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無明僧地趟拳鬥大鵬,俞劍平太極劍戰飛豹

關燈
門弟子,把沙老攙入内殿,派人去救護。

    本是兩敗,沙金鵬獨覺愧忿異常;無明和尚跛着一條腿,倒很得意。

    俞門五師傅跛子胡振業說道:“得了,明師傅跟我一樣,成了單腿虎了!”無明和尚道:“那不見得。

    五師傅,你别說閑話了,快看看你們俞師兄吧,他跟豹子動手了。

    ”跛子胡振業忙叫着九師弟肖振傑,一同奔到台前。

     十二金錢俞劍平已被飛豹子逼上擂台。

    飛豹子因自己這邊末幾次連敗三場,怒氣甚盛,面對台下說:“剛才比了好幾場,彼此都差不多。

    我姓袁的此刻不再教朋友替我拔闖了;我要親自會會俞镖頭。

    我的功夫自然不行,可是我本無心求勝,隻是虛心求學。

    俞镖頭,咱們比拳、比劍、比镖。

    你隻要三樣勝我兩樣,我就認小服低,立刻把镖銀替你代尋回來。

    現在我要先請教俞镖頭的……”稍稍一思索,說道:“比拳沒意思,索性我請教俞镖頭的劍法,劍裡夾镖,你打我挨,倒直截了當。

    ”(葉批:這俞某太拖泥帶水了!) 子母神梭武勝文、尚克朗一齊說:“好!我們都想瞻仰瞻仰二位的兵刃和暗器。

    ”俞劍平說:“這個……”賠笑對子母神梭說:“武莊主,剛才講的是以武會友,十場為定。

    ” 飛豹子大聲道:“不錯,我知道,我這是破例的。

    但是俞镖頭,别位朋友就見一百場,也不如你我過三招幹脆。

    你不必多說,我姓袁的千裡迢迢奔來,為的是什麼?俞镖頭,請上!”又回頭吆喝道:“喂,過來!” 袁門弟子熊季遂忙走上台;飛豹子立刻甩衣,露出一身短裝,手裡仍拿着那根鐵杆煙袋。

    俞氏弟子左夢雲也忙捧劍上來,要給師父遞劍。

    跛子胡振業和肖國英守備嘀咕了一陣,胡跛子突然甩衣上台。

    俞夫人丁雲秀此時立在台根,很着急地伫足望着台上。

    肖國英也追上戲台。

     胡跛子跳上戲台,往袁、俞當中一站,喝道:“袁老二,你不用找俞師兄,俞師兄是山東太極門的掌門戶老師,你一個跳出牆外的弟子,你不配點名挑将。

    喂!我們南北太極門的師傅們聽着,憑他一個山窪子跳出來的人,敢來找太極俞?姓袁的,我胡老五陪你走一趟!你把我毀在台上,你再會我們俞老師。

    你現在不配!”亮出短劍來,跛着一條腿,看定飛豹子,枯黃的眼冒出火色。

     俞劍平隻道胡跛子仍要拚命,方要攔阻,肖國英拉了一把道:“三哥等等,你聽聽胡五哥的。

    ”飛豹子往四面一看,冷笑道:“胡五爺,你要怎麼樣?你還要替人拔闖麼?” 胡跛子冷笑道:“随便!你小子有種,你就紮死我。

    你沒有種,五太爺可要紮死你!” 飛豹子鄙薄道:“我袁承烈還沒學會充混混賣味拚命;我也不會跟殘廢人比武。

    胡五爺,請你把刀子收起來吧,不要比比劃劃地吓人。

    ” 胡跛子連笑數聲,翻身對台下說:“好!衆位全聽見了麼?我們從前可是師兄弟,是他自己學不好本門武功,是他自己告退走的,他現在又找回本門來算帳。

    衆位教徒弟、傳功夫,可多留點神。

    我們丁老師是死了,我不該埋怨他,他實在是眼瞎心也瞎。

    他教出來的徒弟,臨到末了,就起内讧,摘本門牌匾,還要毀他老師的門婿和愛徒。

    ” 胡跛子當衆宣布豹子的罪狀;飛豹大怒,兩人立刻動手。

    胡跛子一劍刺來,飛豹子将煙袋奮力一削,“叮當”一響,胡跛子身形打晃,咬牙挺劍,又攻上來。

    飛豹子毫不客氣,鐵煙管如驟雨急擊雹,把胡跛子打得手忙腳亂。

     俞劍平忍無可忍,叫道:“胡五弟閃開,我陪二哥走幾招!二哥,小弟真真沒法了!”綽劍遮在胡跛子面前。

    飛豹子往後一退,桀桀然大笑道:“好難求教的俞镖頭,咱就來吧!” 雙雄抵面,飛豹子把煙袋一指,突照俞劍平面門點去。

    俞劍平拟身仗劍,上盤不動,下盤微挪;連讓三四招,方才還手。

    飛豹子揮動鐵煙袋,當作寶劍,連走了二十餘招,連換了玄女劍、六合劍、八仙劍、青萍劍、三才劍、白猿劍等六套劍法;避開太極劍,半招也沒肯用。

    俞镖頭謹守家法,展開太極劍十三字訣,粘、連、劈、閃、剁、戳、提、撲、速、耘、抹、撩、刺,依然是靜以待動。

    兩個人拚鬥數十合,未分勝負。

     (宮注:筆者整理《白羽全集》時,删掉上述三段,原因是内容與下章既重複,又有矛盾。

    現恢複原貌刊載出來,供欣賞。

    重複的原因是這段情節是原著第十四卷第七十章末尾,已出版。

    當白羽出版第十五卷時,對此内容不滿意,又重寫了;拟在再版時修訂。

    但後來白羽厭煩武俠作,沒有再修訂。

    關于這一矛盾,葉洪生已看出來了,在下章開頭有眉批。

    ) (葉批:按:楊派太極劍十三字訣為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

    與白羽所述互有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