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狸理論

關燈
都緻力這項研究。

     一平認為,假如他的設想無誤,那麼不止日本,外國很可能也有狸貓變身的傳說。

     他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狼傳說,傳說的主角是狼,但或許其實是狸貓。

    狸貓和狼都是毛茸茸的,有可能為了增加傳說的恐怖感,狸貓的角色就被替換成了狼。

     他又想到《美女與野獸》。

    故事中的王子被施魔法變成了野獸,說不定正是變成狸貓。

    另外《西遊記》形形色色的妖怪裡,大部分的原形也都是野獸。

     愈是調查,一平愈是了解到世界之大,人類變身為野獸或動物幻化為人類的故事數不勝數,而且故事中的野獸大多毛茸茸的,全部認定為狸貓也毫無問題。

     在調查過程中,他發現了一件奇妙的事,這件事記載于希臘神話之中。

     引起他注意的,不是動物變身的故事,而是宙斯之子的傳說。

    一平對他的名字很感興趣——坦塔羅斯(Tantalus)。

     有件事一平一直覺得很奇怪,就是某首聖歌中“TANTAN狸貓”這句歌詞。

    他總在琢磨,這個“TANTAN”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人們可從來不說“NENNEN貓咪”或者“ININ狗狗”(TA、NE、I分别是日語“狸貓”(TANUKI)、“貓”(NEKO)、“狗”(INU)的第一個音節。

    )之類的話呀。

     這時他忽然想到,莫非“TANTAN”這個詞就是來源于“Tantalus”?他這樣設想是有根據的。

     坦塔羅斯是小亞細亞某地的國王,因冒渎神祗被打入冥界,永久遭受饑渴的折磨。

    他被罰站在地獄深及下颚的水中,當他口渴想要喝水時,水卻迅速流走,一滴也喝不到。

     一平發現這個故事正好是文福茶釜的相反版本。

    一個是開水怎麼都舀不完的文福茶釜,一個是深及下颚卻怎麼都喝不到的地獄之水。

    他覺得截然相反的背後,或許反而隐含着淵源。

     就這樣,超能力狸貓說逐漸變得不可動搖。

    一平意猶未盡,覺得看到狸貓飛翔的人應該為數不少,卻幾乎找不到類似的記載。

     被這個疑問困擾的他,到讀大學時終于恍然大悟。

    他忍不住暗罵自己粗心。

    為什麼以前就一直沒想到呢? 事實上,的确有人目擊過,而且記載不勝枚舉,隻是目擊者并不知道那就是狸貓罷了。

     他這個驚人的設想,是來自喬治?亞當斯基(喬治?亞當斯基GeorgeAdamski,着名的外星人接觸者,拍攝的碟狀不明飛行物成為UFO的代表性形象,被稱為“亞當斯基型UFO”)的啟發。

     再怎麼看,插圖上的亞當斯基UFO(不明飛行物)都和過去繪本裡的文福茶釜一模一樣。

    如果說有什麼不同,隻是沒有露出狸貓的臉和四肢罷了,但飛行時縮起頭、收起四肢也是很合理的。

     此外還有根據衆多目擊證言畫出的其他類型UFO,基本上都很接近文福茶釜的形狀。

    看似窗子的部分應該就是茶釜的花紋,至于很多UFO頂端的突起物,正不妨解釋為茶釜的把手。

     一平确信,UFO就是文福茶釜,絕對沒錯。

     他想象着狸貓化為文福茶釜,在全世界夜空任意翺翔的情景,真是既可愛又夢幻。

    其中一定也有那隻小啾的身影。

     但也有對他不甚有利的論調。

    歐美UFO研究組織斷言,數不勝數的目擊證言中,大部分都隻是錯覺或誤認。

    他們利用電腦詳細分析UFO照片,也分析目擊時的飛機飛行狀況和天體動向,得出“百分之九十五的證言皆屬誤認”的結論。

     一平很快就重拾信心。

    就算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誤認,也有百分之五是真實的。

    有觀點認為,全世界UFO目擊者超過一千萬人,那麼百分之五就是五十萬人,這個數字多麼驚人啊!有這麼多人親眼看到過文福茶釜。

     一平深入查閱UFO相關文獻,發現從本質上說,UFO研究專家的意見不外乎兩種:一種認為那是某種交通工具,另一種則認為所有目擊證言都是誤認所緻。

     每次看到諸如此類的意見,一平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為什麼沒有一個人發現真相呢?那些研究專家中不乏日本人,難道他們沒聽說過文福茶釜的傳說? 後來某一天,他又有了新發現,就是關于“狸貓”這個詞的語源。

     “狸貓”的語源竟然來自英語。

     他的靈感是從UFO目擊證言中得來的。

    好幾則證言的描述中,都是用了“回旋”、“回轉”之類的詞。

    “回旋”、“回轉”用英語來說,就是“TURN”。

     一平忽然想到,這一發音不是接近日語的“狸貓”嗎?他立刻開始詳細調查。

    “狸貓”的英文是“RACOONDOG”,“RACOON”的本意是“浣熊”,也可以簡稱“COON”。

    一平試着把單次如下排列組合: TURNINGGOON(旋轉的浣熊) 他激動不已。

    這個詞隻要念快一點,不就跟日語的“TANUKI”幾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