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 回

關燈
多叩幾個頭。

    ” 那女孩見夏清芙怒色已斂,笑嘻嘻拉着男孩起來,卻又向夏清芙道:“姑姑别告訴徐姑姑,好不好?” 夏清芙笑叱道:“還敢多說!像你們這樣頑皮,正該讓徐仙子早把你們帶走好好管束。

     你們還不給丐俠行禮。

    ” 兩童向老丐拜倒,老丐哈哈大笑,一手一個拉起來,問道:“你們看來是兄妹了,叫什麼名字?”夏清芙代答道:“他們姓衛,男的叫衛芝,女的叫衛蘭。

    我就叫他們阿芝阿蘭。

    ” 老丐還想問這兩個孩子的來曆,夏清芙卻用話岔開,命阿芝喚仆婦預備酒菜,款待遠客。

     須臾酒菜備妥,夏清芙便邀丐俠在澗邊一片草坪上席地而坐。

    那酒也是山中所釀,十分香醇,丐俠連飲數杯,望着雲海迷離,山花燦爛,神意大覺爽暢。

    那阿芝阿蘭兄妹卻未來同吃,夏清芙着他們看着那卞姓漢子,等他醒轉,便來報知。

     丐俠對這衛家兄妹十分喜愛,和夏清芙閑話了一會兒,便開口問道:“阿芝阿蘭在你身邊有多久了?” 夏清芙昂頭想了想道:“也有三年左右了。

    ”又微歎道:“他們兄妹本是人家棄嬰,父母也不知是何等樣人,将他們棄在山東泰州城外。

    恰巧我有一位江湖友人路過當地,将他們收留起來,養到六歲,後來不幸遇上禍事。

    幸而我有一位忘年之交無意碰上,見他們根骨極好,便救他們出來。

    但因為自己不便撫養嬰兒,便送他們到我這裡。

    從此就由我撫養了。

    丐俠看他們是否還可造就?” 老丐雖聽夏清芙說“忘年交”,估量到那人必甚年輕,尚未十分在意,信口贊了幾句。

     又問道:“我先前看他們身法步法都已頗有根底,想來是女俠親傳的了。

    ” 夏清芙搖頭笑道:“我平生未收過弟子,他們年紀這樣小,我更不耐煩教,不過那位朋友送他們來以後,曾傳了一些口訣,讓他們自己試練,所以連年來他們也小有所得。

    丐俠先前沒留神他們的功夫路數是昆侖派傳授嗎?” 老丐此來本是要探聽昆侖徐霜盾的行蹤,這時一聽“昆侖派”三字,猛然間胸中雪亮,卻仍然不動聲色,哈哈一笑,又飲了一杯,答道:“我老花子年來越過越粗心,真沒看出他們的路數來。

    依你這樣說,那位送他們兄妹上黃山的朋友是昆侖人物了。

    ” 夏清蕪點頭道:“我這位忘年交真是曠世奇人,不僅在昆侖門下是超邁同輩,而且我平生所見的女子不少,決無一人能望其項背。

    說起這人,丐俠或許也聽人提過,她姓徐名霜眉,是昆侖掌教赤陽子最得意的弟子。

    ” 老丐暗叫道:“這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但他表面滑稽玩世,行事卻頗有分寸,這時聽口氣已知這次夏清芙女俠竟與昆侖徐霜眉是忘年好友,而且對她贊譽逾常,那能随便表明來意;當下隻笑道:“這位徐霜眉,我倒聽人說起過,隻是無緣一見。

    夏女俠和她相識有多久了?” 夏清芙道:“我是四年前與她相識,那時候她剛過二十歲,可是氣宇高昂,已經令人心折,今年還見過她一次,本來她說有事到黔邊走走,不久便來帶這兩個孩子到天台小住,不知怎的,至今還沒來。

    ” 老丐聽着又怦然心動,口裡方要随意答兩句話,夏清芙卻咦了一聲,側望遙空喜道: “我們正說她,她就來了。

    ” 老丐大出意外,忙也向那邊望去,此時天空淨無雲縷,隻一彎缺月低懸,分明沒有人影。

    老丐正覺奇怪,背後一陣腳步聲,阿芝阿蘭飛快跑來,也嚷道:“徐姑姑來了,徐姑姑來了。

    那不是她的鹦鹉?” 老丐這時才留意到月影下一隻小鳥正徐徐飛近,後面卻仍是不見人影。

     轉眼間那小鳥愈飛愈近,淡月之下已看得出是一隻赤色鹦鹉,它飛到草坪上略一盤旋。

     便向夏清芙面前落下,夏清芙向鹦鹉足端瞥了一眼,便爽然失笑道:“我隻當你主人已來,原來隻是迫你送信。

    ”那鹦鹉似解人意,口裡咯咯叫了兩聲,竟十分像人語。

     老丐知道徐霜眉本人未來,便不擔心弄出尴尬局面,當下看夏清芙從鹦鹉足上解下一條白絹,便問道:“徐霜眉可是命她的鹦鹉給你帶了信來?”那阿芝阿蘭也湊到面前去看那絹條。

     夏清芙持着絹條略看幾眼,卻笑道:“你們徐姑姑又有事要到苗疆一行。

    她要你們在這裡安心再等她一兩個月,才能帶你們上天台山呢。

    ” 兩個孩子都嘟起嘴,十分懊喪;老丐卻暗暗變色。

     夏清芙未曾留意,自己進房去,過了一會兒拿着一張紙條出來,一給鹦鹉縛在腿上,笑道:“你快帶回信去見你主人。

    ”那鹦鹉低鳴一聲,便徐徐飛去。

     這裡夏清芙還和金葉丐閑談,那如老丐心裡十分優急;想着徐霜眉既說到苗疆有事,不消說必是去助她師弟妹尋仇;這樣一來,隻怕白鶴此去未必順手了。

     老丐猜想得不錯,徐霜眉一入苗疆,頓使卧雲道長一片好意付諸流水,而且還生出許多事故,這是後話。

     且說方靈潔當日從碧雲莊後峭壁下救了兄弟方龍竹,自忖孤掌難鳴,又急于要為兄弟治傷,不再停留,便乘着敵方也在救人時,匆匆挾了龍竹向荒山中走去;轉瞬天色大明。

    靈潔計算離碧雲莊至少也已經是好幾十裡,便揀了一塊山石坐下稍歇,一面再詳看龍竹傷痕。

     龍竹與裴敬亭惡鬥時,雖然仗着六陽手玄功,占了上風,但畢竟自己功力尚淺,筋骨已被震傷,加上孫天夷的烈火珠一發,腰背一帶燒得青紫片片,自己一路在靈潔臂彎中極力調順真氣,總仍是渾身酸痛無力,更不敢出聲再耗真氣。

    這時被靈潔放在一個大石上,方徐徐張開眼睛。

    靈潔俯身問道:“你的火傷怎樣?身上還有别的傷沒有?”說着便輕輕揭開龍竹衣衫。

    龍竹卻搖頭低聲道:“火傷不打緊,隻是我先前和那姓裴的對掌,似乎受了内傷。

    全身骨節都像要迸散一樣,你快把固魄丹給我服一粒。

    ”” 靈潔連連點頭,伸手往腰間一摸,忽然失聲叫道:“不好,不好,我的固魄丹怎麼不在身上?”定神想了想又道:“是了,是了,昨天早晨我們從那山洞出來的時候,一定是将固魄丹留在那洞裡了。

    ”原來方氏姊弟此次入奮疆,沿途為避人耳目,不但靈潔易了男裝,而且沿途住宿總揀那無人荒洞或密林之中。

    前一天早晨他們從烈火峒後面山洞中起身,因為計算離碧雲莊已近,所以将行囊放在洞中,一些零物也未帶出;本來固魄丹是師門治傷聖藥,不該不随身攜帶,但當時匆忙了一些,竟未将丹藥帶出。

     龍竹聽了,不覺面色微顯沮喪,徐徐閉下眼睛;靈潔看他面色焦黃,呼吸微微作喘,知道傷勢不輕,不由十分惶急,便道:“你且定心保住中氣,我還是趕快送你回那山洞去。

    ” 靈浩說了将衣襟撕下,把龍竹腰背上被火灼傷之處略加包裹,便要負了龍竹走去。

    龍竹卻又張眼道:“姊姊且慢,那山洞是不是去得,還要仔細。

    ” 靈潔微微一怔,龍竹又道:“昨天我們過那苗峒殺死那條紅蜈蚣之後,不是遇上那些苗人和一個女子一個瘦孩子嗎?他們不知道究竟是何路道;倘如是吳家老賊一夥,我們這時尋去,說不定反落到仇人手中。

    ”龍竹平時疏脫大意,但到了要緊關頭。

    心思細密;這時自己負了重傷,深怕再遇上敵人,姊姊孤掌難鳴,再遭仇家毒手,所以提着氣說了這段話。

    靈潔被他提醒,再想剛才匆匆穿入荒山,方向已經迷失,就算要找那小洞,也頗費事。

    自己徹夜困備,弟弟負傷,的确不利與人動手。

    但固魄丹不在身邊,怎能治傷,想着她不由輕輕搓着手,說不出話來。

     龍竹調息了一會兒,又道:“我看我們最要緊的先走遠些,别讓吳家那些黨羽搜着我們蹤迹。

    固魄丹沒有也罷,好在我真氣還能運轉;隻要找個妥善地方停身,我自己運内五行調煉,也不難複原。

    現在還是快走。

    ” 靈潔長歎道“也隻好如此。

    你說得有理。

    可惜我動力不行,若是師父或者師姊在這兒便可以助你透十二重樓,發動内五行之力。

    現在你好自忍住,我們就走。

    ” 靈潔自己略一結束便又負起龍竹從荒山中穿行。

    這時曉日初升,山中煙霧雖濃,依稀可見日影。

    這一帶恰恰野竹叢生,足下泥土陰濕異常。

    靈潔默默前奔,仰望竹梢曉露殘滴,身上微微發涼,雖是暮春,倒有些秋意。

    她外和内剛;這次尋仇遇挫,發覺仇家似乎聲勢甚大,黨羽如雲,知道複仇不易;加上龍竹負了傷,身上無藥可用,益發憂煎。

    她這一路荒山疾奔,四圍隻有野鳥悲啼,山風怒嘯,襯出自己身影踽踽孤行,真有難說的酸辛之感,但她不願龍竹察覺,隻是咬牙忍住。

    ” 靈潔徹夜不眠,本已有些倦困,但此時舊日親仇,眼前危難都一起壓到方寸之間,道忘了疲乏,隻是一味加力急馳;穿林越澗,展開千裡飛行功夫。

    借着日影認定了一個方向走,自己也不知道走出去了多遠。

     靈潔知道龍竹要養傷就不便在山中住宿,一心隻想走出這一帶荒山,尋個人家先住下來,那知道苗山縱橫千裡,她又不識路徑,那能容易走出山去,到了午正,靈潔和龍竹仍在荒山之中。

     苗山氣候變化不定,早上陰冷,此時紅日當頭卻又十分炎熱。

    靈潔不覺有點口渴,便轉入一片果樹林中吃了兩個野果。

    龍竹卻仍是不思飲食。

    靈潔走了這半日,估量仇家要追也未必能追到這裡,心下稍寬;打量一下四外情景,忽見果林另一面有條小徑。

     靈潔在荒山中疾走,到處隻是落葉成堆,怪石雜布,這裡忽看見有路,精神一振,便向龍竹道:“那邊也許有人家,我們過去看看。

    ” 這一片果林占地至少也有十畝,靈潔來路一面原是荒山無路,這另一面卻通往山腰一片平地。

    靈法負了龍竹穿林而過,順着那條小徑走了二三百步,一陣泉聲入耳,隐隐竟似乎有人聲。

    靈潔雖然急盼找着人家寄住,一但在這荒僻所在發現了人聲,轉是不敢大意。

    自己放緩腳步,從前面一個轉彎處依山繞山,仔細向前面察看。

     原來這山腰平地,竟然有一所道觀,觀門半閉,門内古柏參天望不見房舍,這條小徑婉蜒而來,一頭通來路果林,另一路便直達觀門,另外不見過路。

    那水聲潺潺,似是從道觀的另一面傳來。

    靈潔打量了一陣,頓悟這是道觀後門,大約觀中人為了來果林采果,才修了這條小路,不想卻将自己姊弟引來。

     靈潔雖料着這裡離碧雲莊至少也在百裡以外,不應有敵人黨羽,可是在這窮荒之地修道大半不是常人,自己不敢造次,在小徑上略停了一下,想好一套言語,方在觀門走去。

     果探觀門上并無扁額,明非大門;靈潔走近,正想出聲,門内卻猛然有人咯咯一陣笑,嘎的一響,兩扇門忽然大開,跳出一個道童來。

     這道童濃眉大眼,看來有十五六歲,一跳出來就悶聲問氣喊道:“你們又是做什麼的,師父不見客。

    ” 靈潔看這道童說話粗魯,又摸不清這裡主人路道,忙含笑道:“我們是入山迷路的遊人;在山中已經過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