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聲東擊西
關燈
小
中
大
一句,一臉嚴肅靠到扶幾上,“征西大帥是為父。
但當景勝發現我西上之後,定會動兵。
即使景勝不動,一直與三成暗通款曲的直江兼續也不會坐視不理。
這樣一來,佐竹義宣也會随風動起來。
那麼,你覺得能夠完全壓制這些對手的還有誰,秀康?” 秀康不禁狼狽起來。
留下來壓制上杉,一般人還真的無法勝任。
若是用一将來統率全軍,此人不是自己就該是秀忠,此外再無别人……秀康正想到此,又聽家康平靜道:“我不能留下來。
你别怪我發牢騷,我又想起你的長兄信康。
若是信康還活着,此種時候,他自會為我牢牢壓住陣腳,讓我毫無後顧之憂。
秀忠和我一起西上,人們自會說,家康父子來了,這會大大鼓舞士氣。
但秀忠現在力量不足,實戰經驗亦不足,景勝和直江山城斷不會把他放在眼裡。
” “父親大人!” “你莫要急,你必須考慮清楚。
此人須要有足夠的威嚴,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與敵人一決雌雄。
有這樣的一個人駐在此處,景勝的鬥志便會大打折扣。
景勝原本就無多大野心,不會像石田那樣觊觎天下,他亦不會主動前來挑釁。
” “但是……” “懷有野心的不是景勝,而是直江山城。
但這種野心也是鼠目寸光,隻是為了個人的盤算。
家中有人反對,他就不能強行起兵。
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我方留守主帥人選。
主帥是一員猛将,上杉便絕不敢在我西返時打江戶的主意。
在此期間,我便會完成征西大業,再揮師東下。
” 秀康正要插話,家康又輕輕止住他:“因此,你最好給景勝修書一封。
就說,盡管秀康年輕,但也是太閣與家康之子,決心代替父親随時恭候大駕雲雲。
在敵人渡過鬼怒川之前,要按兵不動,嚴密監視敵軍動靜。
敵人自誇武力天下第一,不敢丢失顔面,所以他們十有八九不會輕動。
但一旦我軍主帥被他們看扁,情況就截然不同。
石田必然努力煽功他們起兵,他們起兵,西軍也會振奮起來。
如此一來,局勢就大變了。
如此重要的職責,究竟讓誰來擔當為好?” 秀康死死盯着父親,敬服不已——父親早已下決心讓他留守江戶了。
他大聲道:“父親大人,秀康願意留在這裡。
秀康在,便定會擋住景勝!” “這方是孝順兒子。
”家康發紅的眼裡噙滿淚水。
雖然嘴上說滿不在乎,真正要阻擋上杉氏的進攻,卻是命懸一線,家康對此再清楚不過。
戰争千變萬化,就連家康自己,生死都難以預料。
“流眼淚會影響士氣。
”盡管也在自責,他心中的擔憂卻怎麼也控制不住。
戰争的罪孽總是不能消除,給衆生帶來無窮的災難,自己和兒子也要涉險,他隻盼總有一天能苦盡甘來…… “看來還是你明白為父。
”盡管嘴上鼓動着秀康,可家康心裡卻很是悲涼。
他一生經曆過無數悲歡離合,但仍不由自主落下淚來。
戰事與死亡總是拴在一起。
即使秀康能夠活下來,家康也未必就能保證一切安泰。
年輕的秀康無法理解的恐怖與感慨,在家康心裡翻湧,本多正信也在一旁簌簌落淚。
“這才像我兒。
這是一場關乎天下能否太平的戰事!你是統帥,好樣的!” “明白。
能得父親另眼相看,孩兒很是高興。
”年輕氣盛的秀康現在還體會不到生命的殘酷。
“佐渡,把那套盔甲給秀康。
” 正信忙催促闆坂蔔齋把裝盔甲的箱子從庫中搬了來。
“秀康,這身盔甲就給你了。
這是為父從年輕時一直穿用的盔甲,迄今為止還沒有穿着它吃過一次敗仗,它是幸運之甲。
你穿上它指揮三軍吧。
記住,萬不可輕舉妄動。
但敵人若渡過了鬼怒川,就絕不要輕饒了他們!好生把我的囑托記在心上。
” 秀康呵呵笑了。
對他來說,比起肩上的重擔,他對父親的盔甲更在意。
父親連盔甲都準備好了,嘴上卻還說着“究竟留下誰好”,真是可笑。
秀康笑道:“多謝父親大人,孩兒收下了。
” 退回到走廊,正信還在勸說秀康:西軍乃烏合之衆,上杉才是強敵…… “我知道。
我怎麼會讓景勝那厮看扁?景勝膽敢越過鬼怒川,我便讓他片甲無歸!有此氣概,景勝敢不撤兵?他一旦撤兵,我就一舉殲擊他們。
”秀康昂然道。
宇都宮本城由秀康和蒲生秀行守衛,二道城由老練的小笠原秀政負責,三道城由裡見又康把守,兵力合約兩萬。
東面的防守就此決定下來。
剩下的就隻是豐臣舊将何時拔營了。
家康把時間定于七月二十八午時。
在此之前,隻讓将領們在小山最後一次碰頭,之後直接西上。
慶長五年七月二十八,從早晨起就下起了大雨。
大雨之中,人們再次聚集到小山。
由于各部已先行出發,冒雨集中到此處的人隻有那些馬前護衛。
以福島正則為首,池田輝政、淺野幸長等人隻持長槍一柄,随身印籠一兩個,外加步卒十餘人,均是輕裝上陣。
顯然,這次的會也無甚大事可議。
衆人隻是互相打個照面,照先前誓言,回到自己居城,為迎接家康作準備即可。
家康當然沿着東海道前行,秀忠則順着東山道前進,至于正準備東進的前田利長,家康則令其停止向會津進發:隻是邊打擊沿途西軍,邊到美濃、尾張會合。
另,家康命水野勝重先返回刈谷城繼承家業,之後,再在西三河至東尾張、伊勢一帶巡視,密切監視伊勢、伊賀諸城主動向,一旦發現形勢不對,就立刻密令柳生宗嚴之子宗矩返回鄉裡,相機行事。
西征的準備已一切完畢,可家康卻遲遲不從小山出發。
大雨一直從二十八日下到二十九日,諸将隻好各自踩着泥濘回去。
平靜地送諸将回去之後,家康又認真地關注起景勝,不,更确切地說,是觀察起直江兼續和佐竹義宣的動靜來。
盡管早已布置好對付二人的一切,但他們是否會提早讓此次的騷動擴大,關系甚大。
到八月初四晨,家康方從小山出發,乘小船逆古河而上,讓人把栗橋切斷之後,直奔江戶,随行隻五六艘小船。
但當景勝發現我西上之後,定會動兵。
即使景勝不動,一直與三成暗通款曲的直江兼續也不會坐視不理。
這樣一來,佐竹義宣也會随風動起來。
那麼,你覺得能夠完全壓制這些對手的還有誰,秀康?” 秀康不禁狼狽起來。
留下來壓制上杉,一般人還真的無法勝任。
若是用一将來統率全軍,此人不是自己就該是秀忠,此外再無别人……秀康正想到此,又聽家康平靜道:“我不能留下來。
你别怪我發牢騷,我又想起你的長兄信康。
若是信康還活着,此種時候,他自會為我牢牢壓住陣腳,讓我毫無後顧之憂。
秀忠和我一起西上,人們自會說,家康父子來了,這會大大鼓舞士氣。
但秀忠現在力量不足,實戰經驗亦不足,景勝和直江山城斷不會把他放在眼裡。
” “父親大人!” “你莫要急,你必須考慮清楚。
此人須要有足夠的威嚴,無論什麼時候都可以與敵人一決雌雄。
有這樣的一個人駐在此處,景勝的鬥志便會大打折扣。
景勝原本就無多大野心,不會像石田那樣觊觎天下,他亦不會主動前來挑釁。
” “但是……” “懷有野心的不是景勝,而是直江山城。
但這種野心也是鼠目寸光,隻是為了個人的盤算。
家中有人反對,他就不能強行起兵。
因此,問題的關鍵在于我方留守主帥人選。
主帥是一員猛将,上杉便絕不敢在我西返時打江戶的主意。
在此期間,我便會完成征西大業,再揮師東下。
” 秀康正要插話,家康又輕輕止住他:“因此,你最好給景勝修書一封。
就說,盡管秀康年輕,但也是太閣與家康之子,決心代替父親随時恭候大駕雲雲。
在敵人渡過鬼怒川之前,要按兵不動,嚴密監視敵軍動靜。
敵人自誇武力天下第一,不敢丢失顔面,所以他們十有八九不會輕動。
但一旦我軍主帥被他們看扁,情況就截然不同。
石田必然努力煽功他們起兵,他們起兵,西軍也會振奮起來。
如此一來,局勢就大變了。
如此重要的職責,究竟讓誰來擔當為好?” 秀康死死盯着父親,敬服不已——父親早已下決心讓他留守江戶了。
他大聲道:“父親大人,秀康願意留在這裡。
秀康在,便定會擋住景勝!” “這方是孝順兒子。
”家康發紅的眼裡噙滿淚水。
雖然嘴上說滿不在乎,真正要阻擋上杉氏的進攻,卻是命懸一線,家康對此再清楚不過。
戰争千變萬化,就連家康自己,生死都難以預料。
“流眼淚會影響士氣。
”盡管也在自責,他心中的擔憂卻怎麼也控制不住。
戰争的罪孽總是不能消除,給衆生帶來無窮的災難,自己和兒子也要涉險,他隻盼總有一天能苦盡甘來…… “看來還是你明白為父。
”盡管嘴上鼓動着秀康,可家康心裡卻很是悲涼。
他一生經曆過無數悲歡離合,但仍不由自主落下淚來。
戰事與死亡總是拴在一起。
即使秀康能夠活下來,家康也未必就能保證一切安泰。
年輕的秀康無法理解的恐怖與感慨,在家康心裡翻湧,本多正信也在一旁簌簌落淚。
“這才像我兒。
這是一場關乎天下能否太平的戰事!你是統帥,好樣的!” “明白。
能得父親另眼相看,孩兒很是高興。
”年輕氣盛的秀康現在還體會不到生命的殘酷。
“佐渡,把那套盔甲給秀康。
” 正信忙催促闆坂蔔齋把裝盔甲的箱子從庫中搬了來。
“秀康,這身盔甲就給你了。
這是為父從年輕時一直穿用的盔甲,迄今為止還沒有穿着它吃過一次敗仗,它是幸運之甲。
你穿上它指揮三軍吧。
記住,萬不可輕舉妄動。
但敵人若渡過了鬼怒川,就絕不要輕饒了他們!好生把我的囑托記在心上。
” 秀康呵呵笑了。
對他來說,比起肩上的重擔,他對父親的盔甲更在意。
父親連盔甲都準備好了,嘴上卻還說着“究竟留下誰好”,真是可笑。
秀康笑道:“多謝父親大人,孩兒收下了。
” 退回到走廊,正信還在勸說秀康:西軍乃烏合之衆,上杉才是強敵…… “我知道。
我怎麼會讓景勝那厮看扁?景勝膽敢越過鬼怒川,我便讓他片甲無歸!有此氣概,景勝敢不撤兵?他一旦撤兵,我就一舉殲擊他們。
”秀康昂然道。
宇都宮本城由秀康和蒲生秀行守衛,二道城由老練的小笠原秀政負責,三道城由裡見又康把守,兵力合約兩萬。
東面的防守就此決定下來。
剩下的就隻是豐臣舊将何時拔營了。
家康把時間定于七月二十八午時。
在此之前,隻讓将領們在小山最後一次碰頭,之後直接西上。
慶長五年七月二十八,從早晨起就下起了大雨。
大雨之中,人們再次聚集到小山。
由于各部已先行出發,冒雨集中到此處的人隻有那些馬前護衛。
以福島正則為首,池田輝政、淺野幸長等人隻持長槍一柄,随身印籠一兩個,外加步卒十餘人,均是輕裝上陣。
顯然,這次的會也無甚大事可議。
衆人隻是互相打個照面,照先前誓言,回到自己居城,為迎接家康作準備即可。
家康當然沿着東海道前行,秀忠則順着東山道前進,至于正準備東進的前田利長,家康則令其停止向會津進發:隻是邊打擊沿途西軍,邊到美濃、尾張會合。
另,家康命水野勝重先返回刈谷城繼承家業,之後,再在西三河至東尾張、伊勢一帶巡視,密切監視伊勢、伊賀諸城主動向,一旦發現形勢不對,就立刻密令柳生宗嚴之子宗矩返回鄉裡,相機行事。
西征的準備已一切完畢,可家康卻遲遲不從小山出發。
大雨一直從二十八日下到二十九日,諸将隻好各自踩着泥濘回去。
平靜地送諸将回去之後,家康又認真地關注起景勝,不,更确切地說,是觀察起直江兼續和佐竹義宣的動靜來。
盡管早已布置好對付二人的一切,但他們是否會提早讓此次的騷動擴大,關系甚大。
到八月初四晨,家康方從小山出發,乘小船逆古河而上,讓人把栗橋切斷之後,直奔江戶,随行隻五六艘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