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皇太子的悲劇

關燈
為皇後。

    這位皇後,眼睛也實在不夠亮。

    長久觀察婆婆武則天的舉動,竟使她以為皇後就應像武則天那樣,一切可以為所欲為。

    實際上,并不是每一個皇後都可以如此,唯有武則天能夠這樣。

     武則天起用了娘家武氏一族的人。

    韋氏認為自己既已貴為皇後,自然也可以起用娘家的人。

     “臣妾的父親隻是州之參軍。

    作為皇後的父親,這實在不夠體面。

    ”韋氏如此向中宗傾訴。

     還沒有發迹前的狄仁傑,隻是一名參軍之事已如前述。

    參軍不過是府與州的屬官,以州而言,官員的位階依序為刺史(長官)—别駕(次官)—長史—司馬—參軍,其位階之低微,由此可見。

     “好,那就拔擢為刺史吧!”中宗道。

     普州參軍韋玄貞,遂連跳四級,被任命為豫州刺史。

    刺史從三品或正四品之官,但韋氏并未因此特别高興。

     “隻是個地方長官,和我爹職位相同的人,全國就有四百個啊!” 唐建國時的州府數目有三百五十八個。

    由于後來西域諸國、高句麗、百濟等相繼納入直轄領域,所以州數略有增加。

     “好,那就讓他成為侍中吧!” 剛成為皇帝的中宗,可謂大方得很。

    侍中是門下省長官。

     唐朝的政治中心分為三省六部。

    在中書省(首長為中書令)草拟诏勅草案,然後送至門下省(首長為侍中);門下省經過檢讨,簽書意見後送回中書省:經過這道手續完成的诏勅,交由尚書省(首長為尚書令)執行。

    尚書省之下有作為行政機構的六部,即:吏部(内政)、戶部(财政)、禮部(文教)、兵部(軍事)、刑部(法務)以及工部(建設)。

     三省的長官通稱為“宰相”。

    隻是,尚書令一職,在唐代始終懸缺。

    這是因為太子于皇子時代,曾經就任過此職,因此後來臣下不敢就任同一職位。

    唐朝又将六部一分為二,由左仆射和右仆射各統轄三部,而這左右仆射,各被視為宰相。

     言歸正傳。

    韋皇後之父已由地方屬吏躍身成為宰相。

     門下省的主要任務在于對诏勅草案表示意見,其首長侍中因時代不同而曾被稱為“納言”,采取唐制的日本,則将與此相當的職位稱為“大納言”。

     雖是皇後的父親,此舉未免太無視于體制,中書令裴炎因而表示反對。

    實際上,中宗除了嶽丈之外,還準備拔擢乳母的兒子為五品官。

     “什麼!表示反對?朕是天下之主,朕即使把天下送給韋玄貞也可以,任命他為區區侍中,你也敢表示反對……”中宗完全采取高姿态。

     這樣下去不行!——裴炎退出之後,有所深思。

    雖然武則天不斷起用武氏一族人物,但在裴炎的眼裡看來,被起用的确實都是有能之士,而且也絕不是隻以武氏族人為唯一考慮因素,武則天的确是具備了鑒識人物的能力。

     反觀中宗夫婦,則純粹以私情為用人之依憑。

    喝過同一女人的奶水——隻憑這一層關系,就要把一個毫無資曆的人立為五品官。

    尤其侍中是居國家樞要地位的大官,在人選上非特别慎重不可。

     以皇太子妃父親的身份而隻擔任州參軍,這一點足以證明這個人确實沒有什麼才能。

    這樣的人應該絕對不合極端惜才的武則天的胃口。

    裴炎立刻跪到皇太後武則天面前,就新皇帝要他發表的人事事宜做了報告。

     “這還得了!這會使國家滅亡的!” 武則天立即采取行動。

     二月戊午日,她召集百官于乾元殿,同時也召入軍隊,以皇太後之名宣布廢中宗。

     士兵扶着中宗,讓他由王座下來。

     “兒臣何罪?”中宗以哀訴聲音對母親道。

     “你企圖将天下授予韋玄貞,這不是滔天大罪嗎?”武則天面無表情地回答。

     中宗被降為廬陵王,并被幽禁于宮中一個獨立房間。

    翌日,中宗之弟豫王李旦即位為皇帝,是為睿宗,其子李成器也被立為皇太子。

    玄宗李隆基出生,則是第二年的事。

    元号于這個時候改為文明,韋玄貞則被流放至銘州。

     新皇帝睿宗李旦,并沒有忘記哥哥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