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怒劍逐鹿

關燈
向各方英雄,做一交待。

    ” 溫永超怔了一怔,道:“屬下無知,但請随行。

    ” 梅素若微一颔首,二人朝石坪中心走去。

     長恨道姑漠然掃視全場一眼,将手一揖,道:“紫玉,你過去了。

    ” 方紫玉微微一怔,道:“紫玉自當随侍姑……道長。

    ” 長恨道姑冷聲道:“你也是一教之主,安能再似從前,去吧!” 卻見方紫玉站着不動,心中一歎,口中卻想道:“反正我也不再是你主人,你不願聽從,也由你了。

    ” 方紫玉聞言,先是一怔,繼而淚珠滾滾而下,默然一拜,起身朝西棚行去,見了四人,快步迎上,道:“四位暫請一旁觀看,待姑娘危急時出手,目下不必上前相見了。

    ” 蔡薇薇柳眉一皺,道:“方姨,顧姨明明可以不來,何須自找麻煩?” 方紫玉凄然道:“孩子,有很多事,你不明白。

    ” 說話中,熱淚雙流,不可遏止。

     彭拜雙眉一剔,道:“此事遲早必須一決,彭某找九陰教的人去。

    ” 舉步向梅素若走去。

     方紫玉急聲道:“彭大俠,你是為了報恩麼?” 彭拜腳步一頓,轉面道:“有何不對?” 原來他當年建醮會上,身受重傷,若非玉鼎夫人一葉靈芝,早已喪身,事雖隔了多年,以他義俠心性,豈有不湧泉以報之理。

     方紫玉道:“如此一來,勢必引發惡戰,九陰教首當其沖,大有覆滅可能。

    ” 彭拜淡然道:“那是最好不過。

    ” 方紫玉沉聲道:“可是你知我家姑娘苦心麼?無論如何,她出身九陰教,不願見九陰教土崩瓦解,何況九阻教并無大惡,敵方首惡,實是玄冥教與魔教,彭大俠,你若記着我家姑娘好處,請替我家姑娘一想。

    ” 彭拜頓了一頓,皺眉道:“可是若九陰教首先開釁,則咱們不能全力應付。

    ” 方紫玉歎息道:“形勢比人強,果真如此,也隻得由他了。

    ” 梅素若故示從容,短短距離,走了半晌,這時間,她心轉了百十來個念頭,卻無一能解決眼前這個死結,暗暗一歎,信步站定,望了長恨道姑一眼,語含怨懑,道:“你………” 蓦地,一陣清亮的嘯聲,倏然響起,打斷她将出之言。

     這嘯聲悠悠綿綿,好似降自雲層,卻又似起于身旁,萬山回應,莫索端倪,令人覺得,整個蒼穹,似皆布滿此聲,如此嘯聲,本當宏厲震耳才是,奇怪的是,人人都覺得柔和悅耳,若鳳鳴龍吟,毫無武林高手長嘯,震人心脈之威。

     場中高手,無不聳然動容,知道來了世上罕見的絕頂高手。

     那曹天化也是面色微變,突然高聲道:“來者可是華天虹?” 那嘹亮清嘯,劃然而止,一個清朗的聲音道:“此事何需家父勞神,在下華炀。

    ” 蔡薇薇驚道:“是二哥。

    ”朱唇啟,即待叫喚。

     忽聽蔡夫人沉聲道:“薇兒,不許吵。

    ” 申屠主最為震驚,猛然站起,自語道:“這小子居然活着,而且功力進展得這般奇突。

    ” 谷世表詫異莫名,暗道:華家小兒幾時有些武功? 心念轉動,低聲說道:“那小子隻一現身,師兄務必全力斃之。

    ” 曹天化冷冷說道:“何消說得。

    ” 目光一轉,向東面峭壁之上,喝道:“華家小兒,何不下來?” 這時,所有的人,也聽出聲發東面峭壁之上,都凝目望去,九陰教與顧鸾音的事,雙方都暫時擱下。

     隻聽華雲龍朗朗一笑,道:“你就是曹天化?” 曹天化雙眉一剔,厲聲道:“小兒無禮。

    ” 華雲龍朗聲說道:“常言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你年紀已逾兩個古稀,華炀禀承家教,理當尊你以前輩之禮,隻是你既助纣為虐,遺禍江湖,那又應當别論了。

    ” 曹天化怒哼一聲,道:“小兒乳臭未幹,膽敢妄加譏議,你下來,老夫好好教訓你一頓。

    ” 華雲龍哈哈笑道:“你上來,我懶得下去。

    ” 曹天化心頭震怒,一顧谷世表,道:“師弟,愚兄上去收拾這小子。

    ” 谷世表雙眉一挑,道:“諒那華家小兒,何必師兄纡尊降貴,小弟遣人上去便是。

    ” 曹天化搖頭道:“小兒武功不弱,他人怕是難以奈何他。

    ” 谷世表道:“那小子武功再高,不信難蓋過嶺南一奇,派他上去,當綽綽有餘了。

    ” 曹天化沉吟一瞬,道:“也好。

    ” 谷世表轉面向嶺南一奇,道:“煩勞冠老人家上去制住那小子。

    ” 那嶺南一奇,真實姓名是朱一冠,天下罕有知者,他武功之高,在玄冥教中,也是前三人内,谷世表派他上去,也是夠擡舉華雲龍了。

     嶺南一奇微一躬身,并不打話,人影一閃,已消失場中,西棚群俠見狀,雖聽元清大師之言,仍不由暗為華雲龍擔心。

     不及盞茶時光,忽見那嶺南一奇現身東面絕崖之上,縱聲叫道:“啟禀神君,搜索不見那華炀。

    ” 谷世表暗道:華小子當不會逃遁,仰面叫道:“華炀,華家的臉,都給你丢盡了,既發狂言,何以不戰而逃?” 話聲甫落,蓦聞哈哈大笑,由西方絕崖傳下,衆人一驚之下,轉面望去,但見崖上,卓立着一位俊美無俦,豪氣迫人的少年,輕袍緩帶,佩劍持扇,一付貴胄公子的模樣,除了雲中山華家二爺,再無他人。

     他哈哈大笑,高聲叫道:“谷世表,你有目如盲,遣人去對崖找我恁地?曹天化,你枉自稱為陸地神仙,也未看出華某在此。

    ” 此語一出,不但曹天化與谷世表,羞怒交集,下面其他絕頂高手,也都暗叫一聲“慚愧!” 蔡昌義忽然問道:“公公,雲龍弟不是在對面崖上,幾時移了位置?” 元清大師雖在近處,他嗓門素來洪亮,壓低不住,一句話說得棚中人皆聞,十九以上的人,不明其故,隻是礙難出口,聽了都暗暗留心。

     隻聽元清大師含笑道:“龍兒的确自始及終,藏身這面峭壁,但他以一口精純至極的丹田真氣,可将語聲逼成一線,射至對面壁上,令人聞之,捉摸不定他在身方位,不過我先前亦未聽出來。

    ” 華五低笑一聲,道:“這孩子,自幼頑皮,想不到這等場合,也不忘戲弄玄冥教一下,真是荒唐。

    ” 華雲龍是他看着長大的,在莊中,論調皮搗蛋,兩人可謂一時瑜亮,情感深厚,這時忍不住開口,雖似責備,其實語中深喜之意,掩抑不住。

     但聽曹天化冷笑一聲,道:“區區聚氣傳聲,雕蟲小技,尚不如分聲化音,小兒得意什麼?” 華雲龍朗聲笑道:“在下何曾得意,覺貴教之行可笑而已。

    ” 谷世表強捺怒火,陰沉沉一笑,道:“華炀,華天虹怕死,不敢前來,卻派你來送死,既然如此,何不下來?” 華雲龍笑道:“神君殺機已動,欲取在下性命,華某怕死的緊,那肯下去送死。

    ” 谷世表怔了一怔,冷笑道:“華家出了你這種子弟,嘿嘿!也是奇事。

    ” 華雲龍敞聲大笑,道:“神君說得不錯,在下正是華家最不肖的子弟。

    ” 谷世表恨不得将華雲龍碎屍萬段,激他不成,想再令人上去,又覺這般顯得行事倉皇,有失身份。

     華雲龍見他不語,眼珠一轉,笑聲道:“谷世表,華某有一件令你大大震驚的事,你可想聽?” 谷世表冷然道:“天下無有能讓本神君震驚之事。

    ” 華雲龍笑道:“這麼說來,你是不想聽了?” 谷世表冷冷一笑,暗暗忖道:小兒如此作為,究因何故? 忽見正面涼棚,踱出一人,朝華雲龍道:“華小子,你有什麼驚人的話,谷世表不聽,老夫倒願一聞。

    ” 衆人轉目望去,隻見此人目帶紫棱,雙顴高聳,頰肉下陷,頭挽道髻,卻是俗家裝束,形貌古怪,無人認識,但知開壇大典,群雄畢集,若無出衆能為者,強自出頭,無異自取其侮,此人必有絕頂武功。

     華雲龍目光一轉,見是龔浩,不禁朗笑道:“原來是你,魏奕豐何在?” 棚内倏地走出那左頰一道深疤,僅存獨眼的“陰風手”魏奕豐,峻聲道:“叫你家老爺幹麼?” 華雲龍呵呵一笑,道:“你們或許不止兩人,但在衆人之中,仍是人孤勢弱,這裡焉有你等便宜,依在下良言相勸,及早遠走高飛為妙。

    ” 魏奕豐怒喝道:“放屁!” 華雲龍淡然道:“而今不信,待會你就噬臍莫及了。

    ” 忽聽那潘旭縱聲叫道:“龔兄形貌大變,恕兄弟先時未曾認出,你與魏兄,與華家均有深仇,華元胥雖死,文昭懿與其子孫猶在,咱們同仇敵忾,二位何不移玉來此。

    ” 龔浩漠然道:“兄弟等來此,僅為一開眼界,無意與何人為敵,潘兄盛情心領了。

    ” 潘旭老臉一紅,暗罵:老匹夫,不識好歹! 但聽華雲龍笑道:“龔浩,華某敬你英雄氣概猶存,若你……” 龔浩截口道:“廢話少說,老夫可不在乎你敬也不敬?” 華雲龍淡然一笑,道:“道不同,不相為謀,是姓華的多言了。

    ” 語聲微微一頓,道:“你可知東郭壽去了何處?” 忽聽房隆獰聲道:“自是去将你們這批假仁虛義的人,斬盡殺絕。

    ” 華雲龍恍若不聞,繼道:“你可知道,東郭壽包藏禍心,在谷四周下埋火藥,準備将你我幾方的人,一網打盡。

    ” 此言一出,衆人齊是一驚,雖不置信,仍不由紛紛将目光投向魔教中人,玄冥教與九陰教的,也不例外。

     房隆勃然大怒,喝道:“小子放屁!” 華雲龍笑道:“既然不是,令師何在?” 房隆怒聲道:“呸!大爺師父行蹤,你這小子配問麼?” 華雲龍哈哈笑道:“當然不配,可是在下卻于近處見令師出沒,深覺可疑。

    ” 房隆怒道:“小狗胡說,大爺師父明明在……” 忽然驚覺,倏然住口。

    隻是這一來,無私有弊,反惹人疑窦,衆人目光在他臉上掃視,似欲看出端倪,他性本暴燥,睹狀大怒,卻更不知如何說話。

     這時,華雲龍獨據絕崖之上,天下群雄,皆在谷下,面對強敵,談笑自若,神采奕奕,大有氣吞河嶽,睥睨群倫之勢,令偌大的玄冥教、九陰教、魔教,也相形黯然。

     場中情勢,經他一擾,益形混亂,梅素若秀眉輕蹙,向溫永超、石萬铨傳音說道:“兩位護法,眼下局勢,斷非了結此事之時。

    ” 石萬铨也以傳音之法道:“叛徒不可不懲。

    ” 梅素若沉聲道:“石護法莫非要本教覆亡?” 溫、石二人自是看出,必欲動手,俠義道諸人不會袖手,大戰一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