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明月空山 歸人驚慘禍 涼風痛淚 小俠走長途
關燈
小
中
大
,這乃當前第一要事,然後再徐圖訪尋仇人,徐兄認為怎樣?”
徐春山這時毫無意見,别人怎樣說就怎樣好,這時便答應一聲,亟亟朝神峰小築走去。
梅歸歎息-聲道:“這才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夜月色正好,如此良夜,如果徐老前輩不遭慘禍,咱們四人在這神女峰絕頂上飲酒吟詩,那是何等樂事?偏偏發生這場慘禍,把一場豪興化為烏有!”他正在這裡對月歎息,忽然聽見山後墳上有幼童唱歌的聲音。
辛遇吉接連幾縱便到了山後的岩石上。
朝下望去,隻見一個小童,背上負着米袋,慢慢朝山上走來,這後山的道路雖然比前山稍為平坦,但也極為陡峭,腳下沒功夫的人走起來卻也十分吃力,那小童嘴裡唱道:“老爺教我人之初,我教老爺狗咬豬,老爺教我使寶劍,我教老爺捉黃鳝。
” 李遇吉心想,這人必定是鶴兒了,這時徐春山已将人頭取來,用針線縫妥,少時鶴兒走上山來,一見老主人慘死,也痛哭起來。
梅歸勸道:“小管家且休哭,你們老主人的後事還得你費力料理,你先找出幾床上好的棉被來,另外還要一柄鋤頭。
”鶴兒道:“幹什麼?”梅歸道:“替你們老主人下葬呀!”鶴兒搖頭道:“至少也得弄一具棺材。
”李遇吉道:“慢說沒有棺材,縱使有,這絕頂之上如何運得上來?”鶴兒道:“可以請幾個匠人到山上來現做。
”徐春山道:“隻怕他們不肯來。
”鶴兒道:“隻要多出銀子,怎的不來?” 梅歸拍手道:“這話有道理,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此意。
” 當下衆人合力将徐全白屍體擡進神峰小築,安放在客堂上,梅歸用白紙寫了幾付孝聯貼在門上,雖無哀樂僧侶,倒也有些喪事的氣象,小鶴打米做飯,扶侍三人吃畢,又匆匆下山而去。
這裡李遇吉将那鐵鷹爪交給徐春山道:“尊翁大仇都在這件暗器上,徐兄可要謹慎收藏。
” 這裡三人重又挑燈夜話。
李遇吉道:“今日我等得見徐兄,并且遇上徐老前輩歸天,照佛家因果說來,也算得一段緣法,我有意與徐兄結為異姓兄弟,不知徐兄尊意如何?” 徐春山忙道:“小弟先前正有此意,隻因先父突然發生不測,一時倒忘懷了。
” 說着三人序了年齡,李遇吉最長,梅歸第二,徐春山最幼,三人先在徐全白戶體前拜了,立了重誓。
然後依長幼之序從新拜過。
李遇吉道;“如今我們既已結成異姓骨肉,愚兄有番直言,三弟卻休要怪我。
” 徐春山忙道:“大膏說那裡話來?有話隻管吩咐。
” 李遇吉道:“适才小鶴執意要找匠人上山來做棺木,這固然是他為主忠心,我不便阻擋,實在此舉萬萬不可。
” 梅歸忙問:“卻是為何?” 李遇吉道:“徐老伯早年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所結仇家必多,他們如果知道老伯埋骨所在,難免有人來此盜屍洩忿,我們又不能終身在此守護,賢弟請想,愚兄這話對不對?” 徐春山點頭道:“極是,到底大哥見識勝我。
” 李遇吉又道:“不僅此也,此地川江水盜不及從前猖獗,也是大多對老伯有些顧忌的緣故,如果老伯死訊一旦傳開,那麼行走川江的船家客商豈不遭殃?我想徐老伯在天之靈也會為之心裡不安吧,為人子者,孝字隻存在心裡,原本不必在這些事上講求……” 話還沒有說完,徐春山已連連舉手道:“大哥不必再說,小弟巳然明白,不但不可用棺木,而且要火化方好,他老人家平時無意間談起過,死後願意用火葬。
”梅歸喜道:“可知徐老伯是達人。
” 于是三人相幫将徐全白屍體擡出産外,就在門前空地舉火焚化,少時烈焰騰空,一代大俠從此在世上消失,徐春山又痛哭一場,用瓷瓶将骨灰盛了,埋在地上。
李遇吉道:“賢弟如今作何打算?” 徐春山道:“小弟想帶上這鐵鷹爪去找一位前輩,也許可以查出仇家是何異人,再設法複仇。
” 李遇吉道:“這樣很好,賢弟遇事還望務必冷靜,能夠殺害徐老伯的人,武功必然已高不可測,我輩萬萬不是人家敵手。
所以報仇之事必須小心從事。
” 徐春山道:“小弟理會得,二位仁兄如今到何處去呢? 将來如何相會,也得訂下個辦法才是。
” 梅歸道;“大哥和我此刻想起程到舍親處去了結一椿麻煩事。
自然我們也随時留意偵伺殺害老伯之人,我想最好期以臘月尾在洞庭嶽陽樓聚會如何?有四個月時間,想來也可查得仇家下落了,愚兄武藝雖然不道,嘴卻有一張,罵也要罵那狗賊幾句。
” 徐春山道:“既然如此,咱們就此分頭下山吧。
”李遇吉問道:“不等小鶴嗎?”徐春山道:“不必了,我從這條路下山,必然可以碰到他。
” 說罷,三人回到屋裡,徐春山包裹尚未解開,此番又重行整理行裝,取出幾錠黃金來包好,背上寶劍,将李梅二人送到下山處,眼見李遇吉挾着梅歸,漸行漸遠,這時正當曉風殘月,這神女峰頭倍覺凄涼,徐春山抹了抹眼淚,掉頭朝坡下慢慢行去。
梅歸歎息-聲道:“這才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今夜月色正好,如此良夜,如果徐老前輩不遭慘禍,咱們四人在這神女峰絕頂上飲酒吟詩,那是何等樂事?偏偏發生這場慘禍,把一場豪興化為烏有!”他正在這裡對月歎息,忽然聽見山後墳上有幼童唱歌的聲音。
辛遇吉接連幾縱便到了山後的岩石上。
朝下望去,隻見一個小童,背上負着米袋,慢慢朝山上走來,這後山的道路雖然比前山稍為平坦,但也極為陡峭,腳下沒功夫的人走起來卻也十分吃力,那小童嘴裡唱道:“老爺教我人之初,我教老爺狗咬豬,老爺教我使寶劍,我教老爺捉黃鳝。
” 李遇吉心想,這人必定是鶴兒了,這時徐春山已将人頭取來,用針線縫妥,少時鶴兒走上山來,一見老主人慘死,也痛哭起來。
梅歸勸道:“小管家且休哭,你們老主人的後事還得你費力料理,你先找出幾床上好的棉被來,另外還要一柄鋤頭。
”鶴兒道:“幹什麼?”梅歸道:“替你們老主人下葬呀!”鶴兒搖頭道:“至少也得弄一具棺材。
”李遇吉道:“慢說沒有棺材,縱使有,這絕頂之上如何運得上來?”鶴兒道:“可以請幾個匠人到山上來現做。
”徐春山道:“隻怕他們不肯來。
”鶴兒道:“隻要多出銀子,怎的不來?” 梅歸拍手道:“這話有道理,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此意。
” 當下衆人合力将徐全白屍體擡進神峰小築,安放在客堂上,梅歸用白紙寫了幾付孝聯貼在門上,雖無哀樂僧侶,倒也有些喪事的氣象,小鶴打米做飯,扶侍三人吃畢,又匆匆下山而去。
這裡李遇吉将那鐵鷹爪交給徐春山道:“尊翁大仇都在這件暗器上,徐兄可要謹慎收藏。
” 這裡三人重又挑燈夜話。
李遇吉道:“今日我等得見徐兄,并且遇上徐老前輩歸天,照佛家因果說來,也算得一段緣法,我有意與徐兄結為異姓兄弟,不知徐兄尊意如何?” 徐春山忙道:“小弟先前正有此意,隻因先父突然發生不測,一時倒忘懷了。
” 說着三人序了年齡,李遇吉最長,梅歸第二,徐春山最幼,三人先在徐全白戶體前拜了,立了重誓。
然後依長幼之序從新拜過。
李遇吉道;“如今我們既已結成異姓骨肉,愚兄有番直言,三弟卻休要怪我。
” 徐春山忙道:“大膏說那裡話來?有話隻管吩咐。
” 李遇吉道:“适才小鶴執意要找匠人上山來做棺木,這固然是他為主忠心,我不便阻擋,實在此舉萬萬不可。
” 梅歸忙問:“卻是為何?” 李遇吉道:“徐老伯早年在江湖上行俠仗義,所結仇家必多,他們如果知道老伯埋骨所在,難免有人來此盜屍洩忿,我們又不能終身在此守護,賢弟請想,愚兄這話對不對?” 徐春山點頭道:“極是,到底大哥見識勝我。
” 李遇吉又道:“不僅此也,此地川江水盜不及從前猖獗,也是大多對老伯有些顧忌的緣故,如果老伯死訊一旦傳開,那麼行走川江的船家客商豈不遭殃?我想徐老伯在天之靈也會為之心裡不安吧,為人子者,孝字隻存在心裡,原本不必在這些事上講求……” 話還沒有說完,徐春山已連連舉手道:“大哥不必再說,小弟巳然明白,不但不可用棺木,而且要火化方好,他老人家平時無意間談起過,死後願意用火葬。
”梅歸喜道:“可知徐老伯是達人。
” 于是三人相幫将徐全白屍體擡出産外,就在門前空地舉火焚化,少時烈焰騰空,一代大俠從此在世上消失,徐春山又痛哭一場,用瓷瓶将骨灰盛了,埋在地上。
李遇吉道:“賢弟如今作何打算?” 徐春山道:“小弟想帶上這鐵鷹爪去找一位前輩,也許可以查出仇家是何異人,再設法複仇。
” 李遇吉道:“這樣很好,賢弟遇事還望務必冷靜,能夠殺害徐老伯的人,武功必然已高不可測,我輩萬萬不是人家敵手。
所以報仇之事必須小心從事。
” 徐春山道:“小弟理會得,二位仁兄如今到何處去呢? 将來如何相會,也得訂下個辦法才是。
” 梅歸道;“大哥和我此刻想起程到舍親處去了結一椿麻煩事。
自然我們也随時留意偵伺殺害老伯之人,我想最好期以臘月尾在洞庭嶽陽樓聚會如何?有四個月時間,想來也可查得仇家下落了,愚兄武藝雖然不道,嘴卻有一張,罵也要罵那狗賊幾句。
” 徐春山道:“既然如此,咱們就此分頭下山吧。
”李遇吉問道:“不等小鶴嗎?”徐春山道:“不必了,我從這條路下山,必然可以碰到他。
” 說罷,三人回到屋裡,徐春山包裹尚未解開,此番又重行整理行裝,取出幾錠黃金來包好,背上寶劍,将李梅二人送到下山處,眼見李遇吉挾着梅歸,漸行漸遠,這時正當曉風殘月,這神女峰頭倍覺凄涼,徐春山抹了抹眼淚,掉頭朝坡下慢慢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