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染集賢莊
關燈
小
中
大
侄休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首先賢侄你以一當十,忠武堂的人誰能是你的對手?其次,金剛門周濤兄弟、韋彤、方玉豹、彭天翔都不是弱手,伏正霆就是差些,梁公柏也不弱。
還有陸望、陳志鳴,這兩人功夫也不賴。
當然,總會借重的是賢侄你,相爺看重的、依仗的也是你,隻要你施出絕技,頭一個殺了上去,傷其一兩個知名人物,不就挫了對方的銳氣了麼?你說這頭功不是你的還會是誰的!” 秦玉雄一聽,頓時熱血沸騰,一拍椅子扶手道:“好,關叔就靜候佳音吧!” 關钰大聲道:“等賢侄凱旋歸來,關叔為你擺慶功宴,相爺也會有厚賞!” 回到雅廬,秦玉雄忙請了伏、梁、陳、陸等人來,一同坐上馬車,到了金剛門。
在議事堂,秦玉雄隻叫了該出遠門的人,大教頭以上都到齊。
秦玉雄把發金龍令到山東濟南府集賢莊的事說了,最後道:“在座各位都要出征,此事隻能自己知曉,不能洩于旁人,以免走漏消息。
此行非同小可,相爺府護衛堂有高手助陣,并監督各人行動,有貪生怕死者要受處置。
各位,這是我仁勇堂初次和忠武堂聯手,我們可不能讓忠武堂的人小瞧了,各位有什麼高見,隻管暢所欲言。
” 集賢莊大名在座的都是知曉的,金龍會竟然要到集賢莊這樣一個受武林人敬仰的地方行兇,使大家震駭不已,一時間無人說話。
秦玉雄見狀,十分不悅,道:“金龍會不能公開設立門戶,隻能以金龍令号令江湖,因此為揚金龍令之名,借集賢莊大名來樹立金龍令的權威。
集賢莊要麼聽令行事,要麼莊毀人亡,武林中強存弱亡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各位既無言可說,那就商議上路的事。
” 梁公柏忍不住道:“集賢莊不是元奸,也不是賊窩,為何要去招惹他們?這不是師出無名麼?若讓天下英雄知曉了,我們豈不成了黑道幫會,濫殺無辜?這事未免太悖常理……” 秦玉雄大惱,道:“梁兄,這是總壇下的命令,我們隻有執行的份,哪能随意妄評?你最好不要再說,傳出去可是不妙!” 梁公柏不服,還要抗辯,被伏正霆拉了拉衣服,方才忍下一口氣,不再作聲。
陳志鳴昂然道:“總壇之令,我等做下屬的,自當盡力執行,此行事關金龍令的聲譽,不能等閑視之。
料想集賢莊内高手不少,隻要戰勝了集賢莊,何愁不能使金龍令揚威?屬下願追随都爺,奮勇當先,決不畏縮!” 秦玉雄道:“說得好,我這裡告誡大家,相府護衛堂副總監察使、副總執刑使要随行監督,不力戰、怯戰者、怕死者,隻怕逃不過會規的制裁,大家此去,千萬莫丢了仁勇堂的招牌。
這塊招牌若是砸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到時隻怕後悔莫及!” 周濤道:“都爺放心,我等決不貪生怕死,此去追随都爺,定能逢兇化吉,無往不利!” 總教頭韋彤道:“我等均奉都爺之命行事,決不辱我仁勇堂之名!” 其餘人除梁公柏外,紛紛表示要不甘人後,與忠武堂争個高低! 秦玉雄這才轉嗔為喜,讓大家商議如何上路、如何聯絡等瑣事,議定後散去。
回到雅廬,秦玉雄又把梁伏二人叫來自己客室,要對他們推心置腹。
他道:“梁兄,你我既已入會,就得遵照總壇号令行事,豈能當衆與總壇唱對台戲?若是讓護衛堂的監察使知道了,後果将會如何?” 梁公柏悶悶不樂道:“我是華山派弟子,若去幹這些昧心的勾當,豈不是違背了師訓!” “梁兄,你是金龍會的人,這叫身不由己,再說武林中争強欺弱本也是常見的事。
集賢莊若俯首聽令,不就平安無事麼?要是不聽,自然隻有以武功分高下,直到一方認輸為止,這又有什麼不妥之處呢?” “照你所說,金龍令要号令天下武林,這不是要稱王稱霸麼?明年要是找到華山派頭上,難道我要叛師背派,去華山……” “這怎麼會呢?梁兄未免多慮了……” “我問你,金龍會憑什麼要别人聽令?這是一個正道幫派做得出的事麼?” “咦,照你說又該如何?” “我看我們還是及早脫身的好,以免異日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梁兄,你怎能說出這樣的話!你這不是想背叛麼?前任會主怎麼死的?難道你沒聽說? 憑那位前輩的武功尚逃不了一死,何況……” 梁公柏道:“好,就算我們在會裡呆下去,遲早也不會有好下場!” 伏正霆冷眼旁觀,不聲不響。
秦玉雄道:“這可不見得,金龍令實力之強,這世上有哪一個幫派能與之相比?更何況還有相爺做靠山,又誰能鬥得過金龍會?” 梁公柏道:“秦老弟,你我均系名門正派出身,行的該是俠義道,可金龍會……” “梁兄,你是金龍會的巡爺,你隻能按總壇的旨意行事,别的不要再說,否則引火燒身!” 伏正霆道:“我們既已入會,就隻有奉命行事,梁老弟你就别說了吧!” 秦玉雄道:“我已經很累,兩位去歇息吧,明日還有許多事做呢。
” 梁伏二人起身回屋,秦玉雄惱怒不已。
這梁公柏前怕虎後怕狼,他那張嘴遲早要惹出禍來,到時還會連累了自己,以後對他可要小心些,不能讓他毀了自己的前程! 兩天匆匆過去,第三天一早,秦玉雄、梁公柏、伏正霆、陳志鳴、陸望、周濤做一路,金剛門其餘人由周湧率領做一路向山東進發,兩撥人相差不到半個時辰的路程。
這天來到清河縣府,已是夕陽銜山時分,找了家大旅店住下,六人到同店的酒樓吃飯。
此時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六人在靠窗處找了張桌子,叫了酒菜。
秦玉雄注意到鄰桌有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文士,不時盯着一棵柱子看。
不禁動了好奇心,順他們眼光看去,隻見柱子旁一張桌上,坐着個三十六七的儒生,正自得其樂地自斟自飲。
這儒生溫文爾雅,生得玉面朱唇,隻美中不足的是,額頭上有塊不大的紫色胎記。
秦玉雄心想,這儒生長得雖英俊,但是兩隻眼睛有些邪氣,也不知是什麼人。
看他穿着華麗,一塵不染,自是富家公子出身。
那儒生無意間和他眼光相接,也把他打量了一下,還對他笑了一笑他情不自禁地回他一笑。
那儒生高興地點點頭,擡起手招了招,意思叫他過去。
他搖搖頭,指了指其餘的人,意思是他有夥伴,不便離開。
書生不聽,幹脆出聲道:“這位兄台,何不過來一叙?” 人家出聲叫你,總不能不給人面子,況且他覺得此人有股說不出的吸引力。
于是,他低聲對衆人道:“我去去就來!” 衆人也把目光對準了儒生,卻看不出他的路數,正好酒菜端來,便忙着吃喝。
秦玉雄來到儒生桌前,儒生忙起立讓座,又叫小二添了副碗筷來。
秦玉雄道:“不必不必,我那兒還有……” 儒生笑道:“還有同伴是麼?那又有什麼要緊?你我萍水相逢,也是有緣,彼此喝上一杯就各自東西,兄台又何必太拘泥!” 秦玉雄道:“如此,叨擾一杯!” 兩人喝幹了一小杯,儒生又把酒斟上。
儒生微微一笑:“在下見兄台生得人才一表,可謂玉貌豐神,英氣外露,且腰攜兵刃,不知是哪個名門大派的子弟?” 秦玉雄受捧,心中高興,道:“在下乃風火刀王趙師傅的弟子,風火刀王秦玉雄。
” 儒生驚詫地揚了揚眉:“啊喲,兄台就是新近在京師揚名的秦大俠!久仰久仰,幸會幸會,真想不到會在清河縣城遇到尊駕。
” “兄台貴姓,怎知在下居停京師?” “秦大俠在京師萬兒響亮,自會傳到四面八方,在下遊蕩江湖,早就聽說兄台大名了。
不知兄台是回京師呢還是正好相反要往前走?” “在下正是離開京師,今日路過此地。
” “不巧不巧,在下卻是往京師去,否則可以同路作伴,憾甚、憾甚!” “兄台看似武林中人……” “怎麼,兄台認不出在下是何許人麼?” “恕在下眼拙,不知兄台是……” 儒生淡然一笑,道:“兄台和在下近在咫尺竟然認不出在下是誰,可兄台旁邊那兩個中年文士早就認出了在下,君不見二人虎視眈眈盯着在下,似乎要将在下一口吞下呢!” 秦玉雄側頭看去,那兩個中年文士果然惡狠狠看着這邊,不禁十分奇怪,道:“足下與那兩人有仇麼?那兩人又是誰?” 儒生道:“在下不認識他們,何來仇怨?這不過是兩個自命俠義道,要管别人閑事的蠢驢罷了。
在下生平最恨這類人,試想人生于世,各有所好。
有的人愛功名利祿,有的愛财,有的人又偏愛色,這與他人有何相幹?可有的人練了那麼一點武功,就自命不凡要包管天下閑事,這
首先賢侄你以一當十,忠武堂的人誰能是你的對手?其次,金剛門周濤兄弟、韋彤、方玉豹、彭天翔都不是弱手,伏正霆就是差些,梁公柏也不弱。
還有陸望、陳志鳴,這兩人功夫也不賴。
當然,總會借重的是賢侄你,相爺看重的、依仗的也是你,隻要你施出絕技,頭一個殺了上去,傷其一兩個知名人物,不就挫了對方的銳氣了麼?你說這頭功不是你的還會是誰的!” 秦玉雄一聽,頓時熱血沸騰,一拍椅子扶手道:“好,關叔就靜候佳音吧!” 關钰大聲道:“等賢侄凱旋歸來,關叔為你擺慶功宴,相爺也會有厚賞!” 回到雅廬,秦玉雄忙請了伏、梁、陳、陸等人來,一同坐上馬車,到了金剛門。
在議事堂,秦玉雄隻叫了該出遠門的人,大教頭以上都到齊。
秦玉雄把發金龍令到山東濟南府集賢莊的事說了,最後道:“在座各位都要出征,此事隻能自己知曉,不能洩于旁人,以免走漏消息。
此行非同小可,相爺府護衛堂有高手助陣,并監督各人行動,有貪生怕死者要受處置。
各位,這是我仁勇堂初次和忠武堂聯手,我們可不能讓忠武堂的人小瞧了,各位有什麼高見,隻管暢所欲言。
” 集賢莊大名在座的都是知曉的,金龍會竟然要到集賢莊這樣一個受武林人敬仰的地方行兇,使大家震駭不已,一時間無人說話。
秦玉雄見狀,十分不悅,道:“金龍會不能公開設立門戶,隻能以金龍令号令江湖,因此為揚金龍令之名,借集賢莊大名來樹立金龍令的權威。
集賢莊要麼聽令行事,要麼莊毀人亡,武林中強存弱亡也不是什麼稀奇事,各位既無言可說,那就商議上路的事。
” 梁公柏忍不住道:“集賢莊不是元奸,也不是賊窩,為何要去招惹他們?這不是師出無名麼?若讓天下英雄知曉了,我們豈不成了黑道幫會,濫殺無辜?這事未免太悖常理……” 秦玉雄大惱,道:“梁兄,這是總壇下的命令,我們隻有執行的份,哪能随意妄評?你最好不要再說,傳出去可是不妙!” 梁公柏不服,還要抗辯,被伏正霆拉了拉衣服,方才忍下一口氣,不再作聲。
陳志鳴昂然道:“總壇之令,我等做下屬的,自當盡力執行,此行事關金龍令的聲譽,不能等閑視之。
料想集賢莊内高手不少,隻要戰勝了集賢莊,何愁不能使金龍令揚威?屬下願追随都爺,奮勇當先,決不畏縮!” 秦玉雄道:“說得好,我這裡告誡大家,相府護衛堂副總監察使、副總執刑使要随行監督,不力戰、怯戰者、怕死者,隻怕逃不過會規的制裁,大家此去,千萬莫丢了仁勇堂的招牌。
這塊招牌若是砸了,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到時隻怕後悔莫及!” 周濤道:“都爺放心,我等決不貪生怕死,此去追随都爺,定能逢兇化吉,無往不利!” 總教頭韋彤道:“我等均奉都爺之命行事,決不辱我仁勇堂之名!” 其餘人除梁公柏外,紛紛表示要不甘人後,與忠武堂争個高低! 秦玉雄這才轉嗔為喜,讓大家商議如何上路、如何聯絡等瑣事,議定後散去。
回到雅廬,秦玉雄又把梁伏二人叫來自己客室,要對他們推心置腹。
他道:“梁兄,你我既已入會,就得遵照總壇号令行事,豈能當衆與總壇唱對台戲?若是讓護衛堂的監察使知道了,後果将會如何?” 梁公柏悶悶不樂道:“我是華山派弟子,若去幹這些昧心的勾當,豈不是違背了師訓!” “梁兄,你是金龍會的人,這叫身不由己,再說武林中争強欺弱本也是常見的事。
集賢莊若俯首聽令,不就平安無事麼?要是不聽,自然隻有以武功分高下,直到一方認輸為止,這又有什麼不妥之處呢?” “照你所說,金龍令要号令天下武林,這不是要稱王稱霸麼?明年要是找到華山派頭上,難道我要叛師背派,去華山……” “這怎麼會呢?梁兄未免多慮了……” “我問你,金龍會憑什麼要别人聽令?這是一個正道幫派做得出的事麼?” “咦,照你說又該如何?” “我看我們還是及早脫身的好,以免異日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梁兄,你怎能說出這樣的話!你這不是想背叛麼?前任會主怎麼死的?難道你沒聽說? 憑那位前輩的武功尚逃不了一死,何況……” 梁公柏道:“好,就算我們在會裡呆下去,遲早也不會有好下場!” 伏正霆冷眼旁觀,不聲不響。
秦玉雄道:“這可不見得,金龍令實力之強,這世上有哪一個幫派能與之相比?更何況還有相爺做靠山,又誰能鬥得過金龍會?” 梁公柏道:“秦老弟,你我均系名門正派出身,行的該是俠義道,可金龍會……” “梁兄,你是金龍會的巡爺,你隻能按總壇的旨意行事,别的不要再說,否則引火燒身!” 伏正霆道:“我們既已入會,就隻有奉命行事,梁老弟你就别說了吧!” 秦玉雄道:“我已經很累,兩位去歇息吧,明日還有許多事做呢。
” 梁伏二人起身回屋,秦玉雄惱怒不已。
這梁公柏前怕虎後怕狼,他那張嘴遲早要惹出禍來,到時還會連累了自己,以後對他可要小心些,不能讓他毀了自己的前程! 兩天匆匆過去,第三天一早,秦玉雄、梁公柏、伏正霆、陳志鳴、陸望、周濤做一路,金剛門其餘人由周湧率領做一路向山東進發,兩撥人相差不到半個時辰的路程。
這天來到清河縣府,已是夕陽銜山時分,找了家大旅店住下,六人到同店的酒樓吃飯。
此時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六人在靠窗處找了張桌子,叫了酒菜。
秦玉雄注意到鄰桌有兩個四十多歲的中年文士,不時盯着一棵柱子看。
不禁動了好奇心,順他們眼光看去,隻見柱子旁一張桌上,坐着個三十六七的儒生,正自得其樂地自斟自飲。
這儒生溫文爾雅,生得玉面朱唇,隻美中不足的是,額頭上有塊不大的紫色胎記。
秦玉雄心想,這儒生長得雖英俊,但是兩隻眼睛有些邪氣,也不知是什麼人。
看他穿着華麗,一塵不染,自是富家公子出身。
那儒生無意間和他眼光相接,也把他打量了一下,還對他笑了一笑他情不自禁地回他一笑。
那儒生高興地點點頭,擡起手招了招,意思叫他過去。
他搖搖頭,指了指其餘的人,意思是他有夥伴,不便離開。
書生不聽,幹脆出聲道:“這位兄台,何不過來一叙?” 人家出聲叫你,總不能不給人面子,況且他覺得此人有股說不出的吸引力。
于是,他低聲對衆人道:“我去去就來!” 衆人也把目光對準了儒生,卻看不出他的路數,正好酒菜端來,便忙着吃喝。
秦玉雄來到儒生桌前,儒生忙起立讓座,又叫小二添了副碗筷來。
秦玉雄道:“不必不必,我那兒還有……” 儒生笑道:“還有同伴是麼?那又有什麼要緊?你我萍水相逢,也是有緣,彼此喝上一杯就各自東西,兄台又何必太拘泥!” 秦玉雄道:“如此,叨擾一杯!” 兩人喝幹了一小杯,儒生又把酒斟上。
儒生微微一笑:“在下見兄台生得人才一表,可謂玉貌豐神,英氣外露,且腰攜兵刃,不知是哪個名門大派的子弟?” 秦玉雄受捧,心中高興,道:“在下乃風火刀王趙師傅的弟子,風火刀王秦玉雄。
” 儒生驚詫地揚了揚眉:“啊喲,兄台就是新近在京師揚名的秦大俠!久仰久仰,幸會幸會,真想不到會在清河縣城遇到尊駕。
” “兄台貴姓,怎知在下居停京師?” “秦大俠在京師萬兒響亮,自會傳到四面八方,在下遊蕩江湖,早就聽說兄台大名了。
不知兄台是回京師呢還是正好相反要往前走?” “在下正是離開京師,今日路過此地。
” “不巧不巧,在下卻是往京師去,否則可以同路作伴,憾甚、憾甚!” “兄台看似武林中人……” “怎麼,兄台認不出在下是何許人麼?” “恕在下眼拙,不知兄台是……” 儒生淡然一笑,道:“兄台和在下近在咫尺竟然認不出在下是誰,可兄台旁邊那兩個中年文士早就認出了在下,君不見二人虎視眈眈盯着在下,似乎要将在下一口吞下呢!” 秦玉雄側頭看去,那兩個中年文士果然惡狠狠看着這邊,不禁十分奇怪,道:“足下與那兩人有仇麼?那兩人又是誰?” 儒生道:“在下不認識他們,何來仇怨?這不過是兩個自命俠義道,要管别人閑事的蠢驢罷了。
在下生平最恨這類人,試想人生于世,各有所好。
有的人愛功名利祿,有的愛财,有的人又偏愛色,這與他人有何相幹?可有的人練了那麼一點武功,就自命不凡要包管天下閑事,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