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清洲會

關燈
方擴展,但東邊淨是今川氏的領土,我不能征讨。

    ” “誠如所言。

    ” “你大概還不明白,天下之事,義理為上。

    ” “是,是。

    ” “元康非背信棄義之人,但也決無向尾張挑釁之理。

    ”泷川一益撚着胡須,點了點頭。

     “所以,請你回去告訴信長君,我同意與他結盟。

    ” “噢?” 一益微微歪着頭,“大人不是說,為今川氏計,沒得到明示,便不可違背信義嗎?” 元康緩緩道:“那倒不必。

    我畢竟不是今川的家臣。

    泷川一益,你可知道,這個世上有兩種人,一種人非常渴望擁有主君,另一種人則沒有這種渴望。

    織田君大概與我同屬後者,甯可死,也不做别人的家臣。

    即使對今川氏應盡的義理,也非主臣之義,而是武士情義。

    我與孩提友人織田君之間,也存在這種‘義’。

    ”元康停了下來,打起噴嚏來,“所以,我會待機前去清洲城,與織田君追憶往昔……你能否這樣轉告他?” 泷川一益不禁重新打量元康。

    剛才還說恕難接受,但不是全部接受了嗎?而且,他在打噴嚏時表明了決心,即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無論發生什麼事,他元康都決不會做織田氏的家臣。

     真是非同尋常的大将!與這樣的大将,根本無須談論降服之事。

    一益頓時放下心來。

    “在下完全明白。

    ” “太好了,沒有任何前提條件就實現了大義,兩家握手言和。

    太難得了!來人,将禮物擡來。

    ” 一益忽然想到,信長吩咐元康到清洲城去,這麼重要的條件居然被元康改成了“待機前去”。

    然而事已至此,恐已無法再次提起這個,如重申,隻恐被元康恥笑。

     一益隻好收下禮物,裝出受寵若驚的樣子,對元康深施一禮道:“我家主公定然也十分高興。

    因需為迎接您作些準備工作,所以敢問大人,打算何時前往清洲?如此,在下便可回去複命了。

    ” 元康看了家臣們一眼,輕聲道:“我最近實在無暇考慮此事,屆時再知會你不遲。

    我也不好随便定下日子,織田君也很忙啊。

    你且回去問他何時有空閑,再與我商量,如此可好?” 一益心悅誠服地伏倒在地。

    眼前的一切如同夢中。

    他雖然醉心于信長并望一生跟随,但看到元康的一言一行,他竟有點心動,懷疑是否要另投明主。

    真是天外有天!如果說信長如同熊熊的烈火,眼前的元康則讓人聯想起月亮,在火焰上方靜靜地放射光芒。

     家臣們如釋重負。

    自然也有人恐懼,認為元康不應輕易答應前去清洲城;但那畢竟是将來之事,眼前實現了無條件結盟,這個結果絕對無可挑剔。

     接下來,元康帶着一益悠閑地巡視了岡崎城,直到大廳内歡迎使者的酒宴準備好,他們方才回來。

     二人參觀了本城、二道城、箭倉、米倉、兵器庫,這種安排可以有兩種意思。

    一種意思是,元康根本沒有将織田氏放在眼裡;另一種意思是,元康對信長毫無隐瞞,想通過一益向信長表明,岡崎人對他毫無二心。

     過了三道門,元康用扇子遙遙一指,“那是我繼母花慶院夫人的住所。

    ”一益“噢”了一聲,停下腳步。

     對于花慶院夫人的家族如何将本應送至駿府的元康,出賣給尾張做人質一事,一益一清二楚。

     “我想讓花慶院夫人度過安靜祥和的晚年。

    她對我而言很重要。

    ” “大人不準備懲罰他們家族的不義行為了?” “我曾經為此而惱怒。

    但如不發生此事,我和織田君有何緣一見。

    神靈在冥冥中自有安排,這非人類智慧所能企及。

    ”他的表情嚴肅而認真,随後指着竹籬笆對面的庭院,那裡有個人影在晃動。

     “那是夫人的侍女可祢。

    你看,她正在剪水仙花。

    我聽說她出生在尾張,确實是個好姑娘。

    ” 一益驚訝地定睛望去,早春的庭院裡,一個嬌豔的女子在走動。

    元康一直微笑着,一益忽然懷疑起眼前之人是否真的隻有二十歲。

     第二年,永祿五年正月,元康拜訪了清洲城。

    有的家臣擔心元康的安危,勸他不要前去,但他置若罔聞。

    泷川一益離開岡崎已快一年。

    急性子的信長此間肯定在切盼元康前去,如再拖延下去,拜訪就要失去意義了。

     況且,駿府的氏真已經走上了滅亡之路。

    盡管剽悍而暴烈的信長忍住性子沒有采取行動,但氏真仍然不敢為他的父親報仇。

    他恨元康不去駿府,将元康同族松平家廣的十餘個家人趕至吉田城外,斬首示衆。

    如果元康因為害怕更多的人質被殺而前往駿府,尾張和三河之間又會如何呢? 憑信長暴烈的性情,他肯定會趁勢攻人岡崎。

    所以元康反複聲明,不能離開岡崎城,但氏真的疑心卻絲毫未減。

    元康不能不集中精力對付織田氏,這種狀态從義元被殺的永祿三年,一直持續到泷川一益前來結盟的永祿四年二月。

     看起來像是在為義元報仇,元康征戰時避開了信長的主力,先後降服了舉母、廣濑、伊保、梅坪等和松平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