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初出茅廬
關燈
小
中
大
要掀起武林浩劫,鬧得腥風血雨……”
一個帶著懷疑的口吻問:“大師,據說昔年的赤陽神君奸殺擄淫,無惡不作,這次為何卻殺了三個惡道,救了三個民女?”
仍舊是那位大師,低聲宣了聲佛号,說:“阿彌陀佛,也許這個魔頭,多年息隐,修心養性,已經改惡向善,此番再現行蹤,或許是要積些德行,以贖昔年的罪惡。
” 依然是那蒼勁的聲音問:“大師,昨夜那人也許是老魔頭的徒弟……” 那位大師回答說:“這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根據三道屍體上所泛起的殷紅顔色,那人的赤陽掌力,緻少已有百年以上的火候……” 白衫少年一聽,不由暗自笑了,心說:我習武尚不足五年,赤陽掌也僅練了半載,居然說我有百年以上的火候,豈不可笑? 心念間,佯裝漫不經心的轉首去看發話的那位大師。
隻見右後方第四張桌子上,正中坐著一位紅光滿面,身穿灰袍的慈祥老和尚,壽眉慈目,長髯如銀,一望而知是位有道的高僧。
白衫少年看得心中不解,根據老和尚的相貌,不像是個誇大其詞,危言聳聽的人,但他這麽說,莫非我的掌力果真有百年以上的火候不成? 繼而,他想到每隔半年,師父必讓他食一片紫芝,據師父說,紫芝有延年益壽之功,起死回生之效…… 念及至此,心頭猛然一震,他不由暗暗驚呼,紫芝既然有延年益壽,起死回生之效,師父為何會在我一覺醒來,渾身乏力,虛脫而死呢? 繼而一想,周身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心中暗想:“莫非這其中果真另有蹊跷不成?” 心念間,蓦聞坐在老和尚左側的青衣老者,迷惑的說:“大師,昔年傳說赤陽神君愛穿紅袍,可是,昨夜有人發現一道閃閃白影,快如掠地流星,眨眼之間,便去得無影無蹤了!” 老和尚聽得輕“噢”一聲,似是也感到有些迷惑。
白衫少年聽得心中暗自焦急,人們傳說的這點白影,對他将來為恩師了卻心願的事,也許是一個極大的破綻。
他怕那老和尚對他起疑,因而不敢久看,於是即将目光移開。
但,當他看到老大婆那一桌時,隻見那個老大婆,面色深沉,正瞪著一雙小眼睛,在冷冷的端詳他。
而那個綠衣妙齡少女,卻微蹙蛾眉,神情憂郁,纖手支著香腮,仍在凝神睇視著他,但那雙明亮的大眼睛中,卻露出極為不快的心聲。
白衫少年趕緊轉身,一回頭,前面有位獨坐的黃衫俊美少年,也是丹唇含笑,美目閃爍地望著他。
他這一驚非同小可,不由惶急地端起酒杯來,仰口一飲而盡,急忙轉首看向窗外,再不敢回過頭來,他确沒想到,居然竟有人一直在注意他。
心念間,蓦聞身後那位白發老大婆,以略帶惋惜的口吻,冷冷地道:“唉,人倒是一表非凡的人物,隻可惜讀了一肚子的書,沒見過大世面。
” 白衫少年本是聰慧超群的人,這時聽了老大婆那句“讀了一肚子書”的話,因而心中一動,立即望著窗外美麗景色,搖頭晃腦地低吟起來:“看遍地綠暗紅愁,蝶忙莺亂,可惜即逢三月,春去七分……” 吟聲未完,蓦聞身後咫尺處,響起一陣珠玉般的聲音:“兄台觀景獨酌,低吟詩賦,果是雅人也!” 白衫少年心中一驚,倏然由座上立起來,轉身一看,發話之人,竟是那穿黃衫的美少年,不知何時,他已俊面含笑,神色親切地立在桌前了。
他這一驚非同小可,斷定對方的功力毫不遜於自己,雖然他正在苦思詞句,并未注意,但也絕不至直到對方來至身後尚且不知。
他心思電轉,但卻早已彬彬有禮地拱手一揖,含笑說:“啊,兄台移樽,不知有何見教?” 黃衫少年拱手還禮,雙目閃輝,愉快地贊聲說:“兄台方才幾句歎景的話,道盡這暮春時節景況,如再添上煙迷碧樹,水送落花,既悲時節,複贊春光,豈不更好?” 白衫少年似乎恍然大悟,立即興奮地拱手贊聲說:“啊,兄台對得妙,請坐,請坐。
” 說著,伸手肅客,殷切請坐。
黃衫少年有意向白衫少年攀談,也就順勢在桌的對面坐了下來。
老太婆看在眼裡,不由微一搖頭,惋惜地說:“迂腐!” 綠衣少女立即不服地說:“娘,這是讀書人的氣質……” 老太婆未待綠衣少女說完,立即氣呼呼地問:“死丫頭,你不是最不喜歡你窮酸叔叔的那股子迂腐氣嗎?” 綠衣少女頓時被問得粉面通紅,嘟著櫻桃小口一聲不吭了,但那雙晶瑩杏目卻依然斜睇著窗前的白衫少年。
白衫少年和黃衫少年尚未通名,酒保已勤快地将黃衫少年桌上的酒菜移過來,兩人也聽到老大婆母女的談話,但卻佯裝未曾聽見。
蓦聞身後的老大婆,毅然說:“既然你喜歡那個小書呆子,反正時間還早,我們也過去和他談談。
” 綠衣少女一聽,不由慌得急聲說:“娘,多不好意思……” 老大婆一雙精光小眼一瞪,立即沉聲說:“怕什麽,我們又不是去相女婿!” 說著,拿起倚在桌邊上的護手鈎,迳向白衫少年座前走來。
綠衣少女無奈,隻得羞紅著粉臉,跟在老大婆身後。
白衫少年雖然知道老大婆母女走來,但佯裝未見,而黃衫少年卻秀眉一蹙,俊面上立即浮上一層不悅的神色。
老大婆來至桌前,望著白衫少年,未言先笑,和霭地問:“你這位小子是讀書人嗎?” 綠衣少女一聽,不由急得手心出汗,問人哪有這種問法?因而急忙在身後悄悄碰了
” 依然是那蒼勁的聲音問:“大師,昨夜那人也許是老魔頭的徒弟……” 那位大師回答說:“這恐怕是不可能的事,因為根據三道屍體上所泛起的殷紅顔色,那人的赤陽掌力,緻少已有百年以上的火候……” 白衫少年一聽,不由暗自笑了,心說:我習武尚不足五年,赤陽掌也僅練了半載,居然說我有百年以上的火候,豈不可笑? 心念間,佯裝漫不經心的轉首去看發話的那位大師。
隻見右後方第四張桌子上,正中坐著一位紅光滿面,身穿灰袍的慈祥老和尚,壽眉慈目,長髯如銀,一望而知是位有道的高僧。
白衫少年看得心中不解,根據老和尚的相貌,不像是個誇大其詞,危言聳聽的人,但他這麽說,莫非我的掌力果真有百年以上的火候不成? 繼而,他想到每隔半年,師父必讓他食一片紫芝,據師父說,紫芝有延年益壽之功,起死回生之效…… 念及至此,心頭猛然一震,他不由暗暗驚呼,紫芝既然有延年益壽,起死回生之效,師父為何會在我一覺醒來,渾身乏力,虛脫而死呢? 繼而一想,周身不禁驚出一身冷汗,心中暗想:“莫非這其中果真另有蹊跷不成?” 心念間,蓦聞坐在老和尚左側的青衣老者,迷惑的說:“大師,昔年傳說赤陽神君愛穿紅袍,可是,昨夜有人發現一道閃閃白影,快如掠地流星,眨眼之間,便去得無影無蹤了!” 老和尚聽得輕“噢”一聲,似是也感到有些迷惑。
白衫少年聽得心中暗自焦急,人們傳說的這點白影,對他将來為恩師了卻心願的事,也許是一個極大的破綻。
他怕那老和尚對他起疑,因而不敢久看,於是即将目光移開。
但,當他看到老大婆那一桌時,隻見那個老大婆,面色深沉,正瞪著一雙小眼睛,在冷冷的端詳他。
而那個綠衣妙齡少女,卻微蹙蛾眉,神情憂郁,纖手支著香腮,仍在凝神睇視著他,但那雙明亮的大眼睛中,卻露出極為不快的心聲。
白衫少年趕緊轉身,一回頭,前面有位獨坐的黃衫俊美少年,也是丹唇含笑,美目閃爍地望著他。
他這一驚非同小可,不由惶急地端起酒杯來,仰口一飲而盡,急忙轉首看向窗外,再不敢回過頭來,他确沒想到,居然竟有人一直在注意他。
心念間,蓦聞身後那位白發老大婆,以略帶惋惜的口吻,冷冷地道:“唉,人倒是一表非凡的人物,隻可惜讀了一肚子的書,沒見過大世面。
” 白衫少年本是聰慧超群的人,這時聽了老大婆那句“讀了一肚子書”的話,因而心中一動,立即望著窗外美麗景色,搖頭晃腦地低吟起來:“看遍地綠暗紅愁,蝶忙莺亂,可惜即逢三月,春去七分……” 吟聲未完,蓦聞身後咫尺處,響起一陣珠玉般的聲音:“兄台觀景獨酌,低吟詩賦,果是雅人也!” 白衫少年心中一驚,倏然由座上立起來,轉身一看,發話之人,竟是那穿黃衫的美少年,不知何時,他已俊面含笑,神色親切地立在桌前了。
他這一驚非同小可,斷定對方的功力毫不遜於自己,雖然他正在苦思詞句,并未注意,但也絕不至直到對方來至身後尚且不知。
他心思電轉,但卻早已彬彬有禮地拱手一揖,含笑說:“啊,兄台移樽,不知有何見教?” 黃衫少年拱手還禮,雙目閃輝,愉快地贊聲說:“兄台方才幾句歎景的話,道盡這暮春時節景況,如再添上煙迷碧樹,水送落花,既悲時節,複贊春光,豈不更好?” 白衫少年似乎恍然大悟,立即興奮地拱手贊聲說:“啊,兄台對得妙,請坐,請坐。
” 說著,伸手肅客,殷切請坐。
黃衫少年有意向白衫少年攀談,也就順勢在桌的對面坐了下來。
老太婆看在眼裡,不由微一搖頭,惋惜地說:“迂腐!” 綠衣少女立即不服地說:“娘,這是讀書人的氣質……” 老太婆未待綠衣少女說完,立即氣呼呼地問:“死丫頭,你不是最不喜歡你窮酸叔叔的那股子迂腐氣嗎?” 綠衣少女頓時被問得粉面通紅,嘟著櫻桃小口一聲不吭了,但那雙晶瑩杏目卻依然斜睇著窗前的白衫少年。
白衫少年和黃衫少年尚未通名,酒保已勤快地将黃衫少年桌上的酒菜移過來,兩人也聽到老大婆母女的談話,但卻佯裝未曾聽見。
蓦聞身後的老大婆,毅然說:“既然你喜歡那個小書呆子,反正時間還早,我們也過去和他談談。
” 綠衣少女一聽,不由慌得急聲說:“娘,多不好意思……” 老大婆一雙精光小眼一瞪,立即沉聲說:“怕什麽,我們又不是去相女婿!” 說著,拿起倚在桌邊上的護手鈎,迳向白衫少年座前走來。
綠衣少女無奈,隻得羞紅著粉臉,跟在老大婆身後。
白衫少年雖然知道老大婆母女走來,但佯裝未見,而黃衫少年卻秀眉一蹙,俊面上立即浮上一層不悅的神色。
老大婆來至桌前,望著白衫少年,未言先笑,和霭地問:“你這位小子是讀書人嗎?” 綠衣少女一聽,不由急得手心出汗,問人哪有這種問法?因而急忙在身後悄悄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