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萬雷驚落
關燈
小
中
大
這邊來。
”家康通常和人坐得甚遠,連忠輝的生母茶阿局也是遠遠地候着。
“其實,昨夜,上野介大人先你一步到了。
” 這在又有衛門預料之中,他默默無語。
“真是讓人頭疼啊。
你有什麼想法?” “将軍今日恐會派人去大久保府上搜查。
” “這麼說,将軍着惱了?” “是。
” “将軍都知道了?” “是。
故又引起了另外一個大誤會。
” “誤會,從何說起?” “将軍命大久保相模守面見,被相模守推拒了。
據在下看,自從兒子去世後,相模守身心俱疲,這已是事實。
然而将軍身邊的人不這麼看。
” “他們怎麼看?” “他們認為,相模守有反心。
” “反心?”家康聲音尖利,吓了又右衛門一跳。
然後,家康又壓低了聲音,道:“又右衛門,真讓人頭疼啊。
上野介言外之意是等我裁斷。
” “言外之意?大人的意思是……” “是在責怪我啊,我太寵信長安了。
不,因為我隻顧自己安穩,未作最後的努力,他的眼神在責備我。
” 又有衛門沉默,此事可不能随随便便作答。
家康又道:“捕役們已經去了?” “是。
長安的女婿服部正重親口說長安牟私。
” “那就沒辦法了。
不過,牟私隻是金銀方面的事吧?” “不,不僅如此。
從長安藏匿金銀的地闆下;發現了一份奇怪的聯名狀,抄本已送到了将軍手中。
” 真迹便在家康手中,宗矩雖心裡清楚,但家康什麼也沒說,他也隻能這般禀報。
家康的嘴唇果然一下子失去了血色,他似還不知有抄本一事。
他蒼白的雙唇劇烈顫抖着,臉上的表情甚是可怕。
從未見過家康這般模樣,又右衛門感到全身寒毛直堅。
過了許久,家康還是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在想些什麼,又右衛門很難猜測。
“又右衛門,”家康發呆了約莫一刻鐘,終于重新開口,聲音頗為疲憊,“是我疏忽了,被鑽了空子,我還不夠老到……” “大人……” “對于世事,我還是太松懈了,唉!這個責任不可推卸。
” 又有衛門全然不知家康究竟想說什麼,這不過幾句牢騷,但他到底打算怎麼辦,如何承擔責任? “把大久保長安的遺族抓起來,世間也會懷疑這是不是因為長安謀反?如此一來,自然激起驚濤駭浪。
” “是。
在下也這般想。
” “但若說大久保相模守有反心,就會擾亂我德川氏啊。
” “是。
” “大久保一族幾代人效忠德川。
現追随大久保者衆多,才會有他族和本多父子不和的傳言。
” 柳生又右衛門注意到家康眼中終于現出了一絲光芒,隻聽他沉聲道:“還有啊,知子莫如親,将軍已經看過聯名狀了,這必會給他心中帶去極大的震憾!” 又右衛門不言,不過他非常清楚家康這話的意思。
将軍秀忠無論何時都不會背叛父親,然而又有衛門深深懷疑,秀忠的孝行是否會被世間接受?先前,秀忠完全聽從父親吩咐,堅決支持父親,對父親的信任和感情堅如磐石,摻不進半絲懷疑。
然而,倘若他知父親的權威竟是可以動搖的,必會大感灰心。
那時,兄弟忠輝便會變成一塊巨石壓在他心上。
家康坎坷一生,怎不知人心之苦?怎不老淚縱橫? 柳生又右衛門不忍再看家康。
直到兩日前,家康還絕對想象不到,他到了這般年紀,一直尚稱安定的家族中,竟然出現如此巨大的裂縫。
“對長安的處理就聽憑将軍裁定吧。
你說呢?”家康怃然道。
“是。
不過重臣們都已知道了,是不是還有其他辦法?” “忠輝和相模守也許真會不利于将軍。
唉,處置完長安的遺族後,我欲去一趟江戶。
你說呢,又右衛門?” 柳生又右衛門平生還是首次見到這般沒了自信的家康。
又右衛門知道,最近家康特意從川越的喜多院把天海上人請來,表面說是要學習天台宗佛法,其實是為了詳細詢問幕府對皇宮應持怎樣的态度。
此時,天海已由權僧正升為正僧正,被賜予昆沙門堂,深為皇室所重。
聽取了天海的意見後,家康決定除為天皇奉上一萬石,還為後宮奉上兩千石;他還就如何永保皇基安泰,與天海進行了密談。
當時,家康定認為德川内部一切安穩,欲為國家盡最後一份力。
然而,後院卻不那般穩固。
亂世的混亂無序雖然得以克服,到了太平時代,卻會不斷滋生出新的問題,其中偌多問題僅憑家康的經驗無法處理。
但若家康尚為此感到迷茫,天下走勢将會如何? 想到這裡,柳生又右衛門感到背上生起一陣寒意。
這絕非隻是家康和秀忠的問題。
一直充任将軍老師、擔當修正之任的柳生宗矩,也遇到了莫大的難題。
“又右衛門,我好似被五柄利刃圍住了。
”家康突然道,“本以為已然天下太平了,可安安心心閉眼呢。
” “五柄利刃?” “蕭牆之禍、洋教,還有唯恐天下不亂的浪人、大坂城,最後,便是我的年紀。
” 柳生又右衛門無法回答。
他未想到,家中内亂和年齡竟讓家康如此苦澀。
“大人的意思,再年輕些的話……” “是啊!我再年輕些,大久保相模守和本多父子就不敢争鬥了。
他們二人的對立,被認為是出于将軍和忠輝不和,這種看法會不斷引起騷亂。
這些,都是因為家康老了。
這無可奈何的事實,才是亂事之源。
”家康微弱地笑笑,歎道,“人有天命,天命難違啊
”家康通常和人坐得甚遠,連忠輝的生母茶阿局也是遠遠地候着。
“其實,昨夜,上野介大人先你一步到了。
” 這在又有衛門預料之中,他默默無語。
“真是讓人頭疼啊。
你有什麼想法?” “将軍今日恐會派人去大久保府上搜查。
” “這麼說,将軍着惱了?” “是。
” “将軍都知道了?” “是。
故又引起了另外一個大誤會。
” “誤會,從何說起?” “将軍命大久保相模守面見,被相模守推拒了。
據在下看,自從兒子去世後,相模守身心俱疲,這已是事實。
然而将軍身邊的人不這麼看。
” “他們怎麼看?” “他們認為,相模守有反心。
” “反心?”家康聲音尖利,吓了又右衛門一跳。
然後,家康又壓低了聲音,道:“又右衛門,真讓人頭疼啊。
上野介言外之意是等我裁斷。
” “言外之意?大人的意思是……” “是在責怪我啊,我太寵信長安了。
不,因為我隻顧自己安穩,未作最後的努力,他的眼神在責備我。
” 又有衛門沉默,此事可不能随随便便作答。
家康又道:“捕役們已經去了?” “是。
長安的女婿服部正重親口說長安牟私。
” “那就沒辦法了。
不過,牟私隻是金銀方面的事吧?” “不,不僅如此。
從長安藏匿金銀的地闆下;發現了一份奇怪的聯名狀,抄本已送到了将軍手中。
” 真迹便在家康手中,宗矩雖心裡清楚,但家康什麼也沒說,他也隻能這般禀報。
家康的嘴唇果然一下子失去了血色,他似還不知有抄本一事。
他蒼白的雙唇劇烈顫抖着,臉上的表情甚是可怕。
從未見過家康這般模樣,又右衛門感到全身寒毛直堅。
過了許久,家康還是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他在想些什麼,又右衛門很難猜測。
“又右衛門,”家康發呆了約莫一刻鐘,終于重新開口,聲音頗為疲憊,“是我疏忽了,被鑽了空子,我還不夠老到……” “大人……” “對于世事,我還是太松懈了,唉!這個責任不可推卸。
” 又有衛門全然不知家康究竟想說什麼,這不過幾句牢騷,但他到底打算怎麼辦,如何承擔責任? “把大久保長安的遺族抓起來,世間也會懷疑這是不是因為長安謀反?如此一來,自然激起驚濤駭浪。
” “是。
在下也這般想。
” “但若說大久保相模守有反心,就會擾亂我德川氏啊。
” “是。
” “大久保一族幾代人效忠德川。
現追随大久保者衆多,才會有他族和本多父子不和的傳言。
” 柳生又右衛門注意到家康眼中終于現出了一絲光芒,隻聽他沉聲道:“還有啊,知子莫如親,将軍已經看過聯名狀了,這必會給他心中帶去極大的震憾!” 又右衛門不言,不過他非常清楚家康這話的意思。
将軍秀忠無論何時都不會背叛父親,然而又有衛門深深懷疑,秀忠的孝行是否會被世間接受?先前,秀忠完全聽從父親吩咐,堅決支持父親,對父親的信任和感情堅如磐石,摻不進半絲懷疑。
然而,倘若他知父親的權威竟是可以動搖的,必會大感灰心。
那時,兄弟忠輝便會變成一塊巨石壓在他心上。
家康坎坷一生,怎不知人心之苦?怎不老淚縱橫? 柳生又右衛門不忍再看家康。
直到兩日前,家康還絕對想象不到,他到了這般年紀,一直尚稱安定的家族中,竟然出現如此巨大的裂縫。
“對長安的處理就聽憑将軍裁定吧。
你說呢?”家康怃然道。
“是。
不過重臣們都已知道了,是不是還有其他辦法?” “忠輝和相模守也許真會不利于将軍。
唉,處置完長安的遺族後,我欲去一趟江戶。
你說呢,又右衛門?” 柳生又右衛門平生還是首次見到這般沒了自信的家康。
又右衛門知道,最近家康特意從川越的喜多院把天海上人請來,表面說是要學習天台宗佛法,其實是為了詳細詢問幕府對皇宮應持怎樣的态度。
此時,天海已由權僧正升為正僧正,被賜予昆沙門堂,深為皇室所重。
聽取了天海的意見後,家康決定除為天皇奉上一萬石,還為後宮奉上兩千石;他還就如何永保皇基安泰,與天海進行了密談。
當時,家康定認為德川内部一切安穩,欲為國家盡最後一份力。
然而,後院卻不那般穩固。
亂世的混亂無序雖然得以克服,到了太平時代,卻會不斷滋生出新的問題,其中偌多問題僅憑家康的經驗無法處理。
但若家康尚為此感到迷茫,天下走勢将會如何? 想到這裡,柳生又右衛門感到背上生起一陣寒意。
這絕非隻是家康和秀忠的問題。
一直充任将軍老師、擔當修正之任的柳生宗矩,也遇到了莫大的難題。
“又右衛門,我好似被五柄利刃圍住了。
”家康突然道,“本以為已然天下太平了,可安安心心閉眼呢。
” “五柄利刃?” “蕭牆之禍、洋教,還有唯恐天下不亂的浪人、大坂城,最後,便是我的年紀。
” 柳生又右衛門無法回答。
他未想到,家中内亂和年齡竟讓家康如此苦澀。
“大人的意思,再年輕些的話……” “是啊!我再年輕些,大久保相模守和本多父子就不敢争鬥了。
他們二人的對立,被認為是出于将軍和忠輝不和,這種看法會不斷引起騷亂。
這些,都是因為家康老了。
這無可奈何的事實,才是亂事之源。
”家康微弱地笑笑,歎道,“人有天命,天命難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