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
關燈
小
中
大
沒有深刻的觀察和鋒銳的見解,這些筆墨絕對寫不出來!金庸最後兩部小說——《笑做江湖》與《鹿鼎記》中确有不少寓言成分,而這,正是金庸發揮政論家的洞察力與小說家的想象力并使二者得到較好結合的生動證明。
金庸在自己的小說中,常常提出一些令人感到意外而确又十分獨到的見地。
一部《俠客行》,可以說就是反教條主義、反煩瑣哲學、充滿現代批判精神的作品。
小說通過不識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譯石壁上那首詩裡包藏的絕頂武功,給人豐富的啟示。
它的矛頭旨在批判中國傳統經學那種煩瑣解讀模式的錯誤。
漢代開始的經學,雖然不是一點貢獻也沒有,但牽強附會地尋找微言大義(如把愛情詩《關雎》硬解釋成歌頌“後妃之德”的作品),大篇考證而不得要領,抓住細枝未節卻忘記事情的根本方面,這種迂闊固執的書呆子态度,無論如何總是不可取的。
唐詩已經對此有所概括:“魯史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這是傳統經學誤國誤民的生動寫照。
金庸小說通過石破天參悟武功過程合情合理的描寫,以現代人的态度,點示了傳統經學教條主義煩瑣解讀的根本弱點,它的意義又遠遠超出了批判經學本身。
金庸自己在1977年寫的《俠客行·後記》中說:“各種牽強附會的注釋,往往會損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嚴重障礙。
《俠客行》寫于十二年前,于此意有所發揮。
近年多讀佛經,于此更深有所感。
”六
最後,金庸小說的現代意識,還表現在作者用現代心理學眼光來分析人物解剖人物。
金庸對弗洛伊德、榮格的精神分析學顯然相當熟悉,他把精神分析學的合理方面加以運用,滲透到人物刻畫之中,揭示出變态人物之所以變态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原因,相當有深度地寫出他們的性格。
金庸筆下的變态人物有三類:一是“仇變”,由仇怨激起,如《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天龍八部》中的葉二娘。
二是“情變”,由失戀引起,如《神鵬俠侶》中的李莫愁,《俠客行)中的梅芳姑,《射鵬英雄傳》中的玫姑。
三是“孽變”,由權欲、利欲、霸欲熏心引起,如《天龍八部》中的慕容複和《射鵬》中的歐陽鋒。
其中謝遜、李莫愁兩人形象各有其代表性。
金毛獅王謝遜,勇武威猛,人品、武功原屬上乘。
突如其來的一場慘禍,激起他滿懷悲憤怨毒之情。
他自述:在二十八歲那年,“我生平最崇仰、最敬愛的一個人(指謝之師父混元霹靂手成昆——引者)欺辱了我,害得我家破人亡,父母妻兒,一夕之間盡數死去。
因此我斷指立誓,姓謝的有生之日,決不再相信任何一個人。
”“十三年來我少殺禽獸多殺人”氣為了逼迫成昆露面,他任性發洩,不計後果,殺人之後都要署上成昆的名字。
然而在殘忍凄厲的背後,謝遜其實有一顆赤子之心。
他對義子張無忌的愛,簡直遠遠超出一般親生父子。
這種愛最終也溫潤了他自己的心靈,使他多少有些悲天憫人,不但能仟悔過失,即使對成昆,也隻毀其雙眼,廢其武功,而沒有将他殺死。
《神雕俠侶》中的“赤練仙子”李莫愁,花容月貌,卻心狠手辣。
隻因自己心愛的男子與他人結婚,受到極大刺激,就憤而要殺情敵的全家,并成為殺人如麻的女魔頭。
隻有一次,當她搶過嬰兒郭襄時,才流露出一點母性,用平時殺人的塵拂為她趕蚊子。
她在凄厲哀婉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的歌聲中出場,又在烈火中唱着元好問這首《邁陂塘》死去,既令人顫傈,又令人哀憐悲憫。
現代心理學的分析,幫助金庸寫出了這類過去武俠小說所缺少的豐富而又獨特的人物,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天龍八部》中丐幫馬副幫主的夫人康敏,是金庸運用現代心理學寫的最震撼人心的一個人物。
她集“仇變”。
“情變”、“孽變”于一身。
這位馬夫人,有一種“天生的脾氣”:決心占有一切想要得到的好東西;得不到,就千方百計把它毀掉。
小姑娘時,自己得不到花衣裳,就把鄰居女孩的花衣裳剪碎。
兩年前洛陽百花會上,她自以為姿容絕世,足以颠倒衆生,偏偏丐幫幫主喬峰對她少看了兩眼,馬夫人就認為喬峰對她有意蔑視,決心報仇雪恥,堅決要把喬峰從幫主的位置上趕下去。
她丈夫不支持,她就勾結情人殺了自己丈夫,把殺人的罪過栽到喬峰頭上。
本來喬峰已經在杏子林中平息了幫衆叛亂,但馬夫人全身缟素出場,口口聲聲“為先夫報仇”,形勢立刻大變。
“她沒一句說喬峰是兇手,但每一句話都是指向他的頭上。
”這真是個厲害之極的女人。
她後來還設計誘殺段正淳,用“十香迷魂散”麻醉段正淳之後,從他身上鮮血淋漓地将肉一口一口咬下來,卻同時咬一口叫一聲“段郎”。
原來她在和馬副幫主結婚前,早已是段正淳的情婦,隻因段正淳沒有正式娶她為鎮南王妃,她就懷恨在心,誓報此仇。
康敏的美麗而又狠毒,又遠在李莫愁之上(李隻殘忍,缺少她的狠毒),讓人感到驚心動魄。
這是金庸運用現代心理學塑造的一個最獨特、最出色的人物形象,大大開拓了讀者的審美視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上面我們隻是就幾個具體角度粗略考察了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
其實,金庸小說的現代性,從根本上說,還在于将俠義精神自單純的哥兒們義氣提高到“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高度,從而突破舊武俠小說思想内容上的種種局限,做到了與“五四”以來新文學一脈相承,異曲同工,成為現代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限于篇幅,這裡不贅。
金庸小說有沒有非現代意識,有沒有陳舊觀念、滞後思想呢?有一個現象也許可以讨論。
那就是:他小說裡的男主人公,總是被好多年輕美麗的女性包圍着。
除《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應該另當别論外,我們可以随手舉出許多:《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周圍,有小昭、殷離、周芒若、趙敏;《神雕俠侶》的楊過周圍,有小龍女、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郭芙、郭襄;《射雕英雄傳》的郭靖周圍,有華筝、黃蓉、程瑤迦;《雪山飛狐》、《飛狐外傳》中,愛上了胡斐的,有袁紫衣、程靈素和苗若蘭;《笑做江湖》中,令狐沖周圍也有嶽靈珊、儀琳。
任盈盈。
這些女性從出現時起,目标似乎專在尋找愛情,尋找歸宿。
盡管金庸主張愛情專一,不寫正面主人公三妻四妾(張無忌有一次做了一個多妻好夢,醒後立即自我譴責);而且在古代,中上層男子三妻四妾并不稀奇,小說中寫到也屬正常;但是,一個男主人公四周總有那麼多女性在圍着他轉,這類現象在他作品裡又出現得那麼多,那麼集中,我以為還是說明一點問題,即金庸小說積澱着千百年來以男子為中心,女性處于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識,雖然作者自己也許并沒有明确地意識到。
1996年1-2月斷續寫畢
金庸在自己的小說中,常常提出一些令人感到意外而确又十分獨到的見地。
一部《俠客行》,可以說就是反教條主義、反煩瑣哲學、充滿現代批判精神的作品。
小說通過不識字的石破天居然能破譯石壁上那首詩裡包藏的絕頂武功,給人豐富的啟示。
它的矛頭旨在批判中國傳統經學那種煩瑣解讀模式的錯誤。
漢代開始的經學,雖然不是一點貢獻也沒有,但牽強附會地尋找微言大義(如把愛情詩《關雎》硬解釋成歌頌“後妃之德”的作品),大篇考證而不得要領,抓住細枝未節卻忘記事情的根本方面,這種迂闊固執的書呆子态度,無論如何總是不可取的。
唐詩已經對此有所概括:“魯史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這是傳統經學誤國誤民的生動寫照。
金庸小說通過石破天參悟武功過程合情合理的描寫,以現代人的态度,點示了傳統經學教條主義煩瑣解讀的根本弱點,它的意義又遠遠超出了批判經學本身。
金庸自己在1977年寫的《俠客行·後記》中說:“各種牽強附會的注釋,往往會損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嚴重障礙。
《俠客行》寫于十二年前,于此意有所發揮。
近年多讀佛經,于此更深有所感。
”
金庸對弗洛伊德、榮格的精神分析學顯然相當熟悉,他把精神分析學的合理方面加以運用,滲透到人物刻畫之中,揭示出變态人物之所以變态的社會原因和心理原因,相當有深度地寫出他們的性格。
金庸筆下的變态人物有三類:一是“仇變”,由仇怨激起,如《倚天屠龍記》中的謝遜,《天龍八部》中的葉二娘。
二是“情變”,由失戀引起,如《神鵬俠侶》中的李莫愁,《俠客行)中的梅芳姑,《射鵬英雄傳》中的玫姑。
三是“孽變”,由權欲、利欲、霸欲熏心引起,如《天龍八部》中的慕容複和《射鵬》中的歐陽鋒。
其中謝遜、李莫愁兩人形象各有其代表性。
金毛獅王謝遜,勇武威猛,人品、武功原屬上乘。
突如其來的一場慘禍,激起他滿懷悲憤怨毒之情。
他自述:在二十八歲那年,“我生平最崇仰、最敬愛的一個人(指謝之師父混元霹靂手成昆——引者)欺辱了我,害得我家破人亡,父母妻兒,一夕之間盡數死去。
因此我斷指立誓,姓謝的有生之日,決不再相信任何一個人。
”“十三年來我少殺禽獸多殺人”氣為了逼迫成昆露面,他任性發洩,不計後果,殺人之後都要署上成昆的名字。
然而在殘忍凄厲的背後,謝遜其實有一顆赤子之心。
他對義子張無忌的愛,簡直遠遠超出一般親生父子。
這種愛最終也溫潤了他自己的心靈,使他多少有些悲天憫人,不但能仟悔過失,即使對成昆,也隻毀其雙眼,廢其武功,而沒有将他殺死。
《神雕俠侶》中的“赤練仙子”李莫愁,花容月貌,卻心狠手辣。
隻因自己心愛的男子與他人結婚,受到極大刺激,就憤而要殺情敵的全家,并成為殺人如麻的女魔頭。
隻有一次,當她搶過嬰兒郭襄時,才流露出一點母性,用平時殺人的塵拂為她趕蚊子。
她在凄厲哀婉的“問世間,情是何物”的歌聲中出場,又在烈火中唱着元好問這首《邁陂塘》死去,既令人顫傈,又令人哀憐悲憫。
現代心理學的分析,幫助金庸寫出了這類過去武俠小說所缺少的豐富而又獨特的人物,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天龍八部》中丐幫馬副幫主的夫人康敏,是金庸運用現代心理學寫的最震撼人心的一個人物。
她集“仇變”。
“情變”、“孽變”于一身。
這位馬夫人,有一種“天生的脾氣”:決心占有一切想要得到的好東西;得不到,就千方百計把它毀掉。
小姑娘時,自己得不到花衣裳,就把鄰居女孩的花衣裳剪碎。
兩年前洛陽百花會上,她自以為姿容絕世,足以颠倒衆生,偏偏丐幫幫主喬峰對她少看了兩眼,馬夫人就認為喬峰對她有意蔑視,決心報仇雪恥,堅決要把喬峰從幫主的位置上趕下去。
她丈夫不支持,她就勾結情人殺了自己丈夫,把殺人的罪過栽到喬峰頭上。
本來喬峰已經在杏子林中平息了幫衆叛亂,但馬夫人全身缟素出場,口口聲聲“為先夫報仇”,形勢立刻大變。
“她沒一句說喬峰是兇手,但每一句話都是指向他的頭上。
”這真是個厲害之極的女人。
她後來還設計誘殺段正淳,用“十香迷魂散”麻醉段正淳之後,從他身上鮮血淋漓地将肉一口一口咬下來,卻同時咬一口叫一聲“段郎”。
原來她在和馬副幫主結婚前,早已是段正淳的情婦,隻因段正淳沒有正式娶她為鎮南王妃,她就懷恨在心,誓報此仇。
康敏的美麗而又狠毒,又遠在李莫愁之上(李隻殘忍,缺少她的狠毒),讓人感到驚心動魄。
這是金庸運用現代心理學塑造的一個最獨特、最出色的人物形象,大大開拓了讀者的審美視野,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
上面我們隻是就幾個具體角度粗略考察了金庸小說的現代精神。
其實,金庸小說的現代性,從根本上說,還在于将俠義精神自單純的哥兒們義氣提高到“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高度,從而突破舊武俠小說思想内容上的種種局限,做到了與“五四”以來新文學一脈相承,異曲同工,成為現代中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限于篇幅,這裡不贅。
金庸小說有沒有非現代意識,有沒有陳舊觀念、滞後思想呢?有一個現象也許可以讨論。
那就是:他小說裡的男主人公,總是被好多年輕美麗的女性包圍着。
除《鹿鼎記》裡的韋小寶應該另當别論外,我們可以随手舉出許多:《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周圍,有小昭、殷離、周芒若、趙敏;《神雕俠侶》的楊過周圍,有小龍女、陸無雙、程英、公孫綠萼、郭芙、郭襄;《射雕英雄傳》的郭靖周圍,有華筝、黃蓉、程瑤迦;《雪山飛狐》、《飛狐外傳》中,愛上了胡斐的,有袁紫衣、程靈素和苗若蘭;《笑做江湖》中,令狐沖周圍也有嶽靈珊、儀琳。
任盈盈。
這些女性從出現時起,目标似乎專在尋找愛情,尋找歸宿。
盡管金庸主張愛情專一,不寫正面主人公三妻四妾(張無忌有一次做了一個多妻好夢,醒後立即自我譴責);而且在古代,中上層男子三妻四妾并不稀奇,小說中寫到也屬正常;但是,一個男主人公四周總有那麼多女性在圍着他轉,這類現象在他作品裡又出現得那麼多,那麼集中,我以為還是說明一點問題,即金庸小說積澱着千百年來以男子為中心,女性處于依附地位的文化心理意識,雖然作者自己也許并沒有明确地意識到。
1996年1-2月斷續寫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