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三條大鯉魚
關燈
小
中
大
“我會和信康和睦相處的,因為信康是我的丈夫。
” “到了岡崎,要學會問候人。
見到信康父親的時候……” “您多多關照。
” “對對。
見到信康母親的時候,也可以這麼說。
但是見了家臣,該怎麼說呢?” 德姬搖了搖頭。
阿類沒有教她。
濃姬慶幸自己将德姬叫了過來。
“見到家臣後,你端端正正坐好,隻要說一聲以後可能麻煩他們,就可以了。
” “是。
就這樣,端端正正坐好。
” “對對,就那樣。
不要太溫順,也不要太剛強……” 濃姬說到這裡,又閉口不語了。
她覺得,一次教得太多,反而會讓德姬吃不消。
随後,德姬在濃姬示範下,學了一陣古琴,就回去了。
德姬絲毫沒有不樂,仿佛在遊山玩水一般。
濃姬送她至廊下時,德姬稚嫩地施了一禮,手指似乎還在練習彈琴,在胸前動了幾下,才走開。
濃姬呆呆地站着,好久才像是忽然想起什麼,轉身進了佛堂。
她的雙親在這座城池中被殺,也正是這樣一個綠意盎然的季節。
死亡、出嫁、孕育、分娩,所有人世間錯綜複雜之事,表面看來是人們的意志使然,實際上更像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着這一切。
濃姬已年過三十,她成熟了,經曆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後,終于有所參悟。
她在佛龛前燃起香燭,從内心希望德姬得到佛的保佑。
随後她又到城内巡了一圈,檢查先行出城去準備德姬婚禮之人的各項工作。
此次作為使者,率隊前往岡崎城的,是佐久間右衛門信盛。
而作為聯絡人陪德姬住在岡崎城的,則是生駒八右衛門和中島與五郎。
濃姬來到大廳,發現佐久間信盛正對照禮單清點種類繁多的陪嫁,并令人分别裝箱。
“辛苦了!” 聽到濃姬的聲音,信盛吃驚地擡起頭。
“夫人,您是特意趕過來的嗎?”他放下握着筆的手,問候道。
禮品中有送給九歲女婿的虎皮、緞子、馬鞍等,堆積如山。
“織錦和紅梅絹……” “是送給小姐的婆母三河守夫人的,每種各五十尺。
” 濃姬一邊點頭一邊檢查,視線突然落在了走廊邊的大桶上。
裡面是什麼?濃姬望過去,發現三條大鯉魚蜷縮在裡邊,昂着頭。
“右衛門,這鯉魚……” “那是主公給三河守的禮物。
” “哦,這麼珍稀的鯉魚?” “是。
從美濃找到尾張,好不容易才捕得。
” “的确很大。
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鯉魚。
” 看到鯉魚大大的瞳孔正對着她,濃姬不禁全身一顫。
那魚的嘴唇比人還厚,渾圓的身體也讓人覺得心情黯淡。
“主公說,這三條大鯉魚,一條代表他,一條代表三河守,一條代表信康,希望他們能夠精心喂養。
這幾條巨大的鯉魚寄托着主公遠大的志向。
” 濃姬一邊點頭,一邊走開去,她忽然覺得心中詫異。
定是喜歡惡作劇的信長又在玩新的花樣。
也許是讓這鯉魚的大眼睛看着家康,讓家康時刻想起鯉魚的主人,以至不敢生出異志。
事情皆有分寸,體形過巨的鯉魚看上去像個怪物,怎能成為觀賞的對象呢? “阿濃,你來了。
”就在濃姬繞開鯉魚站到德姬的嫁妝前時,信長哈哈大笑着走了進來。
他聲氣一如往日,一隻手裡提着心愛的光忠刀。
“阿濃,來,來。
我找到了吓唬家康的寶貝。
”他站在走廊下,指着大桶,招呼濃姬。
“真是難得一見的大鯉魚,家康見了一定會高興。
” 濃姬走回廊下,再次偏過頭去看。
迎着樹叢中透進來的陽光,鯉魚的眼睑變成了金黃色,閃閃發光,那黑色的瞳孔仿佛在盯着她。
“哈哈哈!”信長孩子般狂笑起來,“見到這些鯉魚時,家康會是一副什麼表情呢?” 濃姬忽然想嘲弄丈夫。
“他大概會感歎,真是難得的稀罕之物,然後和家臣們一同吃了它。
” “不可!其中一條是我信長,另外兩條是家康父子。
” “主公,”液姬平靜地望着信長,“你覺得用魚來喻人合适嗎?” 信長又放聲大笑起來。
信盛離二人遠遠的,忙着吩咐下人。
信長和妻子并肩站着,彎下腰,低聲道:“阿濃,你覺得我信長是那麼不懂事的人嗎?這是為了檢驗家康的誠意,鯉魚不過是要試他一試。
” “試?” 信長一邊頑皮地笑着,一邊點點頭。
“知道嗎,我讓信盛捎去口信,他家康即使千難萬難,也要将其養在池子裡。
” “就是讓他好好飼養?” “我會時常寫信去詢問鯉魚的情況。
你明白嗎,我不好問阿德在他那裡如何,但問鯉魚如何,他也無話可說。
” 濃姬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她沒想到,看上去如孩子般頑皮的信長,居然在這看似玩笑的行為背後,隐藏着如此高深的玄機。
“哈哈哈!家康隻要一看到鯉魚,就會想到我信長。
如何飼養鯉魚,不覺也就變成了對我織田氏情緒的反應。
你再看看,這用來試家康的……哈哈哈,這個試品正睜着大眼睛呢。
” 濃姬終于長歎一聲,放下心來,再次探頭向桶中望去。
她對丈夫所慮之深大為感慨。
他始終超越常人,才略非他人能及。
他就是靠着這樣的才略,首先與武田氏結盟,然後操縱三好、松永家族,最後是足利将軍,從而一步步向京城滲透。
濃姬跪在廊下,發自心底道:“妾身明白了。
” “哈哈哈……”信長仍然爽朗地笑着,“好。
婚禮結束後,家康大概要出兵平定遠江了。
如此一來,小田原和甲斐必會被他牽制……” 說到這裡,信長突然側頭不語。
永祿十年五月二十七,德姬出嫁之日,岡崎人的心情異常複雜。
有人認為這樁婚事奠定了家康今後發展的基礎,因此無比高興;有人卻認為,家康向信長屈膝投降,等
” “到了岡崎,要學會問候人。
見到信康父親的時候……” “您多多關照。
” “對對。
見到信康母親的時候,也可以這麼說。
但是見了家臣,該怎麼說呢?” 德姬搖了搖頭。
阿類沒有教她。
濃姬慶幸自己将德姬叫了過來。
“見到家臣後,你端端正正坐好,隻要說一聲以後可能麻煩他們,就可以了。
” “是。
就這樣,端端正正坐好。
” “對對,就那樣。
不要太溫順,也不要太剛強……” 濃姬說到這裡,又閉口不語了。
她覺得,一次教得太多,反而會讓德姬吃不消。
随後,德姬在濃姬示範下,學了一陣古琴,就回去了。
德姬絲毫沒有不樂,仿佛在遊山玩水一般。
濃姬送她至廊下時,德姬稚嫩地施了一禮,手指似乎還在練習彈琴,在胸前動了幾下,才走開。
濃姬呆呆地站着,好久才像是忽然想起什麼,轉身進了佛堂。
她的雙親在這座城池中被殺,也正是這樣一個綠意盎然的季節。
死亡、出嫁、孕育、分娩,所有人世間錯綜複雜之事,表面看來是人們的意志使然,實際上更像是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着這一切。
濃姬已年過三十,她成熟了,經曆了人生的悲歡離合後,終于有所參悟。
她在佛龛前燃起香燭,從内心希望德姬得到佛的保佑。
随後她又到城内巡了一圈,檢查先行出城去準備德姬婚禮之人的各項工作。
此次作為使者,率隊前往岡崎城的,是佐久間右衛門信盛。
而作為聯絡人陪德姬住在岡崎城的,則是生駒八右衛門和中島與五郎。
濃姬來到大廳,發現佐久間信盛正對照禮單清點種類繁多的陪嫁,并令人分别裝箱。
“辛苦了!” 聽到濃姬的聲音,信盛吃驚地擡起頭。
“夫人,您是特意趕過來的嗎?”他放下握着筆的手,問候道。
禮品中有送給九歲女婿的虎皮、緞子、馬鞍等,堆積如山。
“織錦和紅梅絹……” “是送給小姐的婆母三河守夫人的,每種各五十尺。
” 濃姬一邊點頭一邊檢查,視線突然落在了走廊邊的大桶上。
裡面是什麼?濃姬望過去,發現三條大鯉魚蜷縮在裡邊,昂着頭。
“右衛門,這鯉魚……” “那是主公給三河守的禮物。
” “哦,這麼珍稀的鯉魚?” “是。
從美濃找到尾張,好不容易才捕得。
” “的确很大。
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鯉魚。
” 看到鯉魚大大的瞳孔正對着她,濃姬不禁全身一顫。
那魚的嘴唇比人還厚,渾圓的身體也讓人覺得心情黯淡。
“主公說,這三條大鯉魚,一條代表他,一條代表三河守,一條代表信康,希望他們能夠精心喂養。
這幾條巨大的鯉魚寄托着主公遠大的志向。
” 濃姬一邊點頭,一邊走開去,她忽然覺得心中詫異。
定是喜歡惡作劇的信長又在玩新的花樣。
也許是讓這鯉魚的大眼睛看着家康,讓家康時刻想起鯉魚的主人,以至不敢生出異志。
事情皆有分寸,體形過巨的鯉魚看上去像個怪物,怎能成為觀賞的對象呢? “阿濃,你來了。
”就在濃姬繞開鯉魚站到德姬的嫁妝前時,信長哈哈大笑着走了進來。
他聲氣一如往日,一隻手裡提着心愛的光忠刀。
“阿濃,來,來。
我找到了吓唬家康的寶貝。
”他站在走廊下,指着大桶,招呼濃姬。
“真是難得一見的大鯉魚,家康見了一定會高興。
” 濃姬走回廊下,再次偏過頭去看。
迎着樹叢中透進來的陽光,鯉魚的眼睑變成了金黃色,閃閃發光,那黑色的瞳孔仿佛在盯着她。
“哈哈哈!”信長孩子般狂笑起來,“見到這些鯉魚時,家康會是一副什麼表情呢?” 濃姬忽然想嘲弄丈夫。
“他大概會感歎,真是難得的稀罕之物,然後和家臣們一同吃了它。
” “不可!其中一條是我信長,另外兩條是家康父子。
” “主公,”液姬平靜地望着信長,“你覺得用魚來喻人合适嗎?” 信長又放聲大笑起來。
信盛離二人遠遠的,忙着吩咐下人。
信長和妻子并肩站着,彎下腰,低聲道:“阿濃,你覺得我信長是那麼不懂事的人嗎?這是為了檢驗家康的誠意,鯉魚不過是要試他一試。
” “試?” 信長一邊頑皮地笑着,一邊點點頭。
“知道嗎,我讓信盛捎去口信,他家康即使千難萬難,也要将其養在池子裡。
” “就是讓他好好飼養?” “我會時常寫信去詢問鯉魚的情況。
你明白嗎,我不好問阿德在他那裡如何,但問鯉魚如何,他也無話可說。
” 濃姬驚訝地睜大了眼睛。
她沒想到,看上去如孩子般頑皮的信長,居然在這看似玩笑的行為背後,隐藏着如此高深的玄機。
“哈哈哈!家康隻要一看到鯉魚,就會想到我信長。
如何飼養鯉魚,不覺也就變成了對我織田氏情緒的反應。
你再看看,這用來試家康的……哈哈哈,這個試品正睜着大眼睛呢。
” 濃姬終于長歎一聲,放下心來,再次探頭向桶中望去。
她對丈夫所慮之深大為感慨。
他始終超越常人,才略非他人能及。
他就是靠着這樣的才略,首先與武田氏結盟,然後操縱三好、松永家族,最後是足利将軍,從而一步步向京城滲透。
濃姬跪在廊下,發自心底道:“妾身明白了。
” “哈哈哈……”信長仍然爽朗地笑着,“好。
婚禮結束後,家康大概要出兵平定遠江了。
如此一來,小田原和甲斐必會被他牽制……” 說到這裡,信長突然側頭不語。
永祿十年五月二十七,德姬出嫁之日,岡崎人的心情異常複雜。
有人認為這樁婚事奠定了家康今後發展的基礎,因此無比高興;有人卻認為,家康向信長屈膝投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