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讨伐上杉
關燈
小
中
大
前挪挪身子。
雖說伊奈圖書是家康心腹,可如果再讓自己家臣也跟去,就再好不過了,遂道:“要攜帶内府與我等署名的诘責信函前去嗎?” “不,既已派了人,就不必前去訓斥诘問了,那樣未免不近人情。
傳我口谕,就說如今流言四起,故請景勝前來解釋。
諸位有何異議?增田派誰去為宜?” “這……河村長門守與中納言及直江山城守都有一面之交,不妨……” “那就讓他去看看。
此外,豐光寺承兌與山城守乃莫逆之交,讓他給山城守去封書函如何?這樣,真相就可大白于天下。
”家康心平氣和道。
衆所周知,在京城時,相國寺屬下小寺豐光寺承兌長老與上杉家老直江山城守相交甚深,故無人有異議。
“那就讓伊奈圖書和河村長門帶着承兌長老書函前去……就這麼定了。
”增田長盛道。
“就看他如何回複了。
”大谷吉繼亦道。
家康不動聲色點點頭。
實際上,他心中并不平靜。
比起上杉景勝,家康更關注直江兼續。
直江兼續盡管乃景勝家臣,但由于才華橫溢、性情豪爽,太閣在世,他便可與諸大名一樣面見。
他曾用名通口興六,在謙信身邊做過侍童。
謙信在世時,由于寵臣直江與兵衛信綱英年早逝,兼續入贅直江家,娶了與兵衛美貌的妻子,得以繼承直江家業,并得到重用,不僅位列上杉家老,主君景勝被轉封會津之後,他又被賜予三十萬石厚祿,成了米澤城主。
三十萬石的家臣,全天下獨一無二,可見上杉景勝對其之器重。
由于直江兼續在上杉氏舉足輕重,石田三成才頻頻派出密使與之聯絡。
而最近,上杉氏也頻頻向佐和山城派出長尾清七郎、色部主殿等辯才出衆之人。
對這一切,家康了如指掌。
因此,讓承兌給兼續修函,乃是了解上杉氏日後走向的最好辦法。
承兌從京城被召進大坂。
家康把所有的人都打發了下去,單獨與他密談了兩個多耐辰,然後把他關在一間書房内,讓他給直江兼續寫一封長函。
……此次傳書,實有不情之請。
中納言進京贻誤至今,内府疑慮匪淺,又有朝野間種種流言,方有此遣使一事。
詳情自有使者口谕,此處無須贅言。
然貧僧與施主多年至交,挂懷之事不敢稍有隐瞞。
若中納言百密一疏,思慮欠周,施主亦應勇陳己見,以釋内府之疑…… 信中既無脅迫之意,又不忘顧全大局,字裡行間情深又重,勸慰谏辭誠懇直白,實在難為了承兌。
當然,一旦讓人覺察此函乃是與家康商量後所修,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因此,承兌塗改了數遍。
“頗有謙信人道豪爽遺風,真不愧铮铮男兒……”當年深得太閣贊譽的直江山城守兼續,身上自有與石田三成相似的固執根性。
年輕時,他就與信長的蘭丸、氏鄉的名古屋山三并稱三大俊男。
今日,他已是年逾不惑、閱盡滄桑之人。
承兌煞費苦心寫完,把書函呈給家康。
他認為,這恐怕是家康向上杉家表示的最後一絲溫情,不讓家康過目,他無法安心。
書函主要内容如下: 一、在神刺原修築新城一事,若非應對不測,是否有此必要? 二、景勝若無異心,可攜誓書前來解釋。
對此事,貴方有何考慮? 三、景勝為人忠厚正直,太閣生前盛贊不已,内府甚是清楚,隻要解釋清楚,可冰釋前嫌。
四、若堀秀治說法有誤,就當主動前來辯明是非。
五、加賀前田氏,内府并未深究。
不知能否以此為鑒?此事可與增田、大谷、神原等商議。
六、請家老奉勸景勝速速進京。
七、朝野上下盛傳會津武備不同尋常。
據傳朝鮮也在加強戰備,内府已向朝鮮派出使節。
若朝鮮不肯妥協,将在來年或後年向朝鮮派遣軍隊。
内府想與景勝商議此事,故請盡快進京。
八、上杉氏興亡在此一舉,還請三思…… 家康默默讀完,卷起書函。
“如此可否?” 家康點點頭:“行文颠三倒四,不過反而表明了你的心志,真是奇妙。
大師是不是已看透了家康的心思?” “是……啊,不敢,不敢。
” “不錯,這是家康給中納言最後的機會。
大師的信已寫得頗為明白。
享受着一百二十萬石的厚祿,看到海外即将發生戰事,還不立刻趕來,那他連二三十萬石都不配!倘若所享俸祿與器量不符,便會禍害于世。
” “是。
他若還不快快進京,就真該出兵了。
” 家康一笑:“當機立斷,是掌管天下者不可或缺的法寶。
由此,中納言和兼續的器量就一目了然。
” 當伊奈圖書昭綱和增田長盛家臣河村長門守攜承兌書函從大坂出發時,已是四月初一。
表面看,河村長門守在上杉氏有親戚,更方便打聽真相,這是他被選為使者的理由。
但事實上,遠沒這麼簡單。
石田三成與直江山城守之間有密使來往,家康十分清楚,但增田長盛是否也參與了此事?讓伊奈圖書不動聲色地監視河村長門守,自然就可真相大白。
增田長盛讓家康及其心腹耿耿于懷。
在家康面前,長盛充滿凜然正氣,而他又似暗中與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等人秘密接觸。
若問他這樣做的理由,他總會回答:“為了内府,為了少君,我必須了解他們的動向。
” 但很明顯,這是他明哲保身的做法,一旦發生大事,他究竟會站在哪邊,實令人難以判斷。
“或許他本性優柔寡斷,就連自己也無法确定。
真正無可救藥。
”伊奈圖書出發時,家康隻說了這麼一句。
但隻憑這一句,圖書就知該如何做了,他是個聰明人。
二人離開大坂,晝夜兼行,于四月十三抵達會津。
見上杉景勝之前,二人受到直江山城守兼續接見,趁機把書信交給了兼續。
由于抵達會津時已是傍晚時分,伊奈圖書道:“明日再向中納言轉達内府口谕,請大人事先向中納言禀明。
”然後,便與河村長門守離開了山城守府邸。
河村長門守到親戚家中歇息,伊奈圖韋則到城内館驿住了一夜。
面對二位使者,直江兼續不動聲色,隻是淡淡道:“上杉氏有千坂景親留在大坂,二位本不必千裡迢迢趕來。
”承兌的書函他亦未當場拆
雖說伊奈圖書是家康心腹,可如果再讓自己家臣也跟去,就再好不過了,遂道:“要攜帶内府與我等署名的诘責信函前去嗎?” “不,既已派了人,就不必前去訓斥诘問了,那樣未免不近人情。
傳我口谕,就說如今流言四起,故請景勝前來解釋。
諸位有何異議?增田派誰去為宜?” “這……河村長門守與中納言及直江山城守都有一面之交,不妨……” “那就讓他去看看。
此外,豐光寺承兌與山城守乃莫逆之交,讓他給山城守去封書函如何?這樣,真相就可大白于天下。
”家康心平氣和道。
衆所周知,在京城時,相國寺屬下小寺豐光寺承兌長老與上杉家老直江山城守相交甚深,故無人有異議。
“那就讓伊奈圖書和河村長門帶着承兌長老書函前去……就這麼定了。
”增田長盛道。
“就看他如何回複了。
”大谷吉繼亦道。
家康不動聲色點點頭。
實際上,他心中并不平靜。
比起上杉景勝,家康更關注直江兼續。
直江兼續盡管乃景勝家臣,但由于才華橫溢、性情豪爽,太閣在世,他便可與諸大名一樣面見。
他曾用名通口興六,在謙信身邊做過侍童。
謙信在世時,由于寵臣直江與兵衛信綱英年早逝,兼續入贅直江家,娶了與兵衛美貌的妻子,得以繼承直江家業,并得到重用,不僅位列上杉家老,主君景勝被轉封會津之後,他又被賜予三十萬石厚祿,成了米澤城主。
三十萬石的家臣,全天下獨一無二,可見上杉景勝對其之器重。
由于直江兼續在上杉氏舉足輕重,石田三成才頻頻派出密使與之聯絡。
而最近,上杉氏也頻頻向佐和山城派出長尾清七郎、色部主殿等辯才出衆之人。
對這一切,家康了如指掌。
因此,讓承兌給兼續修函,乃是了解上杉氏日後走向的最好辦法。
承兌從京城被召進大坂。
家康把所有的人都打發了下去,單獨與他密談了兩個多耐辰,然後把他關在一間書房内,讓他給直江兼續寫一封長函。
……此次傳書,實有不情之請。
中納言進京贻誤至今,内府疑慮匪淺,又有朝野間種種流言,方有此遣使一事。
詳情自有使者口谕,此處無須贅言。
然貧僧與施主多年至交,挂懷之事不敢稍有隐瞞。
若中納言百密一疏,思慮欠周,施主亦應勇陳己見,以釋内府之疑…… 信中既無脅迫之意,又不忘顧全大局,字裡行間情深又重,勸慰谏辭誠懇直白,實在難為了承兌。
當然,一旦讓人覺察此函乃是與家康商量後所修,效果自然會大打折扣。
因此,承兌塗改了數遍。
“頗有謙信人道豪爽遺風,真不愧铮铮男兒……”當年深得太閣贊譽的直江山城守兼續,身上自有與石田三成相似的固執根性。
年輕時,他就與信長的蘭丸、氏鄉的名古屋山三并稱三大俊男。
今日,他已是年逾不惑、閱盡滄桑之人。
承兌煞費苦心寫完,把書函呈給家康。
他認為,這恐怕是家康向上杉家表示的最後一絲溫情,不讓家康過目,他無法安心。
書函主要内容如下: 一、在神刺原修築新城一事,若非應對不測,是否有此必要? 二、景勝若無異心,可攜誓書前來解釋。
對此事,貴方有何考慮? 三、景勝為人忠厚正直,太閣生前盛贊不已,内府甚是清楚,隻要解釋清楚,可冰釋前嫌。
四、若堀秀治說法有誤,就當主動前來辯明是非。
五、加賀前田氏,内府并未深究。
不知能否以此為鑒?此事可與增田、大谷、神原等商議。
六、請家老奉勸景勝速速進京。
七、朝野上下盛傳會津武備不同尋常。
據傳朝鮮也在加強戰備,内府已向朝鮮派出使節。
若朝鮮不肯妥協,将在來年或後年向朝鮮派遣軍隊。
内府想與景勝商議此事,故請盡快進京。
八、上杉氏興亡在此一舉,還請三思…… 家康默默讀完,卷起書函。
“如此可否?” 家康點點頭:“行文颠三倒四,不過反而表明了你的心志,真是奇妙。
大師是不是已看透了家康的心思?” “是……啊,不敢,不敢。
” “不錯,這是家康給中納言最後的機會。
大師的信已寫得頗為明白。
享受着一百二十萬石的厚祿,看到海外即将發生戰事,還不立刻趕來,那他連二三十萬石都不配!倘若所享俸祿與器量不符,便會禍害于世。
” “是。
他若還不快快進京,就真該出兵了。
” 家康一笑:“當機立斷,是掌管天下者不可或缺的法寶。
由此,中納言和兼續的器量就一目了然。
” 當伊奈圖書昭綱和增田長盛家臣河村長門守攜承兌書函從大坂出發時,已是四月初一。
表面看,河村長門守在上杉氏有親戚,更方便打聽真相,這是他被選為使者的理由。
但事實上,遠沒這麼簡單。
石田三成與直江山城守之間有密使來往,家康十分清楚,但增田長盛是否也參與了此事?讓伊奈圖書不動聲色地監視河村長門守,自然就可真相大白。
增田長盛讓家康及其心腹耿耿于懷。
在家康面前,長盛充滿凜然正氣,而他又似暗中與三成、宇喜多秀家、小西行長等人秘密接觸。
若問他這樣做的理由,他總會回答:“為了内府,為了少君,我必須了解他們的動向。
” 但很明顯,這是他明哲保身的做法,一旦發生大事,他究竟會站在哪邊,實令人難以判斷。
“或許他本性優柔寡斷,就連自己也無法确定。
真正無可救藥。
”伊奈圖書出發時,家康隻說了這麼一句。
但隻憑這一句,圖書就知該如何做了,他是個聰明人。
二人離開大坂,晝夜兼行,于四月十三抵達會津。
見上杉景勝之前,二人受到直江山城守兼續接見,趁機把書信交給了兼續。
由于抵達會津時已是傍晚時分,伊奈圖書道:“明日再向中納言轉達内府口谕,請大人事先向中納言禀明。
”然後,便與河村長門守離開了山城守府邸。
河村長門守到親戚家中歇息,伊奈圖韋則到城内館驿住了一夜。
面對二位使者,直江兼續不動聲色,隻是淡淡道:“上杉氏有千坂景親留在大坂,二位本不必千裡迢迢趕來。
”承兌的書函他亦未當場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