他們安排,他們靜靜地來,靜靜地住下,一連五天,連房門都沒有出過一次。
村裡百姓自然透着有些奇怪,但他們既然是尹婆婆親自帶來的客人,決不可能是什麼壞人,因此,倒未有人大驚小怪。
每天,這四個年輕而神秘的客人,總是靜坐各人房中,一動也不動,像老僧入定,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天,連一點聲音也沒有。
第六天晚上,四人才不約而同聚集在一間房裡,從他們臉-上神情看起來,每個人都必然懷着沉重的心事。
其中一個少年首先打破多日來的沉寂,低聲說道:“大哥,明天就是元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