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歌笙樓台
關燈
小
中
大
,那賈嫣的師父--方紫玉便脫不了幹系,但賈嫣為何恁般坦率,對自己的身世絲毫不加隐瞞,誠如蔡昌義所講,那是自找煩惱了。
天下沒有願意自找煩惱的人,除非他是白癡,另有一說,那便是賈嫣私心仰慕,确已死心塌地的傾向自己,但賈嫣講得很清楚,她師父已頒禁令,不準與華家的人來往,且也表示“事已過去”,豈不顯示賈嫣是個以師命為重的人? 他用勁翻了一個身,以被蒙頭,不覺自語出聲,道:“還得到南方去查,方紫玉看來與血案無關。
” 講是這樣講,念頭仍舊轉個不停。
方紫玉的行徑令人難測,既像與華家等怨重如山,又像對華家關顧備至,這是什麼道理?再說,“姹女教”三字顧名思義,當知是一個仗恃女色,蠱惑男人的邪教,那賈嫣明知他們華家行俠仗義,決不容許這等邪教出現江湖,但賈嫣卻也毫無顧忌的講了出來,是她們的宗旨自信正大?抑是料定他們華家無可奈何呢? 忖念中,他好似大吃一驚,猛翻身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語道:“什麼意思?‘目前至少有兩批人欲對你們華家不利’……” 這句話是賈嫣講的,此刻他蓦然記起,首先便想到賈嫣的用意是脅迫,脅迫他離開“怡心院”,不要與仇華碰面,不要鬧事,破壞了“姹女教”的基業。
繼而一想,又覺不對,賈嫣也曾講過,她們師徒不作對不起華家的事,這句話固然有點諷刺的意味,卻也推翻了他那“旨在脅迫”的想法,于是,洛陽城外,那位玄衣少女的話,陡然湧向了腦際。
他記得玄衣少女曾講:“……江湖上正在醞釀大變,那司馬長青首當其沖,不過是替人受過……”又講“令尊大人雄霸武林,聲威之隆,宛如日在中天,但仇敵遺天下……”這些話湧向腦際,他頓覺事有可信,心情越發沉重,越發的難以入眠了。
他本是無憂無慮,任何事不太在意的少年。
此刻千斤重擔扛在肩上,竟也變成了心事重重,可知他性情縱然豁達,責任觀念卻也極為濃重。
因之,往事如風起雲湧,那尤氏,那黑貓,那醜陋的薛娘,嬌豔的阮紅玉,阮紅玉的師兄蕭仇,前後所見的仇華,一個個出現在他的眼前,揮之不去。
雞鳴五更,天快亮了,他仍在想,想那前來探道的女子,那女子與賈嫣有關麼?如若無關,又是什麼來曆?目的何在? 思緒萬端,卻理不出一個頭緒,得不出一結論,他無奈,起身端坐,運功行氣,功行周天,始才漸漸入定。
入定以後,靈台清明,不知過了多久,他忽覺有人走進房來,雙目一睜,但見蔡昌義蹑手蹑足,正在掩閑房門。
他心頭陡然一怔,旋身,豎起右手食指,擔起嘴唇先作一個噤聲手勢,然後悄聲道: “老弟,跟我走。
” 華雲龍越發驚奇,也悄聲道:“有事麼?” 蔡昌義道:“沒事,你先梳洗,要輕,要快,我等你。
” 華雲龍暗付,不覺皺起眉頭,響起身穿衣,一面問道:“昭南兄他們起身了麼?” 蔡昌義道:“别管他們,咱們悄悄的溜走。
” 華雲龍道:“溜走?為什麼?” 蔡昌義道:“去玩,我帶你遊覽名勝古迹。
” 華雲龍遲疑道:“這個……” 蔡昌義急道:“快嘛!等他們起身,咱們就走不成了。
” 話聲微頓,陡又接道:“你不知道,金陵的名勝古迹不可數計,清涼山、獅子山、鐘山、北極閣、雞鳴寺、雨花台,燕子矶……至于莫愁湖與玄武湖,那是不用講啦!” 華雲龍道:“便是去玩,那也不能悄悄的走,總得……” 蔡昌義截說道:“總得怎樣?告訴餘伯父麼那準走不成,等他們起身,準是思索呀,推敲呀,講那賈嫣的事,頭都大啦!我是與你投緣,悄悄的帶你去玩,免得被他纏住,你去不去?不去不勞駕,我一個人去。
” 華雲龍本性就貪玩,再聽蔡昌義如數家珍一般,報出許多好玩的去處,心思早已活動,如今又聽蔡昌義這般說法,更覺不便辜負他的一片盛情,但因寄住餘家,餘家父子心腸熱絡,自已正事不辦,悄悄溜出玩,總覺欠妥,因之又嗫嗫嚅嚅,決斷不下。
蔡昌義見他欲言又止,想去不去的樣子,忙又接道:“機會消縱即逝,白天咱們去玩,晚上我陪你再走趟‘怡心院’,看看究竟,問向那個什麼姓仇的下落,這樣玩歸玩,辦事歸辦事,不很好麼?” 華雲龍想想有理,微一吟哦,道:“那……總得留個字條……” 蔡昌義眉開眼笑,連連揮手,道:“你去梳洗,字條我寫,快!” 走去桌邊,研墨濡筆,一揮而就。
隻見紙條上寫着:“弟偕雲龍出遊,傍晚歸。
” 花押更簡單,隻有一個“義”字。
擱筆回首,但見華雲龍面含微笑,已在身後相待。
蔡昌義眼睛一瞪,道:“怎樣?你還不去洗……” 華雲龍道:“我用幹布擦了一把,免得驚動别人。
” 蔡昌義先是一怔,繼而想打哈哈,突然警覺不能高喧,于是姆指一翹,道:“行!咱們心志一樣,跟我來。
” 身子一轉,悄悄打開房門,掩了出去。
這時旭日甫升,餘家已有下人灑掃舉炊,他二人掩掩藏藏,到了側院,看清四周無人,縱身越過院牆,撒腿奔去。
奔出二三裡,眼看已近城腳,華雲龍問道:“昌義兄,咱們進城麼?” 蔡昌義道:“嗯!先進城,清涼山、雞鳴寺、北極閣,都在城内。
” 華雲龍道:“咱們先遊何處?” 蔡昌義道:“清涼山,那雞鳴寺就在山上,咱們在雞鳴寺填飽肚子再去雨花台撿鵝卵石。
” 華雲龍不知什麼叫“雨花台撿鵝卵石”,又為何要去“雞鳴寺填肚子”,但見蔡昌義奔行不歇,也就懶得再問,隻是亦步亦趨,緊随而行。
他二人穿越而過,須臾到了城西。
所謂“清涼山”,實際隻是個較大的丘陵,其高不足百丈,方圓不過二十裡,但那山腰以上,禅林茂密,每當炎夏,清風徐來,蟬鳴滌人塵思,微風沁人心脾,頗有消汗生津的功效。
“清涼山”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雞鳴寺位于清涼山之巅,占地不大,但香火鼎盛,此刻雖是清晨,朝山禮佛的香客已絡繹于途了。
其中的緣故,一因禅林雅靜,空氣新鮮,城居的人,藉那爬山登高的機會,既可進香許願,又可鍛練筋骨,故此人人争先,相沿成習,再者,雞鳴寺的和尚煮粥待客,雖是薄粥,下粥的素菜,則是和尚的精心之作,脆香可口,食之宜人,而且不另收費,旁人也無法仿制,為此一頓素粥而來,也是大有人在,蔡昌義所講的“雞鳴寺填飽肚子”,其理之一,也在于此。
他二人到達山下,放緩腳步,夾在香客之中,緩緩朝山巅走去。
這一條路,地區偏僻,上山的人不多,走到半腰,從四面上山的人會合一起,人數可就多了,但也沒有紮眼的人,便有紮眼的人,他們志在遊山,恐怕也不會注意。
一片朗朗誦經之聲臨空傳來,那是和尚的早課猶未做完。
罄鐘木魚,貝葉禅唱,華雲龍聽了,頓感心頭一片甯靜,隔夜的煩惱為之盡去,他不覺默然加快步子,循那誦經的聲音直奔山颠。
雞鳴寺隻有一座正殿,一座側殿,一座後殿,另有一個膳堂,一個接待香客的廳屋,膳堂在廳屋之後,後廳在正殿之右,廚房與肩都在後面。
此刻,二三十個和尚,齊聚在那正殿之上,合十膜拜,全心全意的誦經。
華雲龍好似已經着迷,迳趨正殿,全神貫注的在那裡靜聽。
過了片刻,蔡昌義有些好奇。
也有點不耐,悄悄的附耳言道:“怎麼回事?老弟!” 華雲龍微微一怔,霍然驚醒,他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那木魚禅唱,為何能令他悠然神往,當下尴尬的搖一搖頭,笑道:“沒有什麼……哦!咱們四下瞧瞧。
” 也不等蔡昌義回答,身子一轉,緩步走向偏殿。
他這等神不守舍的模樣,瞧得蔡昌義滿頭霧水,好生不解,但卻已令另外一人臉含微笑,點了點頭。
那人是個瘦骨磷峋,滿臉皺紋,眼皮下垂,銀須過腹的和尚。
這和尚毫不起眼,一串佛珠,一襲灰布僧衲,一雙多耳麻鞋,如此而已。
可是,自從華雲龍登上山腰,他就遠盯在華雲龍的身後了。
遊罷寺院,蔡、華二人來到東南角上,眺望城景。
金陵城東南一帶,人煙稠密,房屋栉比鱗次,當真是紅塵千丈,熱鬧非凡,此刻不過淩晨,炊煙缭繞中,業已有人負販穿梭,熙來攘往,但那西北一帶,房屋雖也不少,大多都是公侯的深院,缙紳的巨宅,街頭巷尾,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影。
蓦地華雲龍神色一怔,目光電射,朝那鼓樓方向深深凝注。
蔡昌義好生詫異,不解地道:“怎麼?有什麼不對麼?” 華雲龍手舉手一指,道:“你瞧,賈嫣的馬車。
” 蔡昌義順他的手指望去,果見一輛馬車奔馳甚急,直向鬧市馳去。
他目光不如華雲龍銳利,瞧不清馬車的樣子,信口道:“金陵城馬車多啦!怎見得那是賈嫣的馬車?” 華雲龍肯定的道:“馬車雖多,款式不一,賈嫣的馬車我認得,決不會錯。
” 蔡昌義道:“就是賈嫣的馬車又怎樣?她是妓女身份,宴夜應召,淩晨歸去,那也可能啊!” 華雲龍将頭一搖,道:“不可能,你忘了昨夜有仇華前去鬧事,指名召她相陪,她怎能脫身?” 蔡昌義微微一笑道:“不能脫身又如何?縱有可疑,咱們晚上走一趟,可疑處自能迎刃而解,走啦!咱們喝粥去。
” 抓住華雲龍的臂膀,就往膳堂走去。
他這人不肯多用心思,答不上來就用強,華雲龍隻得耐着性子,跟着他去。
進了膳堂,方知食客之多,竟不亞于酒樓飯館。
這膳堂一十二張桌子,幾乎已有人滿之患了。
膳堂中無人待侯,吃粥的人須得自己去盛,因之人來人往,顯得十分雜亂。
華雲龍入境問俗,跟在蔡昌義身後盛好薄粥,二人找了兩個空位坐下就吃。
萊是四碟:一碟黴千張,一碟醬素雞,一碟糟乳腐,一碟脆黃九莖芥,這與普通下粥的素菜并無二樣,但卻入口芬方,決非街坊之物可比。
粥至半飽,蔡昌義停口問道:“老弟!這素菜滋味如何?” 華雲龍擡起頭來,笑道:“妙!妙!……” 倏然住口,再無下文,而且笑容一斂,目光發直,像似楞了。
蔡昌義濃眉一蹙,不釋的道:“老弟,你今天……” 忽見華雲龍目光有異,不由話聲一頓,順着他的目光望去。
原來另外一張桌上,坐着一個儒衫佩劍的少年,一旁一個花信年華,面垂黑紗的女子。
在那裡玩弄一頭朱睛熠熠的黑貓。
見到那黑貓,蔡昌義不覺也是一怔。
适在此時,那少年放下碗筷,擡起頭來,赫然竟是阮紅玉的同門師兄,蕭仇。
蔡昌義不認得蕭仇,但卻曾聽華雲龍講過那頭黑貓。
隻見那蕭仇目光一凝,霍地站起身來,陰陰一笑道:“華老二,咱們久違
天下沒有願意自找煩惱的人,除非他是白癡,另有一說,那便是賈嫣私心仰慕,确已死心塌地的傾向自己,但賈嫣講得很清楚,她師父已頒禁令,不準與華家的人來往,且也表示“事已過去”,豈不顯示賈嫣是個以師命為重的人? 他用勁翻了一個身,以被蒙頭,不覺自語出聲,道:“還得到南方去查,方紫玉看來與血案無關。
” 講是這樣講,念頭仍舊轉個不停。
方紫玉的行徑令人難測,既像與華家等怨重如山,又像對華家關顧備至,這是什麼道理?再說,“姹女教”三字顧名思義,當知是一個仗恃女色,蠱惑男人的邪教,那賈嫣明知他們華家行俠仗義,決不容許這等邪教出現江湖,但賈嫣卻也毫無顧忌的講了出來,是她們的宗旨自信正大?抑是料定他們華家無可奈何呢? 忖念中,他好似大吃一驚,猛翻身瞪大了眼睛,喃喃自語道:“什麼意思?‘目前至少有兩批人欲對你們華家不利’……” 這句話是賈嫣講的,此刻他蓦然記起,首先便想到賈嫣的用意是脅迫,脅迫他離開“怡心院”,不要與仇華碰面,不要鬧事,破壞了“姹女教”的基業。
繼而一想,又覺不對,賈嫣也曾講過,她們師徒不作對不起華家的事,這句話固然有點諷刺的意味,卻也推翻了他那“旨在脅迫”的想法,于是,洛陽城外,那位玄衣少女的話,陡然湧向了腦際。
他記得玄衣少女曾講:“……江湖上正在醞釀大變,那司馬長青首當其沖,不過是替人受過……”又講“令尊大人雄霸武林,聲威之隆,宛如日在中天,但仇敵遺天下……”這些話湧向腦際,他頓覺事有可信,心情越發沉重,越發的難以入眠了。
他本是無憂無慮,任何事不太在意的少年。
此刻千斤重擔扛在肩上,竟也變成了心事重重,可知他性情縱然豁達,責任觀念卻也極為濃重。
因之,往事如風起雲湧,那尤氏,那黑貓,那醜陋的薛娘,嬌豔的阮紅玉,阮紅玉的師兄蕭仇,前後所見的仇華,一個個出現在他的眼前,揮之不去。
雞鳴五更,天快亮了,他仍在想,想那前來探道的女子,那女子與賈嫣有關麼?如若無關,又是什麼來曆?目的何在? 思緒萬端,卻理不出一個頭緒,得不出一結論,他無奈,起身端坐,運功行氣,功行周天,始才漸漸入定。
入定以後,靈台清明,不知過了多久,他忽覺有人走進房來,雙目一睜,但見蔡昌義蹑手蹑足,正在掩閑房門。
他心頭陡然一怔,旋身,豎起右手食指,擔起嘴唇先作一個噤聲手勢,然後悄聲道: “老弟,跟我走。
” 華雲龍越發驚奇,也悄聲道:“有事麼?” 蔡昌義道:“沒事,你先梳洗,要輕,要快,我等你。
” 華雲龍暗付,不覺皺起眉頭,響起身穿衣,一面問道:“昭南兄他們起身了麼?” 蔡昌義道:“别管他們,咱們悄悄的溜走。
” 華雲龍道:“溜走?為什麼?” 蔡昌義道:“去玩,我帶你遊覽名勝古迹。
” 華雲龍遲疑道:“這個……” 蔡昌義急道:“快嘛!等他們起身,咱們就走不成了。
” 話聲微頓,陡又接道:“你不知道,金陵的名勝古迹不可數計,清涼山、獅子山、鐘山、北極閣、雞鳴寺、雨花台,燕子矶……至于莫愁湖與玄武湖,那是不用講啦!” 華雲龍道:“便是去玩,那也不能悄悄的走,總得……” 蔡昌義截說道:“總得怎樣?告訴餘伯父麼那準走不成,等他們起身,準是思索呀,推敲呀,講那賈嫣的事,頭都大啦!我是與你投緣,悄悄的帶你去玩,免得被他纏住,你去不去?不去不勞駕,我一個人去。
” 華雲龍本性就貪玩,再聽蔡昌義如數家珍一般,報出許多好玩的去處,心思早已活動,如今又聽蔡昌義這般說法,更覺不便辜負他的一片盛情,但因寄住餘家,餘家父子心腸熱絡,自已正事不辦,悄悄溜出玩,總覺欠妥,因之又嗫嗫嚅嚅,決斷不下。
蔡昌義見他欲言又止,想去不去的樣子,忙又接道:“機會消縱即逝,白天咱們去玩,晚上我陪你再走趟‘怡心院’,看看究竟,問向那個什麼姓仇的下落,這樣玩歸玩,辦事歸辦事,不很好麼?” 華雲龍想想有理,微一吟哦,道:“那……總得留個字條……” 蔡昌義眉開眼笑,連連揮手,道:“你去梳洗,字條我寫,快!” 走去桌邊,研墨濡筆,一揮而就。
隻見紙條上寫着:“弟偕雲龍出遊,傍晚歸。
” 花押更簡單,隻有一個“義”字。
擱筆回首,但見華雲龍面含微笑,已在身後相待。
蔡昌義眼睛一瞪,道:“怎樣?你還不去洗……” 華雲龍道:“我用幹布擦了一把,免得驚動别人。
” 蔡昌義先是一怔,繼而想打哈哈,突然警覺不能高喧,于是姆指一翹,道:“行!咱們心志一樣,跟我來。
” 身子一轉,悄悄打開房門,掩了出去。
這時旭日甫升,餘家已有下人灑掃舉炊,他二人掩掩藏藏,到了側院,看清四周無人,縱身越過院牆,撒腿奔去。
奔出二三裡,眼看已近城腳,華雲龍問道:“昌義兄,咱們進城麼?” 蔡昌義道:“嗯!先進城,清涼山、雞鳴寺、北極閣,都在城内。
” 華雲龍道:“咱們先遊何處?” 蔡昌義道:“清涼山,那雞鳴寺就在山上,咱們在雞鳴寺填飽肚子再去雨花台撿鵝卵石。
” 華雲龍不知什麼叫“雨花台撿鵝卵石”,又為何要去“雞鳴寺填肚子”,但見蔡昌義奔行不歇,也就懶得再問,隻是亦步亦趨,緊随而行。
他二人穿越而過,須臾到了城西。
所謂“清涼山”,實際隻是個較大的丘陵,其高不足百丈,方圓不過二十裡,但那山腰以上,禅林茂密,每當炎夏,清風徐來,蟬鳴滌人塵思,微風沁人心脾,頗有消汗生津的功效。
“清涼山”之名,便是由此而來。
雞鳴寺位于清涼山之巅,占地不大,但香火鼎盛,此刻雖是清晨,朝山禮佛的香客已絡繹于途了。
其中的緣故,一因禅林雅靜,空氣新鮮,城居的人,藉那爬山登高的機會,既可進香許願,又可鍛練筋骨,故此人人争先,相沿成習,再者,雞鳴寺的和尚煮粥待客,雖是薄粥,下粥的素菜,則是和尚的精心之作,脆香可口,食之宜人,而且不另收費,旁人也無法仿制,為此一頓素粥而來,也是大有人在,蔡昌義所講的“雞鳴寺填飽肚子”,其理之一,也在于此。
他二人到達山下,放緩腳步,夾在香客之中,緩緩朝山巅走去。
這一條路,地區偏僻,上山的人不多,走到半腰,從四面上山的人會合一起,人數可就多了,但也沒有紮眼的人,便有紮眼的人,他們志在遊山,恐怕也不會注意。
一片朗朗誦經之聲臨空傳來,那是和尚的早課猶未做完。
罄鐘木魚,貝葉禅唱,華雲龍聽了,頓感心頭一片甯靜,隔夜的煩惱為之盡去,他不覺默然加快步子,循那誦經的聲音直奔山颠。
雞鳴寺隻有一座正殿,一座側殿,一座後殿,另有一個膳堂,一個接待香客的廳屋,膳堂在廳屋之後,後廳在正殿之右,廚房與肩都在後面。
此刻,二三十個和尚,齊聚在那正殿之上,合十膜拜,全心全意的誦經。
華雲龍好似已經着迷,迳趨正殿,全神貫注的在那裡靜聽。
過了片刻,蔡昌義有些好奇。
也有點不耐,悄悄的附耳言道:“怎麼回事?老弟!” 華雲龍微微一怔,霍然驚醒,他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那木魚禅唱,為何能令他悠然神往,當下尴尬的搖一搖頭,笑道:“沒有什麼……哦!咱們四下瞧瞧。
” 也不等蔡昌義回答,身子一轉,緩步走向偏殿。
他這等神不守舍的模樣,瞧得蔡昌義滿頭霧水,好生不解,但卻已令另外一人臉含微笑,點了點頭。
那人是個瘦骨磷峋,滿臉皺紋,眼皮下垂,銀須過腹的和尚。
這和尚毫不起眼,一串佛珠,一襲灰布僧衲,一雙多耳麻鞋,如此而已。
可是,自從華雲龍登上山腰,他就遠盯在華雲龍的身後了。
遊罷寺院,蔡、華二人來到東南角上,眺望城景。
金陵城東南一帶,人煙稠密,房屋栉比鱗次,當真是紅塵千丈,熱鬧非凡,此刻不過淩晨,炊煙缭繞中,業已有人負販穿梭,熙來攘往,但那西北一帶,房屋雖也不少,大多都是公侯的深院,缙紳的巨宅,街頭巷尾,冷冷清清,不見一個人影。
蓦地華雲龍神色一怔,目光電射,朝那鼓樓方向深深凝注。
蔡昌義好生詫異,不解地道:“怎麼?有什麼不對麼?” 華雲龍手舉手一指,道:“你瞧,賈嫣的馬車。
” 蔡昌義順他的手指望去,果見一輛馬車奔馳甚急,直向鬧市馳去。
他目光不如華雲龍銳利,瞧不清馬車的樣子,信口道:“金陵城馬車多啦!怎見得那是賈嫣的馬車?” 華雲龍肯定的道:“馬車雖多,款式不一,賈嫣的馬車我認得,決不會錯。
” 蔡昌義道:“就是賈嫣的馬車又怎樣?她是妓女身份,宴夜應召,淩晨歸去,那也可能啊!” 華雲龍将頭一搖,道:“不可能,你忘了昨夜有仇華前去鬧事,指名召她相陪,她怎能脫身?” 蔡昌義微微一笑道:“不能脫身又如何?縱有可疑,咱們晚上走一趟,可疑處自能迎刃而解,走啦!咱們喝粥去。
” 抓住華雲龍的臂膀,就往膳堂走去。
他這人不肯多用心思,答不上來就用強,華雲龍隻得耐着性子,跟着他去。
進了膳堂,方知食客之多,竟不亞于酒樓飯館。
這膳堂一十二張桌子,幾乎已有人滿之患了。
膳堂中無人待侯,吃粥的人須得自己去盛,因之人來人往,顯得十分雜亂。
華雲龍入境問俗,跟在蔡昌義身後盛好薄粥,二人找了兩個空位坐下就吃。
萊是四碟:一碟黴千張,一碟醬素雞,一碟糟乳腐,一碟脆黃九莖芥,這與普通下粥的素菜并無二樣,但卻入口芬方,決非街坊之物可比。
粥至半飽,蔡昌義停口問道:“老弟!這素菜滋味如何?” 華雲龍擡起頭來,笑道:“妙!妙!……” 倏然住口,再無下文,而且笑容一斂,目光發直,像似楞了。
蔡昌義濃眉一蹙,不釋的道:“老弟,你今天……” 忽見華雲龍目光有異,不由話聲一頓,順着他的目光望去。
原來另外一張桌上,坐着一個儒衫佩劍的少年,一旁一個花信年華,面垂黑紗的女子。
在那裡玩弄一頭朱睛熠熠的黑貓。
見到那黑貓,蔡昌義不覺也是一怔。
适在此時,那少年放下碗筷,擡起頭來,赫然竟是阮紅玉的同門師兄,蕭仇。
蔡昌義不認得蕭仇,但卻曾聽華雲龍講過那頭黑貓。
隻見那蕭仇目光一凝,霍地站起身來,陰陰一笑道:“華老二,咱們久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