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節

關燈
男性聲音即聲音3和聲音4(他們隻在故事的結尾處出現),相反的是,這兩個女性聲音有着瘋狂的愛情,她們甜美的聲音包含着危險性。

    她們對愛情故事的記憶是無條理的,是混亂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她們都處于狀态,這種谵妄既冷靜又熱烈。

    聲音1,為安娜一瑪麗-斯特雷泰爾的故事而焦灼難當,而聲音2又為聲音1而憂心如焚。

     我們應該以最清晰的頭腦,冷靜地聽她們講話,但隻能從聲音中辨别,因為她們的聲調因講的内容不同而不同。

    即,當她們轉而講述自身的故事時,都是以最現身的說法來叙述。

    亦即是說,她們幾乎是始終如一,即當《印度之歌》的愛情故事在不斷轉換時,她們便把自己的故事也同時加了進去。

    但仍然會存在着不同: 當她們講述着正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故事時,她們同我們一樣,也投入故事中去,而且同我們一樣,有同樣的擔心,甚至也可能有同樣的情感。

     但當她們在講自己的故事時(這故事始終是随着興之所至倏忽便至),我們應該善于體會她們各自感情的不同。

    特别是要認真體會在聲音1面對着故事的發展而不斷出現昏亂狀态時,聲音2的恐懼情緒。

    這是由于聲音1已經“迷失’”在《印度之歌》那種傳奇式的故事演變之中而面臨着一種危險所緻。

    這是一種典型,走出自我的典型。

     這些聲音從不大聲喊叫,她們溫柔的聲音始終如一。

     昏暗 鋼琴聲,慢鏡頭,是一支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曲子,曲名是:“印度之歌”。

     曲子被完整地演奏着,這就要占據觀衆和讀者的很多時間(因為曲子特别之長),因而使他們在演出或閱讀一旦開始,便不能很快地從那公共場所離去。

     依然是“印度之歌”。

     依然繼續。

     “印度之歌”演奏至此全部結束。

     歌曲再起。

    但比第一次要“遠”,因為是在遠離現場的地方演奏的。

     這次的“印度之歌”是以普通節奏演奏,是布魯斯舞曲的節奏。

     昏暗漸漸轉明。

     在昏暗非常緩慢地轉明時,突然響起了聲音。

    和我們平時看到和聽到的不一樣的是,這一次我們覺得隻有我們自己在聽,在看。

    這是女性的聲音。

    聲音緩慢,舒展,且又非常之近,似乎就在我們所置身的同一個地方。

    但卻無從捉摸。

     (所聽到的聲音是聲音1和聲音2) 聲音三: 他跟随她來到了印度? 聲音2: 是的。

     停頓片刻。

     聲音2: 為了她,他可是抛棄了一切。

     而且是在一晚上。

     聲音1: 是在舞會的晚上… 聲音2: 是的。

     轉亮,持續明亮。

    “印度之歌”始終響着。

     聲音沉默了許久,随後又響起: 聲音1: 是她在彈鋼琴嗎? 聲音2(猶豫): 是的……但他也在彈…… 他有時,晚上,用鋼琴彈這支薩塔拉的曲子…… 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