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關燈
“子爵号”螺旋槳飛機掉向逆風方向開始下降。

    飛機的副翼和滑翔輪已經放了下來,對準伯林頓民用機場的一号跑道。

    肯特·歐唐奈大夫在指揮塔下邊的候機台上看着這架飛機降落,悠閑地想到飛行和醫務确有不少相似之處。

    這兩個行當都是科學的産物,都在改變世界人民的生活,破除陳腐的觀念;都在向未知的地平線前進,走向目前仍隻依稀可見的未來。

    還有一點相似。

    今天的飛行跟不上新發明的步伐;最近他認識的一位飛機設計師對他說過:“當你看到一架飛機在天空飛行,這架飛機就已經過時了。

    ”歐唐奈用手遮着八月中旬下午的陽光,心裡想着醫務這一行和這也差不多。

    醫院、診所、醫生自己都永遠不能完全趕上時代的進展。

    不管他們怎麼努力,科學試驗的發展和新技術的湧現永遠走在前邊,甚至要先進好幾年。

     今天一個病人可能死于某一種病,而治這種病的特效藥可能已經發明出來,正在有限制地試用着呢。

    新發明的東西為人所知、為人所接受還得需要一段時間。

    外科也是一樣。

    一個外科醫生或者一組外科醫生可能發明了一種挽救生命的技術。

    可是在推廣時,别的外科醫生必須學會掌握它,還要把這經驗傳授給别人。

    有時候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

    例如現在心髒手術已經很平常了,凡是需要做的人都可以做了。

    可是在過去一個很長的時間内,隻有少數幾個外科大夫有資格做這種手術,或願意做這樣的手術嘗試。

     對于新鮮事物,總有這樣的問題:這辦法行嗎?是個好辦法嗎?并非所有的改變都意味着進步。

    在醫學方面有很多時候有些假象,有些理論和事實不符,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單憑熱情辦事,結果把别人也引入歧途。

    有時在敢想敢幹和合理的謹慎之間很難取其中。

    在三郡醫院,技術上也有死硬派和改革派,兩派都有好人,歐唐奈經常感到不知所從。

     他的思路被滑翔在跑道上的“子爵号”發動機的隆隆聲打斷了。

    等發動機停轉,乘客開始下飛機,歐唐奈看見了柯爾門大夫之後,就下樓到候機廳,和醫院這位新來的病理科副主任見了面。

     戴維·柯爾門沒想到這位外科主任親自來接。

    在人群當中他顯得很突出:高大的身材,曬得黑黑的面孔,等待在那裡,遠遠向他伸出手。

    歐唐奈說:“很高興看到你。

    約瑟夫·皮爾遜沒騰出時間來接你。

    我們想總得有人來向你表示一下醫院的‘歡迎’。

    我就替他來了。

    ”歐唐奈沒有講皮爾遜根本拒絕來接,而塔馬塞利又恰巧不在本市,歐唐奈是自己自動開車來接的。

     當他們從這間炎熱的、擁擠的大廳走出來的時候,歐唐奈看到柯爾門向周圍環視了一番。

    歐唐奈的印象是這位年青人正在迅速地熟悉他的新環境。

     可能這是一種習慣性動作————個很好的習慣。

    戴維·柯爾門的外貌是很有氣派的。

    雖然坐了三個小時的飛機,他的格别丁料子服依然筆挺,他的修剪合宜的分頭梳得很整齊,新刮的臉,沒戴帽子,看起來象比他的實際年齡三十一歲還年青一些;雖然體格比歐唐奈略小,身材卻很勻稱。

    他有一張略長的臉,一個堅毅的下巴。

    臂下夾的皮包給他一種醫務工作的職業感。

    歐唐奈心想:這是一個典型的青年科學家的形象。

    他帶着柯爾門走向行李間,搬運工正從一輛拖車上卸下行李。

    同剛下飛機的其他旅客一起走進了擁擠的行列。

     歐唐奈說:“這是坐飛機旅行全過程中我最不喜歡的一段。

    ”柯爾門點點頭,略微一笑,好象在說:别把咱們的才幹浪費在這些閑話上吧。

     歐唐奈想,這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他上一次就曾注意過他那剛毅的灰色眼睛,好象不太容易摸透這個人的心思似的。

    現在,柯爾門站在那裡,沒有随人群流動,往四下張望了一下。

    一個戴紅帽子的服務員象接到命令似的馬上湊了過來。

     十分鐘以後,當歐唐奈開着他的别克穿過機場汽車群向市内駛去時,他說:“我們給你定了羅斯福旅館的房間,那裡很舒服,而且安靜。

    我估計院長已經寫信告訴你住房情況了吧。

    ” “是的,他告訴我了,”柯爾門說。

    “我希望很快解決這個問題。

    ” “不會有什麼困難的,”歐唐奈說。

    又說:“也許你願意先花一兩天時間找好住處,然後再到醫院報到?” “不用,謝謝。

    我計劃明天早晨開始工作。

    ”柯爾門很有禮貌但也很有主見。

    歐唐奈想:這是一個考慮好了主意之後便坦白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的人。

    聽他的口氣,他是不輕易改變自己的看法的。

     歐唐奈這時心裡估摸着約瑟夫·皮爾遜和戴維·柯爾門這兩個人到底會相處得怎麼樣。

    從表面上看,似乎這兩個人有可能要沖突起來的。

    可是這很難說。

     在醫院裡有時兩個性格很不相同的人也會成為終身摯友的。

     當他們驅車駛進城區時,戴維·柯爾門覺得自己對工作前景産生了一種接近于激動的感情。

    對于他這個人來說,這是不常有的,因為他平常對一切事物都是采取漠然的态度的。

    但終歸這是他第一次被聘為主治醫師來上任啊。

    他不由得對自己說:朋友,真情的流露是沒有什麼可恥的。

    他心中暗笑自己又在作自我批評了,思想上的老習慣一下子真是很難改變的。

     他又想到坐在他旁邊的歐唐奈。

    他在三郡醫院聽到的關于這位外科主任的評論都是好的。

    他奇怪的是以歐唐奈的資曆來說,為什麼會選擇伯林頓這個地方工作?難道他也有象自己一樣的複雜動機嗎?或者,另外還有其他原因嗎?也許沒有什麼别的,他就是喜歡這個地方。

    柯爾門估計,有些人的選擇并沒有什麼複雜的道理,就是很單純的偏愛而已。

     歐唐奈驅車超過一個牽引拖車以後,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願意告訴你點事。

    ”柯爾門有禮貌地答道:“請您談吧。

    ” “最近幾年我們三郡醫院進行了不少改革工作。

    ”歐唐奈斟酌着詞句緩慢地講着。

    “哈裡·塔馬塞利對我說,你已經聽到一些了,包括我們的計劃。

    ”柯爾門笑着說:“是的,我聽到了。

    ”歐唐奈按了一下喇叭,前邊的一輛車讓開了。

    他說:“你來到我們這裡就是一項主要的改進,當你開始工作以後,我估計你會進行一些你認為應該進行的改革的。

    ”柯爾門想起在他上次簡短的訪問中看到的病理科的情況。

    “是的,”他答道,“肯定會有一些的。

    ”歐唐奈沉默了一會兒。

    然後,他緩慢地說道:“隻要可能的話,我們盡量使我們的改革工作能夠平靜地進行。

    但是有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是不可能的;我這個人不是一個為了相安無事而不惜犧牲原則的人。

    ”他斜眼看了柯爾門一眼。

    “讓我把這一點說清楚。

    ”柯爾門點點頭,沒說什麼。

    歐唐奈繼續說道:“盡管如此,如果可能的話,我建議你還是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