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張家·煙雨樓

關燈
繁花盡失色。

    ”潘小君搖頭歎氣:“名動江南的蝴蝶夫人‘蝶舞’姑娘,無人不知,有誰不曉,就算沒見過,也是應該都聽說過的。

    ” 柔柔輕輕說:“你見過她。

    ” 潘小君搖頭歎氣:“沒有。

    ” “那你想不想見她?”柔柔說。

     “能見上一見總是好的。

    ”潘小君歎得更厲害了:“就算是做夢,也得要做個美夢才行。

    ” “你不會做夢。

    ”柔柔眨着水靈靈雙眼笑說:“老實說,今天你的美夢就要成真。

    ” “哦?”潘小君雙手一攤說。

     “因為今天‘蝶舞’就要到這裡來。

    ”柔柔笑着:“不但來,而且已經到了。

    ” “蝶舞要來?”潘小君叫了起來。

     柔柔點頭。

     “她已經到這裡?”潘小君跳了起來。

     柔柔也點頭。

     “我絕不再懶了。

    ”潘小君又跳又叫:“更不想蓋三床大棉被睡覺。

    ” 他跳起來的時候,一身海水湛藍的披風,也跟着獵獵作響,就像是和他的人一樣的興奮快樂。

     柔柔似水柔的雙眼,半帶着淺淺笑意看着潘小君—— 男人希望女人像個普通的采花蝶,卻更夢想能擁有斑斓豔的花色蝴蝶。

     柔柔當然明白這一點。

     柔柔已不再說話,她輕輕笑着,施施然的走出花叢,步入樓内。

     潘小君覺得柔柔今天的笑容實在太美,也最好看。

     不但好看,而且就連月宮裡的嫦娥仙子也絕對比不上好。

     潘小君肯定。

     因為他跟在柔柔的身後,飄動一身湛藍披風,就如同吳剛伐木般的看着他眼裡最美麗的月宮仙子。

     潘小君似乎忘了他在逃亡,也似忘了他身旁無時無刻都會出現“秋無愁”。

     健忘的人總是較少煩惱,也較别人快樂。

     所以潘小君能快樂。

     *** 若說東南春色冠天下,那麼張家“煙雨樓”就是江南春色的縮影。

     江南甚至流傳一句話: “山青水青天外青。

     舟輕輕舟一葉輕。

     西陽西下斜西雨。

     雨煙煙雨煙雨樓。

    ” 當山間的雨霁了,薄薄的煙岚便順着翠綠青山,如一幕輕紗般的灑下。

     還滴着雨滴的屋檐,迷漫在似霧似水的煙岚中,仿佛就像神話裡的仙山聖地。

     翡翠碧玉般耀眼的荷塘,半開起荷扇,淺淺悠遊水中。

     煙雨樓前浣紗少女,也正輕聲響着春情初綻的曼曼歌聲。

     多情的浣紗婆婆媽媽,總有着多情的故事—— 有個才子名叫謝康樂樂,見了二人浣紗的少女,春衫似水薄,主場似水柔的坐在小溪邊浣紗,不由的吟了幾句輕佻寫意的話: “我是謝康樂,一箭射雙鶴,多情女,箭從何處落?” 誰想得到二位浣紗女,不僅能洗滌浣紗,小巧櫻嘴也不簡單: “我是溪中卿,暫出溪頭食,食罷又還潭,箭從可處覓?”—— 謝大才子隻得望溪興歎。

     *** “煙雨樓?”潘小君記得他第一次來這裡的時候,他問張少青:“為什麼要叫煙雨樓?” 張少青并沒有直接回答他的話。

     他不疾不徐的走到一個紅色高大櫃子裡,取出了一卷已泛黃的卷子。

     發黃的小卷子裡一張建構圖,上面詳細的記載描繪吳越朝代,大夫“錢元景”在江浙城南“鴛鴦湖”所興建的“煙雨樓”樓圖。

     這張建構圖和現在張家興建的“煙雨樓”一模一樣。

    看了圖裡的雕工、建構、建材,潘小君搖着頭歎氣:“老實說,我這輩子若要有錢,我一定也建座這樣氣派的閣樓。

    ” 隻可惜潘小君沒有錢。

     *** 狹長的小幾是由一塊暗紅色的桧木制成,幾上還有一個仿造宋汝洲哥窯“及時雨”的白色花瓶,蒲團上坐着一個人。

     蒲團上坐着的人并不一定是和尚,和尚也不一定非得坐在蒲團上。

     潘小君就坐在蒲團上。

     柔柔進房砌茶,張少青正在沐浴薰香。

     潘小君端坐蒲團,眼睛看向窗外的夕陽煙岚,那種似有若無的山霧水氣,已把整個煙雨樓浸在朦朦煙雨中。

     潘小君深吸了一口氣,空氣中還帶着自遠山傳來的木葉清香。

     他覺得愉快極了。

     “你坐的可還習慣?”柔柔自房門轉了進來說:“讓你久等了。

    ” 柔柔捧毒害一壺風砌好的清茶,倒了一杯給潘小君。

     “這蒲團雖薄,但總比硬得要命的船闆還來得好。

    ”潘小君愉快笑着說。

     柔柔已将一隻玉杯捧在潘小君眼前。

     “水清冷冽,淡雅飄香,果然是一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