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大軍無魂
關燈
小
中
大
之相”。
也即是說,太閣還在凄慘落魄四處流浪時,他就已預料到太閣的前程了。
他比已故太閣尚小三歲,早年所雲純是信口開河。
事實上,他并不是一個一心向佛的僧人。
他野心勃勃,甚至讓黑田如水都穿上了法衣。
“信長的時代頂多堅持三五年。
天下大權明年就回歸朝廷了。
其後,國家又将破散,重整河山的大業,非藤吉郎莫屬……” 這是信長流放足利義昭時,進京的惠瓊家書的一節。
從那個時候起,惠瓊就密切關注着普天之下,誰将執牛耳。
後來,信長在本能寺遇難,惠瓊幫助秀吉實現了與毛利的議和。
他一面謀求在毛利氏内部的地位,一邊向秀吉大肆獻媚。
如今,他已領有安藝六萬石的安國寺,同時,又身兼京都東福寺住持,口中頌着佛經,打着慈悲為懷的幌子,不斷幹預軍政,且自诩為明世事者。
面對三成咄咄逼人的鋒芒,安國寺惠瓊道:“老衲猜到,大人是想讓毛利大人出陣吧。
”他來了個先發制人,輕笑不止。
三成繼續道:“大師可是中國地區武田一族宗主啊。
” “不錯,老僧雖為武田後裔,但已身歸佛門,老衲如今乃安國寺、東福寺住持。
” “哈哈,這些三成已知。
天文十年三月,武田兵部大輔光廣公遭武将陶晴賢和毛利元就進攻,在金山城白盡而亡。
大師乃光廣公之遺孤啊。
” “治部大人怎的提起了這些世俗之事?” “不知為何,便想起這些。
甲斐源氏的武田信光在承久之亂時立下軍功,被任命為安藝之守。
既出身正統,也無怪乎有那般傳言了。
” “傳言?” “安藝原本就是武田氏領地。
但輝元祖父元就公,即是大師的殺父仇人……” “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惠瓊打斷了三成,“那都是些前塵往事了,連老衲都快忘記了,大人還提這些做甚?人無論心胸有多寬廣,卻還有解不開的結。
” “大師可知最近的傳言?”三成目光如劍,“傳言道,大師為了報仇,特意把輝元拉到我這一邊,便是想讓毛利一族自取滅亡。
” 他壓低聲音,觀察着惠瓊的反應。
一瞬間,安國寺的表情變得像鉛塊一樣僵硬。
三成所言太令他意外了,疑念猛烈撞擊着他的胸口。
良久,他才壓低聲音問道:“這是真的,治部大人?真沒想到。
不過,老衲乃武田光廣公遺孤,亦是不争之事。
” “這……”三成壓低聲音,看了看四周,“盡管知此乃别有用心之徒的造謠中傷,但當這些傳言傳入耳内時,三成還是禁不住大吃一驚。
” “大人究竟從何人口中聽到這些謠言?” “大師自可不必問了。
這定是毛利氏人編造的,輝元亦才對出征之事猶豫不決,隻是也不能斷定。
不過,事情若真如此,大師和三成的處境就有些不妙了。
” “難道真會有這般謠言?” “肯定有!大師您想,都傳到三成耳内了,必是無疑。
”三成不動聲色,又念叨了一遍,向前靠了靠,“這些傳言的可怕之處,大師想必也很清楚。
” “老衲怎會不清?真是無比惡毒的中傷!” “是啊。
并且,若輝元繼續猶豫不決,局勢必然會對我們愈發不利。
另,若我們因此敗北,說不定還會傳出更加離譜的謠言:你看,安國寺早就想和毛利氏同歸于盡了。
” 安國寺閉上眼睛。
他并未發現此乃三成的“秘計”。
事情太意外了,他毫無防備地中了三成圈套。
看到安國寺已然中計,三成壓低嗓門:“一旦這傳言流傳開去,世人自會嘲笑大師乃挾國事報私仇之徒。
這些傳言不但會毀大師一生清譽,三成必也會被卷進滔滔巨浪,世人定會罵三成乃滿足自己野心的無恥小人。
” “那麼,大人的意思是……” “要想消滅這些傳言,還真相于天下,隻有一個辦法,便是讓毛利出征,把先機掌握在我們手裡……” 此時的安國寺連眼睛都不想睜開了。
其實,不用三成說,他已早就計算好了。
隻是,他萬萬沒有料到,一旦戰敗,自己竟然會被評論成這般,他禁不住憤然道:“居然有人向中納言進這等讒言。
” “當然,我想輝元也不會相信那些事。
但一旦敗北,卻由不得人不信。
怎樣,大師,為了辟謠,有無促使輝元痛下決心的辦法?隻要讓輝元率領
也即是說,太閣還在凄慘落魄四處流浪時,他就已預料到太閣的前程了。
他比已故太閣尚小三歲,早年所雲純是信口開河。
事實上,他并不是一個一心向佛的僧人。
他野心勃勃,甚至讓黑田如水都穿上了法衣。
“信長的時代頂多堅持三五年。
天下大權明年就回歸朝廷了。
其後,國家又将破散,重整河山的大業,非藤吉郎莫屬……” 這是信長流放足利義昭時,進京的惠瓊家書的一節。
從那個時候起,惠瓊就密切關注着普天之下,誰将執牛耳。
後來,信長在本能寺遇難,惠瓊幫助秀吉實現了與毛利的議和。
他一面謀求在毛利氏内部的地位,一邊向秀吉大肆獻媚。
如今,他已領有安藝六萬石的安國寺,同時,又身兼京都東福寺住持,口中頌着佛經,打着慈悲為懷的幌子,不斷幹預軍政,且自诩為明世事者。
面對三成咄咄逼人的鋒芒,安國寺惠瓊道:“老衲猜到,大人是想讓毛利大人出陣吧。
”他來了個先發制人,輕笑不止。
三成繼續道:“大師可是中國地區武田一族宗主啊。
” “不錯,老僧雖為武田後裔,但已身歸佛門,老衲如今乃安國寺、東福寺住持。
” “哈哈,這些三成已知。
天文十年三月,武田兵部大輔光廣公遭武将陶晴賢和毛利元就進攻,在金山城白盡而亡。
大師乃光廣公之遺孤啊。
” “治部大人怎的提起了這些世俗之事?” “不知為何,便想起這些。
甲斐源氏的武田信光在承久之亂時立下軍功,被任命為安藝之守。
既出身正統,也無怪乎有那般傳言了。
” “傳言?” “安藝原本就是武田氏領地。
但輝元祖父元就公,即是大師的殺父仇人……” “不提也罷不提也罷。
”惠瓊打斷了三成,“那都是些前塵往事了,連老衲都快忘記了,大人還提這些做甚?人無論心胸有多寬廣,卻還有解不開的結。
” “大師可知最近的傳言?”三成目光如劍,“傳言道,大師為了報仇,特意把輝元拉到我這一邊,便是想讓毛利一族自取滅亡。
” 他壓低聲音,觀察着惠瓊的反應。
一瞬間,安國寺的表情變得像鉛塊一樣僵硬。
三成所言太令他意外了,疑念猛烈撞擊着他的胸口。
良久,他才壓低聲音問道:“這是真的,治部大人?真沒想到。
不過,老衲乃武田光廣公遺孤,亦是不争之事。
” “這……”三成壓低聲音,看了看四周,“盡管知此乃别有用心之徒的造謠中傷,但當這些傳言傳入耳内時,三成還是禁不住大吃一驚。
” “大人究竟從何人口中聽到這些謠言?” “大師自可不必問了。
這定是毛利氏人編造的,輝元亦才對出征之事猶豫不決,隻是也不能斷定。
不過,事情若真如此,大師和三成的處境就有些不妙了。
” “難道真會有這般謠言?” “肯定有!大師您想,都傳到三成耳内了,必是無疑。
”三成不動聲色,又念叨了一遍,向前靠了靠,“這些傳言的可怕之處,大師想必也很清楚。
” “老衲怎會不清?真是無比惡毒的中傷!” “是啊。
并且,若輝元繼續猶豫不決,局勢必然會對我們愈發不利。
另,若我們因此敗北,說不定還會傳出更加離譜的謠言:你看,安國寺早就想和毛利氏同歸于盡了。
” 安國寺閉上眼睛。
他并未發現此乃三成的“秘計”。
事情太意外了,他毫無防備地中了三成圈套。
看到安國寺已然中計,三成壓低嗓門:“一旦這傳言流傳開去,世人自會嘲笑大師乃挾國事報私仇之徒。
這些傳言不但會毀大師一生清譽,三成必也會被卷進滔滔巨浪,世人定會罵三成乃滿足自己野心的無恥小人。
” “那麼,大人的意思是……” “要想消滅這些傳言,還真相于天下,隻有一個辦法,便是讓毛利出征,把先機掌握在我們手裡……” 此時的安國寺連眼睛都不想睜開了。
其實,不用三成說,他已早就計算好了。
隻是,他萬萬沒有料到,一旦戰敗,自己竟然會被評論成這般,他禁不住憤然道:“居然有人向中納言進這等讒言。
” “當然,我想輝元也不會相信那些事。
但一旦敗北,卻由不得人不信。
怎樣,大師,為了辟謠,有無促使輝元痛下決心的辦法?隻要讓輝元率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