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戰端開啟

關燈
應迅速向岐阜發起攻擊。

    ”正則提出這個意見,衆人一緻贊成。

     岐阜乃一座名城,當年為信長公居城。

    城池以金華山主峰為脊,西南有瑞龍寺山,北面正對長良川斷崖,東南臨一深谷,谷内是淤泥沉積的水田——易守難攻,固若金湯。

    城門有二,各與險峻山路相連。

    正門所通山路稱為七曲;後門所通山路有兩條,一稱百曲,一稱水手口。

     “看來,我們當兵分兩路渡河。

    ” “那是當然。

    我從上遊的河田強渡,然後直奔城池正門。

    ”正則提出意見時,池田輝政卻沉下臉道:“我不同意。

    我要與福島大人一起打前鋒。

    可照福島大人所言,我就隻能繞道從下遊的尾越渡河去進攻後門,我豈能答應?” 向來以頑固聞名的正則也變了臉,寸步不讓:“你這算什麼話?我乃清洲之主,統領尾張全境,怎能讓我去進攻後門?池田大人自當讓我進攻正門。

    ” “此言差矣。

    大人領地與敵方接壤,對地形自是甚為熟悉,進攻也較易,而我對地形一無所知,你卻逼我繞道去攻後門,你還守武士之道嗎?” “哼!你膽敢說我不配做武士?” 看到二人面紅耳赤僵持不下,本多忠勝終于忍耐不住,插言道:“二位大人先莫要争吵。

    二位大人奮勇争先,這種令人熱血沸騰的場面,老夫久不曾見到了,實在令人感佩。

    但為我家大人,諸位已經白白浪費了那麼多時日,好不容易可以進攻了,卻又争起來,不值,不值啊。

    依老夫看,此事交給老夫裁斷好了,二位意下如何?” “不行,此非小事。

    我決不放棄打前鋒。

    ”輝政紅着臉,挺身道。

     忠勝道:“老夫并未說讓閣下放棄。

    你們都聽老夫一言,此處乃福島大人地盤,船和筏子也易準備,故,先把上遊的河田口讓與德川女婿池田大人吧。

    ” “你是在壓制正則,幫着三左衛門說話?”福島正則道。

     “老夫不是這個意思。

    但你們争來争去,也沒個結果。

    福島大人,您便從下遊的尾越渡河,然後直奔後門,渡河之後,就點燃烽火,向池田大人報信,然後,你們二人同時向岐阜發起進攻,可否?” “也罷。

    ” “無所謂誰拔頭籌,而是要同心協力攻陷岐阜。

    ” 一旦心頭郁結被解開,人就立刻精神抖擻。

    在忠勝的調解下,福島與池田二人和好如初。

    二人約定,未點燃烽火之前,誰也不能貿然發動進攻。

     下遊渡河部隊以福島正則為先鋒,此外有細川忠興、加藤嘉明、田中吉政、藤堂高虎、中村一榮、蜂須賀豐雄、京極高知、生駒一正,加上井伊和本多的人馬,總兵力達到一萬六下人。

    從上遊的河田一線向岐阜城正門發動進攻的部隊,則以池田輝政為先鋒,另有淺野幸長、山内一豐、有馬豐氏、一柳直盛、戶川達安等,約一萬八千人。

     八月二十一,拂曉,東印行動起來,很快前進至木曾川左岸。

    隻有田中吉政和中村一榮進到羽黑附近,以阻攔犬山城的石川貞清。

     東軍各部已準備強渡木曾川,三成方才聞訊。

     岐阜城内,衆人亦正緊急商議對策。

    家臣木造具正主張守城:“敵人兵多,我們隻能據城死守,以待治部少輔率部前來援救。

    ” 但秀信置若罔聞。

    盡管他乃信長嫡孫,但在謀略方面幾一無是處。

    “死守城池傳到世上多難聽!主動出擊,與敵人展開決戰,乃總見公以來織田家風。

    ” 他把大本營設在閻魔堂前的川手村,把三成派來援助的河濑左馬助交與佐藤方秀、木造具正、百百綱家諸人,又把半數兵力約三千二百餘人部署到新加納與米野之間。

     夜幕降臨,岐阜為黑雲籠罩,天亮之後便是八月二十二了。

    秋風陣陣,木曾川上遊的渡河口和河田附近均無一絲霧氣,正方便兩軍排兵布陣。

    天剛蒙蒙亮,隔河相望的兩軍,豔麗的旗幡格外耀眼。

     最先放槍的乃西軍織田部。

    攻方與守方的心思差别巨大。

    此時,東軍先鋒池田部根本還無開戰的想法。

    他還在等待從下遊尾越渡河的福島的信号。

    照計,等福島等人點燃烽火,兩路人馬一齊發起攻擊不遲。

     可織田人馬不但從拂曉時分就開始放槍,而且,看樣子若不應戰,他們還似要涉河攻過來。

     “看來敵人士氣高漲。

    這樣等下去,恐怕于戰不利。

    ”家臣伊木忠正疾馳而來,向池田輝政求戰時,輝政并不答應:“若先行渡河,福島定會不容。

    我看還是再等等。

    ” 但一旦敵方率先發起攻擊,一切便難以控制。

     東軍處境并不危險,西軍的槍彈隔着河在天空中徒然暴響。

    但潛伏在河岸、死死盯着敵人的東軍将士,怒火卻越燒越旺。

     “再這樣等下去,恐怕會有人違抗命令擅自渡河。

    而對方若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