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河山。
在三峽的行船,真是險之又險,每年死在覆舟慘劇中的人,數不勝數。
俗語說:行船走馬三分險。
但在三峽行船,是真有五分險。
所以上遊有一座酆都城,據說就是九幽地獄十殿閻王殿;成了仙的陰長生在這裡設酆都,大概為了便于就近收羅溺死的鬼吧! 張允中在東陵州登陸,重謝了褚家的衆舟子,踏上了入川的旅程。
入川要乘船,必須在東陵州改乘所謂上江歪尾船。
下江的船沉重結實,不适宜走上江。
如果覆舟觸礁,再結實堅牢的船也是枉然,結實反而不易控制。
他是很小心的,水道不熟,不宜冒險,便決定改走陸路入川。
三峽除了以船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之外,沿峽還有一條所謂入川古道,鳥道羊腸,在千山萬巒中盤旋,沿途苗蠻出沒,猛獸成群。
有時古道與大江并行,路在千尋高崖中間伸展,行人向下望,頭暈目眩魂飛膽落。
因此,每一段路,行人幾乎全是附近城鎮村落的熟人,外地的長程旅客絕無僅有,膽氣稍差的人望而卻步,甯可乘船和死神水鬼賭命。
一早,他背包裡,手裡點了一根問路竹杖,穿一身黑色緊身衣,踏出東湖客棧的店門。
東湖客棧位于碼頭西端街尾,東面不遠便是至喜亭。
一條大道向西伸,廿五裡便是西陵峽口。
古道在江的南岸,自峽口南面的山峽東南行,遠離大江,繞出卅餘裡方重新與大江會合。
因此到了峽口之後,還得雇船過江,十分麻煩。
自從昨晚船抵夷陵之後,他便發現有人在暗中窺伺,但不以為意,僅暗中留心。
果然不錯,大道遠離州城五裡左右,後面腳步聲漸近,跟蹤的人等得不耐煩了。
兩個人,穿青袍的人佩劍,穿藍直袍的佩刀,腳下逐漸加快。
他也腳下一緊,灑開大步緊走。
道上行人漸稀,身後的夷陵娥已經看不見了。
路繞過一座小岡,前面路旁的樹林中,踱出三名佩刀的青衣大漢,像是攔路翦徑的毛賊。
後面,腳步聲接近了身後。
“閣下,留步。
”擋在路中那位留大八字胡,長像威猛的大漢抱拳行禮:“在下姓闵,有事請教。
” 他在丈外止步,回了禮,扭頭瞥了已跟至廿步的兩個人一眼。
“不敢當,願聞。
”他微笑着說。
“閣下佩有刀。
” “山行風險,怎能不帶刀。
” “請将大名賜告。
” “為何?” “這可以決定閣下是何方朋友。
” “尊駕似乎并沒表明态度身份。
” “上江風雨欲來,群雄畢集,即将有事故發生。
闵某奉命在路上,向往來的朋友套交情,與事故不相關的人,在下希望勸阻朋友改乘舟船。
” “為何改乘舟船?” “乘船便可以避免介入,免受池魚之災。
” “在下有點明白了,但不便說。
抱歉,在下要趕路,借光。
” “閣下……” “讓路。
”他沉叱,向前直闖。
姓闵的一低馬步,雙盤手立下門戶。
“閣下,不可自誤。
”大漢沉聲說。
他冷笑一聲,竹杖一伸,撥草尋蛇攻下盤。
身材高大的人,不便以雙盤下封,大漢夠高大,因此退馬步避招,簡單省事。
他得理不讓人,一聲長笑,竹杖如影附形長驅直入,灑出點點寒星,用的是槍招。
“噗噗噗噗!”大漢連封四杖,滿以為竹杖力道有限,隻要格開第一枚,便可乘切上傳來的勁,便可乘機切入貼身反擊,豈知連格四杖,不但沒能格開竹杖,竹杖上傳來的勁道反而逐杖加強,速度更疾,格了四聲,人已退了丈二以上。
身後的青袍佩劍人吃了一驚,緊跟兩步手按上了劍靶。
“左退,拔刀!”青袍人急叫。
大漢應聲左躍,伸手拔刀順勢揮出,要削斷跟蹤襲來的竹杖,反應極為迅速,身手已臻上乘。
張允中真沒料到對方如此高明,片刻間便被大漢奪回失去的兩丈地盤,竹杖始終無法攻破大漢的刀網,不由心中暗暗喝采。
他一時技癢,猛地丢掉杖,倒翻飛騰而起,包裹也丢掉了,第二翻騰中,刀已出鞘,身形陡然側翻騰,接着刀光人影盤旋而下,勢若電耀雷擊。
青袍人大驚,一躍而上。
“住手!黑天鷹……”青袍人大叫,劍光如匹練,配合姓闵的大漢全力封架。
張允中一聽叫聲未含敵意,刀上真力驟減五成,意動神動,收發由心,刀光一緩,稍頓之後疾落。
“铮铮!”兩刀一劍接觸,大漢與青袍人同向被震出丈外。
張允中卓然屹立,刀仍在隐隐震鳴。
“在下西陵逸客唐琮。
”青袍人收劍,似乎餘悸猶在:“老弟,沒想到你會來。
” “我來?唐兄怎知黑天鷹?”張允中甚感驚訝。
“哈哈!淮安恨天無把吃苦頭的事,恐怕早就四海轟傳了。
鬧海金鳌有苦說不出,不敢也無顔将受挫的事透露,但消息仍然不胫而走。
咱們都以為你追公孫英往京師去了,沒想到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在此地現身,真是異數。
” “諸位是……” “老弟可記得江湖秀士歐陽俊?沒忘了書生張三吧?” “哦!好朋友豈能忘懷,他們……” “他們是在下的晚輩,江湖秀士稱在下為叔。
” “失敬失敬,唐叔,多有得罪,休怪魯莽。
”他收刀行禮。
“老弟客氣,你來,一定是知道這裡将要發生的事了,那些可憐的人,還以為消息仍沒走漏呢。
在下是奉命封閉陸路,勸阻無關的人介入,也負責阻止絕劍與狂彪的助拳人前往助拳。
” “歐陽兄與張小弟……” “他們已經到前面去了,他們已經知道你還健在人間,并沒有死在天馬褚骥的地牢。
歐陽賢侄果有知人之明,他算定你會趕來,但沒有人肯相信他的話,天南地北,你竟然真的趕來了!老弟,跟我回城。
” “這……” “我們有行駛三峽的快船,送你前往會合。
張小哥茶不思飯不想,想念你有如火旱之望雲霞,當他獲悉你身死興園地牢,急得幾乎發瘋。
走吧!請。
” 有朋友仗義相助,是最幸運的事。
可是,卻沒想到會發生意外。
西陵逸客與叫風魚耿忠的大漢,偕同張允中返城,沿途談及追逐公孫英的經過,可把西陵逸客廳得毛骨悚然。
“老天爺,你竟然闖到逍遙飛魔隐居的臨湖莊去了,真是教人捏一把冷汗。
”西陵逸客苦笑:“自從天下第一魔玉面神魔死後,下一代的宇内三魔的逍遙飛魔取而代之。
老一輩的俠義道名宿紛紛歸隐,有些已歸道山,還沒聽說過有人制得了那老兇魔。
幸好他僅再橫行了五年,便銷聲匿迹了。
他的孫女真的很厲害?” “是的,很了不起。
” “如果她趕來幫助公孫龍,這……” “小侄可以對付得了她。
唐叔,可有公孫英的消息?” “沒有。
假使真是夜遊鷹護送他來。
我們的眼線便很難發現他們了。
那頭鷹從不在晝間活動,又是一個成了精的老江湖,神出鬼沒,沒有人能盯得住他。
按你的行程,他兩人可能早就混到作案區去了。
” 談話間,接近五裡亭。
左面樹林深處,傳出一聲胡哨。
西陵逸客一怔,倏然止步。
“唐叔,怎麼啦?”張允中警覺地問。
“有人,可疑的人,正往這兒趕。
” “唐叔的人!” “要我迎上去看。
”西陵逸客接着發出一聲胡哨,腳下一緊。
片刻,前面出現五裡亭,三位書生與兩名中年仆婦,兩位書童,施施然迎面而來。
糟糕,雙方都看清了對方。
“允中,是你嗎?”一位書生尖叫,立即飛躍而追。
張允中大吃一驚,扭頭一躍三丈,兩起落便鑽入路旁的樹林,落荒而走。
西陵逸客大吃一驚,敢向第一魔逍遙飛魔叫陣的黑天鷹,怎麼一見面就如飛而遁? 這三位書生豈不更可怕?是何來路? 他想截出,卻又心中發虛,略一遲疑,便失去攔截的機會,三書生七男女,已用驚人的輕功,蹑尾狂追張允中去了。
“糟!這些人是何來路?”西陵逸客拉住了飛魚:“趕快回去将消息傳出,要求下江的人前來查這些人的底,也許下江的朋友認識他們,走。
” 能追得上張允中的人,得未曾有。
他還弄不清西陵逸客的底細,隻知是江湖秀士的長輩。
嚴格的說,他根本不知道江湖秀士是何方神聖,他不知道小張三的來路。
三個書生他認識二個,春熙春月兩位姑娘,桃花塢的女匪,春熙是他的情婦。
無法再獲得西陵逸客幫助了,他也對西陵逸客起了疑。
擺脫了春熙七個人,他越野而走,奔向西陵峽口,雇船過江走上了三峽古道。
巴東沒有城,縣建在巴山的北麓,南倚巴山,北背大江,僅有三四百戶人家,街道錯落在山坡上,比江南一座小鎮大不了多少。
江對面是舊縣,在飛鳳山下,目前仍有五六十戶人家。
四面群峰起伏,滾滾江流在叢山中猛瀉而下,風景美則美矣,可惜地脊民貧,養活不了多少人。
住進距白鹿洞不遠處的一家小客棧,怎麼沒發現武
在三峽的行船,真是險之又險,每年死在覆舟慘劇中的人,數不勝數。
俗語說:行船走馬三分險。
但在三峽行船,是真有五分險。
所以上遊有一座酆都城,據說就是九幽地獄十殿閻王殿;成了仙的陰長生在這裡設酆都,大概為了便于就近收羅溺死的鬼吧! 張允中在東陵州登陸,重謝了褚家的衆舟子,踏上了入川的旅程。
入川要乘船,必須在東陵州改乘所謂上江歪尾船。
下江的船沉重結實,不适宜走上江。
如果覆舟觸礁,再結實堅牢的船也是枉然,結實反而不易控制。
他是很小心的,水道不熟,不宜冒險,便決定改走陸路入川。
三峽除了以船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之外,沿峽還有一條所謂入川古道,鳥道羊腸,在千山萬巒中盤旋,沿途苗蠻出沒,猛獸成群。
有時古道與大江并行,路在千尋高崖中間伸展,行人向下望,頭暈目眩魂飛膽落。
因此,每一段路,行人幾乎全是附近城鎮村落的熟人,外地的長程旅客絕無僅有,膽氣稍差的人望而卻步,甯可乘船和死神水鬼賭命。
一早,他背包裡,手裡點了一根問路竹杖,穿一身黑色緊身衣,踏出東湖客棧的店門。
東湖客棧位于碼頭西端街尾,東面不遠便是至喜亭。
一條大道向西伸,廿五裡便是西陵峽口。
古道在江的南岸,自峽口南面的山峽東南行,遠離大江,繞出卅餘裡方重新與大江會合。
因此到了峽口之後,還得雇船過江,十分麻煩。
自從昨晚船抵夷陵之後,他便發現有人在暗中窺伺,但不以為意,僅暗中留心。
果然不錯,大道遠離州城五裡左右,後面腳步聲漸近,跟蹤的人等得不耐煩了。
兩個人,穿青袍的人佩劍,穿藍直袍的佩刀,腳下逐漸加快。
他也腳下一緊,灑開大步緊走。
道上行人漸稀,身後的夷陵娥已經看不見了。
路繞過一座小岡,前面路旁的樹林中,踱出三名佩刀的青衣大漢,像是攔路翦徑的毛賊。
後面,腳步聲接近了身後。
“閣下,留步。
”擋在路中那位留大八字胡,長像威猛的大漢抱拳行禮:“在下姓闵,有事請教。
” 他在丈外止步,回了禮,扭頭瞥了已跟至廿步的兩個人一眼。
“不敢當,願聞。
”他微笑着說。
“閣下佩有刀。
” “山行風險,怎能不帶刀。
” “請将大名賜告。
” “為何?” “這可以決定閣下是何方朋友。
” “尊駕似乎并沒表明态度身份。
” “上江風雨欲來,群雄畢集,即将有事故發生。
闵某奉命在路上,向往來的朋友套交情,與事故不相關的人,在下希望勸阻朋友改乘舟船。
” “為何改乘舟船?” “乘船便可以避免介入,免受池魚之災。
” “在下有點明白了,但不便說。
抱歉,在下要趕路,借光。
” “閣下……” “讓路。
”他沉叱,向前直闖。
姓闵的一低馬步,雙盤手立下門戶。
“閣下,不可自誤。
”大漢沉聲說。
他冷笑一聲,竹杖一伸,撥草尋蛇攻下盤。
身材高大的人,不便以雙盤下封,大漢夠高大,因此退馬步避招,簡單省事。
他得理不讓人,一聲長笑,竹杖如影附形長驅直入,灑出點點寒星,用的是槍招。
“噗噗噗噗!”大漢連封四杖,滿以為竹杖力道有限,隻要格開第一枚,便可乘切上傳來的勁,便可乘機切入貼身反擊,豈知連格四杖,不但沒能格開竹杖,竹杖上傳來的勁道反而逐杖加強,速度更疾,格了四聲,人已退了丈二以上。
身後的青袍佩劍人吃了一驚,緊跟兩步手按上了劍靶。
“左退,拔刀!”青袍人急叫。
大漢應聲左躍,伸手拔刀順勢揮出,要削斷跟蹤襲來的竹杖,反應極為迅速,身手已臻上乘。
張允中真沒料到對方如此高明,片刻間便被大漢奪回失去的兩丈地盤,竹杖始終無法攻破大漢的刀網,不由心中暗暗喝采。
他一時技癢,猛地丢掉杖,倒翻飛騰而起,包裹也丢掉了,第二翻騰中,刀已出鞘,身形陡然側翻騰,接着刀光人影盤旋而下,勢若電耀雷擊。
青袍人大驚,一躍而上。
“住手!黑天鷹……”青袍人大叫,劍光如匹練,配合姓闵的大漢全力封架。
張允中一聽叫聲未含敵意,刀上真力驟減五成,意動神動,收發由心,刀光一緩,稍頓之後疾落。
“铮铮!”兩刀一劍接觸,大漢與青袍人同向被震出丈外。
張允中卓然屹立,刀仍在隐隐震鳴。
“在下西陵逸客唐琮。
”青袍人收劍,似乎餘悸猶在:“老弟,沒想到你會來。
” “我來?唐兄怎知黑天鷹?”張允中甚感驚訝。
“哈哈!淮安恨天無把吃苦頭的事,恐怕早就四海轟傳了。
鬧海金鳌有苦說不出,不敢也無顔将受挫的事透露,但消息仍然不胫而走。
咱們都以為你追公孫英往京師去了,沒想到竟然神不知鬼不覺在此地現身,真是異數。
” “諸位是……” “老弟可記得江湖秀士歐陽俊?沒忘了書生張三吧?” “哦!好朋友豈能忘懷,他們……” “他們是在下的晚輩,江湖秀士稱在下為叔。
” “失敬失敬,唐叔,多有得罪,休怪魯莽。
”他收刀行禮。
“老弟客氣,你來,一定是知道這裡将要發生的事了,那些可憐的人,還以為消息仍沒走漏呢。
在下是奉命封閉陸路,勸阻無關的人介入,也負責阻止絕劍與狂彪的助拳人前往助拳。
” “歐陽兄與張小弟……” “他們已經到前面去了,他們已經知道你還健在人間,并沒有死在天馬褚骥的地牢。
歐陽賢侄果有知人之明,他算定你會趕來,但沒有人肯相信他的話,天南地北,你竟然真的趕來了!老弟,跟我回城。
” “這……” “我們有行駛三峽的快船,送你前往會合。
張小哥茶不思飯不想,想念你有如火旱之望雲霞,當他獲悉你身死興園地牢,急得幾乎發瘋。
走吧!請。
” 有朋友仗義相助,是最幸運的事。
可是,卻沒想到會發生意外。
西陵逸客與叫風魚耿忠的大漢,偕同張允中返城,沿途談及追逐公孫英的經過,可把西陵逸客廳得毛骨悚然。
“老天爺,你竟然闖到逍遙飛魔隐居的臨湖莊去了,真是教人捏一把冷汗。
”西陵逸客苦笑:“自從天下第一魔玉面神魔死後,下一代的宇内三魔的逍遙飛魔取而代之。
老一輩的俠義道名宿紛紛歸隐,有些已歸道山,還沒聽說過有人制得了那老兇魔。
幸好他僅再橫行了五年,便銷聲匿迹了。
他的孫女真的很厲害?” “是的,很了不起。
” “如果她趕來幫助公孫龍,這……” “小侄可以對付得了她。
唐叔,可有公孫英的消息?” “沒有。
假使真是夜遊鷹護送他來。
我們的眼線便很難發現他們了。
那頭鷹從不在晝間活動,又是一個成了精的老江湖,神出鬼沒,沒有人能盯得住他。
按你的行程,他兩人可能早就混到作案區去了。
” 談話間,接近五裡亭。
左面樹林深處,傳出一聲胡哨。
西陵逸客一怔,倏然止步。
“唐叔,怎麼啦?”張允中警覺地問。
“有人,可疑的人,正往這兒趕。
” “唐叔的人!” “要我迎上去看。
”西陵逸客接着發出一聲胡哨,腳下一緊。
片刻,前面出現五裡亭,三位書生與兩名中年仆婦,兩位書童,施施然迎面而來。
糟糕,雙方都看清了對方。
“允中,是你嗎?”一位書生尖叫,立即飛躍而追。
張允中大吃一驚,扭頭一躍三丈,兩起落便鑽入路旁的樹林,落荒而走。
西陵逸客大吃一驚,敢向第一魔逍遙飛魔叫陣的黑天鷹,怎麼一見面就如飛而遁? 這三位書生豈不更可怕?是何來路? 他想截出,卻又心中發虛,略一遲疑,便失去攔截的機會,三書生七男女,已用驚人的輕功,蹑尾狂追張允中去了。
“糟!這些人是何來路?”西陵逸客拉住了飛魚:“趕快回去将消息傳出,要求下江的人前來查這些人的底,也許下江的朋友認識他們,走。
” 能追得上張允中的人,得未曾有。
他還弄不清西陵逸客的底細,隻知是江湖秀士的長輩。
嚴格的說,他根本不知道江湖秀士是何方神聖,他不知道小張三的來路。
三個書生他認識二個,春熙春月兩位姑娘,桃花塢的女匪,春熙是他的情婦。
無法再獲得西陵逸客幫助了,他也對西陵逸客起了疑。
擺脫了春熙七個人,他越野而走,奔向西陵峽口,雇船過江走上了三峽古道。
巴東沒有城,縣建在巴山的北麓,南倚巴山,北背大江,僅有三四百戶人家,街道錯落在山坡上,比江南一座小鎮大不了多少。
江對面是舊縣,在飛鳳山下,目前仍有五六十戶人家。
四面群峰起伏,滾滾江流在叢山中猛瀉而下,風景美則美矣,可惜地脊民貧,養活不了多少人。
住進距白鹿洞不遠處的一家小客棧,怎麼沒發現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