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絕嶺孤墳
關燈
小
中
大
果然不俗,再接老夫這一掌!”
陶羽正自驚愕剛才險些被錦衣老人扣中穴道,自己怎會突然施出“飛肘”這一招解救,忽見錦衣老人面含殺機,淩空撲到,心頭一寒,連忙插手叫道:“快住手,快住手……”
錦衣老人毫不理會,沉腕一登,反而加上兩成内力,如濤掌風,向陶羽直撞而到。
陶羽駭然之下,身不由己向後倒退兩步,右臂一圈一引,左掌閃電般推出一招“浮雲掩月”。
隻聽“蓬”然一聲,錦衣老人那如山掌力,竟然一滑落空,撞在地上,擊得沙石橫飛,煙霧彌漫。
錦衣老人被自己掌上反震之力,帶得身子微傾,腳一落地,踉跄幾步,差點摔倒在地上。
他不禁又驚又怒,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探手向懷裡一摸,“叮-‘一聲,擎出一隻通體烏黑油光發亮的純銅小鈴來,用拇食二指扣着鈴尾,陰陰說道:”好一個不曾練武的高人,再破得陸家雙鈴,老夫從此服輸,不踏中士一步。
“忽然一個嬌弱無比的聲音喝道:“陸老二,你想幹什麼?” 錦衣老人聽了這聲嬌喝,如奉綸音,身軀一旋,肅然拱身道:“公主鑒察,陸-不敢。
” 陶羽循聲望去,隻見那輛豪華絕倫的馬車,窗簾微微掀起,車中一張嬌嫩豔麗的面龐,正向自己這邊張望着,一雙明澈美目,略才一瞥,窗簾又掩垂下來。
他不禁被那雙澄澈如水的眸子,看得心頭猛然一震,但車中俪影,僅是那麼驚鴻一瞥,便又掩進幔簾重帏之中了。
接着,那嬌弱的聲音,又從車窗縫隙中飄逸出來,說道:“讓他們去吧,隻要他們歸報飛雲山莊,天下不是陶家的天下,陶天林如果是聰明人,就應該知道如何自處。
” 語聲是那麼嬌弱,就像是出自一個體弱多病的女郎之口,但相隔十餘丈,這些詩句,卻字字人耳清晰,分毫不差。
錦衣老人回頭恨恨對陶羽叱道:“聽見了嗎?這是公主恩典,轉報陶天林,他獨據中原武林盟主寶座,已經三十年,從現在起,該讓我們桃花島來坐坐了。
” 說罷。
也不待陶羽回答,徑自騰身躍落車旁,轉瞬蹄聲遽作,四十八匹駿馬,簇擁着那輛豪華馬車,緩緩馳過山腳。
陶羽呆呆立在原地,直到望不見那群車馬,兀自一動也不動。
秦佑和辛弟上前探視,卻聽他正在喃喃自語,反覆地念着:“陸家雙鈴,桃花公主…… 一劍鎮河朔……雙鈴護桃花……雙鈴護桃花……” 他面龐上忽然掠過一抹深深的憂慮,似乎領悟了什麼? 又像失落了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口口口由閩至魯,足足趕了半個月,才到達東嶽之麓。
半個月以來,他們沉默地日夜趕路,沿途盡量避開通衙大鎮,以免行蹤被“飛雲山莊” 各地分堂發覺,晨昏之際,趱行在荒山野徑中,自是苦不堪言。
但他們似乎都渾忘了旅途的艱辛,越近泰山,越覺得心湖激動,精神振奮。
其中尤以陶羽為最。
泰山之上,可以預期僅能見到一堆黃土,黃土堆中,也許埋葬着一個陌生的屍體,但也可能埋葬着他從未晤過面的親人。
如果僅僅隻是個陌生人,那自然也就罷了,假如羅偉真的竟是他的生父,這卻是個可怕而且可悲的開始。
這是個耐人尋味的神秘的謎,謎底揭穿,或許使人覺得啞然失笑,或許在天下武林中,掀起駭然大波。
步履是沉重的,心情更比步履沉重,遙遙的東嶽之路,顯得更漫長,更遙遠……。
天上雲霾四合,就像陶羽此時怔仲的心境,迷蒙細雨,灑落在身上,也灑落在人們的心頭,山路泥濘,滑不留步。
辛弟自小在荒島上長大,翻山越嶺,如-平地;秦佑一身絕妙輕功,自然也不會把區區泥濘之道,放在心上。
隻有陶羽,既不會輕功提縱之法,更未徒步翻越過崎岖山險,僅憑着自己不覺的内力,一步步在泥道上攀沿移動,搖曳傾斜,險象百出,要不是秦佑攙扶着他,隻怕早墜落在千丈絕崖下了。
他們在山中盤繞攀登,直行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傍晚,才疲憊萬分地攀上了觀日峰頂。
峰頂雨下得更大更密,三人衣服盡濕,冰冷的雨水,順着面額發梢,向下淌流。
陶羽匆匆抹去臉上的雨水,舉目四望,心中忽然感到十分沖動…… 首先映人眼簾,是一塊被雨水淋得發白的石碑。
他渾身猛烈的一震,忘掉了滿身的疲乏,三腳兩步奔上前去,一面蹲下身子,一面用手急急抹去碑上水漬。
碑文在他模糊的眼中出現,寫的是一一“一代大俠羅偉之墓……” 不知為什麼,陶羽忽感鼻頭一酸,目中熱淚盈盈,泫然欲泣。
他閉上眼睛,定了定神,然後繼續念着墳碑上的字句:“……十六歲名揚天下,十七歲死于東嶽……” “唉!”身後傳來一聲輕歎,那是秦佑的聲音:“想不到,羅大俠死時,竟這樣年輕……” 陶羽沒有出聲,隻覺臉上有兩股溫暖的熱流,在緩緩爬行着,他停了一下,又喃喃念下去:“……他曾為黑暗籠罩的武林,帶來一線曙光,雖然光亮僅僅那麼短暫,但他卻是武林蒙塵十五年以來的第一人。
” 碑上未落下款,“十五”兩個字,也被塗去,改成了“三十”,顯然那是被若幹次塗改以後,留下的數字。
他心中蓦然充滿了無限悲傷和哀痛,反覆念着墳碑上的文字,隻覺字字血淚,全滴落在心田深處,不知不覺中,熱淚已滾滾而落。
碑上文字,像一首沒頭沒尾哀怨的詩,又像一段啟人憂傷的曲譜,陶羽懷着莫名的感傷,越讀越覺心酸,終于硬咽得無法再念下去。
他把目光從碑上移開,凝目注視碑後那一堆頹敗的墳土,墳上亂草,墳後古松,雨水滴落在墳頭上,濺起點點黃泥。
一代大俠,死後竟是這麼凄涼而孤單,黃土一-,占地盈尺而已,三人截然立在墳前。
各有感觸不同,面頰上癢癢的,使他們簡直分辨不出,那是雨水?還是淚珠? 許久,秦佑才幽幽說道:“看起來,羅大俠是真的死了他這話像是對陶羽說的,又像是對自己說的,略頓一下,又接着說道:”師父要是着到這個墳墓,不知要多難過。
“陶羽沒有出聲,忽然舉步走到墳側,跪在地上,默默拔着墳上亂草,爛泥污水,沾滿了他的衣襟。
但他恍如未覺。
秦佑神色突然一動,低聲向陶羽說道:“大哥,有人向峰頂上來了。
” 陶羽凝神傾聽,果然聽到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向峰上奔來。
這時,天色已暗,重雲低低壓蓋着山頭,密雨如絲,陶羽訝詫道:“這樣晚了,是誰會在大雨之中,跑到深山高峰上來?” 他一挺腰,從地上躍起,跟着秦佑辛弟,匆匆隐藏在樹後。
不多一刻,風聲飒飒中,一條人影,迅速地翻上觀日峰頂。
那人一身勁裝,背插雙劍,由頭至腳,全被雨水淋透,但手上提着的一隻小包,卻用油布緊
陶羽駭然之下,身不由己向後倒退兩步,右臂一圈一引,左掌閃電般推出一招“浮雲掩月”。
隻聽“蓬”然一聲,錦衣老人那如山掌力,竟然一滑落空,撞在地上,擊得沙石橫飛,煙霧彌漫。
錦衣老人被自己掌上反震之力,帶得身子微傾,腳一落地,踉跄幾步,差點摔倒在地上。
他不禁又驚又怒,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探手向懷裡一摸,“叮-‘一聲,擎出一隻通體烏黑油光發亮的純銅小鈴來,用拇食二指扣着鈴尾,陰陰說道:”好一個不曾練武的高人,再破得陸家雙鈴,老夫從此服輸,不踏中士一步。
“忽然一個嬌弱無比的聲音喝道:“陸老二,你想幹什麼?” 錦衣老人聽了這聲嬌喝,如奉綸音,身軀一旋,肅然拱身道:“公主鑒察,陸-不敢。
” 陶羽循聲望去,隻見那輛豪華絕倫的馬車,窗簾微微掀起,車中一張嬌嫩豔麗的面龐,正向自己這邊張望着,一雙明澈美目,略才一瞥,窗簾又掩垂下來。
他不禁被那雙澄澈如水的眸子,看得心頭猛然一震,但車中俪影,僅是那麼驚鴻一瞥,便又掩進幔簾重帏之中了。
接着,那嬌弱的聲音,又從車窗縫隙中飄逸出來,說道:“讓他們去吧,隻要他們歸報飛雲山莊,天下不是陶家的天下,陶天林如果是聰明人,就應該知道如何自處。
” 語聲是那麼嬌弱,就像是出自一個體弱多病的女郎之口,但相隔十餘丈,這些詩句,卻字字人耳清晰,分毫不差。
錦衣老人回頭恨恨對陶羽叱道:“聽見了嗎?這是公主恩典,轉報陶天林,他獨據中原武林盟主寶座,已經三十年,從現在起,該讓我們桃花島來坐坐了。
” 說罷。
也不待陶羽回答,徑自騰身躍落車旁,轉瞬蹄聲遽作,四十八匹駿馬,簇擁着那輛豪華馬車,緩緩馳過山腳。
陶羽呆呆立在原地,直到望不見那群車馬,兀自一動也不動。
秦佑和辛弟上前探視,卻聽他正在喃喃自語,反覆地念着:“陸家雙鈴,桃花公主…… 一劍鎮河朔……雙鈴護桃花……雙鈴護桃花……” 他面龐上忽然掠過一抹深深的憂慮,似乎領悟了什麼? 又像失落了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 口口口由閩至魯,足足趕了半個月,才到達東嶽之麓。
半個月以來,他們沉默地日夜趕路,沿途盡量避開通衙大鎮,以免行蹤被“飛雲山莊” 各地分堂發覺,晨昏之際,趱行在荒山野徑中,自是苦不堪言。
但他們似乎都渾忘了旅途的艱辛,越近泰山,越覺得心湖激動,精神振奮。
其中尤以陶羽為最。
泰山之上,可以預期僅能見到一堆黃土,黃土堆中,也許埋葬着一個陌生的屍體,但也可能埋葬着他從未晤過面的親人。
如果僅僅隻是個陌生人,那自然也就罷了,假如羅偉真的竟是他的生父,這卻是個可怕而且可悲的開始。
這是個耐人尋味的神秘的謎,謎底揭穿,或許使人覺得啞然失笑,或許在天下武林中,掀起駭然大波。
步履是沉重的,心情更比步履沉重,遙遙的東嶽之路,顯得更漫長,更遙遠……。
天上雲霾四合,就像陶羽此時怔仲的心境,迷蒙細雨,灑落在身上,也灑落在人們的心頭,山路泥濘,滑不留步。
辛弟自小在荒島上長大,翻山越嶺,如-平地;秦佑一身絕妙輕功,自然也不會把區區泥濘之道,放在心上。
隻有陶羽,既不會輕功提縱之法,更未徒步翻越過崎岖山險,僅憑着自己不覺的内力,一步步在泥道上攀沿移動,搖曳傾斜,險象百出,要不是秦佑攙扶着他,隻怕早墜落在千丈絕崖下了。
他們在山中盤繞攀登,直行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傍晚,才疲憊萬分地攀上了觀日峰頂。
峰頂雨下得更大更密,三人衣服盡濕,冰冷的雨水,順着面額發梢,向下淌流。
陶羽匆匆抹去臉上的雨水,舉目四望,心中忽然感到十分沖動…… 首先映人眼簾,是一塊被雨水淋得發白的石碑。
他渾身猛烈的一震,忘掉了滿身的疲乏,三腳兩步奔上前去,一面蹲下身子,一面用手急急抹去碑上水漬。
碑文在他模糊的眼中出現,寫的是一一“一代大俠羅偉之墓……” 不知為什麼,陶羽忽感鼻頭一酸,目中熱淚盈盈,泫然欲泣。
他閉上眼睛,定了定神,然後繼續念着墳碑上的字句:“……十六歲名揚天下,十七歲死于東嶽……” “唉!”身後傳來一聲輕歎,那是秦佑的聲音:“想不到,羅大俠死時,竟這樣年輕……” 陶羽沒有出聲,隻覺臉上有兩股溫暖的熱流,在緩緩爬行着,他停了一下,又喃喃念下去:“……他曾為黑暗籠罩的武林,帶來一線曙光,雖然光亮僅僅那麼短暫,但他卻是武林蒙塵十五年以來的第一人。
” 碑上未落下款,“十五”兩個字,也被塗去,改成了“三十”,顯然那是被若幹次塗改以後,留下的數字。
他心中蓦然充滿了無限悲傷和哀痛,反覆念着墳碑上的文字,隻覺字字血淚,全滴落在心田深處,不知不覺中,熱淚已滾滾而落。
碑上文字,像一首沒頭沒尾哀怨的詩,又像一段啟人憂傷的曲譜,陶羽懷着莫名的感傷,越讀越覺心酸,終于硬咽得無法再念下去。
他把目光從碑上移開,凝目注視碑後那一堆頹敗的墳土,墳上亂草,墳後古松,雨水滴落在墳頭上,濺起點點黃泥。
一代大俠,死後竟是這麼凄涼而孤單,黃土一-,占地盈尺而已,三人截然立在墳前。
各有感觸不同,面頰上癢癢的,使他們簡直分辨不出,那是雨水?還是淚珠? 許久,秦佑才幽幽說道:“看起來,羅大俠是真的死了他這話像是對陶羽說的,又像是對自己說的,略頓一下,又接着說道:”師父要是着到這個墳墓,不知要多難過。
“陶羽沒有出聲,忽然舉步走到墳側,跪在地上,默默拔着墳上亂草,爛泥污水,沾滿了他的衣襟。
但他恍如未覺。
秦佑神色突然一動,低聲向陶羽說道:“大哥,有人向峰頂上來了。
” 陶羽凝神傾聽,果然聽到一陣輕微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向峰上奔來。
這時,天色已暗,重雲低低壓蓋着山頭,密雨如絲,陶羽訝詫道:“這樣晚了,是誰會在大雨之中,跑到深山高峰上來?” 他一挺腰,從地上躍起,跟着秦佑辛弟,匆匆隐藏在樹後。
不多一刻,風聲飒飒中,一條人影,迅速地翻上觀日峰頂。
那人一身勁裝,背插雙劍,由頭至腳,全被雨水淋透,但手上提着的一隻小包,卻用油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