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 加賀恭一郎的回憶
關燈
小
中
大
對于野野口及日高的過去(尤其是對他們的國中時期)有所了解的人,我已全數拜訪過了。
當然一定還有其他的漏網之魚,不過必要的資料已經都找到了。
雖然這些資料就好像散落一地的拼圖碎片,不過我卻隐約可見它們拼湊完成的圖形,而那正是此次事件的原貌——我如此确信着。
國中時期的暴力事件——或許可說是他倆關系的寫照吧。
當我朝這個方向想的時候,有很多地方不謀而合。
假若省略他們晦澀的過去不談,就無法說明此次的謀殺了。
對于校園暴力,我多少有些經驗。
話雖如此,但我本身沒被人欺負過,也從來不曾加害人(至少沒有這個念頭)。
我所說的經驗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場得來的。
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擔任國三畢業班的導師。
上學期後末,期末考試時,我察覺班上好像有這類情事。
有一個老師跑來告訴我:“加賀老師,您班上好像有人作弊。
”他說某一題,有五個學生的卷子出現相同的答案,如果答案是正确的也就算了,偏偏他們錯的地方一樣。
“而且這五人的位子都集中在教室後方,我敢肯定這一定是作弊。
我不介意由我來懲戒他們,不過想先讓你知道一下。
” 這位英文老師做事一向冷靜,就連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因為學生在他的課堂違規而動怒。
我稍微想了一下,回應道:“還是交給我來處理吧。
”如果真有其事,我不認為他們會隻挑英文一科。
“我無所謂,隻是此風不可長。
一旦他們得逞過一次,下次作弊的人數就會增加。
”英文老師的忠告十分中肯。
于是我趕緊詢問其他科目的老師,這五人的卷子有沒有可疑的地方?當然,我自己教的社會科(地理),由我自己來調查。
結果,在國語、理化、社會這幾科裡,都找不到明顯的迹象。
并不是說完全沒有相似的地方,但也不能一口咬定那就是作弊。
關于這點,理化老師說了:“作弊的家夥也不是笨蛋,不至于那麼明目張膽,孩子也有孩子的方法。
” 可是,這個方法在數學科上成功了,數學老師斷定他們絕對有作弊。
“連一、二年級程度的數學都不會的家夥,升上三年級後竟突然開竅了?這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還沒考試以前,我大緻就猜得出來,這一題哪些學生會解、哪些學生隻能舉雙手投降。
以山岡同學來說好了,他不可能會寫最後的證明題。
答案卷上他不是寫了‘adef’嗎?其實這應該是‘△def’才對。
他對幾何問題沒有概念,所以才會把别人答案中的‘△’記号錯看成英文字母的a了。
” 不愧是研究數學的,他的意見很有說服力。
事情看來似乎不太樂觀,我思考着該如何處理。
關于作弊,這個學校采取的政策是,除非當場抓到、情節重大,否則不予處罰。
不過,總得讓那些學生知道,老師們并非全然不知情才行。
也就是說,必須警告他們一下。
于是,某天放學後我把他們找來。
我首先告訴他們,他們被懷疑有作弊的嫌疑,證據就是英文考卷錯在相同的地方等等。
“怎麼樣?你們有沒有做?” 沒有半個人回答我的問題。
于是我點名一位叫做中岡的學生,又問了一次。
他搖了搖頭,回說:“沒有”。
我再詢問其他人,不過大家都不承認。
因為沒有證據,我也不好一直追究下去。
不過我很清楚,他們在說謊。
他們之中有四個人從頭到尾都是一副桀傲不馴的态度,隻有一個人眼眶紅了,他叫做前野。
從之前的成績來看,其他四個人肯定是抄他的。
當然,不管是給人家看還是偷看人家的,都得接受相同的處罰,這是這所學校的規定。
那天晚上,前野的母親打電話給我,她問說兒子看起來怪怪的,是否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 我出口告知作弊的事,結果電話那頭的她驚呼一聲,那心情肯定就像做噩夢一樣吧。
“假設真的有作弊的話,我想前野也是提供答案的那方。
不過,違規畢竟是違規,幸好這次沒有找到證據,我隻是稍加警告就完了。
他是不是受到很大的驚吓?” 聽我這麼一問,母親哽咽着說出令人意外的話:“他今天渾身是泥地回到家。
雖然他一直躲在房裡不肯出來,不過我看到他的臉莫名其妙地腫了起來,好像還流了血……” “他的臉……” 第二天,前野以感冒為由沒來上學。
接着隔一天他到學校的時候,臉上帶着眼罩,臉頰上的淤腫一看就知道是被人打的。
這個時候我終于明白了。
前野不是那些壞蛋的朋友,他隻是被迫照着其他四人的話做。
他之所以被打,也是因為作弊事件敗露,那些家夥把氣出在他的身上。
不過,這種事件是不是三天兩頭經常發生,還無法判斷。
然後,暑假來了,時機真是不對。
雖然察覺班上有惡意整人的現象,但這段時間裡我什麼都沒做。
如果要我解釋,我會說是因為太忙了。
雖然在放暑假,但為了思考
當然一定還有其他的漏網之魚,不過必要的資料已經都找到了。
雖然這些資料就好像散落一地的拼圖碎片,不過我卻隐約可見它們拼湊完成的圖形,而那正是此次事件的原貌——我如此确信着。
國中時期的暴力事件——或許可說是他倆關系的寫照吧。
當我朝這個方向想的時候,有很多地方不謀而合。
假若省略他們晦澀的過去不談,就無法說明此次的謀殺了。
對于校園暴力,我多少有些經驗。
話雖如此,但我本身沒被人欺負過,也從來不曾加害人(至少沒有這個念頭)。
我所說的經驗是站在教育者的立場得來的。
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當時我擔任國三畢業班的導師。
上學期後末,期末考試時,我察覺班上好像有這類情事。
有一個老師跑來告訴我:“加賀老師,您班上好像有人作弊。
”他說某一題,有五個學生的卷子出現相同的答案,如果答案是正确的也就算了,偏偏他們錯的地方一樣。
“而且這五人的位子都集中在教室後方,我敢肯定這一定是作弊。
我不介意由我來懲戒他們,不過想先讓你知道一下。
” 這位英文老師做事一向冷靜,就連這個時候,他也沒有因為學生在他的課堂違規而動怒。
我稍微想了一下,回應道:“還是交給我來處理吧。
”如果真有其事,我不認為他們會隻挑英文一科。
“我無所謂,隻是此風不可長。
一旦他們得逞過一次,下次作弊的人數就會增加。
”英文老師的忠告十分中肯。
于是我趕緊詢問其他科目的老師,這五人的卷子有沒有可疑的地方?當然,我自己教的社會科(地理),由我自己來調查。
結果,在國語、理化、社會這幾科裡,都找不到明顯的迹象。
并不是說完全沒有相似的地方,但也不能一口咬定那就是作弊。
關于這點,理化老師說了:“作弊的家夥也不是笨蛋,不至于那麼明目張膽,孩子也有孩子的方法。
” 可是,這個方法在數學科上成功了,數學老師斷定他們絕對有作弊。
“連一、二年級程度的數學都不會的家夥,升上三年級後竟突然開竅了?這是不可能的事。
因此,還沒考試以前,我大緻就猜得出來,這一題哪些學生會解、哪些學生隻能舉雙手投降。
以山岡同學來說好了,他不可能會寫最後的證明題。
答案卷上他不是寫了‘adef’嗎?其實這應該是‘△def’才對。
他對幾何問題沒有概念,所以才會把别人答案中的‘△’記号錯看成英文字母的a了。
” 不愧是研究數學的,他的意見很有說服力。
事情看來似乎不太樂觀,我思考着該如何處理。
關于作弊,這個學校采取的政策是,除非當場抓到、情節重大,否則不予處罰。
不過,總得讓那些學生知道,老師們并非全然不知情才行。
也就是說,必須警告他們一下。
于是,某天放學後我把他們找來。
我首先告訴他們,他們被懷疑有作弊的嫌疑,證據就是英文考卷錯在相同的地方等等。
“怎麼樣?你們有沒有做?” 沒有半個人回答我的問題。
于是我點名一位叫做中岡的學生,又問了一次。
他搖了搖頭,回說:“沒有”。
我再詢問其他人,不過大家都不承認。
因為沒有證據,我也不好一直追究下去。
不過我很清楚,他們在說謊。
他們之中有四個人從頭到尾都是一副桀傲不馴的态度,隻有一個人眼眶紅了,他叫做前野。
從之前的成績來看,其他四個人肯定是抄他的。
當然,不管是給人家看還是偷看人家的,都得接受相同的處罰,這是這所學校的規定。
那天晚上,前野的母親打電話給我,她問說兒子看起來怪怪的,是否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 我出口告知作弊的事,結果電話那頭的她驚呼一聲,那心情肯定就像做噩夢一樣吧。
“假設真的有作弊的話,我想前野也是提供答案的那方。
不過,違規畢竟是違規,幸好這次沒有找到證據,我隻是稍加警告就完了。
他是不是受到很大的驚吓?” 聽我這麼一問,母親哽咽着說出令人意外的話:“他今天渾身是泥地回到家。
雖然他一直躲在房裡不肯出來,不過我看到他的臉莫名其妙地腫了起來,好像還流了血……” “他的臉……” 第二天,前野以感冒為由沒來上學。
接着隔一天他到學校的時候,臉上帶着眼罩,臉頰上的淤腫一看就知道是被人打的。
這個時候我終于明白了。
前野不是那些壞蛋的朋友,他隻是被迫照着其他四人的話做。
他之所以被打,也是因為作弊事件敗露,那些家夥把氣出在他的身上。
不過,這種事件是不是三天兩頭經常發生,還無法判斷。
然後,暑假來了,時機真是不對。
雖然察覺班上有惡意整人的現象,但這段時間裡我什麼都沒做。
如果要我解釋,我會說是因為太忙了。
雖然在放暑假,但為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