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還是女妖

關燈
寵臣和酷吏,一旦完成政治任務就被棄如敝履。

     酷吏來俊臣一度複職。

     前次左遷,隻是連坐一莊小小賄賂事件而已。

    被貶職為同州參軍的他,經由洛陽合宮(原河南縣)縣尉,晉升到中央政府司仆(原太仆)少卿。

    這一點使來俊臣産生自信。

     皇上還是格外信任我的——複職的他,心存報複之意,訂立了遠大目标。

    他的企圖是,使武則天一族、女兒太平公主、皇嗣(旦)、廬陵王(原中宗顯)等周王朝的中樞人物逐一垮台。

     這個擅長處理密告的刑訊、處刑專家,真正的意圖何在呢? 原來他想從早已年邁的武則天手中奪走女兒和兒子,讓她的血脈斷絕,使之陷于得不到援助的孤立狀态後,再行強占周王朝。

     “把我當做一名小官吏看,那就大錯特錯了!”他暗中如此嘀咕。

    但事關陰謀,太平公主比他棋高一着。

    知道自己被盯梢,她就毫不猶豫地告發來俊臣,并且将他投入獄中。

    來俊臣雖然以嚴刑拷問為拿手絕活,但對動腦的陰謀工作則根本不靈光。

    他想鬥赢經常處身于陰謀漩渦中的宮中人,無疑是癡人說夢。

     神功元年(公元六九七年)六月,來俊臣被斬棄市。

     對來俊臣恨之入骨的人,競相啖食他的肉,很快就把所有有肉的部分吃光。

    接着,人們挖出他的眼睛,撕下他的臉皮,然後開膛破肚,把心髒拉出來在地上踐踏。

     “我們的怨氣這才消了。

    ”“以後可以安心睡覺了。

    ”一段時期裡,洛陽市民見面就以此作為話題。

     連來俊臣之類的人都企圖強占國家——這一點證明周王朝确實有其弱點。

     武氏一族并不是非常團結一緻的團體。

    同樣為武則天侄兒的武承嗣和武三思之間,就有權力鬥争之事。

    來俊臣早已洞悉這一點。

    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企圖坐上周王朝第二代皇帝寶座。

     “我們武氏已取代唐之李氏成為天下之主。

    現在的皇太子,雖然獲賜武氏,本姓卻是李。

    陛下千秋萬歲(指去世而言)之後,皇太子很有可能廢我周王朝恢複為唐王朝。

    因此,皇上應該考慮以真正武氏血脈為皇嗣才對……”兩人分别通過武氏長老,如此向武則天奏告。

    武則天一時也有了這個想法,因而向她最信賴的狄仁傑垂問指名侄兒為繼位人是否妥當。

     “這是前所未聞的事。

    侄兒奉祀姑媽,這絕對違背我國禮法。

    陛下千秋萬歲後,靈魂将因此不得安甯。

    此事萬萬不可,根本不值一提。

    ”狄仁傑堅決表示反對,武則天從此再也不考慮更換皇嗣。

     在來俊臣被處刑之前,武則天又有了新愛人,就是張易之和其弟張昌宗兩人。

    這對兄弟既年輕又俊秀,其中的易之,在音樂上頗有造詣。

    把他們引薦給武則天的,正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

    施着淡妝的張氏兄弟,開始在武則天身邊伺候。

    武則天對他們的寵愛無以複加。

    連實力最大者武承嗣和武三思都競相向張氏兄弟巴結,甚至為他們執馬辔。

     知道武則天無意更換皇嗣,武承嗣因而悶悶不樂,結果于聖曆元年(公元六九八年)八月病殁。

    同年九月,皇嗣旦請求将其位讓給胞兄廬陵王顯。

     事實上,部分朝臣近來已在推動廬陵王複位的工作。

     武則天之所以能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奪取唐王朝,輕易創立新王朝,是因唐的朝臣認為“反正武則天亡後,繼位的将是唐之太子”,所以沒有強烈抵抗。

    雖然正在吹着暴風,但隻要忍耐一段時期,總有風和日麗的一天。

     武則天不可能再活多久了。

    ——使廬陵王複位的工作,實際上就是複興唐王朝的準備運動。

    現在的太子是十足的傀儡,從來沒有上過朝。

    與之相比,廢帝廬陵王曾經有過抵抗母親武則天的實績。

    因此,人氣自然集中到廬陵王頭上了。

     武則天也因年邁意志變得薄弱了許多。

    她開始有了饒恕于十四年前被自己廢位的親生子這個意向。

     應守長幼之序——意圖使廬陵王複位的人,遇到機會就向武則天如此進言;太子旦則徹底沒有任何抵抗的意思。

     “大家都說應守長幼之序。

    如果我叫你讓位給哥哥,你有意見嗎?”母親武則天問他時,旦立即回答:“兒臣悉聽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