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義前夕
關燈
小
中
大
孫文赴歐洲籌款時在巴黎的留影
孫文喜愛香港。
那是一種複雜的喜愛。
在此地,不論如何痛罵滿洲人都無妨。
聽到有人大罵大清國皇帝,警察也隻是笑笑。
天生反抗權威性格的孫文對此甚是喜愛。
然而,此地是英國的殖民地。
清朝的權威可以不加重視,但對英國的權威卻不能不随時留意。
殖民地的主子設下種種差别待遇,宣示自己的權威。
孫文對此感到極端厭惡。
例如當時香港有一條“宵禁令”。
頒布日期是一八四二年十月,所以是在孫文出生前就存在的法律。
——晚上十一時後禁止外出。
中譯文告上寫着“凡爾華人居民”,所以并不适用于英國人。
且從翌年起時間提前到十時,進而從船隻登上陸地的時間改為九時。
宵禁令在一###七年六月廢除,夜間禁止外出的不自由狀況實際延續了五十五年之久。
日清戰争和談與台灣割讓是在一###五年,故當時宵禁令尚未解除。
笞刑也經常施行,且是公開行刑。
執行笞刑後,為警惕民衆還舉行“遊街”(繞行街道)或“載枷”(戴手铐腳鐐)。
當時香港的人口約三十六萬(一九○一年調查),大部分是華人,其他人種(主要是英國人)約一萬。
類似宵禁令的差别待遇随處可見,這令孫文對香港感到厭惡。
對孫文而言,香港是愛憎交織之地。
他此刻正漫步在香港。
值此在廣州起義之際,他盤算着香港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從台灣購得的武器已定了藏匿地點,就位于碼頭附近。
他走近察看。
喬裝改扮的同志在附近若無其事地戒備着。
十餘年後辛亥革命成功,他訪問香港,被問到在何處學會革命時—— ——在這裡。
就是香港。
他的回答成了名言。
“興中”是複興中國之意,顯然以前也有會黨挂出這招牌。
在澳門開業時,孫文就加入了名為興中會的結社。
然而,據傳在向李鴻章獻進言書後停留夏威夷的短暫期間内,孫文在當地也組成了興中會。
有兩個興中會,在起義之前,夏威夷的興中會是個具戰鬥力且極秘密的結社。
相較之下,澳門的興中會則是公開形式,那是欲借由改革現行體制促成更佳政府而組成的。
由夏威夷歸來的孫文從澳門的興中會成員當中挑選精英。
大多數人都以為興中會隻是個交誼團體。
在那個時代,各地都有類似的結社存在。
華興會、光複會等最為知名。
為起義而組成的結社可說隻有孫文的興中會。
然而,此次起義有兩個司令體系,即孫文與楊衢雲二人。
孫文派有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尤列等人,楊派則有謝缵泰、溫宗堯等人。
楊衢雲在香港組成輔仁文社,表面上是“開通民智”的一個啟蒙團體,實際上卻是反體制的一群激進人士的集合。
内行看門道,從夏威夷返回的孫文立即與這些人搭上線。
楊父是會黨的首領,那種氣味對孫文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廣州的起義也是以孫派和楊派的合作為大前提。
香港和廣州兩地的活動區分為楊派領香港、孫派領廣州,各自行動。
雖然如此,還是得有主其事的統合領導人。
孫文與楊衢雲二者擇一。
到了十月十日要做最後決定,兩派聚會商量。
孫文首先起立,對自己的同志說道: “這次我該讓位。
衢雲比我年長五歲。
合作必須有讓步。
況且此次起義他動員的人數較多,而他們也先做了讓步。
” 起義不由輔仁文社挂名,完全由興中會出頭。
輔仁文社被興中會吸收,從此輔仁之名就消失了。
對輔仁而言,這是一個重大讓步。
補償的方法則是合并後的興中會推舉楊衢雲擔任會長。
陸皓東、陳少白、鄭士良等人雖有不滿,但皆遭孫文勸阻。
此次起義的軍費由孫文的兄長孫眉投入全部家産,另外加上孫文自己在夏威夷籌得的“起義軍債”,還有“獵鷹”号船東洪詠城處分不動産所得金額。
——咱們豈非募得較多軍費? 對此一不滿之聲,孫文勸慰自己的人馬道: ——輔仁私底下也出了不少錢。
況且,今後籌資還須借重他們的力量。
的确,輔仁派與會黨的重要人物多有挂鈎。
輔仁派領袖楊衢雲的右手隻剩三根指頭,那是在造船廠學習技術時發生事故遭切斷的。
此後,他便放棄職工改學英語。
香港亟需“英文教師”,當上教師後也能改任船公司招商局的書記等職,英語是就業的利器。
楊衢雲富俠義之心,性格沉穩深得衆望,先被推舉為輔仁文社的會長,繼而成
那是一種複雜的喜愛。
在此地,不論如何痛罵滿洲人都無妨。
聽到有人大罵大清國皇帝,警察也隻是笑笑。
天生反抗權威性格的孫文對此甚是喜愛。
然而,此地是英國的殖民地。
清朝的權威可以不加重視,但對英國的權威卻不能不随時留意。
殖民地的主子設下種種差别待遇,宣示自己的權威。
孫文對此感到極端厭惡。
例如當時香港有一條“宵禁令”。
頒布日期是一八四二年十月,所以是在孫文出生前就存在的法律。
——晚上十一時後禁止外出。
中譯文告上寫着“凡爾華人居民”,所以并不适用于英國人。
且從翌年起時間提前到十時,進而從船隻登上陸地的時間改為九時。
宵禁令在一###七年六月廢除,夜間禁止外出的不自由狀況實際延續了五十五年之久。
日清戰争和談與台灣割讓是在一###五年,故當時宵禁令尚未解除。
笞刑也經常施行,且是公開行刑。
執行笞刑後,為警惕民衆還舉行“遊街”(繞行街道)或“載枷”(戴手铐腳鐐)。
當時香港的人口約三十六萬(一九○一年調查),大部分是華人,其他人種(主要是英國人)約一萬。
類似宵禁令的差别待遇随處可見,這令孫文對香港感到厭惡。
對孫文而言,香港是愛憎交織之地。
他此刻正漫步在香港。
值此在廣州起義之際,他盤算着香港能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從台灣購得的武器已定了藏匿地點,就位于碼頭附近。
他走近察看。
喬裝改扮的同志在附近若無其事地戒備着。
十餘年後辛亥革命成功,他訪問香港,被問到在何處學會革命時—— ——在這裡。
就是香港。
他的回答成了名言。
“興中”是複興中國之意,顯然以前也有會黨挂出這招牌。
在澳門開業時,孫文就加入了名為興中會的結社。
然而,據傳在向李鴻章獻進言書後停留夏威夷的短暫期間内,孫文在當地也組成了興中會。
有兩個興中會,在起義之前,夏威夷的興中會是個具戰鬥力且極秘密的結社。
相較之下,澳門的興中會則是公開形式,那是欲借由改革現行體制促成更佳政府而組成的。
由夏威夷歸來的孫文從澳門的興中會成員當中挑選精英。
大多數人都以為興中會隻是個交誼團體。
在那個時代,各地都有類似的結社存在。
華興會、光複會等最為知名。
為起義而組成的結社可說隻有孫文的興中會。
然而,此次起義有兩個司令體系,即孫文與楊衢雲二人。
孫文派有陸皓東、鄭士良、陳少白、尤列等人,楊派則有謝缵泰、溫宗堯等人。
楊衢雲在香港組成輔仁文社,表面上是“開通民智”的一個啟蒙團體,實際上卻是反體制的一群激進人士的集合。
内行看門道,從夏威夷返回的孫文立即與這些人搭上線。
楊父是會黨的首領,那種氣味對孫文來說再熟悉不過了。
廣州的起義也是以孫派和楊派的合作為大前提。
香港和廣州兩地的活動區分為楊派領香港、孫派領廣州,各自行動。
雖然如此,還是得有主其事的統合領導人。
孫文與楊衢雲二者擇一。
到了十月十日要做最後決定,兩派聚會商量。
孫文首先起立,對自己的同志說道: “這次我該讓位。
衢雲比我年長五歲。
合作必須有讓步。
況且此次起義他動員的人數較多,而他們也先做了讓步。
” 起義不由輔仁文社挂名,完全由興中會出頭。
輔仁文社被興中會吸收,從此輔仁之名就消失了。
對輔仁而言,這是一個重大讓步。
補償的方法則是合并後的興中會推舉楊衢雲擔任會長。
陸皓東、陳少白、鄭士良等人雖有不滿,但皆遭孫文勸阻。
此次起義的軍費由孫文的兄長孫眉投入全部家産,另外加上孫文自己在夏威夷籌得的“起義軍債”,還有“獵鷹”号船東洪詠城處分不動産所得金額。
——咱們豈非募得較多軍費? 對此一不滿之聲,孫文勸慰自己的人馬道: ——輔仁私底下也出了不少錢。
況且,今後籌資還須借重他們的力量。
的确,輔仁派與會黨的重要人物多有挂鈎。
輔仁派領袖楊衢雲的右手隻剩三根指頭,那是在造船廠學習技術時發生事故遭切斷的。
此後,他便放棄職工改學英語。
香港亟需“英文教師”,當上教師後也能改任船公司招商局的書記等職,英語是就業的利器。
楊衢雲富俠義之心,性格沉穩深得衆望,先被推舉為輔仁文社的會長,繼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