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師門之故
關燈
小
中
大
白發道姑似乎非常關心淩壯志和娟師姊,因而,一俟淩壯志坐好,立即有些興奮、激動,而鳳目卻含着淚水親切地問:“你是怎樣找到你娟師姊的?”
問話之間,鳳目中淚光閃動,但她的唇角上,卻挂着一絲慈祥而欣慰的笑。
淩壯志見白發道姑第一句便問娟師姊而不問恩師何時去世,因而斷定她與娟師姊間的關系,較之與恩師尤為密切。
但這時他已無暇去深思這個問題,急忙微一欠身,恭聲說:“弟子下山的第二天,便在卧虎莊金刀毒燕阮陵泰的後花園中遇到娟師姊……” 白發道姑面色一變,不由急聲問:“她可是前去為她父親報仇?不知她怎地知道阮陵泰那老賊就是殘害她父親的仇人?” 說之話間,略顯蒼白的秀麗面龐上,充滿了驚異、欣慰,和悲戚的混合神色。
淩壯志搖搖頭,繼續說:“不,在卧虎莊的後花園内,那時娟師姊正在精緻小閣上撫琴……” 話未說完,白發道姑面色大變,脫口一聲輕啊,不由忿怒地顫聲問:“她……她怎地和那老賊住在一起?照你這樣說來,她定是個絲毫不懂武功的弱女?” 說話之間,滿臉悲忿,也充滿了失望之色。
淩壯志立即分辨說:“不,娟師姊不但武功高絕,并且機智過人……” 于是,他即将與鐵鈎婆、萬綠萍入卧虎莊的事,逐一詳細叙述過,說到另一白衫少年将阮陵泰擊斃時,白發道姑忍不住驚異地插言問:“竟有這等事?你可查出那個白衫少年是誰?” 淩壯志這時已知道了自己的授藝恩師,就是失蹤一十九年的朱腕銀筆葉天良,因而恭謹地颔首說:“弟子已經查出來,就是恩師的女兒葉小娟。
” 白發道姑一聽,不由瞪大了眼睛,驚異地失聲問:“你說什麼?” 淩壯志看了白發道姑過分吃驚的神情,心知有異,即将在黃山天都峰發現葉小娟的經過,又說了一遍。
白發道姑聽了淩壯志為了證實葉小娟是否就是娟師姊時,曾經點暈葉小娟察看她的酥胸一事,僅黯然搖了搖頭,沒有任何表示。
但她對淩壯志如何發現宮紫雲就是娟娟的事非常注意,因而一俟淩壯志說完,立即迫不急待地問:“你是怎樣證實你師姊的身分的?” 淩壯志即将至馬鞍山羨仙宮殺女淫賊金豔娘,遇晉德大師和宮紫雲,不慎中了綻舌牛毛透心針昏倒于地,複至南峰療傷,發現胸前暗記的事又說了一遍。
為了叙述怎地知道金豔娘隐居在馬鞍山,隻得将展偉鳳贈扇,複至石門鎮遇展偉明等事告訴白發道姑。
白發道姑聽了這些曲折湊巧的事實,似是已明白了淩壯志和宮紫雲何以鬧氣的原因,于是,霜眉一蹙,問:“你娟師姊可是因此與你鬧氣?” 淩壯志俊面一紅,隻得羞愧的嗫嚅着又說出與秦香苓的一段事情,加之遇薛鵬輝的不可理喻,與渾猛憨傻的展偉明直呼妹夫,以及中途巧遇鐵鈎婆母女等造成宮紫雲忿然離開他的原因。
白發道姑聽了淩壯志這番補充,如霜白的修眉早已蹙在一起,臉上憂郁之色,顯得愈濃重了。
淩壯志不敢多言,隻是滿腹委屈,一臉痛苦的垂首端坐在蒲團上。
久久,白發道姑才眉頭略展,黯然搖搖頭,接着平靜的說:“你沒有作錯,你是個很好的孩子,也許你娟師姊尚不能了解你的苦衷,也許她太喜歡你了,因而,忍受不起這多美麗的少女,奪走她唯一心愛的師弟,也是她心愛的丈夫,終身的伴侶。
” 淩壯志一聽,立即正色激動的表白他的心迹,說:“前輩,弟子對娟師姊的一顆心,惟天可表,弟子将來如有違背師命,辜負娟師姊,天神共鑒……” 白發道姑未待淩壯志說完,急忙搖手阻止他說下去,同時,在她憂郁秀麗的面龐上,立即浮上一絲欣慰慈祥的微笑,她親切地說:“你的确是個好孩子,這些話你娟師姊聽了定極歡欣。
不過,世事不可預蔔,凡事必聽天命,絲毫勉強不得。
” 說着,一揮手,又催促說:“快去庵門接你娟姊來見我,這兩天前來我處聽道的本庵弟子們,個個神色似有隐憂,我斷定庵中必然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許是你娟師姊早到了。
” 淩壯志一聽娟師姊早到了,不由恭聲應是,急忙由蒲團上立起來,但他對峰頂上的廢墟,感到十分迷惑,因而不解地問:“前輩,峰頂上的那片殘塌寺院……” 白發道姑立時會意,因而解釋說:“那是百年前的淩霄庵,至于峰上淩霄庵慘變的經過,俟你娟師姊來後,我自會講給你們聽。
” 淩壯志恭聲應是,深深一揖到地,将銀筆放好在蒲團上,辭過白發道姑,轉身走出屋外。
前進尚不足一尺,蓦聞白發道姑叮囑說:“見到你娟師姊時,切不可立即告訴她你師父的真實身世。
” 淩壯志停步轉身,恭謹地望着石屋内的白發道姑再度颔首應是後,繼續向竹林外走去。
這是一件極離奇、極坎坷複雜的人間悲劇,淩壯志在此興奮、激動、驚喜而又紊亂的心情下,他雖有超人的智慧,也難理出這中間的迷離頭緒。
這時,他隻是一心想見到分别多日的娟師姊,并盡快地知道恩師過去的坎坷遭遇。
他快步走出翠竹林,舉目一望,雄偉的庵院,巍峨的殿脊,尚在數百丈外的雲松間,于是,展開輕功,直向庵院馳去。
繞至右牆角,視線突然廣闊,始知淩吞庵是建築在谷底斜坡上,三進大殿形成梯次下降。
他走上門階,舉目一看,隻見十數丈外的巍峨大殿内,金碧輝煌,佛幔分垂,香煙氲氤缭繞,百盞琉璃油燈齊明,無數灰衣尼姑捧着經卷,正由大殿内肅靜地走出來。
這些尼姑中,有老、有少也有中年。
老年尼姑,多披朱紅袈裟,中年的多披橙黃,年輕的尼姑中,僅有少數幾人着淡黃袈裟。
看她們這樣肅靜有序地走出大殿,分向左右檐下角門走去的情形,知道她們晨課剛剛完畢,正在紛紛離去。
淩壯志心中不但對淩霄庵感到無
淩壯志見白發道姑第一句便問娟師姊而不問恩師何時去世,因而斷定她與娟師姊間的關系,較之與恩師尤為密切。
但這時他已無暇去深思這個問題,急忙微一欠身,恭聲說:“弟子下山的第二天,便在卧虎莊金刀毒燕阮陵泰的後花園中遇到娟師姊……” 白發道姑面色一變,不由急聲問:“她可是前去為她父親報仇?不知她怎地知道阮陵泰那老賊就是殘害她父親的仇人?” 說之話間,略顯蒼白的秀麗面龐上,充滿了驚異、欣慰,和悲戚的混合神色。
淩壯志搖搖頭,繼續說:“不,在卧虎莊的後花園内,那時娟師姊正在精緻小閣上撫琴……” 話未說完,白發道姑面色大變,脫口一聲輕啊,不由忿怒地顫聲問:“她……她怎地和那老賊住在一起?照你這樣說來,她定是個絲毫不懂武功的弱女?” 說話之間,滿臉悲忿,也充滿了失望之色。
淩壯志立即分辨說:“不,娟師姊不但武功高絕,并且機智過人……” 于是,他即将與鐵鈎婆、萬綠萍入卧虎莊的事,逐一詳細叙述過,說到另一白衫少年将阮陵泰擊斃時,白發道姑忍不住驚異地插言問:“竟有這等事?你可查出那個白衫少年是誰?” 淩壯志這時已知道了自己的授藝恩師,就是失蹤一十九年的朱腕銀筆葉天良,因而恭謹地颔首說:“弟子已經查出來,就是恩師的女兒葉小娟。
” 白發道姑一聽,不由瞪大了眼睛,驚異地失聲問:“你說什麼?” 淩壯志看了白發道姑過分吃驚的神情,心知有異,即将在黃山天都峰發現葉小娟的經過,又說了一遍。
白發道姑聽了淩壯志為了證實葉小娟是否就是娟師姊時,曾經點暈葉小娟察看她的酥胸一事,僅黯然搖了搖頭,沒有任何表示。
但她對淩壯志如何發現宮紫雲就是娟娟的事非常注意,因而一俟淩壯志說完,立即迫不急待地問:“你是怎樣證實你師姊的身分的?” 淩壯志即将至馬鞍山羨仙宮殺女淫賊金豔娘,遇晉德大師和宮紫雲,不慎中了綻舌牛毛透心針昏倒于地,複至南峰療傷,發現胸前暗記的事又說了一遍。
為了叙述怎地知道金豔娘隐居在馬鞍山,隻得将展偉鳳贈扇,複至石門鎮遇展偉明等事告訴白發道姑。
白發道姑聽了這些曲折湊巧的事實,似是已明白了淩壯志和宮紫雲何以鬧氣的原因,于是,霜眉一蹙,問:“你娟師姊可是因此與你鬧氣?” 淩壯志俊面一紅,隻得羞愧的嗫嚅着又說出與秦香苓的一段事情,加之遇薛鵬輝的不可理喻,與渾猛憨傻的展偉明直呼妹夫,以及中途巧遇鐵鈎婆母女等造成宮紫雲忿然離開他的原因。
白發道姑聽了淩壯志這番補充,如霜白的修眉早已蹙在一起,臉上憂郁之色,顯得愈濃重了。
淩壯志不敢多言,隻是滿腹委屈,一臉痛苦的垂首端坐在蒲團上。
久久,白發道姑才眉頭略展,黯然搖搖頭,接着平靜的說:“你沒有作錯,你是個很好的孩子,也許你娟師姊尚不能了解你的苦衷,也許她太喜歡你了,因而,忍受不起這多美麗的少女,奪走她唯一心愛的師弟,也是她心愛的丈夫,終身的伴侶。
” 淩壯志一聽,立即正色激動的表白他的心迹,說:“前輩,弟子對娟師姊的一顆心,惟天可表,弟子将來如有違背師命,辜負娟師姊,天神共鑒……” 白發道姑未待淩壯志說完,急忙搖手阻止他說下去,同時,在她憂郁秀麗的面龐上,立即浮上一絲欣慰慈祥的微笑,她親切地說:“你的确是個好孩子,這些話你娟師姊聽了定極歡欣。
不過,世事不可預蔔,凡事必聽天命,絲毫勉強不得。
” 說着,一揮手,又催促說:“快去庵門接你娟姊來見我,這兩天前來我處聽道的本庵弟子們,個個神色似有隐憂,我斷定庵中必然發生了什麼事情,也許是你娟師姊早到了。
” 淩壯志一聽娟師姊早到了,不由恭聲應是,急忙由蒲團上立起來,但他對峰頂上的廢墟,感到十分迷惑,因而不解地問:“前輩,峰頂上的那片殘塌寺院……” 白發道姑立時會意,因而解釋說:“那是百年前的淩霄庵,至于峰上淩霄庵慘變的經過,俟你娟師姊來後,我自會講給你們聽。
” 淩壯志恭聲應是,深深一揖到地,将銀筆放好在蒲團上,辭過白發道姑,轉身走出屋外。
前進尚不足一尺,蓦聞白發道姑叮囑說:“見到你娟師姊時,切不可立即告訴她你師父的真實身世。
” 淩壯志停步轉身,恭謹地望着石屋内的白發道姑再度颔首應是後,繼續向竹林外走去。
這是一件極離奇、極坎坷複雜的人間悲劇,淩壯志在此興奮、激動、驚喜而又紊亂的心情下,他雖有超人的智慧,也難理出這中間的迷離頭緒。
這時,他隻是一心想見到分别多日的娟師姊,并盡快地知道恩師過去的坎坷遭遇。
他快步走出翠竹林,舉目一望,雄偉的庵院,巍峨的殿脊,尚在數百丈外的雲松間,于是,展開輕功,直向庵院馳去。
繞至右牆角,視線突然廣闊,始知淩吞庵是建築在谷底斜坡上,三進大殿形成梯次下降。
他走上門階,舉目一看,隻見十數丈外的巍峨大殿内,金碧輝煌,佛幔分垂,香煙氲氤缭繞,百盞琉璃油燈齊明,無數灰衣尼姑捧着經卷,正由大殿内肅靜地走出來。
這些尼姑中,有老、有少也有中年。
老年尼姑,多披朱紅袈裟,中年的多披橙黃,年輕的尼姑中,僅有少數幾人着淡黃袈裟。
看她們這樣肅靜有序地走出大殿,分向左右檐下角門走去的情形,知道她們晨課剛剛完畢,正在紛紛離去。
淩壯志心中不但對淩霄庵感到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