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佛心入塵
關燈
小
中
大
你明說:刑部大人說了,既已把事情跟你挑明,就由不得你了。
若你不答應,我隻好除掉你。
你休怪我不講情面。
雖說吉川廣家不答應,但大師卻能說動毛利大人。
内府欺少君年幼無知,橫行霸道,若我等坐視不理,不日他就會踏毀豐臣氏,自己坐掌天下。
我們舉事,乃是大義讨伐奸佞之舉,還懼怕違背天道?你究竟要怎的?” 惠瓊張開已掉了幾顆牙的嘴,笑了,“治部大人,您要說的隻有這些?” “你是何意?” “老衲的意思,是說此次若無身為大老的毛利大人相助,大人恐怕師出無名。
” “因此,我才來問你。
” “說來真是奇緣,太閣大人進攻中國地區時,老衲就擔起調解毛利氏與豐臣氏的重任。
” “這些事我知,用不着重複!” “為了兩家,惠瓊在所不辭。
隻是一旦加盟治部大人一方,恐有把毛利氏拖入險境之虞,遺臭萬年,老衲的意思,想必大人明白了。
既然是為‘又’起兵,盟主就不當是治部大人。
” 三成甚是不快:“好,我擁戴輝元為主帥,這樣,你便答應了?” “其實老衲不想逼迫治部大人。
但若誰為主帥都不清楚,這樣的軍隊,人馬再多也是烏合之衆。
無論是宇喜多秀家,還是島津一族、長曾我部、小西、石田和大谷等,都要服從毛利……否則這就稱不上是義舉,也就不能一呼百應。
”說畢,惠瓊眯起眼,悠然搖起扇來。
三成忽然感到不可思議。
雖然衆人口口聲聲是“為了豐臣氏,為了少君”,可實際上沒有一人真心實意。
家康當然不會,可毛利和大谷,以及三成本人,不也各懷鬼胎嗎? “明白。
”三成想及此,臉上堆笑。
“為了少君,為了大義,為了師出有名,看來我不得不答應你。
”惠瓊道。
三成諷道:“若對毛利氏沒有好處,你斷不會加盟。
” 誰知惠瓊竟毫不在乎,立刻尖銳地反擊道:“什麼為了豐臣氏,為了大義,全是粉飾之辭,當然,這些粉飾并非全無用處。
為了赢得世人支持,其非常必要,也是有力武器。
但僅有這個卻無法打仗。
這雖難聽,可剝掉虛僞的外衣,全盤考慮,方是成就大業前極為重要的一步。
” “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不是想說,除掉虛僞的外衣,剩下的就隻有三成的野心了?” “老衲并不這麼認為。
治部大人是想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下,解決與内府的個人恩怨,大谷刑部則是想返還治部大人的恩情。
内府早就料到您要舉事了,他認為這并無不利,因為他可以借此掌握天下。
在此形勢下,毛利氏是絕不會相信徒有虛名的東西,讓己方陷進泥潭。
除非在勝利之後讓其執掌天下,就像當年鐮倉幕府的北條氏那樣。
沒有這般打算,毛利絕不會蹚這灘混水。
這是老衲不加粉飾之言。
” 惠瓊之奸猾在三成之上。
三成皮笑肉不笑,勉強把湧上心頭的火氣壓了下去,“真不愧是高人,此話實在無懈可擊。
你已答應與三成聯手了?” “老衲還沒聽到治部大人的答複。
” “既然要請毛利大人出山,那點事自不在話下。
” “從一開始,主帥便是中納言……” “你認為在太閣去世之後,這世上還有誰能使喚中納言?” “哈哈哈。
老衲失禮了。
但治部大人,若說這世上無人能将中納言當作屬将,未免太武斷了。
” “大師的意思是……” “唯有一個人,便是内府。
故,沒有非同尋常的決心,毛利絕不會輕易起事。
” “果真如此,我便當場殺掉你,剛才我已說了。
” “究竟是被你斬殺了好,還是在無益的戰事中死掉好呢?” 惠瓊臉上露出暖昧的笑容。
若是以前,三成早就怒起了。
惠瓊乃是他最讨厭的一類人:老奸巨猾,從不動怒,不動聲色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間。
但除他之外,世上再也無人能夠說服毛利輝元。
三成真拿他毫無辦法。
“大師認為,這場戰争必敗無疑?” “不,勝負完全取決于大人心态,”惠瓊放聲笑道,“大人不幹預軍政,傷害衆人感情,獲勝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隻是萬一失敗,老衲就不得不承擔罪責,才故意與大人說了這麼多,以試探大人的忍耐之力。
” “試探我?” “哈哈哈,大人不也在考驗老衲嗎?” “你難道把我剛才的話理解為考驗?” “好了,言歸正傳。
治部大人,老衲要答複您,就必須重新披上虛僞的外衣……老衲已仔細考慮過了,大人的想法很是有些道理。
” 三成呆住。
“太閣故去,内府專橫跋扈,确讓人難以容忍。
照此下去,少君形同虛設,不日之後天下自會被他奪取。
但這次讨伐會津,他乃是受幼主之命出征,并已得到天子敕使慰問,故擅自發動偷襲,無異于謀反,必會陷我等于不義,因此,老衲才再三奉勸治部大人放棄此念。
可是治部大人根本聽不進勸告,還要逼迫老衲。
不過聽了治部大人方才一番言語,亦完全在理。
義理完全在為豐臣氏舍棄一切的治部大人一邊。
于是惠瓊不得不答應大人,請治部大人放心便是。
” 三成苦笑着歎了口氣——答應與否,根本用不着拐彎抹角,一句話就解決了! “大人,您明白老衲的意思了?” “大師答應說服中納言,不是嗎?” “老衲是迫不得已……真是有趣。
”說着,惠瓊拍拍腦袋,起身道,“那麼趕緊與刑部大人一起商議吧。
請治部大人前頭帶路。
” 至此,三成方才明白惠瓊說的“忍耐”二字,對于他是何等重要!
若你不答應,我隻好除掉你。
你休怪我不講情面。
雖說吉川廣家不答應,但大師卻能說動毛利大人。
内府欺少君年幼無知,橫行霸道,若我等坐視不理,不日他就會踏毀豐臣氏,自己坐掌天下。
我們舉事,乃是大義讨伐奸佞之舉,還懼怕違背天道?你究竟要怎的?” 惠瓊張開已掉了幾顆牙的嘴,笑了,“治部大人,您要說的隻有這些?” “你是何意?” “老衲的意思,是說此次若無身為大老的毛利大人相助,大人恐怕師出無名。
” “因此,我才來問你。
” “說來真是奇緣,太閣大人進攻中國地區時,老衲就擔起調解毛利氏與豐臣氏的重任。
” “這些事我知,用不着重複!” “為了兩家,惠瓊在所不辭。
隻是一旦加盟治部大人一方,恐有把毛利氏拖入險境之虞,遺臭萬年,老衲的意思,想必大人明白了。
既然是為‘又’起兵,盟主就不當是治部大人。
” 三成甚是不快:“好,我擁戴輝元為主帥,這樣,你便答應了?” “其實老衲不想逼迫治部大人。
但若誰為主帥都不清楚,這樣的軍隊,人馬再多也是烏合之衆。
無論是宇喜多秀家,還是島津一族、長曾我部、小西、石田和大谷等,都要服從毛利……否則這就稱不上是義舉,也就不能一呼百應。
”說畢,惠瓊眯起眼,悠然搖起扇來。
三成忽然感到不可思議。
雖然衆人口口聲聲是“為了豐臣氏,為了少君”,可實際上沒有一人真心實意。
家康當然不會,可毛利和大谷,以及三成本人,不也各懷鬼胎嗎? “明白。
”三成想及此,臉上堆笑。
“為了少君,為了大義,為了師出有名,看來我不得不答應你。
”惠瓊道。
三成諷道:“若對毛利氏沒有好處,你斷不會加盟。
” 誰知惠瓊竟毫不在乎,立刻尖銳地反擊道:“什麼為了豐臣氏,為了大義,全是粉飾之辭,當然,這些粉飾并非全無用處。
為了赢得世人支持,其非常必要,也是有力武器。
但僅有這個卻無法打仗。
這雖難聽,可剝掉虛僞的外衣,全盤考慮,方是成就大業前極為重要的一步。
” “我明白你的意思。
你是不是想說,除掉虛僞的外衣,剩下的就隻有三成的野心了?” “老衲并不這麼認為。
治部大人是想在冠冕堂皇的借口下,解決與内府的個人恩怨,大谷刑部則是想返還治部大人的恩情。
内府早就料到您要舉事了,他認為這并無不利,因為他可以借此掌握天下。
在此形勢下,毛利氏是絕不會相信徒有虛名的東西,讓己方陷進泥潭。
除非在勝利之後讓其執掌天下,就像當年鐮倉幕府的北條氏那樣。
沒有這般打算,毛利絕不會蹚這灘混水。
這是老衲不加粉飾之言。
” 惠瓊之奸猾在三成之上。
三成皮笑肉不笑,勉強把湧上心頭的火氣壓了下去,“真不愧是高人,此話實在無懈可擊。
你已答應與三成聯手了?” “老衲還沒聽到治部大人的答複。
” “既然要請毛利大人出山,那點事自不在話下。
” “從一開始,主帥便是中納言……” “你認為在太閣去世之後,這世上還有誰能使喚中納言?” “哈哈哈。
老衲失禮了。
但治部大人,若說這世上無人能将中納言當作屬将,未免太武斷了。
” “大師的意思是……” “唯有一個人,便是内府。
故,沒有非同尋常的決心,毛利絕不會輕易起事。
” “果真如此,我便當場殺掉你,剛才我已說了。
” “究竟是被你斬殺了好,還是在無益的戰事中死掉好呢?” 惠瓊臉上露出暖昧的笑容。
若是以前,三成早就怒起了。
惠瓊乃是他最讨厭的一類人:老奸巨猾,從不動怒,不動聲色玩弄他人于股掌之間。
但除他之外,世上再也無人能夠說服毛利輝元。
三成真拿他毫無辦法。
“大師認為,這場戰争必敗無疑?” “不,勝負完全取決于大人心态,”惠瓊放聲笑道,“大人不幹預軍政,傷害衆人感情,獲勝也并非完全不可能。
隻是萬一失敗,老衲就不得不承擔罪責,才故意與大人說了這麼多,以試探大人的忍耐之力。
” “試探我?” “哈哈哈,大人不也在考驗老衲嗎?” “你難道把我剛才的話理解為考驗?” “好了,言歸正傳。
治部大人,老衲要答複您,就必須重新披上虛僞的外衣……老衲已仔細考慮過了,大人的想法很是有些道理。
” 三成呆住。
“太閣故去,内府專橫跋扈,确讓人難以容忍。
照此下去,少君形同虛設,不日之後天下自會被他奪取。
但這次讨伐會津,他乃是受幼主之命出征,并已得到天子敕使慰問,故擅自發動偷襲,無異于謀反,必會陷我等于不義,因此,老衲才再三奉勸治部大人放棄此念。
可是治部大人根本聽不進勸告,還要逼迫老衲。
不過聽了治部大人方才一番言語,亦完全在理。
義理完全在為豐臣氏舍棄一切的治部大人一邊。
于是惠瓊不得不答應大人,請治部大人放心便是。
” 三成苦笑着歎了口氣——答應與否,根本用不着拐彎抹角,一句話就解決了! “大人,您明白老衲的意思了?” “大師答應說服中納言,不是嗎?” “老衲是迫不得已……真是有趣。
”說着,惠瓊拍拍腦袋,起身道,“那麼趕緊與刑部大人一起商議吧。
請治部大人前頭帶路。
” 至此,三成方才明白惠瓊說的“忍耐”二字,對于他是何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