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過去
關燈
小
中
大
也知道這種議論非常孩子氣,等于是無知的戲言,但我隻是個外科醫生,既不是美術評論家也不是社會學者。
難懂的東西就略去不說了,但如果說看了一成大師這裡的作品後,能産生和我同樣感受的人,在這世界上有五萬人的話,我怎麼也不會相信。
我無法相信除了我以外,還有很多人能夠産生、理解現在我看到這些畫時的感受。
” “哦!”大石露出一副對外科醫生能言善辯的口才表示敬畏的表情說,“也就是說,你對于自己成為‘被選中’的對象非常滿意了。
” “如果你要這麼說的話,也可以說是吧。
” “所以,三田村君,進一步說,對于紀一獨占這些畫,你是不是也想有所動作啊?” “如果你的意思是說收到我自己身邊,那是不言而喻了。
” “而且,你也想自己獨占這些畫?” “是的。
不過,大石君,難道你,還有教授就不想嗎?” “這個嘛……” (當然想。
) 在落後一步的地方,聽着他們談話的森滋彥正了正頭上的眼鏡。
(也就是說,我們所期望的,無非是代替藤沼紀一來“獨占”在這裡的一成的作品而已。
) 森滋彥也認為自己是“被選中的人”。
就像三田村所說的那樣,在他的内心深處,也認為自己是能夠真正理解藤沼一成的畫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本來,人隻有在自己生存的社會中所謂“文化”氛圍的束縛下,才能感知和思考。
比如“藝術性”、“美”的概念也無疑受到“文化”的束縛——不,自己使用的語言本身也不過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已。
這樣一來,如果把某個藝術作品限定為隻有自己一個人才能理解的對象,這與其說是狂妄自大,倒不如說是正像剛才三田村所說的那樣“等于無知的戲言”更為合适。
可是…… (可是,比如說這幅風景畫。
) 森滋彥眺望着挂在圓形小廳深處的百号大的油畫,一眼看去就是一幅奇妙的畫。
102.2cmx112.2cm的畫布上,從右上到左下有一條斜着流過的“河流”(或者也可以看做是粗壯的樹幹),在它那滲着淡青色的水流中,浮着三個橢圓形的“窗戶”,在各個窗戶内用細緻的筆法描繪了毫無關聯的三個客體。
不明來曆的黑色動物群、華麗的帆船,以及鮮豔的石蒜花…… 把這個作為“風景”來欣賞時,森滋彥的心中不禁生起莫名的感慨,而且這種感慨總是讓他喪失了作為美術史研究者的“眼睛”。
關于一成的作品,即使讀了父親森文雄寫的評論,動員已有的各種知識來進行思考,也無法對這種感慨的内容進行分析。
他開始願意承認,這幅風景是存在于超越近代意義上的所謂“解釋”的地方的作品。
這種——無法解釋的奇怪感覺,不正好證明了自己是“被選中的人”嗎?怎麼能讓這個感覺也被别人所理解呢?隻知道把作品作為買賣工具的大石自不必說了,而用一副明白的口氣侃侃而談的三田村這樣的年輕人,也能理解這種感受就更讓森滋彥難以忍受了。
“不過教授,難道沒有什麼說服紀一的辦法嗎?”大石從三田村轉向森滋彥道。
“說服?” 聽到森滋彥的反問,美術商露出滿是煙垢的門牙:“就是那個!那個連我們也沒見過的……” “哦!” “今天一來我就提出來了。
”.“不行,是嗎?” “是啊!被斷然拒絕。
到底為什麼那麼厭惡那幅作品呢?” “我在來的車上也和三田村君說過了。
不過就這件事來說,目前還是死了這條心為好。
” “難道隻能這樣嗎?”大石不服地陰着臉,用力地搔着鼻子,“真不知道有什麼必要,非要那麼堅決地拒絕。
” 三田村丢下兩人,悠然向通往副館的東回廊走去。
森滋彥也不想再理睬大石的牢騷,一邊側耳聽着外面盤旋的暴風雨的聲音,一邊再次将心神集中到牆上的畫中。
副館大廳(下午6點15分) 結束與古川恒仁的對話,下到一樓的正木慎吾正好被坐在大廳沙發上的三田村則之叫住。
“啊,正木先生,今天和您在這裡見面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啊!”外科醫生端正的長臉上浮現出柔和的笑容,“這十幾年做什麼啦?”
難懂的東西就略去不說了,但如果說看了一成大師這裡的作品後,能産生和我同樣感受的人,在這世界上有五萬人的話,我怎麼也不會相信。
我無法相信除了我以外,還有很多人能夠産生、理解現在我看到這些畫時的感受。
” “哦!”大石露出一副對外科醫生能言善辯的口才表示敬畏的表情說,“也就是說,你對于自己成為‘被選中’的對象非常滿意了。
” “如果你要這麼說的話,也可以說是吧。
” “所以,三田村君,進一步說,對于紀一獨占這些畫,你是不是也想有所動作啊?” “如果你的意思是說收到我自己身邊,那是不言而喻了。
” “而且,你也想自己獨占這些畫?” “是的。
不過,大石君,難道你,還有教授就不想嗎?” “這個嘛……” (當然想。
) 在落後一步的地方,聽着他們談話的森滋彥正了正頭上的眼鏡。
(也就是說,我們所期望的,無非是代替藤沼紀一來“獨占”在這裡的一成的作品而已。
) 森滋彥也認為自己是“被選中的人”。
就像三田村所說的那樣,在他的内心深處,也認為自己是能夠真正理解藤沼一成的畫的少數幾個人之一。
本來,人隻有在自己生存的社會中所謂“文化”氛圍的束縛下,才能感知和思考。
比如“藝術性”、“美”的概念也無疑受到“文化”的束縛——不,自己使用的語言本身也不過是“文化”的一部分而已。
這樣一來,如果把某個藝術作品限定為隻有自己一個人才能理解的對象,這與其說是狂妄自大,倒不如說是正像剛才三田村所說的那樣“等于無知的戲言”更為合适。
可是…… (可是,比如說這幅風景畫。
) 森滋彥眺望着挂在圓形小廳深處的百号大的油畫,一眼看去就是一幅奇妙的畫。
102.2cmx112.2cm的畫布上,從右上到左下有一條斜着流過的“河流”(或者也可以看做是粗壯的樹幹),在它那滲着淡青色的水流中,浮着三個橢圓形的“窗戶”,在各個窗戶内用細緻的筆法描繪了毫無關聯的三個客體。
不明來曆的黑色動物群、華麗的帆船,以及鮮豔的石蒜花…… 把這個作為“風景”來欣賞時,森滋彥的心中不禁生起莫名的感慨,而且這種感慨總是讓他喪失了作為美術史研究者的“眼睛”。
關于一成的作品,即使讀了父親森文雄寫的評論,動員已有的各種知識來進行思考,也無法對這種感慨的内容進行分析。
他開始願意承認,這幅風景是存在于超越近代意義上的所謂“解釋”的地方的作品。
這種——無法解釋的奇怪感覺,不正好證明了自己是“被選中的人”嗎?怎麼能讓這個感覺也被别人所理解呢?隻知道把作品作為買賣工具的大石自不必說了,而用一副明白的口氣侃侃而談的三田村這樣的年輕人,也能理解這種感受就更讓森滋彥難以忍受了。
“不過教授,難道沒有什麼說服紀一的辦法嗎?”大石從三田村轉向森滋彥道。
“說服?” 聽到森滋彥的反問,美術商露出滿是煙垢的門牙:“就是那個!那個連我們也沒見過的……” “哦!” “今天一來我就提出來了。
”.“不行,是嗎?” “是啊!被斷然拒絕。
到底為什麼那麼厭惡那幅作品呢?” “我在來的車上也和三田村君說過了。
不過就這件事來說,目前還是死了這條心為好。
” “難道隻能這樣嗎?”大石不服地陰着臉,用力地搔着鼻子,“真不知道有什麼必要,非要那麼堅決地拒絕。
” 三田村丢下兩人,悠然向通往副館的東回廊走去。
森滋彥也不想再理睬大石的牢騷,一邊側耳聽着外面盤旋的暴風雨的聲音,一邊再次将心神集中到牆上的畫中。
副館大廳(下午6點15分) 結束與古川恒仁的對話,下到一樓的正木慎吾正好被坐在大廳沙發上的三田村則之叫住。
“啊,正木先生,今天和您在這裡見面真是做夢都沒有想到啊!”外科醫生端正的長臉上浮現出柔和的笑容,“這十幾年做什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