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血戰伏見
關燈
小
中
大
對于石田三成來說,要想挽回頹勢,隻能進攻伏見。
但若是攻城,最好的辦法便是讓守城方主動放棄,不戰而勝。
因為一旦攻起城來,無論多小的城池,也極有可能付出相當的傷亡,傷亡大了,就極可能讓好不容易召集起來的西軍崩潰。
怎麼說,伏見也是已故太閣生前傾注心血建造的稀世城池。
即使守城人數不多,但他們若誓與城池共存亡,也非那般容易就能拿下。
正因如此,一開始時,三成把所有誘餌都抛了出去,力圖說服鳥居元忠投降。
為達到目的,他真是想盡辦法。
若讓上杉與東征的家康盡快發生一場激戰,這樣一來,消息閉塞的元忠就會着急起來。
“趕快帶領人馬出城,我們絕不會在背後追擊,趕緊東去與内府會師。
”如此一煽動,有勇無謀、一直惦念主君的鳥居元忠就會應道:“多謝!大人的恩情,元忠不會忘記。
”自會向東面疾馳而去。
這原本是三成的如意算盤,可是,會津方面的形勢沒有任何進展。
德川家康不急于進攻,上杉方面也不主動出手。
這樣一來,為了鼓舞士氣,三成就不得不包圍伏見城。
而一旦圍城,元忠等人的鬥志自會高漲。
圍城真是迫不得已! 在使者受拒,兵圍伏見之後,三成依然沒有放棄。
一旦雙方交戰,智慧有餘、作戰經驗不足的治部少輔卻也無計可施。
而一旦各類風言風語傳揚開來,他恐要乖乖交出指揮大權。
為了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三成當然不會忘了城裡的木下勝俊。
他并非想讓勝俊說服元忠。
隻要勝俊在城裡,高台院就不會坐視不管。
勝俊親弟小早川秀秋已加入攻城部隊。
秀秋當然不忍進攻親兄,他定會去請教高台院,随後便可借高台院之口勸元忠出城。
可十九日,木下勝俊居然出了城,這更讓三成急火攻心。
既然已把城圍了,即使沒有了勝俊,也總不至于就撤兵——石田三成隻好攻城。
既然必須要發起進攻,一旦耽誤了時日,形勢恐大為不妙。
鳥居元忠定會一邊死守城池,一邊等待家康援軍。
其實,元忠隻是遵家康命令,想通過抵抗挫敗西軍士氣。
他認為,一旦三成心生畏懼,自會陣腳大亂。
西軍若在伏見得手之前就得知家康回師,士衆必夜不能寐。
“我們對鳥居已仁至又盡。
并且,若讓大坂附近留有敵軍,有損少君威嚴。
長此以往,也會妨礙東西交通,不如一鼓作氣拿下伏見,随後向美濃、尾張挺進。
”三成被迫下令。
于是,慶長五年七月十九,攻城戰開打。
炮火不斷傾向伏見城,城内也不時予以回擊。
到二十五日,伏見城内靜悄悄一片,城池的陷落仿佛隻是遲早問題了,西軍卻越發焦急起來。
除了南大門,所有地方都加以重重包圍。
在二十四日,宇喜多秀家親自指揮攻城。
東邊是秀家,東北為小早川秀秋,西北面島津義弘,西面毛利,吉川廣家、鍋島勝茂、長曾我部盛親、小西行長、毛利秀包、安國寺惠瓊等人也陸續就位,縮緊包圍圈。
圍城部衆總數已達四萬。
此時,交戰雙方早已忘記當初已故太閣在建此城時花費了多少人力,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智慧,耗費了多少财富!這座象征蓋世英雄豐臣秀吉偉業的伏見城,如今卻成了殺戮的修羅場!雙方無冤無仇,但此時全然成了隻知破壞和屠殺的瘋子。
二十五日,總攻命令下達,呐喊聲中,這座豐臣秀吉曾苦心經營的城池陷入了火箭、火槍和長矛的攻擊之中,那聲音驚天動地,時刻不休。
守城官兵躲在堡壘、炮樓、城牆等地,以弓箭、槍炮奮勇回擊,敵進則退,敵退則休,絲毫不敢懈怠。
二十九日下午,在此之前,一直派陣代監督攻城的石田三成終于忍耐不住,在從佐和山回大坂途中來到了伏見。
他立刻騎馬巡視了一圈。
攻城部隊全力以赴,但因守城士衆已誓與城池同歸于盡,他亦無力改變慘烈的現狀。
當初做監軍攻打朝鮮時,三成曾軍法嚴厲,因此令衆将士大為反感,現在他卻根本不敢如當初般斥責衆人。
三成停在松苑的護城河外沉思起來:既不能截斷對方糧道,也無法實施水攻。
長此下去,即使進攻一月,伏見城也照樣紋絲不動。
世上還有比不怕死的人更難對付的嗎?而且,守城的幾乎都是自幼追随家康之人,他們的妻小也不在這裡。
衆人隻要協心死守,豈非固若金湯? 究竟重點攻擊何處為好呢?城内早就有防備,無論從何處進攻,都會被當場擊退。
若不計傷亡,采用人海戰術,守城方或許會放棄。
但是,這種傷亡有誰願意接受?況且,大軍壓境,城内衆人卻毫不畏懼。
盡管大坂城内有毛利輝元坐鎮,可無一人會認為輝元願作這種犧牲,而秀賴不過一介傀儡。
三成緊盯着松苑的箭樓,冥思苦想良久,将信使叫到跟前:“趕緊到長束正家陣中去一趟,甲賀衆中一個叫鹈飼藤助的人當在陣代百五兵衛處,讓他趕緊來。
” “是。
” “五兵衛不在的話,讓别人帶來也行。
你再問問他,有無與城中的甲賀衆交好的,有的話一并帶來。
” “遵命!”使者答應一聲,飛馳而去。
三成仍緊盯着伏見城,眼前的這座城裡還留有他的府邸。
此時,駒井伊之助正住在那裡。
“伴五兵衛大人
但若是攻城,最好的辦法便是讓守城方主動放棄,不戰而勝。
因為一旦攻起城來,無論多小的城池,也極有可能付出相當的傷亡,傷亡大了,就極可能讓好不容易召集起來的西軍崩潰。
怎麼說,伏見也是已故太閣生前傾注心血建造的稀世城池。
即使守城人數不多,但他們若誓與城池共存亡,也非那般容易就能拿下。
正因如此,一開始時,三成把所有誘餌都抛了出去,力圖說服鳥居元忠投降。
為達到目的,他真是想盡辦法。
若讓上杉與東征的家康盡快發生一場激戰,這樣一來,消息閉塞的元忠就會着急起來。
“趕快帶領人馬出城,我們絕不會在背後追擊,趕緊東去與内府會師。
”如此一煽動,有勇無謀、一直惦念主君的鳥居元忠就會應道:“多謝!大人的恩情,元忠不會忘記。
”自會向東面疾馳而去。
這原本是三成的如意算盤,可是,會津方面的形勢沒有任何進展。
德川家康不急于進攻,上杉方面也不主動出手。
這樣一來,為了鼓舞士氣,三成就不得不包圍伏見城。
而一旦圍城,元忠等人的鬥志自會高漲。
圍城真是迫不得已! 在使者受拒,兵圍伏見之後,三成依然沒有放棄。
一旦雙方交戰,智慧有餘、作戰經驗不足的治部少輔卻也無計可施。
而一旦各類風言風語傳揚開來,他恐要乖乖交出指揮大權。
為了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三成當然不會忘了城裡的木下勝俊。
他并非想讓勝俊說服元忠。
隻要勝俊在城裡,高台院就不會坐視不管。
勝俊親弟小早川秀秋已加入攻城部隊。
秀秋當然不忍進攻親兄,他定會去請教高台院,随後便可借高台院之口勸元忠出城。
可十九日,木下勝俊居然出了城,這更讓三成急火攻心。
既然已把城圍了,即使沒有了勝俊,也總不至于就撤兵——石田三成隻好攻城。
既然必須要發起進攻,一旦耽誤了時日,形勢恐大為不妙。
鳥居元忠定會一邊死守城池,一邊等待家康援軍。
其實,元忠隻是遵家康命令,想通過抵抗挫敗西軍士氣。
他認為,一旦三成心生畏懼,自會陣腳大亂。
西軍若在伏見得手之前就得知家康回師,士衆必夜不能寐。
“我們對鳥居已仁至又盡。
并且,若讓大坂附近留有敵軍,有損少君威嚴。
長此以往,也會妨礙東西交通,不如一鼓作氣拿下伏見,随後向美濃、尾張挺進。
”三成被迫下令。
于是,慶長五年七月十九,攻城戰開打。
炮火不斷傾向伏見城,城内也不時予以回擊。
到二十五日,伏見城内靜悄悄一片,城池的陷落仿佛隻是遲早問題了,西軍卻越發焦急起來。
除了南大門,所有地方都加以重重包圍。
在二十四日,宇喜多秀家親自指揮攻城。
東邊是秀家,東北為小早川秀秋,西北面島津義弘,西面毛利,吉川廣家、鍋島勝茂、長曾我部盛親、小西行長、毛利秀包、安國寺惠瓊等人也陸續就位,縮緊包圍圈。
圍城部衆總數已達四萬。
此時,交戰雙方早已忘記當初已故太閣在建此城時花費了多少人力,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智慧,耗費了多少财富!這座象征蓋世英雄豐臣秀吉偉業的伏見城,如今卻成了殺戮的修羅場!雙方無冤無仇,但此時全然成了隻知破壞和屠殺的瘋子。
二十五日,總攻命令下達,呐喊聲中,這座豐臣秀吉曾苦心經營的城池陷入了火箭、火槍和長矛的攻擊之中,那聲音驚天動地,時刻不休。
守城官兵躲在堡壘、炮樓、城牆等地,以弓箭、槍炮奮勇回擊,敵進則退,敵退則休,絲毫不敢懈怠。
二十九日下午,在此之前,一直派陣代監督攻城的石田三成終于忍耐不住,在從佐和山回大坂途中來到了伏見。
他立刻騎馬巡視了一圈。
攻城部隊全力以赴,但因守城士衆已誓與城池同歸于盡,他亦無力改變慘烈的現狀。
當初做監軍攻打朝鮮時,三成曾軍法嚴厲,因此令衆将士大為反感,現在他卻根本不敢如當初般斥責衆人。
三成停在松苑的護城河外沉思起來:既不能截斷對方糧道,也無法實施水攻。
長此下去,即使進攻一月,伏見城也照樣紋絲不動。
世上還有比不怕死的人更難對付的嗎?而且,守城的幾乎都是自幼追随家康之人,他們的妻小也不在這裡。
衆人隻要協心死守,豈非固若金湯? 究竟重點攻擊何處為好呢?城内早就有防備,無論從何處進攻,都會被當場擊退。
若不計傷亡,采用人海戰術,守城方或許會放棄。
但是,這種傷亡有誰願意接受?況且,大軍壓境,城内衆人卻毫不畏懼。
盡管大坂城内有毛利輝元坐鎮,可無一人會認為輝元願作這種犧牲,而秀賴不過一介傀儡。
三成緊盯着松苑的箭樓,冥思苦想良久,将信使叫到跟前:“趕緊到長束正家陣中去一趟,甲賀衆中一個叫鹈飼藤助的人當在陣代百五兵衛處,讓他趕緊來。
” “是。
” “五兵衛不在的話,讓别人帶來也行。
你再問問他,有無與城中的甲賀衆交好的,有的話一并帶來。
” “遵命!”使者答應一聲,飛馳而去。
三成仍緊盯着伏見城,眼前的這座城裡還留有他的府邸。
此時,駒井伊之助正住在那裡。
“伴五兵衛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