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長恨道姑

關燈
害得别人為情所苦,那是大傷陰骘的事,五叔決不允許。

    ” 華雲龍皺眉說道:“您放心,我有分寸。

    ” 華五道:“改不改在你,你到處拈花惹草,總有一天,五叔會好好揍你一頓。

    你該将‘玉鼎夫人’的榜樣引以為戒。

    ” 華雲龍大感不耐,亢聲叫道:“知道了,五叔就是為了講這些麼?” 華五道:“我當然另外有事要講。

    ” 華雲龍道:“那就講正經事吧,您的吩咐我記下了。

    ” 這華五小時刁鑽,如今碰上寵愛的侄兒,卻也無可奈何了。

     他微微一愣,然後将頭輕搖,道:“好吧!我問你,‘玉鼎夫人’的絕筆書信可在身上?” 華雲龍道:“五叔為何突然問起此信?” 華五右掌一伸,道:“交給我。

    ” 華雲龍訝然道:“給您幹麼啊?奶奶交代,此信除非當面退還‘玉鼎夫人’,必要時甯可毀掉,任何人也不能看的。

    ” 華五颔首道:“我知道,叫你将信給我,正是奶奶的令谕。

    ” 華雲龍疑道:“五叔回山過啦?” 華五道:“我由家中來。

    ” 華雲龍道:“奶奶怎麼講?” 華五道:“奶奶已知‘玉鼎夫人’未死,此信放在你的身上,萬一不慎失落,那時遺人以柄,壞了你爹的聲……” “譽”字未出,突然警覺此事不該向華雲龍講,于是臉色一沉,峻聲喝道:“快給我,奶奶叫我将信快送回山去。

    ” 華雲龍微一吟哦,将頭一搖,道:“不,龍兒不能給您。

    ” 華五目光一淩,大感意外地道:“怎麼?你不相信五叔?” 華雲龍道:“非是龍兒不信五叔,而是龍兒另有疑難。

    ” 華五奇道:“你有什麼疑難?” 華雲龍道:“一者書信縫在軟甲之中,取拿不便,再者奶奶既然吩咐任何人不能過目,龍兒想原封不動,交給奶奶。

    ” 華五怔了一怔,忽然笑道:“你這孩子倒也固執得緊,萬一失落怎麼辦?” 華雲龍道:“軟甲穿在龍兒身上,書信密藏軟甲之中,不會失落的,萬一失落,龍兒自己向奶奶請罪。

    ” 總是因為寵愛的緣故,華五想想也覺有理,乃笑道:“由得你吧!不過我一到金陵,便聽傳言你被九陰教主擄走了,這種事如果有上一兩次,别說身上軟甲不會失落,恐怕連皮也要脫了一層,你要份外小心才是。

    ” 華雲龍臉色一紅,讪讪然道:“不會再有二次了,五叔放心。

    ” 華五道:“此事不談啦!說說你離山以後的經過。

    ” 華雲龍想了一下,乃将如何到了洛陽,如何一路南下,結識了“金陵五公子”,如何由蔡昌義同遊名勝,在那鐘山之巅遇上九陰教主,如何為九陰教主所乘,被梅素若吊在樹上,如何暗中得遇高人,傳授他逆氣行功的無上心法,脫離梅素若的羁絆,重返金陵等等經過,一五一十的講了一遍。

     這段經過,既有奇遇,也有驚險,更有放蕩不羁之處,但在華五的心目之中,他這位侄兒總算未敗門風,已經達成任務,十分難得了。

     因之他一面谛聽,一面颔首,聽完之後,頗為贊許地道:“嗯!你的膽氣很夠,作法也無大疵,可以獨當一面了。

    不過,據五叔看來,那位‘幽冥殿主’梅素若,将來是個麻煩。

    ” 華雲龍卻不承認,将頭一昂,道:“什麼麻煩麼?龍兒與她兩不相幹,她若聰明,最好脫離九陰教,如若不然,龍兒一樣整治她。

    ” 華五慨然道:“講講容易,做起來可是難之又難。

    ” 話聲微頓,話鋒陡轉,忽然正容道:“龍兒,追緝兇嫌的事,至此暫時告一段落。

    ” 華雲龍不解道:“怎麼?咱們對司馬叔爺的血仇不管啦?” 華五道:“不是不管,而是暫告一段落。

    緝兇至此,可謂真象已白,至于報仇雪恨,應該讓你瓊姑姑去做。

    ” 華雲龍惴惴然道:“五叔是叫龍兒回山麼?” 華五道:“你不必回山。

    今夜所見,以及你近來所得,由我回山禀告奶奶,此後你要格外奮發,為正邪消長之事多多努力。

    ” 聽說不必回山,華雲龍不禁雀躍,歡聲叫道:“好啊!” 華五臉色一沉,截口喝道:“聽我講,此後你的責任萬分沉重,切切不可掉以輕心。

    須知這份擔子,是我在奶奶面前為你讨來的,你若大意妄為,毀了五叔的信譽不要緊,咱們華家也就永遠沉淪不起了。

    ” 華雲龍怵然一驚,道:“這麼嚴重麼?” 華五肅然道:“何止嚴重而已,禍患已經越來越近了。

    ” 華雲龍眉頭輕蹙道:“五叔能夠提示一二麼?” 華五道:“其實你該心有警惕才是,江湖上暗潮洶湧,已非一日,如今不過漸趨明朗罷了,這次五叔回山……” 言猶未了,華雲龍已自恍然而悟,道:“原來五叔是講‘九陰’、‘玄冥’兩教的事。

    ” 華五冷冷一哼,道:“看你這副漫不在意的樣子!” 華雲龍凜然結舌,不敢再往下講。

     華五忽又浩聲一歎,道:“龍兒,此事非同兒戲,須知‘九陰教’與‘玄冥教’,不過是較為龐大的兩個集團而已,暗中尚有其他魔頭伺機而動,咱們華家固為俠義之士所敬佩,卻也是邪惡之徒眼中之釘,這些人無疑全是沖着咱們華家而來,所謂人為名譽樹為皮,虛名在外,撇開武林蒼生的安危禍福不講,咱們華家如今也是栽不起的。

    ” 華雲龍不覺身子一躬,肅然接道:“是,龍兒省得。

    ” 華五忽然起立道:“省得就好,我也不再多說了,一切你好自為之。

    ” 華雲龍連忙問道:“五叔要走麼?” 華五颌首道:“嗯!我得快速回山一次。

    再者,我是蹑蹤幾個異族人而到金陵,那幾人形蹤可疑。

    設若遇見,你要格外小心。

    ” 話落,步子一邁,匆匆下山去了。

     眼望華五飄然遠去,華雲龍凝目而視,竟而楞了。

     華五走得匆忙,這給華雲龍心靈上一種壓迫。

     他從小與華五一起長大,對華五的性格知之甚稔,華五心直口快,聰明過人,凡事漫不在乎,頗有名士的風範,往常家居,每次外出歸來,總要與他們鬥鬥智慧争争嘴,雖然次次落在下風,卻仍樂此而不疲。

     這一次,華雲龍感覺得出,華五言猶未盡。

     這種反常的情形,令華雲龍心中老大一個疙瘩。

     他心潮起伏,暗暗忖道:什麼事情啊?“九陰教”死灰複然,“玄冥教”也不過是個新興的幫派,兩教的人我都見過,沒有什麼可怕的,五叔素來膽大如天,智計百出,便在奶奶面前也不緊張,為何匆匆而去?難道還要勞動奶奶與爹娘不成? 須知他與華天虹不同: 華天虹長于憂患,一無依靠,乃是打出來的天下,因之一言一行,謹慎凝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他卻是生于安樂,在一幹長者呵護中長大,從小不知所懼,縱然有人耳提面命,也明知事關重大,卻仍無視荊棘之多,情勢之嚴重,前途之艱險,較當年或将猶有過之。

     所謂“本性難移”,這就是他那不知天高地厚的本性了。

     但他畢竟出生武林世家,智慧也超人一等,警惕之心并未因此泯滅,念頭一轉,便又想到華五的叮咛。

     于是他一面暗忖,一面遊目四顧,自言自語道:“管他哩,天将黎明,歇一忽兒再講,反正空想無用,我隻要多動腦筋,未嘗不能獨挽狂瀾,鏟除妖氛……” 他找了靠牆的一張石凳坐了下去,頓時使将一切置諸腦後,專心緻志的行起功來。

     這日晌午,他腰懸長劍,斜背行囊,再度到了金陵。

     他由通濟門進城,在一家“萬隆”客棧落腳。

     這一次不投“醫廬”,可知經過一番思慮了。

     梳洗用餐畢,換了一身绛紫色湖綢緊身衣褲,足登快靴,肩披同色鬥蓬,将那色澤斑駁的古劍系在腰際,又将三個藥瓶及那串珍珠妥藏懷中,喚來店夥計,交代了一番,然後裝作遊客的模樣,信步出店而去。

     他已盤算過了,眼前的金陵,暗中如同風雲際會一般,“九陰教”的人到了金陵,“玄冥教”也有人在此,華五叫他注意“幾個異族人”,如果“幾個異族人”也有掀風作浪的意圖,那便共是三起人,再加薛娘主仆,賈嫣師徒,以及他自己結識的“金陵五公子”。

    設若擺明了幹,必将是哄動武林的一樁大事。

     不過,他明白“金陵五公子”不在金陵,薛娘主仆如果聽話,必已遠揚,賈嫣師徒的“姹女教”尚未開壇,目前當不緻于輕易地表明意向,而“幾個異族人”行迹未見,“玄冥教”不過兩個“仇華”及其屬下而已,眼前這一仗暫時打不起來,便是打起來,自己的力量也嫌單薄。

     他雖佻達,卻不莽撞,幾經思慮,覺得有幾件事必須先做: 第一:所謂“幾個異族人”究竟是何來路?企圖何在?目下在何處落腳?人數究竟有多少? 第二:蔡昌義的行蹤必須先查清楚,如果已被“九陰教”所擄,應該先救人,然後設法與“金陵五公子”聚齊。

     第三:“九陰教”教主是否仍在那座莊院?自己走了以後,她采取何種行動?她曾傳谕通知“玄冥教”的人會商對付他們華家之策,眼下的情勢又如何? 第四:他對司馬長青的案情,大體上固然已經明白,但因“玉鼎夫人”語焉不詳,譬如碧玉小鼎為何會被“九陰教”教主盜用,“九陰教”教主又如何與“玄冥教”的人勾結行兇等等關鍵,仍是想它不通。

    如有可能,他想見一見“玉鼎夫人”,或是與賈嫣師徒懇切地談一談。

     因之,他投店,他漫遊,一來是避免為“江南儒醫”招來禍患,二來也是為了隐秘行蹤,保持行動的靈活。

     他更為幾件必須要辦的事安排了次序: 想見“玉鼎夫人”倒不急,那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查探“九陰教”的動向最好是在晚上,免得打草驚蛇,讓他們提高警覺。

     目前以追查“幾個異族人”為宜,順便亦可逛逛金陵,留神一下“金陵五公子”可曾無恙歸來?其中包括蔡昌義在内。

     他心思缜密,半日之間,好似成熟得多了。

     此刻,他信步漫遊,東張,西望,來到了江幹下關。

     金陵眼下是明朝的都會,也是水陸碼頭。

    下關一帶,車馬不絕,商旅如潮,另外有三多,那是镖局多、客棧酒肆多、茶樓楚館多。

     這下關一帶,其繁榮不下于城内夫子廟,大街之上,除了商賈行旅,船夫腳衙之外,到處可見高一頭、闊一臂、橫眉瞪目的好漢,這些人橫沖直闖,鬥毆滋事,如同家常便飯,公門的捕快,隻要不出人命,竟也視若無睹。

     華雲龍在那熙來攘往的人叢中轉了一轉,不見特殊紮眼的人物,便向一座不大不小的茶樓踱了過去。

     一個茶博士迎了上來,哈腰打躬道:“少爺請,樓上有雅座。

    ” 華雲龍将頭一點,登上二樓,選了一個臨窗的位子。

     茶博士急忙搬動桌椅,阿谀道:“嘿嘿!這窗口面臨長江,空氣清朗,比雅座更好。

     爺!您喝什麼茶?” 華雲龍信口言道:“普洱。

    ” 茶博士幹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