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關燈
的忽視了如何進入英國這個細節問題,而他又是如此牢牢掌握着一切行動的決定權,沒有他點頭,任何人都不能行動。

     然而這是千載難逢的作出偉大事業的時機。

    亞曆山大、凱撒、拿破侖在他們的時代也曾犯過象希特勒這樣大的錯誤。

    但是他們具有“統帥的才能”,有能力來平衡和挽救錯誤的後果,他們具有發現并以最快速度和魄力掌握有利時機的能力。

    不錯,我們沒有入侵英國的計劃,但是,難道英國曾經有過用輕飄飄的小船拼湊成小艦隊從敦刻爾克渡過海峽的計劃嗎?盡管由于戰敗而潰不成軍,盡管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出于必要,他們仍然把三十萬人成功地運過海面。

    那麼,為什麼我們這支世界上最強大的、又處于勝利高xdx潮的軍隊不能來一個“敦刻爾克背後追擊”,用一支由幾個裝甲師團組成的力量渡過海峽,登上未設防的、毫無抵抗的彼岸呢?在英國的地面上沒有什麼能阻擋我們向倫敦進軍。

    被救出的遠征軍已是一群丢盔卸甲的烏合之衆。

    它的全部裝備都丢在法蘭德斯地區。

    國民軍都是由老人和兒童組成的可憐的雜牌軍。

     阻擋我們入侵的将是皇家空軍和英國艦隊這兩支不容忽視的戰鬥力量。

    但是如果希特勒在六月抓住第一個時機,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西北歐水上現成的船隻(數以千計),把入侵部隊送過海峽,英國艦隊将會措手不及,正象挪威戰役的情況那樣。

    在它還未來得及集結起來進行反擊之前,我們已渡過海峽。

    在英國的這場空戰将在海峽上空進行,其作戰條件大大有利于德國空軍。

     我們肯定也會遭受重大損失。

    進攻階段和供應問題要使我們付出很大代價。

    我們隻得再次孤注一擲。

    但是事後回顧曆史,除此之外難道還有什麼其他辦法嗎?我在一九四○年六月曾經寫過一個正是關于進行這樣一次渡海大突襲的計劃要點的備忘錄提供最高統帥部讨論。

    我曾經幾次寫信給美國和德國的檔案管理人員,請他們寄給我一份該備忘錄的抄件,但一直沒有得到答複。

    這個備忘錄隻不過是個未被采用的古董,究竟是否還存在,我也無從知道。

    當時約德爾一句話也沒說,把它還給我了,這就是它的最後結局。

     流産的入侵計劃 “海獅”這個在随後幾個月中胡亂湊合出來的入侵計劃,結果是白白浪費了很久時間,毫無用處。

    一旦英國喘過氣來,建立了沿海防禦,強渡海峽就需要一套極其複雜的軍事組織。

    希特勒從來也沒有真正去促成過這件事。

    在對英國作戰上,他缺乏大膽嘗試的決心,隻是讓戈林把空軍白白消耗在對英國深入内地的機場的轟炸上,而陸軍和海軍這時候花費了幾個星期為這個作戰計劃吵來吵去,一直吵到夏天,大家來回踢皮球,都不肯承擔任務。

    最後終于放棄了海獅計劃。

    德國毫無疑問擁有發動入侵所需的工廠和軍事力量,但沒有所需的領導。

    正當在戰鬥中隻要稍微再大膽一點就能赢得整個世界的時候,希特勒畏縮了;而那些内行的将軍也無能為力,因為他們全得服從這位外行的指揮。

     這才是“元首原則”在一九四○年夏天所獲得的真正“勝利”。

    回顧曆史,跳快步舞的領袖不應該是他。

     英譯者按:隆關于馬奇諾防線以及法國領導人的論述很為精辟,沒有更多可說了。

     我在皇家海軍的朋友們斷然否認德國人有可能甚至在六月間渡過海峽。

    他們認為,英國人當然會投入他們擁有的全部船隻把入侵者淹沒在海中。

    這個問題可以讨論,但是我個 人認為,隆講的很有道理。

    德國的潛艇(他在文中沒有提到)将會在這個狹窄的海峽内對處于防守地位的英國艦隊進行報複。

    由于參謀部缺乏具體的入侵計劃而把責任都推到希特勒身上,隆的說服力是不夠的。

    如果他們準備了一項可行的計劃,他就可能采用它,就象他采用曼施坦計劃那樣。

    從 檔案中似乎隻找到海軍參謀部所作的一份很粗淺的研究計劃,沒有别的其他入侵計劃。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參謀部有一種隻顧眼前不問下一步的奇怪傾向,也許它們不願意去想下一步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