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天 上午8點12分

關燈
我們來到一個寬敞的大房間,門上标着“雜品”,下面的字樣是“分子材料/裝配材料/營養材料”。

    房間牆壁和天花闆都覆蓋着我見過的那種光滑的塑料薄膜。

    地上堆放着巨大的覆膜容器。

    我看見右側有一排不鏽鋼反應釜——它們半截埋在地下,四周安着許多管道和閥門,有一層樓那麼高。

    它們看上去與小型啤酒發酵罐一模一樣。

     我正要開口問裡基,這時他大聲說:“原來你們在這裡!” 在監視屏幕下接線櫃前忙碌的是另外三名我原來的團隊成員。

    他們看到我們時,顯得有點心虛,就像孩子伸手偷吃糖果時被人看見了。

    當然,博比·倫貝克是他們領頭的。

    博比36歲,更多的時間擔任監督而不是編程工作,不過他願意時仍然會編制程序。

    他和以前一樣,還是穿着褪色的牛仔褲和印有鬼魂圖案的殼牌恤衫,腰間挂着與他形影不離的随身聽, 另外一個人是常梅——她和其他女人一樣,與洛西迥然不同。

    梅曾是一名從事野外工作的生物學家,在中國四川省研究金絲猴,25歲左右轉行搞程序編制。

    野外工作經曆和自然科學愛好使她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

    梅不愛說話,行動輕手輕腳,從來不提高嗓門——但是,她争論起來也從不讓步。

    與許多在野外工作的生物學家一樣,她具有不可思議的融入環境的能力,可以不被人注意,幾乎失去蹤影。

     最後一位是查理·戴文波特——他脾氣粗暴,皺紋滿面,30歲時身體就已超重。

    他說話不急,動作緩慢,看上去像是和衣而睡後剛起床;在完成了一項馬拉松式的編程工作後,他常常那樣睡。

    查理曾經分别在芝加哥的約翰·霍蘭德和洛杉矶的杜瓦内·法默領導下工作。

    他是遺傳演算專家,那種程序模仿自然淘汰來仔細分析答案。

    但是,他的性格使人難以接受——他愛哼歌,他哼着鼻子說,他自言自語,而且還肆意地大聲放屁。

    小組成員容忍他的惟一原因在于他才華橫溢。

     “幹過活兒真的需要三個人嗎?”裡基在我和他們——握手之後質問。

     “是的,”博比回答說,“确實需要三個人幹,根,因為它很複雜。

    ” “怎麼啦?别叫我根。

    ” “我服從,根先生。

    ” “你們繼續幹吧……” “怎麼說呢,”博比解釋說,“今天下午出事以後,我開始檢查那些傳感器,我覺得它們沒有校準。

    但是沒有人出去,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要麼我們的讀數錯了,要麼那些傳感器本身就有毛病,要麼這裡的設備所定的數據有問題。

    梅知道這些傳感器的特性,她在中國就使用過。

    我現在正在修改編碼。

    還有,查理在這裡,因為他不願意丢下我們離開。

    ” “廢話,我還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處理,”查理說,“不過,控制傳感器的規則系統是我編寫的,需要在他們弄完以後優化傳感器編碼。

    我等在這裡讓他們先檢查傳感器。

    然後,我進行優化。

    ”他盯着博比。

    “這些家夥沒有哪一個會搞優化。

    ” 梅說:“博比會做。

    ” “對呀,如果你給他6個月時間,可能他會做。

    ” “孩子們,孩子們,”裡基說。

    “不要當着客人的面吵架吧。

    ” 我幹巴巴地笑了笑,實際上,我沒有注意他們的話。

    我隻是看着他們。

    這些人是我的優秀程序編制員——當初在我手下工作時,他們非常自負,簡直到了驕傲自大的地步。

    但是,使我感觸很深的是,他們的神經現在非常緊張。

    他們全都緊張不安,吵吵鬧鬧,神經過敏。

    而且,我回想起剛才的情景,洛西和大衛也顯得緊張不安。

     查理開始以那種特别煩人的方式哼了起來。

     “噢,上帝,”博比·倫貝克叫道,“請你叫他住嘴好嗎?” 裡基說:“查理,你知道,我們談過你哼歌的事。

    ” 查理繼續哼着。

     “查理……” 查理故作姿态地長歎一聲。

    他不再哼了。

     “感謝你。

    ”博比說。

     查理翻了翻白眼,然後盯着天花闆。

     “好啦,”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