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愚鈍使者

關燈
慶長五年八月初四,德川家康從小山出發前往江戶,然後在江戶城休整。

     臨出發前,家康将鳥居新太郎忠政留在了結城秀康身邊。

    衆人都以為,家康把蒲生秀行和小笠原秀政留下還不放心,才把新太郎留下。

    可到達江戶第三日,衆人才明白過來。

     這日傍晚,家康在廚下一邊親自煮鶴,一邊與本多正信、闆坂蔔齋、全阿彌等近臣閑談。

    正在這時,惡訊傳來:伏見城于八月初一陷落,鳥居元忠壯烈殉城。

    消息是茶屋四郎次郎和本阿彌光悅通過書函傳來,叙得甚是詳細。

    家康讀了書函,颔首道:“我必保住新太郎性命,你們放心。

    ” “發生了何事?”本多正信并不知書函内容,問道。

     “八月初一,伏見城陷落。

    ”家康滿眼噙淚,撂下這麼一句,匆匆離去。

    衆人頓時明白,定是鳥居元忠身有不測,家康方才說,必保住新太郎性命。

     “這麼說,大人已預料到會津不會發生大戰,才……”蔔齋道。

     “或許是吧。

    大人确有此意。

    ”正信也一臉黯然,“大人真是宅心仁厚。

    此行勝過任何佛事。

    ” 正信深知,元忠與家康自幼親密無間,二人與其說為主從,毋甯說乃親兄弟。

     “大人終要西進了。

    ” “那還用說!伏見陷落,防線被撕開這麼大一條口子,大人豈能坐視不理?” 不僅蔔齋和全阿彌這麼想,本多正信也這樣認為。

    大家都認為,家康沉靜的心底,已燃起熊熊怒火。

     此時,從小山先行出發的豐臣舊臣已穿越駿河,正從遠江向東三河進發。

     伏見陷落,形勢危急,刻不容緩,很明顯,石田三成必然會乘勝而進,從近江進入美濃。

    德川家的大隊人馬也已弓滿弦張,本多忠勝和井伊直政正在西進——兩軍大戰一觸即發!近臣們都這麼想。

     出人意料,家康未幾便擦幹眼淚回到了廚下,片言不提西進之事。

    不僅如此,後來得知西軍諸将已抵清洲福島正則的城池、岐阜的織田信雄已投靠敵人時,家康亦絲毫不動聲色。

     清洲數次派人催促家康西上,但家康巋然不動。

    身邊人皆紛紛猜測家康心事,雖都堅信主公定有錦囊妙計,但眼看敵人步步逼近,不禁焦慮不已。

     “看來,比起石田,大人更重視上杉。

    ” “到小山時,大人竟連令旗都忘了帶,隻得在經過一處竹林時,令人砍了一株細竹重做一面。

    ” “這與眼前之事有何幹系?” “還沒說完呢。

    在小山期間,大人一直帶着那面用細竹做的令旗。

    可返回江戶,再次經過那片竹林時,大人想起了此事,便把那面令旗扔棄了。

    大人道,與石田之輩交戰,根本用不着令旗。

    ” “看來,大人還是重視上杉。

    ” “鄙人不這麼認為。

    上杉已被秀康公子死死盯住,怎敢輕舉妄動?公子勇武不亞内府當年,聽說他不卑不亢給上杉景勝寫了一封信函,說上杉緣自謙信公以來,盡管威名遠揚,可德川小輩亦絕非凡夫俗子,随時恭候大駕雲雲。

    上杉回書稱,景勝絕非卑怯小人,不會趁内府大人忙亂時趁火打劫……這些情況表明,大人根本不擔心上杉氏,他是在冷靜觀察從北國至九州的動靜,好把心存不軌之人一網打盡。

    ” “不不,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大人非等閑人物,其謀略非凡俗之人能夠參透。

    若是尋常人,一聽伏見陷落,必會勃然大怒,盛怒之下立刻西進,但這樣反而會讓敵軍聯盟更加鞏固。

    石田諸人乃烏合之衆,大人遂反其道而行之,強壓怒火,讓敵人疑神疑鬼,不知所措——大人乃是在等待敵人士氣渙散的時機。

    ” “但若為此讓清洲盟軍心生疑惑,怎生是好?他們均為糧秣所困,聽說性急的福島已大發雷霆,責怪大人為何還不快快出馬。

    所謂機不可失啊。

    ” 不可否認,盡管衆人都深信家康有非凡妙計,但都急于西進。

    時日終于到了八月中旬,但家康依然不急不躁,反而稱染上了風寒,眼下不能西進。

     其實,這一切,家康都經過了深思熟慮。

    開始時,他隻想在江戶停留一兩個晚上,然後立刻西進,一切都已安排妥當。

    可就在從小山返回江戶的路上,家康忽然改變了主意。

     據雲家康趕赴小山時,發現忘了帶令旗,因擔心影響士氣,行到粟橋附近,特意親手做了那面令旗。

    返回時,他見到手中的令旗,心中似有所思。

     并非令旗有何不妥,而是家康開始反省:此次騷亂,自己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