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臨别依依
關燈
小
中
大
又不知何日才能回來,我隻是告訴她将來孩子出世,應取什麼名字,你不許胡猜亂說。
” 淩茜笑道:“那麼你取的什麼名字呢?” 陶羽道:“我以璇玑兩個字,分留作為孩子名字,女的取璇,男的取玑。
” 淩茜輕聲念着:“璇玑,璇玑,這名字很不錯,将來,我……”忽然住口一笑,道: “想不到你第一次做爸爸,倒是很在行的!” 陶羽笑問道:“你說将來你怎樣,為什麼不往下說了呢?” 淩茜俏眼一白,嬌嗔道:“不跟你扯啦,将來怎麼樣?将來再說吧!” 言笑之間,已到了伍子英養病之處,兩人一同跨進房門,隻見桃花神君和秦佑、辛弟等都已先在房裡。
伍子英一見陶羽,眼淚滾滾直落,伸出那隻未傷的右手,緊緊握着陶羽的手臂,激動地叫了一聲:“公子……” 陶羽歎道:“我已經知道少林武當的事了,咱們明早動身,去替他們報仇。
” 伍子英搖頭道:“飛雲山莊勢如日正中天,高手如雲,遍布天下,你們一行四人,個個少年氣盛,假如但憑意氣相鬥,實在叫人放心不下。
” 淩茜接口道:“你隻管放心,我們一定謹慎行事,不會魯莽。
” 伍子英道:“我遣返中原一個多月,曾經面晤過武當、衡山、華山、少林……四五派掌門,他們對飛雲山莊嫉恨同仇,自無異心。
但如僅隻你們和中原十大門派,仍難與飛雲山莊匹敵,必須多多聯系海内高人,方可共議大舉。
譬如有一個人,不但武功極高,為人也十分正派,你們倘與他相遇,萬萬不可輕易錯過……” 陶羽忙問是誰?伍子英内傷甚重,喘息半晌,才繼續說道:“此人跟秦公子竺姑娘照過面,他就是号稱‘一劍鎮河朔’的司徒真如。
” 陶羽聞言一怔,不覺望望秦佑。
秦佑點頭道:“司徒老前輩劍術武功,俱臻化境,我曾經跟他力戰五十招,被他震落短劍,可惜自那次一面之後,就再沒有聽說過他的行蹤了。
” 伍子英道:“司徒真如退隐多年,此番重出江湖,也是志在對付飛雲山莊,少林明空禅師遇害,若非他老人家一支劍及時救援,少林千餘僧衆,隻怕盡皆不免了。
” 陶羽道:“我們一定留意訪尋司徒前輩,請他鼎力相助就是了。
” 伍子英略作調息,又自振奮他說道:“論武功,陶公子和淩姑娘都可名列高手,但此事關系天下武林千萬同道命運,并不是僅靠武功,就足以獲勝的。
在下有個知友,姓董名武,一向隐居在勾漏山羅陽嶺,外号人稱‘鬼師’,此人胸羅萬機,為人十分機警,你們回到中原,務必先去尋他,有他跟你們一路,天下任什麼地方也可以去得。
” 陶羽連忙點頭答應,緊緊記住了鬼師董武的住處。
伍子英想了想,又道:“我更聽得江湖傳言,一向深屆漠北的全真五老,也已在中原現過身,這些全真教中絕頂高手,來意令人可疑。
咱們又跟宮天甯結下仇恨,此去要多多留意全真教動靜,萬不能讓他們跟飛雲山莊通了聲氣,否則就越加棘手難為了。
” 桃花神君見他瑣瑣碎碎地反複叮咛,忍不住笑道:“你這份熱情固是可感,但也别把事情說得太過嚴重,讓他們年輕人去闖闖,應該給他們一些鼓勵。
似你這般說來,中原簡直成了遍地虎狼,百事難為,那倒不如把他們留在島上好些。
” 伍子英也自覺好笑起來,道:“我隻恨技不如人,身負重傷,不能跟你們同去,所以盼你們凡事小心,卻無意折你們銳氣。
淩姑娘家學淵博,武功通神,自不待說,陶公子兼通世間三大奇學,秦公子劍術己得達摩神髓,連辛弟的開山三掌,也足可抵得上内功修為多年的高手。
要說動起手來,有你們四位,勝得百萬雄師,隻要膽大心細,想必無礙。
” 桃花神君大笑道:“好也是你說的,壞也是你編的,你這張嘴,如去挂牌看相,倒是個不折不扣的‘鐵嘴’了。
” 這句話,把衆人都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陶羽這一夜躺在床上,反複轉側,心潮紛亂,徹夜未眠,直到東方泛白,隻得黯然收拾登舟就道,懷着沉重的心事,與淩茜等人離别了桃花島。
海天漸遠,他怅望着島上逐漸模糊的桃林,萬點嫣紅中,有一線白色影子在緩緩展動—— 那是竺君儀仁立海邊揮動的絲中。
眼看絲中,立又聯想到數月前淩茜在舟中留給自己的血詩,他低頭望望依偎在身邊的淩茜,腦海中不期然記憶起詩中語句,默默念道:“恨無緣,恨無緣,西窗裳冷曉月殘,秋聲遲夜闌珊,幾滴情淚,悄挂腮邊……” 如今淩茜正笑容如花地依在身邊,那麼,這些憂傷凄涼的詩句,豈不反成了竺君儀今天的寫照了? 世事變化竟如此的不可捉摸?他不禁為自己不可預期的未來,長長籲了一口氣。
六萬大山,綿亘在粵桂之交,山中瘴霧氤氲,人迹罕至。
金絲般的陽光,透過叢林,照在遍布枯枝敗葉的山巒上,蒸發出一陣腐敗的氣味,這是一片死地,連走獸飛鳥,也顯得比他處山中稀少得多。
但在這荒涼亂山中,卻有一棟粗陋茅屋依山而建,茅屋前是塊空曠草地,草地上豎立着三根極細的竹竿。
這三根竹竿長約一丈,隻大拇指粗細,成品字形插在草地上,每根竹竿,相距五丈,分占西方和南北三個方向。
旭日剛從天邊升起,霞光照映之下,草地上突然竄起三條人影,輕若乳燕般掠上竹竿,各用單足輕點竿尖,面對東方耀眼金輪,巍然而立。
這三人一色青衣大袍,手上各摯一隻碧綠晶瑩的王環,那分立在南北兩方的兩人,是用右手,立在西方竿尖上,額上隐隐現出一條刀疤紅痕的-人,卻是用左手擎環。
他們迎着日光,忽然一齊振臂揚腕,三隻玉環同時脫手,向三支竹竿彙聚的中心一點,電射而出。
三環相交,平空爆起“叮”地一聲脆響,相互一錯分開,南方的一隻射向西方,北方的一隻射向南方,竟錯換了方位。
陽光照在環上,發出五彩缤紛的光芒,三隻玉環由分而合,又由合而分,就像一朵開了又謝的花朵,煞是绮麗美觀。
竿頂上的三人,就在玉環出手之後,緊跟着騰身拔起,車輪般-轉,快迅絕倫地換掠到側面另一支竹竿上,各自舉手接着-隻玉環,動作整齊劃一,利落無比。
如此一連交換過三次,三人已各歸原位,那額上有刀疤的仰天哈哈大笑,笑聲震得附近樹枝簌簌作響,顯見心中得意已
” 淩茜笑道:“那麼你取的什麼名字呢?” 陶羽道:“我以璇玑兩個字,分留作為孩子名字,女的取璇,男的取玑。
” 淩茜輕聲念着:“璇玑,璇玑,這名字很不錯,将來,我……”忽然住口一笑,道: “想不到你第一次做爸爸,倒是很在行的!” 陶羽笑問道:“你說将來你怎樣,為什麼不往下說了呢?” 淩茜俏眼一白,嬌嗔道:“不跟你扯啦,将來怎麼樣?将來再說吧!” 言笑之間,已到了伍子英養病之處,兩人一同跨進房門,隻見桃花神君和秦佑、辛弟等都已先在房裡。
伍子英一見陶羽,眼淚滾滾直落,伸出那隻未傷的右手,緊緊握着陶羽的手臂,激動地叫了一聲:“公子……” 陶羽歎道:“我已經知道少林武當的事了,咱們明早動身,去替他們報仇。
” 伍子英搖頭道:“飛雲山莊勢如日正中天,高手如雲,遍布天下,你們一行四人,個個少年氣盛,假如但憑意氣相鬥,實在叫人放心不下。
” 淩茜接口道:“你隻管放心,我們一定謹慎行事,不會魯莽。
” 伍子英道:“我遣返中原一個多月,曾經面晤過武當、衡山、華山、少林……四五派掌門,他們對飛雲山莊嫉恨同仇,自無異心。
但如僅隻你們和中原十大門派,仍難與飛雲山莊匹敵,必須多多聯系海内高人,方可共議大舉。
譬如有一個人,不但武功極高,為人也十分正派,你們倘與他相遇,萬萬不可輕易錯過……” 陶羽忙問是誰?伍子英内傷甚重,喘息半晌,才繼續說道:“此人跟秦公子竺姑娘照過面,他就是号稱‘一劍鎮河朔’的司徒真如。
” 陶羽聞言一怔,不覺望望秦佑。
秦佑點頭道:“司徒老前輩劍術武功,俱臻化境,我曾經跟他力戰五十招,被他震落短劍,可惜自那次一面之後,就再沒有聽說過他的行蹤了。
” 伍子英道:“司徒真如退隐多年,此番重出江湖,也是志在對付飛雲山莊,少林明空禅師遇害,若非他老人家一支劍及時救援,少林千餘僧衆,隻怕盡皆不免了。
” 陶羽道:“我們一定留意訪尋司徒前輩,請他鼎力相助就是了。
” 伍子英略作調息,又自振奮他說道:“論武功,陶公子和淩姑娘都可名列高手,但此事關系天下武林千萬同道命運,并不是僅靠武功,就足以獲勝的。
在下有個知友,姓董名武,一向隐居在勾漏山羅陽嶺,外号人稱‘鬼師’,此人胸羅萬機,為人十分機警,你們回到中原,務必先去尋他,有他跟你們一路,天下任什麼地方也可以去得。
” 陶羽連忙點頭答應,緊緊記住了鬼師董武的住處。
伍子英想了想,又道:“我更聽得江湖傳言,一向深屆漠北的全真五老,也已在中原現過身,這些全真教中絕頂高手,來意令人可疑。
咱們又跟宮天甯結下仇恨,此去要多多留意全真教動靜,萬不能讓他們跟飛雲山莊通了聲氣,否則就越加棘手難為了。
” 桃花神君見他瑣瑣碎碎地反複叮咛,忍不住笑道:“你這份熱情固是可感,但也别把事情說得太過嚴重,讓他們年輕人去闖闖,應該給他們一些鼓勵。
似你這般說來,中原簡直成了遍地虎狼,百事難為,那倒不如把他們留在島上好些。
” 伍子英也自覺好笑起來,道:“我隻恨技不如人,身負重傷,不能跟你們同去,所以盼你們凡事小心,卻無意折你們銳氣。
淩姑娘家學淵博,武功通神,自不待說,陶公子兼通世間三大奇學,秦公子劍術己得達摩神髓,連辛弟的開山三掌,也足可抵得上内功修為多年的高手。
要說動起手來,有你們四位,勝得百萬雄師,隻要膽大心細,想必無礙。
” 桃花神君大笑道:“好也是你說的,壞也是你編的,你這張嘴,如去挂牌看相,倒是個不折不扣的‘鐵嘴’了。
” 這句話,把衆人都逗得哈哈大笑起來。
陶羽這一夜躺在床上,反複轉側,心潮紛亂,徹夜未眠,直到東方泛白,隻得黯然收拾登舟就道,懷着沉重的心事,與淩茜等人離别了桃花島。
海天漸遠,他怅望着島上逐漸模糊的桃林,萬點嫣紅中,有一線白色影子在緩緩展動—— 那是竺君儀仁立海邊揮動的絲中。
眼看絲中,立又聯想到數月前淩茜在舟中留給自己的血詩,他低頭望望依偎在身邊的淩茜,腦海中不期然記憶起詩中語句,默默念道:“恨無緣,恨無緣,西窗裳冷曉月殘,秋聲遲夜闌珊,幾滴情淚,悄挂腮邊……” 如今淩茜正笑容如花地依在身邊,那麼,這些憂傷凄涼的詩句,豈不反成了竺君儀今天的寫照了? 世事變化竟如此的不可捉摸?他不禁為自己不可預期的未來,長長籲了一口氣。
六萬大山,綿亘在粵桂之交,山中瘴霧氤氲,人迹罕至。
金絲般的陽光,透過叢林,照在遍布枯枝敗葉的山巒上,蒸發出一陣腐敗的氣味,這是一片死地,連走獸飛鳥,也顯得比他處山中稀少得多。
但在這荒涼亂山中,卻有一棟粗陋茅屋依山而建,茅屋前是塊空曠草地,草地上豎立着三根極細的竹竿。
這三根竹竿長約一丈,隻大拇指粗細,成品字形插在草地上,每根竹竿,相距五丈,分占西方和南北三個方向。
旭日剛從天邊升起,霞光照映之下,草地上突然竄起三條人影,輕若乳燕般掠上竹竿,各用單足輕點竿尖,面對東方耀眼金輪,巍然而立。
這三人一色青衣大袍,手上各摯一隻碧綠晶瑩的王環,那分立在南北兩方的兩人,是用右手,立在西方竿尖上,額上隐隐現出一條刀疤紅痕的-人,卻是用左手擎環。
他們迎着日光,忽然一齊振臂揚腕,三隻玉環同時脫手,向三支竹竿彙聚的中心一點,電射而出。
三環相交,平空爆起“叮”地一聲脆響,相互一錯分開,南方的一隻射向西方,北方的一隻射向南方,竟錯換了方位。
陽光照在環上,發出五彩缤紛的光芒,三隻玉環由分而合,又由合而分,就像一朵開了又謝的花朵,煞是绮麗美觀。
竿頂上的三人,就在玉環出手之後,緊跟着騰身拔起,車輪般-轉,快迅絕倫地換掠到側面另一支竹竿上,各自舉手接着-隻玉環,動作整齊劃一,利落無比。
如此一連交換過三次,三人已各歸原位,那額上有刀疤的仰天哈哈大笑,笑聲震得附近樹枝簌簌作響,顯見心中得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