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元康初戰
關燈
小
中
大
的松林之中。
波太郎半道在馬鞍後樹起一面小小的紅旗。
不知内情之人,隻道那是個毫無意義地飄揚在馬背上的紅布條。
波太郎不走大道,而是縱馬穿越村落,直到發現前面無路可走時,才縱馬回來。
他來到桶狹間之水與境川交彙的小石原一帶時,方才下馬,大步流星鑽進緒川邊擺渡人的小屋中。
“熊若宮來了。
”裡面團團圍坐的五十來個擺渡人,趕緊向波太郎躬身施禮。
“準備動手。
”波太郎道。
“敵人是誰?” “待岡崎人返回時,襲擊他們。
如問你們是誰,就說是刈谷水野家的伏兵。
但不要追擊。
” “我們是刈谷水野家的人,不追擊。
”擺渡衆人重複了一遍,立刻駕起小船,向上遊而去。
這一帶的船夫、百姓和豪傑,多在波太郎的控制之下,更準确地說,這些人是時常襲擊軍隊的百姓。
随着戰争形式的變化,領主随時可能變換。
敏銳地覺察到百姓不安的波太郎,用武器和智慧把他們組織了起來。
在饑荒之年,就從難波城和坍港走海路運來糧食;在名号上,則自稱為南朝遺民,暗地裡傳些神道信仰。
因此,西三河到東尾張一帶的居民,在成為領主的子民之前,就已經是波太郎的屬下了。
但是,本來主張将元康平安送回駿府的波太郎,為何突然決定在岡崎人返回途中予以突襲呢?而且,這一切都是打着元康的舅父——水野下野守信元的旗号。
将馬拴在柳樹上,波太郎貓腰進了小屋,他神情嚴肅地從角落拿出一個看似腌菜用的舊木桶,取出胴丸铠,面無表情地穿在身上。
自從西洋鐵輸入坍港和博多城後,人們就開始制作新式铠甲。
波太郎穿的正是這種铠甲,但顯得更加地道,适于活動。
波太郎本如女人般秀美,但如今穿上铠甲後,簡直變了一個人,看去便像一個士兵。
那铠甲連額頭處的盔,都是用純西洋鐵鑄成。
他脫下的華麗衣裳,藏在了舊木桶裡。
小屋角落裡的漁網和茅草叢中放着長槍。
他将一把武刀插在背後,換下了手中細長花哨的武刀。
波太郎裝備完畢,再次走出小屋時,河上已經聚集了四五艘來曆不明的漁船和小舟。
波太郎指定好各人埋伏的地點,獨自騎上馬。
周圍霧氣沉沉,已經接近傍晚。
他仍在馬鞍後面豎上一面信旗,沿着河堤向上遊飛馳而去。
這一野戰方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若宮戰法。
看到他的身影,田地山川中勞作的人們頓時無影無蹤。
無疑,他們已返回家中準備戰鬥。
就在這些行動緊鑼密鼓進行之時,從大高城撤退的松平元康的軍隊終于在子時左右過來了。
月亮還沒出來,空中濕氣深重,處處蛙鳴。
四周一片漆黑,僅有的光亮,是那些偶爾出來遊蕩的螢火蟲。
隊伍最前面,是酒井左衛門尉忠次,斷後的則是石川彥五郎家成,順序和出發時正好相反。
酒井雅樂助和元康并辔而行,夾在隊伍正中。
在敵人前來增援以前,他們就将糧草運進了大高城,然後迅速返回。
可以說這次撤退行動比進軍更加神速。
此時,佐久間和織田玄番也許正在帳中大發議論,讨論如何進攻大高城呢。
元康的計劃便是在織田軍還沒有調整好之前,迅速撤回岡崎城,争取不損失一兵一卒。
突然出現的軍隊,突然之間又消失無蹤,這個計劃好像已經成功了。
當岡崎人在暮色蒼茫中撤離大高城時,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這一帶難道沒有野武士之類嗎?”元康小心傾聽着周圍的動靜,對雅樂助道。
“不會。
”雅樂助回答,“這一帶是熊若官的屬地。
熊若官對主公抱有好感。
如有人襲擊我們,他将處死那個人。
”雅樂助話音剛落,右手邊的矮岡附近,一道紅色的火光沖天而起。
雅樂助和元康不約而同望去。
此時,背後傳來哇哇的叫喊聲,一支人馬徑直向岡崎軍左翼襲來。
岡崎人本以為已沒有了追兵,正放下心來大膽前行,突然遭此襲擊,可想而知,他們是何等驚慌。
前鋒酒井左衛門尉忠次已經到達小石原,快要渡河了,而後衛石川家成還在桶狹間,首尾不能相應。
最讓岡崎軍驚恐萬分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
既不知道對方的兵力,也不知道是誰家的軍隊。
右手上空冒起來的火光大概是要照亮前鋒部隊和後衛軍。
但是,主力部隊好像還沒有受到襲擊。
衆人驚恐萬分,停止前進,作好反擊的準備。
“原來他們在暗處。
”看到左翼受到攻擊,十二歲的本多平八郎忠勝敏捷地跳到元康身邊,拔出了武刀。
他突然看到一個敵人的身影無聲無息向右邊撲去,能清晰地看到那人背後長長的武刀和胯下雄壯的馬駒。
此時,傳來雙方的呐喊之聲,一方勇猛兇悍,一方狼狽不堪。
“不要讓隊伍被截斷。
”傳來植村新六郎的聲音。
“什麼人?報上名來!是什麼人襲
波太郎半道在馬鞍後樹起一面小小的紅旗。
不知内情之人,隻道那是個毫無意義地飄揚在馬背上的紅布條。
波太郎不走大道,而是縱馬穿越村落,直到發現前面無路可走時,才縱馬回來。
他來到桶狹間之水與境川交彙的小石原一帶時,方才下馬,大步流星鑽進緒川邊擺渡人的小屋中。
“熊若宮來了。
”裡面團團圍坐的五十來個擺渡人,趕緊向波太郎躬身施禮。
“準備動手。
”波太郎道。
“敵人是誰?” “待岡崎人返回時,襲擊他們。
如問你們是誰,就說是刈谷水野家的伏兵。
但不要追擊。
” “我們是刈谷水野家的人,不追擊。
”擺渡衆人重複了一遍,立刻駕起小船,向上遊而去。
這一帶的船夫、百姓和豪傑,多在波太郎的控制之下,更準确地說,這些人是時常襲擊軍隊的百姓。
随着戰争形式的變化,領主随時可能變換。
敏銳地覺察到百姓不安的波太郎,用武器和智慧把他們組織了起來。
在饑荒之年,就從難波城和坍港走海路運來糧食;在名号上,則自稱為南朝遺民,暗地裡傳些神道信仰。
因此,西三河到東尾張一帶的居民,在成為領主的子民之前,就已經是波太郎的屬下了。
但是,本來主張将元康平安送回駿府的波太郎,為何突然決定在岡崎人返回途中予以突襲呢?而且,這一切都是打着元康的舅父——水野下野守信元的旗号。
将馬拴在柳樹上,波太郎貓腰進了小屋,他神情嚴肅地從角落拿出一個看似腌菜用的舊木桶,取出胴丸铠,面無表情地穿在身上。
自從西洋鐵輸入坍港和博多城後,人們就開始制作新式铠甲。
波太郎穿的正是這種铠甲,但顯得更加地道,适于活動。
波太郎本如女人般秀美,但如今穿上铠甲後,簡直變了一個人,看去便像一個士兵。
那铠甲連額頭處的盔,都是用純西洋鐵鑄成。
他脫下的華麗衣裳,藏在了舊木桶裡。
小屋角落裡的漁網和茅草叢中放着長槍。
他将一把武刀插在背後,換下了手中細長花哨的武刀。
波太郎裝備完畢,再次走出小屋時,河上已經聚集了四五艘來曆不明的漁船和小舟。
波太郎指定好各人埋伏的地點,獨自騎上馬。
周圍霧氣沉沉,已經接近傍晚。
他仍在馬鞍後面豎上一面信旗,沿着河堤向上遊飛馳而去。
這一野戰方式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若宮戰法。
看到他的身影,田地山川中勞作的人們頓時無影無蹤。
無疑,他們已返回家中準備戰鬥。
就在這些行動緊鑼密鼓進行之時,從大高城撤退的松平元康的軍隊終于在子時左右過來了。
月亮還沒出來,空中濕氣深重,處處蛙鳴。
四周一片漆黑,僅有的光亮,是那些偶爾出來遊蕩的螢火蟲。
隊伍最前面,是酒井左衛門尉忠次,斷後的則是石川彥五郎家成,順序和出發時正好相反。
酒井雅樂助和元康并辔而行,夾在隊伍正中。
在敵人前來增援以前,他們就将糧草運進了大高城,然後迅速返回。
可以說這次撤退行動比進軍更加神速。
此時,佐久間和織田玄番也許正在帳中大發議論,讨論如何進攻大高城呢。
元康的計劃便是在織田軍還沒有調整好之前,迅速撤回岡崎城,争取不損失一兵一卒。
突然出現的軍隊,突然之間又消失無蹤,這個計劃好像已經成功了。
當岡崎人在暮色蒼茫中撤離大高城時,沒有遇到任何抵抗。
“這一帶難道沒有野武士之類嗎?”元康小心傾聽着周圍的動靜,對雅樂助道。
“不會。
”雅樂助回答,“這一帶是熊若官的屬地。
熊若官對主公抱有好感。
如有人襲擊我們,他将處死那個人。
”雅樂助話音剛落,右手邊的矮岡附近,一道紅色的火光沖天而起。
雅樂助和元康不約而同望去。
此時,背後傳來哇哇的叫喊聲,一支人馬徑直向岡崎軍左翼襲來。
岡崎人本以為已沒有了追兵,正放下心來大膽前行,突然遭此襲擊,可想而知,他們是何等驚慌。
前鋒酒井左衛門尉忠次已經到達小石原,快要渡河了,而後衛石川家成還在桶狹間,首尾不能相應。
最讓岡崎軍驚恐萬分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
既不知道對方的兵力,也不知道是誰家的軍隊。
右手上空冒起來的火光大概是要照亮前鋒部隊和後衛軍。
但是,主力部隊好像還沒有受到襲擊。
衆人驚恐萬分,停止前進,作好反擊的準備。
“原來他們在暗處。
”看到左翼受到攻擊,十二歲的本多平八郎忠勝敏捷地跳到元康身邊,拔出了武刀。
他突然看到一個敵人的身影無聲無息向右邊撲去,能清晰地看到那人背後長長的武刀和胯下雄壯的馬駒。
此時,傳來雙方的呐喊之聲,一方勇猛兇悍,一方狼狽不堪。
“不要讓隊伍被截斷。
”傳來植村新六郎的聲音。
“什麼人?報上名來!是什麼人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