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山
關燈
小
中
大
孫文在檀香山與盧信、孫科的留影
夏威夷的别名是“檀香山”。
那是“檀香之島”之意。
名副其實,夏威夷自有檀香生長,所有檀香皆國王擁有,任何人不得擅自采伐。
一###六年,就在前年的重陽之日起義失敗後,孫文逃至橫濱,後來又獨自一人搭船回到夏威夷。
這年的人口統計資料在夏威夷還保留着。
華人人口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六人。
夏威夷總人口中的華人比率百分之十九點八。
當時夏威夷總人口中有二成是華人。
相較之下,當初少年孫文前來投靠兄長的一八七八年時,夏威夷的華人人口僅六千零四十五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點四,兩種情況恍如隔世。
一抵達第二故鄉夏威夷,孫文立即前往兄長開店的珍珠港。
讓他吃驚的是,兄長的店裡竟然先來了一位客人。
此人正是他在香港見過的台灣人林炳文。
“你怎麼會來此呢?” 孫文問道。
“哈哈哈,台灣被日本取走,我又住不慣滿仔的唐山,隻得遍尋全球找一處可住之地,就這樣四處走動。
來到此地獲知令兄在家,才冒昧來打擾。
此刻令兄正在茂宜(Maui)呢!我可帶你去。
” 林炳文說道。
“哦,來到夏威夷,竟然還得别人帶我回家。
之前我對你很失禮。
那時正值起義前夕,委實無法接待你。
” 孫文脫帽一躹躬。
林炳文也脫掉帽子。
兩人的頭上皆沒有辮子。
孫文犯下大逆不道的叛國之罪,因而不能将家人留在騷動不安的香山縣翠亨村内。
所幸在火奴魯魯(Honolulu)有兄長孫眉經營的商店,在茂宜島也有牧場。
孫眉這一牧場主人有一個“茂宜王”綽号,擁有廣大土地。
從香山縣鄉下搬來的家人就先安置在茂宜島。
“就搭明天的船去茂宜吧?” 林炳文邀約道。
在這一帶漫步而行,不愧是第二故鄉,遇見的不乏熟人及友人。
然而,對方卻猛然認不出孫文。
他出聲招呼,帽子一脫說道: “是我!孫文啊!逸仙啊!不認得嗎?哈哈哈。
” “啊!孫文?……我還以為是日本人呢!……” 對方瞠目結舌答道。
在孫文十八歲那年離開夏威夷後,夏威夷王朝與日本政府簽訂了一份所謂“官約移民”的政府間契約。
那時日本人尚不多見。
東洋人的外貌,加上未留辮子,看起來就像日本人。
“啊,我就是從日本回來的。
” 孫文說道。
在重陽起義之前,他曾為籌措資金及進行革命宣傳而回到夏威夷,并且也組織了興中會。
那時候,其實他是打算從夏威夷開始遍遊美國,對唐人人口較多的一些都市進行演講。
然而,有同志認為大清國敗于日本之後正是大好時機,主張他應該立即回國發動革命,因而他才聽其言赴香港。
孫文的妻子和母親楊太夫人皆在茂宜島,一家人久别重逢。
若将家人留在中國而自己卻為革命運動奔走,對革命家而言是一種心理負擔。
為了不牽累家人,多半的革命家皆使用化名。
在這方面,孫文受惠不少。
現在全家都住在茂宜島上兄長的牧場家中。
孫文與林炳文也一起在茂宜島盤桓數日。
“可不能恍惚度日啊!” 孫文自知不能永遠沉醉在全家團圓的氣氛中。
“該做的事太多了。
” 好容易一家團聚,但孫文待在茂宜島上卻感到些許焦躁。
“孫先生未免性急了些。
” 相伴而來的林炳文說道。
“林舉人果然有見識。
” 孫文苦笑道,用手摸着後腦勺。
自從剪掉辮子後,他一時之間有了這一習慣動作。
“那麼我就陪你去火奴魯魯吧!……不過以後别再叫我林舉人了……請叫我林遺民。
國之将亡,舉人又有何用?” 林炳文說道。
“嗯,你若留在台灣,那早就成了日本人。
既然如此,沒有辮子也不成問題。
在夏威夷和香港,能不留辮子而四處走動,全是托日本人之福。
沒人會盯着你瞧。
你若成了日本人,将是我等未留辮子之華人的後盾。
” 孫文說道。
“日本人當中較有勇氣的會遠赴外國。
朝鮮和台灣尚有日本的刺刀守護,其他的外國土地就要赤手空拳開創一番事業了,當中還有些有趣之人……我在香港碰到一些日本人,其中竟然有人認識孫先生。
那人從事摩登的照相館工作呢!” “啊,是梅屋先生吧?梅屋莊吉……” “正是!他說曾和孫先生交心暢談過呢。
” “沒錯!他主張今後不是單一國家的革命,必須人人聯合起來才行。
” 孫文用懷想的語氣說道。
在茂宜島的海邊,兩人邊漫步邊閑談。
孫文在茂宜島有許多友人,革命事業也可放心托付友人。
因而他希望能盡早出外進行演講。
相對地,林炳文則提出建議,在這塊美麗的地方應該更加放松心情并放慢腳步。
夏威夷的确是個美麗的地方。
對孫文而言,更是勾引起從十四歲到十八歲這段青春歲月回憶的土地。
受洗之地雖是香港,但讓他立下信仰的卻是在這段多愁善感的夏威夷時期。
夏威夷興中會已
那是“檀香之島”之意。
名副其實,夏威夷自有檀香生長,所有檀香皆國王擁有,任何人不得擅自采伐。
一###六年,就在前年的重陽之日起義失敗後,孫文逃至橫濱,後來又獨自一人搭船回到夏威夷。
這年的人口統計資料在夏威夷還保留着。
華人人口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六人。
夏威夷總人口中的華人比率百分之十九點八。
當時夏威夷總人口中有二成是華人。
相較之下,當初少年孫文前來投靠兄長的一八七八年時,夏威夷的華人人口僅六千零四十五人,占總人口的百分之十點四,兩種情況恍如隔世。
一抵達第二故鄉夏威夷,孫文立即前往兄長開店的珍珠港。
讓他吃驚的是,兄長的店裡竟然先來了一位客人。
此人正是他在香港見過的台灣人林炳文。
“你怎麼會來此呢?” 孫文問道。
“哈哈哈,台灣被日本取走,我又住不慣滿仔的唐山,隻得遍尋全球找一處可住之地,就這樣四處走動。
來到此地獲知令兄在家,才冒昧來打擾。
此刻令兄正在茂宜(Maui)呢!我可帶你去。
” 林炳文說道。
“哦,來到夏威夷,竟然還得别人帶我回家。
之前我對你很失禮。
那時正值起義前夕,委實無法接待你。
” 孫文脫帽一躹躬。
林炳文也脫掉帽子。
兩人的頭上皆沒有辮子。
孫文犯下大逆不道的叛國之罪,因而不能将家人留在騷動不安的香山縣翠亨村内。
所幸在火奴魯魯(Honolulu)有兄長孫眉經營的商店,在茂宜島也有牧場。
孫眉這一牧場主人有一個“茂宜王”綽号,擁有廣大土地。
從香山縣鄉下搬來的家人就先安置在茂宜島。
“就搭明天的船去茂宜吧?” 林炳文邀約道。
在這一帶漫步而行,不愧是第二故鄉,遇見的不乏熟人及友人。
然而,對方卻猛然認不出孫文。
他出聲招呼,帽子一脫說道: “是我!孫文啊!逸仙啊!不認得嗎?哈哈哈。
” “啊!孫文?……我還以為是日本人呢!……” 對方瞠目結舌答道。
在孫文十八歲那年離開夏威夷後,夏威夷王朝與日本政府簽訂了一份所謂“官約移民”的政府間契約。
那時日本人尚不多見。
東洋人的外貌,加上未留辮子,看起來就像日本人。
“啊,我就是從日本回來的。
” 孫文說道。
在重陽起義之前,他曾為籌措資金及進行革命宣傳而回到夏威夷,并且也組織了興中會。
那時候,其實他是打算從夏威夷開始遍遊美國,對唐人人口較多的一些都市進行演講。
然而,有同志認為大清國敗于日本之後正是大好時機,主張他應該立即回國發動革命,因而他才聽其言赴香港。
孫文的妻子和母親楊太夫人皆在茂宜島,一家人久别重逢。
若将家人留在中國而自己卻為革命運動奔走,對革命家而言是一種心理負擔。
為了不牽累家人,多半的革命家皆使用化名。
在這方面,孫文受惠不少。
現在全家都住在茂宜島上兄長的牧場家中。
孫文與林炳文也一起在茂宜島盤桓數日。
“可不能恍惚度日啊!” 孫文自知不能永遠沉醉在全家團圓的氣氛中。
“該做的事太多了。
” 好容易一家團聚,但孫文待在茂宜島上卻感到些許焦躁。
“孫先生未免性急了些。
” 相伴而來的林炳文說道。
“林舉人果然有見識。
” 孫文苦笑道,用手摸着後腦勺。
自從剪掉辮子後,他一時之間有了這一習慣動作。
“那麼我就陪你去火奴魯魯吧!……不過以後别再叫我林舉人了……請叫我林遺民。
國之将亡,舉人又有何用?” 林炳文說道。
“嗯,你若留在台灣,那早就成了日本人。
既然如此,沒有辮子也不成問題。
在夏威夷和香港,能不留辮子而四處走動,全是托日本人之福。
沒人會盯着你瞧。
你若成了日本人,将是我等未留辮子之華人的後盾。
” 孫文說道。
“日本人當中較有勇氣的會遠赴外國。
朝鮮和台灣尚有日本的刺刀守護,其他的外國土地就要赤手空拳開創一番事業了,當中還有些有趣之人……我在香港碰到一些日本人,其中竟然有人認識孫先生。
那人從事摩登的照相館工作呢!” “啊,是梅屋先生吧?梅屋莊吉……” “正是!他說曾和孫先生交心暢談過呢。
” “沒錯!他主張今後不是單一國家的革命,必須人人聯合起來才行。
” 孫文用懷想的語氣說道。
在茂宜島的海邊,兩人邊漫步邊閑談。
孫文在茂宜島有許多友人,革命事業也可放心托付友人。
因而他希望能盡早出外進行演講。
相對地,林炳文則提出建議,在這塊美麗的地方應該更加放松心情并放慢腳步。
夏威夷的确是個美麗的地方。
對孫文而言,更是勾引起從十四歲到十八歲這段青春歲月回憶的土地。
受洗之地雖是香港,但讓他立下信仰的卻是在這段多愁善感的夏威夷時期。
夏威夷興中會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