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海天四醜
關燈
小
中
大
竺君儀喃喃說道:“當時飛雲山莊到泰山赴會的人很多,陶天林身後,全是他手下得大的堂主或親信,人叢中雖然看不十分真切,但我爹爹說,那人仿佛很像陶天林的獨生女
‘玉面仙狐’白素娥……”
陶羽猛地一震,身子搖晃了幾下,險些摔倒在地上,驚愕地問道:“你說是誰?”
竺君儀詫異地望着他,道:“我是說,那人很像陶天林的女兒……”
秦佑未待她說完,突然沉聲喝道:“胡說,快住口……”
陶羽向他搖搖手,緩緩說道:“讓她說下去,讓她說下去……”
竺君儀不解地道:“我的話,難道有不妥的地方麼?”
陶羽道:“沒有什麼,隻是這事大出人意外,姑娘可還另有證據?”
竺君儀用手一指那邊墳頭,道:“若要證據,隻有那被埋着的小包了,那包東西,便是羅大俠死後,被陶素俄擲落絕崖的小包,裡面盡是羅大俠的遺物,其中一本秘笈,更是曠世奇學,天下群雄,人人欲得而甘心……。
” 陶羽道:“竺姑娘,你願意讓我看看那包東西麼?” 他說這話時,激動得上前緊握着竺君儀的手,連聲音也微微顫抖,秦佑深深了解他此時的心情,忍不住也插口道:“我們隻看一看,着過以後,決不動它,依舊原物還你。
” 竺君儀摸着方才被陽羽握得有些疼痛的手腕,沉吟半晌,才道:“反正我一離泰山,便兇多吉少,假如被别人知道了埋藏的地方,終也要被人奪去,你們要看,就掘出來看看好了。
” 秦佑閃身躍到墳前,抽出短劍,不多一會,便把那油布密封的小包掘了出來,遞給了陶羽。
陶羽用顫動的雙手,接過小包,眼中不期然滿蓄熱淚,先用衣襟拭去了包外水漬,然後一層一層地将它拆開。
包裹足有七八層,他每拆一層,心裡便狂跳不已,拆到最後一層,已能隐約從油市外觸摸到包中果有一本小冊子,此外好像有件柔軟的布襟,和一塊硬硬的東西。
一顆心,險些要從他很中跳出,他不由停下手,閉目仰天默默祝禱。
“老天啊老天,如果我不該終生娃陶,求你在這包裹中,給我身世的線索和啟示吧!十五年,我被這疑問困擾得快要瘋了……” 祝禱完畢,他匆匆拆開最後一層油市,隻見包中除了一本極小的書冊,此外便是一條濺滿腔紅血迹的絲絹,和半枚古怪的金錢,那金錢顯然是從整塊錢币上硬生生折斷下來的,時日雖久,仍閃閃發着金光。
整個小包,并隻這三件物件,他拿起那本小書冊,書身小巧玲珑,竟是用極好的油紙訂就,封面上寫着“通天寶-”四個大字。
他大略翻閱一遍,書中所載,并無一字與羅偉有關,其中除了許多奧妙精湛的劍拳拳功,封裡第一頁上,記着這本寶-的來源。
原來當年達摩祖師東來之先,曾在班公湖畔,遇見一位名叫摩沙坷的異人,兩人踏着湖上浮水,賭技三日三夜,達摩祖師幾乎用盡一百零八種絕技方始勝了摩沙坷。
摩沙坷一氣之下,隐居岡底斯山冰層之下,苦心鑽研凡五十餘年,二度出世,欲尋達摩祖師再較武技。
可惜始終未能再見到達摩祖師,其後憂郁而死,死前将他五十餘年苦研的絕世武學,盡載于“通天寶-”之中。
到蒙古大帝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不知怎的落在蒙古人手裡。
後來全真教主“長春真人”丘處機從成吉思汗手中獲得這部秘第,欣喜若狂,便把它譯為漢文,視如至寶,傳授全真教弟子,“全真教‘因而崛起武林,威霸天下,幾百餘年。
這本小冊,就是丘處機所譯“通天寶-”,卻不知怎會到了羅偉手中。
同時,陶羽對那半枚金錢,以及濺血絲絹,更是莫測高深,看了許久,也看不出一點端倪來。
他失望之餘,依舊把三件東西-一包好,默默交還給竺君儀。
秦佑問道:“大哥,可曾看出一點什麼來?” 陶羽搖搖頭,道:“從這本秘筝上看,他或許和全真教有些關系,但全真教一向依附蒙古鞑子,行同漢奸,這本秘-,又怎會落在他手中,真令人不解。
”秦佑道:“這半枚金錢和絲絹,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陶羽歎道:“那就更難揣測了,或許是什麼信物,或許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别的意義。
” 竺君儀忽然插口道:“我爹爹費了幾年時間,好容易才從絕崖下尋到這包東西,絲絹上的血清,查驗竟是人血,而且,這半枚金錢,看起來平常,假如沒有很大的用處,陶素娥怎會慎重地将它們和通天寶象包在一起,又在羅大俠死後,悄悄擲落絕崖……” 秦佑臉色一沉,不悅地道:“你知道陶天林的女兒是什麼人嗎?口裡盡這般不幹不淨!” 竺君儀訝道:“他不是陶素娥嗎……” 秦佑怒目一瞪,叱道:“胡說,她是我陶大哥的母親,怎會做出這種事來。
你爹爹老眼昏花,準是看錯人了” 竺君儀大吃一驚,臉色頓變,道:“啊!原來陶公子竟是飛雲山莊的少莊主?我……我真該死……”她惶恐地看看手中那隻小包,一時不知該如何才好。
陶羽長歎一聲,道:“你不要害怕,我雖然是飛雲山莊的少莊主,但是,……我…… 我……唉,别提這些吧!反正我不會恨你就是……” 竺君儀把小包迅速又遞回給陶羽,激動地道:“世上知道這樁秘密的,隻有我一個人,你們殺了我,就不會再有人把這些話洩露出去了……” 秦佑喝道:“你把我們當作什麼人,竟說出這種話來!” 竺君儀道:“我的命,本是你們救回來的,離開泰山,也遲早免不了一死,你們隻當方才沒有救我好了……” 陶羽忙道:“姑娘如信得過我們,何不跟我們一起下山,包裡的東西,我親自去問我母親,一定能查出個水落石出。
” 他把小包仍舊還給竺君儀,扶起辛弟,蹒跚向山下走去,辛弟内傷雖然不輕,但經過了這陣調息,已可自行上路,陶羽依偎着他,舉步之際,步-虛浮,反倒像是辛弟在攙扶着他走。
秦佑看在眼中,不覺搖頭暗歎,他知道,竺君儀的故事,已深深在陶大哥心靈上烙下創傷,而心靈的創傷,是比肉體的傷痕更難消彌,更難平複的。
但他側目望望竺君儀,卻又不忍再過份責備她,隻得加快步子,追上陶羽和辛弟,身後傳來輕
” 陶羽道:“竺姑娘,你願意讓我看看那包東西麼?” 他說這話時,激動得上前緊握着竺君儀的手,連聲音也微微顫抖,秦佑深深了解他此時的心情,忍不住也插口道:“我們隻看一看,着過以後,決不動它,依舊原物還你。
” 竺君儀摸着方才被陽羽握得有些疼痛的手腕,沉吟半晌,才道:“反正我一離泰山,便兇多吉少,假如被别人知道了埋藏的地方,終也要被人奪去,你們要看,就掘出來看看好了。
” 秦佑閃身躍到墳前,抽出短劍,不多一會,便把那油布密封的小包掘了出來,遞給了陶羽。
陶羽用顫動的雙手,接過小包,眼中不期然滿蓄熱淚,先用衣襟拭去了包外水漬,然後一層一層地将它拆開。
包裹足有七八層,他每拆一層,心裡便狂跳不已,拆到最後一層,已能隐約從油市外觸摸到包中果有一本小冊子,此外好像有件柔軟的布襟,和一塊硬硬的東西。
一顆心,險些要從他很中跳出,他不由停下手,閉目仰天默默祝禱。
“老天啊老天,如果我不該終生娃陶,求你在這包裹中,給我身世的線索和啟示吧!十五年,我被這疑問困擾得快要瘋了……” 祝禱完畢,他匆匆拆開最後一層油市,隻見包中除了一本極小的書冊,此外便是一條濺滿腔紅血迹的絲絹,和半枚古怪的金錢,那金錢顯然是從整塊錢币上硬生生折斷下來的,時日雖久,仍閃閃發着金光。
整個小包,并隻這三件物件,他拿起那本小書冊,書身小巧玲珑,竟是用極好的油紙訂就,封面上寫着“通天寶-”四個大字。
他大略翻閱一遍,書中所載,并無一字與羅偉有關,其中除了許多奧妙精湛的劍拳拳功,封裡第一頁上,記着這本寶-的來源。
原來當年達摩祖師東來之先,曾在班公湖畔,遇見一位名叫摩沙坷的異人,兩人踏着湖上浮水,賭技三日三夜,達摩祖師幾乎用盡一百零八種絕技方始勝了摩沙坷。
摩沙坷一氣之下,隐居岡底斯山冰層之下,苦心鑽研凡五十餘年,二度出世,欲尋達摩祖師再較武技。
可惜始終未能再見到達摩祖師,其後憂郁而死,死前将他五十餘年苦研的絕世武學,盡載于“通天寶-”之中。
到蒙古大帝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不知怎的落在蒙古人手裡。
後來全真教主“長春真人”丘處機從成吉思汗手中獲得這部秘第,欣喜若狂,便把它譯為漢文,視如至寶,傳授全真教弟子,“全真教‘因而崛起武林,威霸天下,幾百餘年。
這本小冊,就是丘處機所譯“通天寶-”,卻不知怎會到了羅偉手中。
同時,陶羽對那半枚金錢,以及濺血絲絹,更是莫測高深,看了許久,也看不出一點端倪來。
他失望之餘,依舊把三件東西-一包好,默默交還給竺君儀。
秦佑問道:“大哥,可曾看出一點什麼來?” 陶羽搖搖頭,道:“從這本秘筝上看,他或許和全真教有些關系,但全真教一向依附蒙古鞑子,行同漢奸,這本秘-,又怎會落在他手中,真令人不解。
”秦佑道:“這半枚金錢和絲絹,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陶羽歎道:“那就更難揣測了,或許是什麼信物,或許根本就沒有什麼特别的意義。
” 竺君儀忽然插口道:“我爹爹費了幾年時間,好容易才從絕崖下尋到這包東西,絲絹上的血清,查驗竟是人血,而且,這半枚金錢,看起來平常,假如沒有很大的用處,陶素娥怎會慎重地将它們和通天寶象包在一起,又在羅大俠死後,悄悄擲落絕崖……” 秦佑臉色一沉,不悅地道:“你知道陶天林的女兒是什麼人嗎?口裡盡這般不幹不淨!” 竺君儀訝道:“他不是陶素娥嗎……” 秦佑怒目一瞪,叱道:“胡說,她是我陶大哥的母親,怎會做出這種事來。
你爹爹老眼昏花,準是看錯人了” 竺君儀大吃一驚,臉色頓變,道:“啊!原來陶公子竟是飛雲山莊的少莊主?我……我真該死……”她惶恐地看看手中那隻小包,一時不知該如何才好。
陶羽長歎一聲,道:“你不要害怕,我雖然是飛雲山莊的少莊主,但是,……我…… 我……唉,别提這些吧!反正我不會恨你就是……” 竺君儀把小包迅速又遞回給陶羽,激動地道:“世上知道這樁秘密的,隻有我一個人,你們殺了我,就不會再有人把這些話洩露出去了……” 秦佑喝道:“你把我們當作什麼人,竟說出這種話來!” 竺君儀道:“我的命,本是你們救回來的,離開泰山,也遲早免不了一死,你們隻當方才沒有救我好了……” 陶羽忙道:“姑娘如信得過我們,何不跟我們一起下山,包裡的東西,我親自去問我母親,一定能查出個水落石出。
” 他把小包仍舊還給竺君儀,扶起辛弟,蹒跚向山下走去,辛弟内傷雖然不輕,但經過了這陣調息,已可自行上路,陶羽依偎着他,舉步之際,步-虛浮,反倒像是辛弟在攙扶着他走。
秦佑看在眼中,不覺搖頭暗歎,他知道,竺君儀的故事,已深深在陶大哥心靈上烙下創傷,而心靈的創傷,是比肉體的傷痕更難消彌,更難平複的。
但他側目望望竺君儀,卻又不忍再過份責備她,隻得加快步子,追上陶羽和辛弟,身後傳來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