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的預習複習而已。
從小開始,就不知怎麼的養成了這種習慣,就像吃飯前一定會洗手,吃完飯後一定會刷牙一樣。
所以就算成績做不到優異地讓人矚目,但無論哪門科目都能輕松地合格通過。
隻要成績沒太大問題,他的父母也是不會多指手畫腳的類型,也不做給他找家教輔導這種事。
作雖然不讨厭運動,但并不加入運動社團積極地參加活動,隻是和家人、朋友們不時去打網球;不時地去滑雪;不時地去遊泳。
僅止于這種程度罷了。
長相是端正的,盡管時常被人誇獎,但那也隻不過是在“沒什麼特别破綻”範疇中。
他自己看着鏡子的臉時,時常會感覺到一種無可救藥的乏味。
對于藝術也并無任何特别的關心,也沒什麼說的上的愛好和才能。
其實還嘴上很笨拙,時常會臉紅,還不善交際,和沒見過面的人相處就會很不知所措。
硬要說的話,他的特點恐怕是在五人之中家裡最富裕這一點,再加上他姨媽是專業的女演員,雖然為人低調但也好歹有點名氣,廣為人知。
但就他個人而言,并沒什麼值得誇耀、或是能夠示于人前的稱得上特點的東西。
至少他自己一點都沒那麼覺得。
自己的一切都是平庸的。
或是說顔色稀薄。
隻有一個能稱為愛好的東西,是多崎作比什麼都要喜歡凝視鐵道車站。
原因并不清楚,但從記事起直到現在,他自始至終對鐵道着迷至深。
不論是新幹線的巨大的車站,田間小的單軌車站,還是注重實用的貨物集中車站,隻要是鐵道站,對他來說就夠了。
與車站有關的一切都強烈地吸引着他。
雖然小的時候是同大家一樣喜歡上鐵道模型,但他真正感興趣的是,并不是制造精良的車輛和汽車,不是交彙繁複漫無邊際的鐵軌,也不是精心設計的立體模型,而是作為陪襯放在那裡的車站的模型。
他喜歡看着電車發車經過車站,或是入站時緩緩的減下速度,正正好好停在站台前的情景。
想象着乘客們來來往往,聽着站内廣播和發車的鳴鈴聲,眼前浮現出站務員利落的動作。
現實與想象在腦中混雜交織在一起,有時甚至會因為太過興奮而身體發抖。
但是,自己這份對鐵道的癡迷,沒有辦法對身邊的人合乎情理地說明清楚。
而且,假使說明白了,結果也是别人會覺得自己是個奇怪的孩子。
作也曾覺得自己身上說不定有些說不清楚的扭曲的地方。
盡管沒什麼突出的個性或特點、盡管一直傾向于把中庸當成志向,但自己身上好像總有着些,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偏向不正常的一部分。
這種矛盾的自我認識,從少年時代起直到36歲的現在,在人生的各處一直給他帶來困擾與混沌。
作常常想不出,自己能夠加入那個好友圈子的理由。
自己真的對他們來說是必須的麼?要是自己不在,他們難道不是能毫無顧忌地相處得更愉快麼?現在的他們隻是沒注意到這一點,等到他們意識到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吧。
多崎作越想越不解。
尋求自身的價值,很像給沒有度量單位的物質稱重。
但除他之外的四人,似乎完全沒有考慮過這些事。
在作看來,他們都是從心底喜歡五人團體聚在一起,共同行動的。
這一定要他們五個人不可,不能多出來,也一個不能少。
就像是正五角形是由長度相等的五邊組成的一樣。
從他們的表情上清晰地向作傳達了這一點。
作自己也很高興甚至都帶着驕傲,自己是組成五邊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既發自真心地喜歡其他四人,又比什麼都愛團體的一緻感。
就像幼樹要從土中吸取養分一樣,青春期所必需的養分,作從那個小團體中吸收過來,當成成長重要的食糧;又或是拿過來用作緊要關頭的能源,積蓄在體内。
但即便這樣,在他的内心深處,時常抱有着一種恐懼,有一天自己會從這個親密的共同體中掉隊、或是被驅逐出去,變得孑然一人吧。
要是與大家分開變成獨自一個人的話,這種不安時常向他襲來,如同随着潮水退去,不祥的暗礁現身于海面一般。
****** “從那麼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車站啦。
”木元沙羅像是敬佩的說道。
作點了點頭,很是帶了幾分的慎重。
他不想自己被沙羅誤會成工科學校、公司常有的技術宅。
但結果還是變成了那樣也說不定。
“恩,從小就不知道怎麼的喜歡車站。
”他承認道。
“你的人生真是始終如一啊”沙羅說道,好像覺得很有意思,但作并沒有從中聽出否定他的意思。
“為什麼喜歡上的是車站,而且非車站不可,這其中的道理我也說不好。
” 沙羅笑了一下。
“這一定就是所謂的天職吧。
” “也許吧。
”作說。
作想:怎麼說到那上面去了呢?發生那件事已經是古早的事了,如果可能的話那種回憶甯可消失了的好。
但不知為何沙羅想聽作高中時代的事。
他是怎樣的一個高中生,那個時候做了哪些事?就這樣等到意識到了的時候,話題就自然地提到了那個五人的親密團體。
色彩缤紛colorful的四人,和無色的多崎作。
他們人在惠比壽邊緣的一家小酒吧。
雖然晚飯預約了沙羅熟知的一家日本料理店,但她說因為中飯吃的晚,沒什麼胃口,他們就取消了預約,決定随便找家小酒吧一邊喝點雞尾酒,暫且吃點芝士或者堅果什麼的。
沙羅比作大上兩歲,在一家大型旅行公司工作,專業做國外跟團遊的行程安排。
所以自然要經常出差到國外。
作在覆蓋西關東地區的鐵道公司任職,所在的是設計管理火車站的部門。
在作上司的喬遷派對上,他們兩個是被介紹認識,當時交換了手機郵箱,這次是第四次約會。
第三次見面時,吃過晚飯後沙羅去了他的房間然後兩人坐愛了。
到那為止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然後今天是那次見面的一周之後。
正處于微妙的階段。
就這樣發展下去,兩人的關系也許會深入到更深的層次吧。
他36歲,她38歲。
不用說,不能與高中生的戀愛相提并論。
從最初見到沙羅的那一面開始,作就不可思議的喜歡上了她的臉。
并不是那種标準的美人。
向外凸起的顴骨顯示出她的性格固執,鼻子也長得瘦削。
但這張臉上有中說不出的一些神韻,引起了作的注意。
一般的時候,她的眼睛偏細小,但一旦要看清什麼東西時,會猛地忽然睜大雙眼,亮出一對無所畏懼、充滿好奇心的烏黑眸子來。
雖然平時不會有所感覺,但作的身上有一處地方帶着異常的纖細感。
那是在背上的某一處。
那處柔軟而微妙的部分自己無法用手觸及,平時也被衣服所覆蓋着,從外面無法被人看見。
但一些完全無法預測的情
從小開始,就不知怎麼的養成了這種習慣,就像吃飯前一定會洗手,吃完飯後一定會刷牙一樣。
所以就算成績做不到優異地讓人矚目,但無論哪門科目都能輕松地合格通過。
隻要成績沒太大問題,他的父母也是不會多指手畫腳的類型,也不做給他找家教輔導這種事。
作雖然不讨厭運動,但并不加入運動社團積極地參加活動,隻是和家人、朋友們不時去打網球;不時地去滑雪;不時地去遊泳。
僅止于這種程度罷了。
長相是端正的,盡管時常被人誇獎,但那也隻不過是在“沒什麼特别破綻”範疇中。
他自己看着鏡子的臉時,時常會感覺到一種無可救藥的乏味。
對于藝術也并無任何特别的關心,也沒什麼說的上的愛好和才能。
其實還嘴上很笨拙,時常會臉紅,還不善交際,和沒見過面的人相處就會很不知所措。
硬要說的話,他的特點恐怕是在五人之中家裡最富裕這一點,再加上他姨媽是專業的女演員,雖然為人低調但也好歹有點名氣,廣為人知。
但就他個人而言,并沒什麼值得誇耀、或是能夠示于人前的稱得上特點的東西。
至少他自己一點都沒那麼覺得。
自己的一切都是平庸的。
或是說顔色稀薄。
隻有一個能稱為愛好的東西,是多崎作比什麼都要喜歡凝視鐵道車站。
原因并不清楚,但從記事起直到現在,他自始至終對鐵道着迷至深。
不論是新幹線的巨大的車站,田間小的單軌車站,還是注重實用的貨物集中車站,隻要是鐵道站,對他來說就夠了。
與車站有關的一切都強烈地吸引着他。
雖然小的時候是同大家一樣喜歡上鐵道模型,但他真正感興趣的是,并不是制造精良的車輛和汽車,不是交彙繁複漫無邊際的鐵軌,也不是精心設計的立體模型,而是作為陪襯放在那裡的車站的模型。
他喜歡看着電車發車經過車站,或是入站時緩緩的減下速度,正正好好停在站台前的情景。
想象着乘客們來來往往,聽着站内廣播和發車的鳴鈴聲,眼前浮現出站務員利落的動作。
現實與想象在腦中混雜交織在一起,有時甚至會因為太過興奮而身體發抖。
但是,自己這份對鐵道的癡迷,沒有辦法對身邊的人合乎情理地說明清楚。
而且,假使說明白了,結果也是别人會覺得自己是個奇怪的孩子。
作也曾覺得自己身上說不定有些說不清楚的扭曲的地方。
盡管沒什麼突出的個性或特點、盡管一直傾向于把中庸當成志向,但自己身上好像總有着些,與周圍人格格不入,偏向不正常的一部分。
這種矛盾的自我認識,從少年時代起直到36歲的現在,在人生的各處一直給他帶來困擾與混沌。
作常常想不出,自己能夠加入那個好友圈子的理由。
自己真的對他們來說是必須的麼?要是自己不在,他們難道不是能毫無顧忌地相處得更愉快麼?現在的他們隻是沒注意到這一點,等到他們意識到不過就是時間的問題吧。
多崎作越想越不解。
尋求自身的價值,很像給沒有度量單位的物質稱重。
但除他之外的四人,似乎完全沒有考慮過這些事。
在作看來,他們都是從心底喜歡五人團體聚在一起,共同行動的。
這一定要他們五個人不可,不能多出來,也一個不能少。
就像是正五角形是由長度相等的五邊組成的一樣。
從他們的表情上清晰地向作傳達了這一點。
作自己也很高興甚至都帶着驕傲,自己是組成五邊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他既發自真心地喜歡其他四人,又比什麼都愛團體的一緻感。
就像幼樹要從土中吸取養分一樣,青春期所必需的養分,作從那個小團體中吸收過來,當成成長重要的食糧;又或是拿過來用作緊要關頭的能源,積蓄在體内。
但即便這樣,在他的内心深處,時常抱有着一種恐懼,有一天自己會從這個親密的共同體中掉隊、或是被驅逐出去,變得孑然一人吧。
要是與大家分開變成獨自一個人的話,這種不安時常向他襲來,如同随着潮水退去,不祥的暗礁現身于海面一般。
****** “從那麼小的時候就開始喜歡車站啦。
”木元沙羅像是敬佩的說道。
作點了點頭,很是帶了幾分的慎重。
他不想自己被沙羅誤會成工科學校、公司常有的技術宅。
但結果還是變成了那樣也說不定。
“恩,從小就不知道怎麼的喜歡車站。
”他承認道。
“你的人生真是始終如一啊”沙羅說道,好像覺得很有意思,但作并沒有從中聽出否定他的意思。
“為什麼喜歡上的是車站,而且非車站不可,這其中的道理我也說不好。
” 沙羅笑了一下。
“這一定就是所謂的天職吧。
” “也許吧。
”作說。
作想:怎麼說到那上面去了呢?發生那件事已經是古早的事了,如果可能的話那種回憶甯可消失了的好。
但不知為何沙羅想聽作高中時代的事。
他是怎樣的一個高中生,那個時候做了哪些事?就這樣等到意識到了的時候,話題就自然地提到了那個五人的親密團體。
色彩缤紛colorful的四人,和無色的多崎作。
他們人在惠比壽邊緣的一家小酒吧。
雖然晚飯預約了沙羅熟知的一家日本料理店,但她說因為中飯吃的晚,沒什麼胃口,他們就取消了預約,決定随便找家小酒吧一邊喝點雞尾酒,暫且吃點芝士或者堅果什麼的。
沙羅比作大上兩歲,在一家大型旅行公司工作,專業做國外跟團遊的行程安排。
所以自然要經常出差到國外。
作在覆蓋西關東地區的鐵道公司任職,所在的是設計管理火車站的部門。
在作上司的喬遷派對上,他們兩個是被介紹認識,當時交換了手機郵箱,這次是第四次約會。
第三次見面時,吃過晚飯後沙羅去了他的房間然後兩人坐愛了。
到那為止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然後今天是那次見面的一周之後。
正處于微妙的階段。
就這樣發展下去,兩人的關系也許會深入到更深的層次吧。
他36歲,她38歲。
不用說,不能與高中生的戀愛相提并論。
從最初見到沙羅的那一面開始,作就不可思議的喜歡上了她的臉。
并不是那種标準的美人。
向外凸起的顴骨顯示出她的性格固執,鼻子也長得瘦削。
但這張臉上有中說不出的一些神韻,引起了作的注意。
一般的時候,她的眼睛偏細小,但一旦要看清什麼東西時,會猛地忽然睜大雙眼,亮出一對無所畏懼、充滿好奇心的烏黑眸子來。
雖然平時不會有所感覺,但作的身上有一處地方帶着異常的纖細感。
那是在背上的某一處。
那處柔軟而微妙的部分自己無法用手觸及,平時也被衣服所覆蓋着,從外面無法被人看見。
但一些完全無法預測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