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矮怪

關燈
衛海幫的遭遇。

     長孫隆道:“我之所以下山,為的是追蹤長孫榮,為師門清理門戶。

    此次到三清山沒找到他,正準備到葛洪山—行。

    你們到江西避難不是辦法,大家先回延平府,仔細商議個辦法,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衆人心想,有這麼個頂尖高手相助,就是回到福州也無妨。

     鐘震坤喜道:“有前輩肩擔道義,定能重整旗鼓,那将是武林之福!” 于是,大家喜滋滋走回頭路。

     長孫隆笑道:“娃兒,還是我們合騎—馬吧,幹不幹?” 鐘瑩瑩—笑,躍上了馬背。

     不多時回到城裡,仍在那家大酒樓歇宿。

     吃過飯,衆人聚在鐘震坤夫婦房裡,長孫隆講述了一件無人知道的武林秘事。

     七十二年前,西安府富商長孫家為一對雙胞胎滿月舉行盛宴,舉凡西安官商要人都應邀赴宴。

    那天在後花園中擺了五十多桌,園中張燈結彩、披紅挂綠,一派喜氣洋洋。

    賓客紛至沓來,熱熱鬧鬧,隻等酉時開席。

    不知不覺間時辰已到,客人也到齊,可仍遲遲不開宴。

    有的翹首盼望,有的焦躁不安,有的疊有煩言,不知東家為何讓人枯坐。

    他們不知主人比客人更着急,巡撫、布政使都已在座,不按時開席怎對得住這些頭面人物,可是眼看太陽西斜,也隻有再等上一會,因為鎮守太監大人還未駕到,地方官員中,又有誰能比得上這位公公? 說起來這是件上下兩難的頭痛事,你不請鎮守太監不行,請了也不知公公賞不賞臉光臨,又不敢派人到鎮子使府上去問,但這樣等下去也不妥,萬一公公不來白等,豈不是得罪了巡撫、布政使這些慢待不得的大人物了麼?幾經思量,琢磨鎮守使大人不會來了,再不開席隻怕不好收場,于是趕快上菜上酒。

    誰知賓主正舉杯祝酒、賀詞連篇的時候,鎮守使大人卻姗姗遲來,慌得主人和巡撫以下大小官員齊到大門迎接,把鎮守太監解大昌公公請到主賓席上坐下,哪知他一看桌面就勃然大怒:“怎麼,不等咱家到來,你們就敢開席?”說着大袖一拂,把面前的杯碗掃得飛出桌外,人也站了起來,喝令随侍太監打道回府。

     主人一家吓得魂不附體,連忙跪下叩頭,申訴開席原委,但解公公根本不屑一顧,徑自走出大門。

     鎮守太監一怒而去,剩下的人自巡撫起所有官員哪裡還敢停留,也都急急忙忙離開。

     據守門家丁說,太監大人的随從在大門外撂下一句話:“不等公公來就開了席,分明是不把公公放在眼裡,讓你家主人等着瞧吧!” 主人一家喪魂失魄,無不痛哭失聲。

     得罪了鎮守太監,無異于自尋死路。

     幸而留下的至交好友中不乏有識之士,勸他不必如此沮喪,明日趕緊備一份厚禮上太監府第賠罪,消災彌禍。

     第二天,主人将古玩珠寶裝了滿滿一箱,價值數百萬兩銀子,親自送到鎮守太監府上。

     在門外,他足足站了半個時辰,門子才将他放入,管家在第一進院子裡接待他,聽了來意,答應轉禀公公,看收不收這份禮。

     管家進去之後,不過一會功夫就出來說,公公說了,這點小玩意兒能贖罪麼?你當着一省政要官員富賈士紳的面損了公公,隻怕沒有這麼好了結的。

    主人苦苦哀求,管家才第二次去禀報公公。

    片刻後出來道:“我看在一向相熟的份上,替你說了不少好活,公公才答應收下禮品,不過,你還得再補上二百萬兩銀子來,此事就算揭過。

    ” 主人一聽大驚,箱中之物已傾其所有,上哪裡找二百萬兩銀子去,便哀懇管家幫忙開脫,管家面色一沉,道:“你這人也未免太不識相,公公已大開恩典,你還不知足麼?去去去,休在我面前聒噪,你回去估量着辦吧!”回到家中一說,全家大恸。

     二十多年來,他經商有方,從一個小商跻身于富豪之列,但賺來的銀子不少買了古玩珠寶,部分捐給了寺廟,許多周濟了鬧荒的百姓,要湊足這二百萬兩銀子,就隻能賣去店鋪家産,幾經商議,隻有此路可行。

     第二天,他又去見管家,懇求緩些日子,管家—拍他的肩膀道:“咳,你真是的,何必這般大費周折,去變賣店鋪家産?你那住宅獻給公公不就完了?至于店鋪,我自會派人去接管,這不是省事了麼?誰讓咱們是老相識?這就算我幫你個大忙吧!” 長孫—家搬出了西安府,到鄉下買了間舊房住下不出三個月,主人咯血而死。

    剩下未亡人帶着雙胞胎,凄慘度日。

    不久,原配夫人也去世,隻剩下雙胞胎的生母無法維持生計,被迫嫁給原來的看家護院張牟。

    張牟在長孫家敗落後又去别家當護院,時時來探望母子。

     老主人家破人亡。

    事情本該了結,哪知太監知道他家遺有兩個幼兒,竟派手下斬草除根。

     一天夜晚,五個夜行人摸進長孫家,張牟拼死力鬥,叫婦人帶兒子逃走。

    可憐那女子早已吓得腳癱手軟,哪裡還動得了身。

    張牟竭力護着妻兒,勇不可當,傷了兩名敵手,并在重傷之後,抱起兩個幼兒逃出村外。

    三個刺客一刀殺了雙胞的生母,窮追張牟。

    張牟拼盡最後體力逃向了八十裡外的終南山。

    這一氣狂奔,他哪裡還支撐得住,半道上暈死過去,雙胞胎躺在路邊大聲哭叫。

     或許是長孫家不該絕後,适逢隐居終南山支峰太乙山的江湖異人華曲經過,把三個刺客治住,救醒張牟,問明了原由,不禁十分震怒,又對兇徒加以審問,果是太監派出的惡人,便點了他們的死穴。

    張牟一聽妻子已死,大叫一聲氣絕身亡。

     從此,華曲便将雙胞胎抱上太乙山,先寄養于農家,滿歲時方帶到身邊教武習文。

     兩弟兄雖然同胞,出世不過先後盞茶時間,但心性卻不大一樣。

    長孫榮從小寡言,心腸冷硬,長孫隆頑皮搗蛋,心性善良。

    兩人長相雖然不佳,卻是十分聰明,師傅教的文章武功,一學就會,師傅對他們十分鐘愛。

     時光流逝,轉眼間十年過去,二人武功已經初成。

    華曲老人漸漸看出兩兄弟心性不同,對長孫榮的訓斥越來越多,長孫榮背後對師傅也疊有煩言。

    在他們滿二十歲的那天,師傅将他們的身世說了個明明白白,告訴他們那姓解的太監現住京師,二人可以下山報仇,但告誡他們,隻取太監首級,不可涉及無辜。

    報仇之後回山禀報複仇經過。

     臨行前夜晚,師傅将長孫隆單獨叫到面前,對他道:“你兩兄弟自小在為師膝下長大,為師對你二人心性了若指掌,你兄長嗜殺,在山上亂捕小獸,折磨至死取樂,雖經為師數次懲戒有所收斂,但随着年歲增大,仍時有放縱之舉,雖無大的惡行,但不可不防。

    你們下山後,你必須處處小心謹慎,要約束他的放肆行為,以免多造殺孽。

    ” 作為弟弟,長孫隆自然知曉哥哥的德行,小時捉來兔子,他主張養在洞裡玩耍,哥哥卻把小兔捆綁起來,懸吊在火堆上,慢慢烤灸,看兔兒掙紮取樂。

    這種行為不知有過多少次,多次折磨方法不同,或以水淹,或用刀剝皮,或斷其一隻前肢讓它逃跑,捉回來再斷後肢,為此,長孫隆常和他争吵動武,被師傅懲戒時,出于手足之情,長孫隆從不講出争吵原委,但日子一長,師傅終于發現了真相。

     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但長孫隆明白,哥哥習性不改,下山後要想約束他,隻怕是難事。

     論武功,兩人不差上下,論班輩,彼為兄,己為弟,自古長幼有序,自己又能怎樣呢? 下山後,一路上長孫榮就開了幾次殺戒。

    由于弟兄倆體形畸形,頭大身短,頗受人注目,好事者指指戳戳取笑。

    長孫隆裝聾作啞,不予理睬,長孫榮卻把這些人打死打殘。

    此外,凡在街上見到賣藝的,不問男女老少,他都要跳進場中将人家打倒砸人飯碗,若是路經镖局,就站在門外大聲嘲罵,惹得镖師镖夥出來質問,他就把他們痛毆一頓,還砸了人家招牌。

     從陝西經山西到京師的這一路上,損折在長孫榮手上的黑白兩道的人物不下數百人。

     長孫榮十分得意,對長孫隆道:“師傅老兒教的玩藝兒還真不錯,不費吹灰之力就把這些廢物打倒,這十五年的功夫沒白費,一番辛苦倒也值得。

    ” 長孫隆無論怎麼勸他也不聽,隻好在必要時阻止他濫殺無辜。

     到達京師後,經多方打聽,找到了解太監府第。

    那一夜,長孫榮兇性大發,見一個殺一個,不分男女老少,長孫隆有時和保镖護院動手,不可能時時與他并肩,是以無法阻止。

    那解太監府第有四進,找了半個時辰才找到他,報了仇。

    但是,整個府第的四百多人,隻餘下不足四五十人。

    事後,長孫榮以血當墨,在牆上書寫了複仇原委,并留下了長孫榮的大号。

     第二天太監府血案轟動京師,皇上聞訊十分震怒,下诏錦衣衛、東廠及各省巡捕緝拿欽犯。

     根據目擊者的描繪,宮廷畫師畫出了長孫榮的畫像,由于他的形像和不可思議的超人武功,“矮怪”綽号不胫而走,傳遍大江南北。

     其實,太監府留下的數十活口,都是長孫隆放過,長孫隆隻把他們點穴,問明太監宿處便放了他們,他們口中長孫榮的形貌其實是長孫隆的。

     一路回終南山,長孫榮又殺了不少捕快錦衣衛,到達山西境内時,他竟悄悄溜走,以免回山受到師傅的懲戒。

     長孫隆回山後,不敢隐瞞真情,師傅不禁搖頭歎息,深悔自己識人有誤,替世間造就了一個災星,深為愧慚。

     夜裡,師傅又把他叫到跟前,說:“為師對你兄長早有警覺,故傳功時保留了一手,待你二人複仇後審視下山行為斟酌傳授,如今你兄長違背師令,異日隻怕無人能治,就傳與你,他日替師門清理門戶吧。

    此功名陰煞龍爪功,以你目前的功底,半年可習成。

    為師自知大限已到,你兄長若繼續為惡,你就大義滅親,替師傅贖罪吧,你切莫辜負了為師的一番心願。

    ” 接着,讓他向天盟誓大義滅親,之後才傳他心法。

    五個月後,華曲老人仙逝,長孫榮意外回山,在師傅墓前大放悲聲,立誓改邪歸正,長孫隆倍感高興,灑下不少歡喜淚。

    晚上兩兄弟胼足而眠,經不住長孫榮的再三盤問,長孫隆終于把他回山時師傅交代的事合盤托出。

     長孫榮當即痛責自己鬼迷心竅,發誓今後重新為人,為師傅光大門戶,從此要和長孫隆一起行俠天下,廣積善緣以贖罪。

    第二天,兩人在師傅墓旁結草廬而居,為師傅守墓。

    長孫榮不斷懇求弟弟把陰煞龍爪功傳于他。

    出于手足深情,又看到兄長改過自新,長孫隆終于做了飲恨一生的錯事,把功夫傳給了他。

     半年後,長孫榮練成了陰煞龍爪功。

     這天,長孫榮要下山。

     長孫隆道:“哥哥,我們該在山上守墓三年,如今才過去半載……” 長孫榮眼一翻:“那是你說的三年,我可沒這麼說,要守你自管守吧,莫說才三年,十年八年也成,一輩子也成,我呢,則沒有這個耐心,今日就要下山,這叫人各有志。

    ” 長孫隆道:“話不能這麼說,師傅待我二人恩重如山,沒有師傅我二人早已……” 長孫榮冷笑道:“老鬼待你不薄,你自幼感恩戴德,對我卻偏了心眼,我憑什麼要在山上伴着老鬼?” “咦,你竟敢對師傅不尊,你回山是怎麼說的?你說話算不算數!” “嘿嘿嘿,你以為我是回山來謝罪的麼?我在江湖上威名赫赫,倍受人尊崇,每日大吃大喝,快樂逍遙,回山來有什麼樂趣可言?隻因我忽然想到,老鬼和你天天在一起,會不會私藏了什麼功夫,悄悄授與你,我不是大大吃虧了麼?故爾回山探探虛實,見老鬼短命死去,便略施小計賺你說出真話,果然不出我所料,老鬼竟把本門絕技私授于你,這老鬼實在可恨。

     如今我已将陰煞龍爪功習成,為何還要留在這荒山野嶺受罪?哈哈哈,我這次下山足可縱橫天下,還有什麼人能是我的對手!……” 長孫隆聽他如此邪惡、如此無情義,大怒之下與他動手,雖略略占得上風,卻也留他不下,隻好讓他遁去。

    自己守在師傅墓旁愧疚不已,但大錯已鑄成,無法挽回。

     長孫榮下山後更加為所欲為,不知造下了多少殺孽。

    長孫隆則在山上苦練功夫,以期下山為師門清理門戶,以告慰師傅在天之靈。

     又是十年過去,他下山來找乃兄,被人誤認為是矮怪,引來不少高手合擊,他隻好白天藏蹤,夜晚行路。

    經過半年追蹤,兩兄弟在長安府郊外展開一場激鬥,結果兩敗俱傷。

    長孫隆又回到終南潛心練功。

    十年後又去尋找乃兄,狠鬥一場依然治不了長孫榮。

    這十年他的功力超過長孫榮,但長孫榮縱橫江湖身經百戰,又汲取了各派功夫的長處,因而武功大大提高,相鬥一場,打成平手。

    長孫隆隻好回山,在愧悔中度日,當他五十歲之際,又下山尋找乃兄,但江湖已不聞長孫榮消息,而别人又把他誤以為是矮怪,或驚駭回避之,或邀約人手圍攻之,他不願誤傷人命,隻好一走了之。

    後經多方探聽,才知長孫榮樹敵太多,已去了塞外,他不遠千裡追蹤而去,終于在玉門關不遠處相逢,兩人鬥了千招不分勝敗,結果仍治不了他,讓他走脫,長孫隆又回到終南山,不時下山打聽消息,今年天靈教成立聽說乃兄當了卦主,便又下山探訪。

     幾十年來,長孫榮不知道造下了多少殺孽,長孫隆每逢下山尋找他之際,到處仗義行俠,以替兄長贖罪,而他從不露面,是以世人全不知有他這個人。

     鐘震坤等人聽了這番叙述,一個個扼腕歎息,鐘瑩瑩對長孫隆敵意全消,并十分同情老人的孤苦冷清,灑下了幾滴清淚。

     長孫隆又道:“我在酒樓聽你們說話,這丫頭聰慧伶俐,故尋尋她的開心,還望各位鑒諒,如今話已說明,各位有什麼打算,隻管說出,大家從長計議。

    ” 鐘瑩瑩道:“人家又不知你是矮怪的弟弟,所以吓得要死,現在明了真情,我以後叫爺爺吧,你說好不好?” 鐘震坤道:“你這丫頭沒規沒矩,叫爺爺就是,還問什麼好不好!” 鐘瑩瑩便甜甜地叫了兩聲爺爺,直樂得長孫隆咧開闊嘴,連說:“乖孫女乖孫女!” 鐘瑩瑩笑道:“稱你爺爺不稱師傅,功夫你可還得教啊!” 長孫隆笑呵呵道:“當然當然!” 甯月娥道:“你這丫頭,又來胡纏!” 瑩瑩分辯道:“是爺爺自己要收女兒當徒弟的,娘又不是沒聽見!” “咦,你還有理,那是說着玩的。

    ” 長孫隆道:“我一生所學無傳人,不能辜負了先師的絕技,所以就傳給乖孫女吧!” 瑩瑩道:“娘,聽見爺爺說的了麼?” 甯月娥白了她一眼:“就數你會占便宜!” 瑩瑩笑道:“那是女兒的福份呀!” 長孫隆道:“不錯不錯,爺爺有你幹孫女,也是爺爺的福份。

    ” 鐘瑩瑩十分得意、瞧着甯月娥直笑。

     鐘震坤又把自己一家的遭遇說了,最後道:“龍垭鎮估計已落到稅監府、海龍幫和閻王島三家手中,衛幫主等人也不知逃到哪兒,我們勢單力孤,隻好遠走江陵避難,前輩有什麼方略,還請指教。

    ” 長孫隆道:“我雖年長,但很少行走江湖,不請江湖事,你們說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 諸葛鼎道:“衛海幫人已四散,要找他們不易,不如悄悄回到福州,到醉仙樓去打聽。

    ” 鐘震坤道:“看來隻好如此,找到衛幫主之後,再思奪回龍垭口之計。

    ” 鐘瑩瑩笑道:“隻要爺爺回去,包管大搖大擺龍垭口,誰會知道爺爺不是矮怪。

    ” 諸葛鼎笑道:“不錯,奪回龍垭口易如反掌,隻要長孫前輩露面,就能鎮住他們。

    ” 鐘震坤等人興奮起來,都說這是一條好計,遂議定明日動身,趕回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