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八 章 雲裳姹女

關燈
小青主婢登岸,并肩向鎮中走。

    雲裳姹女不勝依依,柔聲道:“柏兄,不必送了,午後我将動身赴金華,希望日後你我仍能在江湖聚首。

    我将衷誠接受你的勸告,嚴肅慎重地正視人生。

    今日一别,相見有期,有暇請至寒舍盤桓一段時日,尚請不吝下顧。

    ” 他有點黯然,道:“如果我留得命在,我會去拜望你的。

    ” “唉!我第一次聽到你說這種軟弱的話,伯兄,你是否有心事?”雲裝姥女訝然問,轉臻首凝視着他。

     他展顔一笑,說:“人生一輩子中,不會永遠剛強,也不會永遠軟弱,對不對?一個懦夫,可能操刀殺人;相反地,一個真正剛強的人,傷害一雙蝼蟻也可能感到難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一個行道江湖的人,自身的生死榮辱。

    是不能預知的,些少感慨在所難免,并不是真的軟弱。

    ” “柏兄,好好照顧自己。

    ”雲裳詫女感情地說。

     “謝謝你的關懷,我會的。

    送君千裡,終須一别,姑娘珍重,我不送你了。

    ” “珍重再見,後會有期。

    ”姑娘黯然地說。

     兩人行禮而别,依依分手,江湖人萍蹤不定,短暫的友情來得突然,消失也快,一别天涯,是否相見有期,誰也不敢預料。

     總之,他倆這次相見,雙方都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彼此極為投緣,可惜各有前程,未能結伴同行,雙方皆感遺憾。

     船發衢州,第三天近午時分,船靠西門水亭埠碼頭。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井繩,禹大嫂再也不敢露面,一切皆由柏青山作主。

    禹大嫂有兩地投奔,一入江西一至閩,而以入間投奔表親為首要。

    該表親雖也是太極門的弟子,但足以收容他們,浙江支派的人在福建,想問罪顧忌甚多.禹大嫂母女都是練武有根底的人,走長路毫無困難,隻有小中江需人照料。

    柏青山斷然決定不雇轎夫入閩,收拾行囊起早。

     南下隻有一條大路,這條路是本朝初年大兵下閩時拓寬的,不至于迷途。

    他打算神不知鬼不覺離開衢州,卻事與願違。

     船剛泊妥,一個中等身材仆人打扮的中年人,上前向緊攬的船夫行禮,陪笑問道:“大哥請了,貴船是不是從嚴州來的?” 柏青山站在船頭,目不轉瞬地冷眼旁觀。

     船夥計搖搖頭,道:“我們來自蘭溪,你找錯船了。

    ” “哦!貴船所載的客人,是不是有一位帶了一兒一女的禹大嫂?” 船夫搖搖頭,不耐煩地說:“我們的船不走長途,從不過問客人的事,誰知道客人姓簽名誰Y” “拜托大哥……” “請讓開好不好,你耽誤咱們幹活了。

    ” 柏青山心中一動,舉步下船。

    他明白,這人打聽禹大嫂的消息,不緻因被船夫所逐而知難而退,勢将在碼頭上等候,逐個看清船上的乘客方肯離開,不如上前查問對方的身分,再行定奪。

     他心中明白,麻煩又來了。

    有人在此地查問,豈會有好事?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他冷笑一聲,踏上跳闆問道:“誰叫你來查問的?” 中年人難下笑,謙卑地說:“小的在尋找主母……” 艙門出現了村姑娘打扮的禹綠珠,喜悅地叫道:“是禹德麼? 哎呀!你怎麼到此地來了?” 禹德大喜欲狂地叫道:“果然讓老奴找到主母了,謝天謝地。

     小姐,主母可在船上?” “快上來,想不到你竟然還能逃到此地。

    ” 柏青山一愣,原來是禹家的仆人,白擔了一場心,便讓在一旁道:“請上來見過貴主母。

    ” 這位仆人叫禹德,是桐廬群雄襲擊下,唯一選得性命的衆仆婢僥存者,禹德拜見主母,悲從中來泣不成聲。

     禹德說出那天的經過,原來他受傷失足跌落在河旁的深草坑中,當時昏厥人事不省,醒來時已是深夜,便扶傷往回走,在一座小村中養傷。

    五天後,他找到一件船夫的工作,随船到了衡州方辭去工作在城中乞讨度日,每天皆到碼頭等候從下遊駛來的船,求菩薩保佑他能遇上主母一家人。

     他到衡州等候,是因為此地是南下福建西出江酉的唯一要道,在此地尋找希望最濃。

    皇天不負苦心人,總算天從人願被他等着了。

     禹大嫂說起桐廬血戰的事,不勝悲憤,婢仆死傷殆盡,臨時舍身相救的陌生人李光中也因此血濺青鋒,義仆禹忠拼死護主求仁得仁,如無柏青山仗義援手,孤兒寡婦勢将刀頭飲血。

     柏青山好不容易将禹大嫂勸住,立即拾掇一切,先由禹德進城采購一些幹糧雜物與走長途必須的物品,然後發舟上航。

     第二天入暮時分,船抵江山縣。

    客船小,仍可上航,這段信安江上遊稱為大漢,也叫江山港,小型的客貨船皆可通航,但江山港這一段隻能通至清湖渡,以上便不通舟揖了。

     次日一早,舟發清湖渡,十五裡水程,走了近兩個時辰,午牌初,船泊清湖渡碼頭,付過船資,舍舟登陸,開始了漫長的旅程。

     柏青山領先而行,禹德背了小主人斷後。

     他們準備今天走二十裡,到龍鄉寨投宿。

    明天預定走四十餘裡,在峽石寨打尖。

     沿途草木不驚,毫無可疑的征候。

    平安到達峽石寨,禹家主仆心情一寬。

    柏青山也因即将踏入閩境,而感到肩上略覺輕松。

     渡過峽渡,便進入仙霞嶺,這一帶山高水險,峰巒四起,山溪環匝,路僅容單騎,迂僻深險難以登涉,鳥道羊腸似的小徑盤桓曲折,眼看前路已絕,屆時又峰回路轉别有天。

    正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從蘇杭沿水路花花世界,到達這一帶閩浙山區,簡直是天堂地獄之别。

     一早,衆人踏着晨霧動身,進入了窮山惡水的仙霞嶺山區.柏青山領先而行,他背了一個大包裹,佩了辟邪劍。

    身後是綠珠姑娘亦步亦趨。

    姑娘一面走,一面喜孜孜地問道:“柏大哥,是不是開始爬仙霞嶺了?” 他深深吸入一口清新的空氣,笑道:“早着呢,還有二十餘裡可到仙霞六嶺之一的北峰窯頭嶺呢。

    ” “相大哥,這條路你走過嗎?” “不曾走過。

    ” “那你怎知道路程?” “打聽嘛,路是挂在嘴上的。

    據我所知,從馬頭嶺至窯頭,才是仙霞嶺的主要山脈。

    窯頭山勢突起,往南走峰勢插天。

    步步生險的旅程,共有七十餘裡,直至南面的魚梁嶺,地勢方平。

    閩浙交界處在楓嶺之北,地名南樓。

    南十五裡是梨嶺,再南三十裡左右便是魚梁嶺,這條路第一個開辟的人是唐朝的黃巢,其次拓寬的是宋朝的史浩,第三次是本朝初大兵下八閩。

    明後天可以通過楓嶺關,你們便可安全了。

    ” “柏大哥,到了福建,你打算到何處遊曆?”姑娘問:“不一定,也許到江酉,也許走廣東。

    ” “我希望你能在福建逗留。

    ”姑娘依依地說。

     他扭頭回顧,看到了粉面泛霞的一張秀臉,姑娘正用情意綿綿的目光注視着他,突見他回顧羞得趕忙轉過臻首,腳下一慢。

     他淡淡一笑道:“不可能的,我像朵閑雲,像頭野鶴……” “柏大哥,閑雲也有歸蚰的時候,野鶴也有栖息之枝,你“不錯,我有蚰,有枝,但我并不打算回去。

    ” “為什麼?” “不為什麼。

    走吧,小心腳下。

    ” 路旁有一名蕉夫,正在起勁地砍柴。

    等他們走後不久,放起了一枝蛇焰箭,扶搖直上九霄。

     午間在馬頭嶺南打尖,繼續南行,登上了窯頭嶺,小徑一線,一面是絕崖,一面是深谷絕澗步步生險,處處驚心。

     他們的腳程慢,接二連三有四批旅客超越他們南行。

    當天平靜無事,夜宿大竿嶺下的小山村。

     而大竿小竿之間,二十餘裡坡陀曠衍地帶,鬼影幢幢,殺機四伏。

     一早,山村主人替他們準備早膳。

    柏青山一面進食,一面向主人問:“老伯,往南走,路途是否比茶嶺一帶更險?” 老村夫搖頭道:“你們已定過仙霞嶺最險處了,以下好走啦;此地到小竿嶺二十餘裡,都是起伏不定的曠野,小竿以北是入贛至閩的三省分途處。

    兩個時辰後你們便可通過楓嶺關進入閩境,不必擔心了。

    ” “哦!這一帶地面安靜麼?” “客官請放心,仙霞關楓嶺關,百餘裡山區,共有六座關隘,官兵經常巡邏,強盜站不住腳,小賊剪徑雖不時發生,但人多便不伯他們行兇,因此一向平靜。

    去年,連小竿嶺巡檢司也撤掉了呢!” 柏青山大為放心,心頭一塊大石落地。

    如果有人攔截,早該在茶嶺以北一段下手,隻要有兩個人前後一堵,大事休矣!而一直不見有何警兆,想必那些貪心的人,已經知難而退,他們已經平安脫險啦! 謝過主人,衆人動身前途。

    日上三竿,已通過了大竿山。

    這一帶遠離河谷,因此地勢開朗,但見四周全是綿綿無盡的遠古森林,而近山谷一帶翠竹幽篁遮天敝日。

    奇禽在頭頂飛鳴,異獸成群見人不驚。

     遠遠地,看到了拔高百餘丈,用外十餘裡的小竿嶺。

    日色近午,到了嶺北麓。

    山坡下,小徑一分為二。

    四周沒有村莊,隻有-座歇腳亭,亭中有三名旅客,坐在亭中聊天。

     亭前立了一座指路碑,上面刻着:“北至舉州。

    西至信州。

     南至浦城。

    ” 金華府在唐、宋、元,皆稱美州。

    江西廣信府,本朝之前皆稱信州。

    可知這座石碑,絕非本朝所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