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回

關燈
和他兩人有交情,也不便做得太決絕,隻得點頭應允。

     甘明辭了二老,随了劍奴走出來。

    劍奴問道:“甘少爺是到前廳去麼?” 甘明道:“我先回房去打理一下,你不必陪我,少時我自會尋到前廳去。

    ” 劍奴答應一聲,便站住腳步。

    這裡甘明仍循舊路轉過那所高樓,無意間擡頭一看,隻見樓四橫匾上書“燕樓”二字;甘明道:“是了,今日中午吃酒之時,吳戒惡與他師兄争那金匣子,曾數次提到過熟樓,說是他九姑住的地方,大概就是這裡了。

    ”說着便駐足觀賞一陣,又見到處都張燈結彩,洋溢着一片喜氣。

     甘明心下不禁有些懊喪,心想自己随師父從天台山趕了這遠的路,跑到苗山來拜壽,雖不說千辛萬苦,究竟也費了不少事,結果反而讨了一場沒趣,想想真是不值,他一路想,一步做一步的走去,忽然一個黑影跑到他身邊,到把甘明吓了一跳。

     留神一看,原來是吳戒惡,隻見他滿臉愁容,手裡拿着一個小鐵筒子,也不知裝的什麼,吳戒惡道:“大哥,你這就要去了麼?” 甘明道:“原來你已經知道了?” 吳戒惡點頭不語。

    甘明挽着他的手,緩步朝住處走去,甘明歎息一聲道:“其實我也是無心之失,這事已經過去了,也沒甚可說的,我千裡迢迢來這裡一趟,總算結識了賢弟,也算不虛此行,這裡我是不便再來的了,異口賢弟如能到天台山來,我們或得相聚。

    ” 吳戒惡仍然不響,臉上的神色卻好像快哭出來一樣。

    甘明心裡反而有些不忍起來,隻得安慰他道:“人生有聚就有散,哪怕相聚百年,到頭來仍不免一散,這也不值得傷悲。

    ” 吳戒惡低沉着聲音道:“我也不知怎的,爹爹叔叔把這事看得那麼鄭重,但願你大量些,别惱了他們,也别惱了我。

    ” 甘明笑道:“賢弟放心,我那會這樣小氣。

    ” 走了一陣,看看已到甘明住的地方,甘明道:“賢弟請離去吧,少時你也别送我,免得叫我心裡難過,還惹他們大人笑話。

    ” 吳戒惡點了點頭,将手裡鐵筒遞給甘明道:“這是我二叔傳給我的七絕針,能夠穿石透鋼,專破橫練功夫,雖然不曾喂毒,但七針同發,打上也難活命,用法很容易,隻消把這兒機扭一拽就行了,我們相交一場,也沒什麼可送的,大哥留着這個。

    ”說着又遞過一個圓盒子道:“這裡面有八十四根七絕針,大哥一并收下。

    這種針是用秘傳制法以五金之精煉成,不易多得,我也隻有這一盒。

    ” 甘明心下不由大為感動,接過手來揣進懷裡,他也想送一物與吳戒惡,渾身一摸,找不出什麼可送的東西,轉念一想,忽挽起袖子,從手臂上把師父給的赤藤環退下來,遞給吳戒惡道:“這赤藤環我送給賢弟吧。

    ”吳戒惡接過手來,不知這東西有什麼用?又不便問,隻得也套在手臂上。

     須知這赤藤環乃是天台劍派門人佩帶的信物,按理決不能随便送人的,但甘明做事任性,想送吳戒惡一點東西,也未多想。

    事後他想起,更覺此舉有些不妥,但他熟悉盧吟楓脾氣,最多不過申斥幾句,不會怎樣。

    而且赤藤環是天台赤藤所造,可以另做一個,比不得峨嵋門下的斑竹牌,不易補造,是任何峨嵋弟子不能失落的。

     當下甘明和吳戒惡黯然分手,甘明自回房去,收拾了衣物,帶好赤藤棍,來到前廳與衆人道别。

     甘明一走進大廳,見除了原有的群雄外,多了一個身穿紅被風,腳下穿着一雙草鞋的老人。

    甘明心知這人必是火雷王孫天夷,知道這人曾與本門有過節,也故意不睬,匆匆和衆人打個招呼,推說自己已見過兩位莊主,如今有急事須要連夜趕回去,不等人引見,便向衆人揖别。

     座中除了金葉丐和李揚二人外,衆人卻不知道甘明誤入禁地一事,這時見他突然要走,都不免詫異。

    陶春田知道孫天夷和天台結仇,還以為甘明見本門對頭在座,怕事先走,心裡還暗道:“這孩子機警有餘,膽氣卻還不夠,有我們這幹人在座,彼此都是來祝壽的客人,那能無端出事?”動中如此想,表面卻不動聲色,隻說了一聲:“回去見了令師後,請替我問候。

    ” 他不提鬧天宮盧老,而隻說令師,也是不願點明甘明是天台門人之意。

     裴敬亭和柳複二人卻向甘明拱手道:“請代我們問候盧大使。

    ” 孫天夷一聽,面色略微一變,甘明不再停留,嘴裡含含糊糊客套了兩句,再作了一個羅圈揖,掉頭便走。

     忽然背後有人說:“且慢!” 甘明一回身,右手暗握赤藤棍,嚴加戒備,隻見那孫天夷慢慢從椅上站起,面帶冷笑,招手問道:“這位小哥是天台鬧天宮盧老英雄門人麼?” 甘明知道躲不開,爽然放聲一笑,故意問道:“您老認得家師麼?” 孫天夷陰陰一笑道:“多年前我曾拜過個師一掌之賜,你是一個小孩子,我也不來為難你,見了令師,就說大雪山孫天夷向他問好,來日方長,早晚我還要親到天台山去拜候他和天台劍客,重聆教益。

    ” 甘明見他尚無動手相逼之意,也不敢去招惹,哼了一聲,一拱手轉身就走,腳底加緊,瞬息已到門外。

    忽聽一陣馬嘶聲,擡頭一看兩個莊丁正牽了自己那匹玉鬣金駝在門外候着,甘明道聲:“有勞!”翻身上馬。

    一抖缰繩,玉鬣金駝翻開四蹄,呱喇喇跑下山去。

     且說吳戒惡見甘明走後,心中怅然如有所失,正負着手悶悶的走回房去,忽見吳璞的貼身小厮劍奴走來笑道:“叫我好找,原來少爺在這裡呢。

    ” 吳戒惡道:“你找我作什麼?” 劍奴道:“二老爺叫你去,在後面書房裡。

    ” 吳戒惡心裡暗想:必定是問我關于甘大哥的話,便随着劍奴到書房來,卻見父親和叔父兩人正說着話,似在争辯什麼,見他進來,便都住了口。

     戒惡向兩人施禮,兩人隻默然點頭。

    戒惡偷看父親、叔叔臉色,似乎都有什麼心事,不敢開口,便垂手站在旁邊。

    過了一會兒,吳璧忽緩緩地說道:“天台弟子甘明這次替他師父送了一封信來,信中情由,他可曾對你提起過麼?”接着又補了一句:“你這兩天陪他,是不是?” 吳戒惡答道:“送信的事他不曾說過,昨天我和他在園子裡勾留很久,他一直未提起這事。

    ” 吳璧點點頭,又道:“他和你談到别的事沒有,諸如他在途中遇見些什麼異事之類?” 吳戒惡想一想,搖頭道:“沒有。

    我們隻看看花,後來一同喝酒,還談論了一些武功,他在路上的事也沒提過。

    ” 吳璧點頭不語,吳戒惡心裡卻越發驚疑。

    不知父親好端端的,問這些話做什麼? 吳璞忽問戒惡道:“這幾日你的功夫撇下了沒有?這才是第一樣要緊事。

    ” 吳戒惡恭身答道:“每日早晚兩次,從未間斷。

    不過這幾日忙些,倒沒來得及多練暗器。

    ” 吳璞皺眉道:“不知長進!其實别的功夫倒還不要緊,隻有這暗器功夫卻是一點荒疏不得。

    須知咱們吳家在江湖上薄有微名,便全仗這幾手暗器功夫,如今你長年在這莊子裡住着,自然不覺得。

    可是你一旦自己在江湖上闖蕩,自己的真功夫便是随身之寶,你打算能一輩子在碧雲莊享福麼?趕明兒我抽出空來,把“奪命金環”最後的幾種手法傳給你,可是你自己也很多用功才行。

    ” 吳戒惡諾諾連聲的答應着,愈發不解。

    他知道叔父雖然一向對人便有點冷冷的,但卻從來未像這樣疾言厲色說過自己,何況明日又是叔父壽辰,年年在這種時候,總是不多練功夫,怎麼今年突如其來問起功夫來了?并且叔父往日還常說這“奪命金環”的手法頗不易練,須得一步步用功,如今自己方練了不久,怎麼又要越次使最後幾種手法?但戒惡着吳璞面有溫色,也不敢多問。

     吳璧吳璞各自低下頭想心事,吳戒惡靜靜站着,書齋中也似乎比平時陰暗得多。

    又過了半晌,吳璞忽然站起身對吳壁道:“我們也應到前面周旋一番,來客還有幾位未見面呢。

    ” 吳璧擡頭道:“你說得是。

    ”便攜着吳戒惡的手,來到前廳,和衆人相見。

    大家見面,自有一番客套。

    少頃,仆人擺上酒菜。

    大家邊談邊吃,直吃到三更多天才罷。

    席間吳璧吳璞也隻談些閑話。

    甘明之事,客人見他們不提,也不多問。

    大家談笑,一如往年。

    隻是吳戒惡心中總有一種異感。

     次日是吳璞壽辰正日。

    吳璞大早起來,先與兄長一同祭了祖,便坐在堂上,受徒弟衆人叩賀。

    然後再出來款待賓客。

    衆人要吳璞上坐受禮,吳璞執意不肯,誰讓了好半天,彼此隻行個常禮,這才筵開玳瑁,大家歡呼暢飲起來。

     吳璧見衆人興緻甚高,便笑道:“舍弟生辰,勞動諸位貧光遠來,甚是不敢當。

    可惜舍間地處窮荒,沒什麼好酒菜款待各位,還請擔待一二。

    ” 衆人齊聲謙遜,這時吳璞又起身向衆人敬酒,安席既畢,李楊笑道:“這樣濫飲無什麼意思,倒不如行令有趣。

    ”柳複首先贊好。

     金葉丐卻一伸舌道:“這不是存心難為我麼,我如有你李二哥這樣的文才,也就去考個狀元舉人,不必去讨飯了。

    ” 鐵木僧也跳起來,雙手亂搖,讓道:“不來,不來。

    我也不懂這些詩書什麼的,免得出醜。

    而且這麼文绉绉的太沒意思。

    ” 陶春田對吳璞道:“這行令原是他們文人玩的,咱們在座的俱是武林中人,依我說,換一個别的倒好。

    ” 吳璞微笑道:“既是這樣,那麼來武的也好,各位露一兩手功夫,也好叫我們開開眼界。

    ” 李揚笑道:“小弟本來也想行擊鼓催花令,花輪到誰手中,誰便露一手功夫。

    但昨兒裴柳陳金幾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