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命有反骨
關燈
小
中
大
,始終流傳于斯時的武将之間。
虎哉禅師乃一代俊才,他跟随快川和尚研習,剛滿二十歲便被稱作“少年上人”。
伊達政宗之父左京大夫輝宗在政宗剛出世,便為他起名“梵天丸”并在僧侶之中為他遍尋名師。
元龜三年,政宗六歲,虎哉禅師被招到米澤近郊的資福寺,成為政宗的授業之師。
政宗現四十六歲,和虎哉禅師之間已有了四十年的師徒之誼,此事世人盡知。
現在政宗居然要洋教士布道,這自然會成為茶前飯後之議。
有人認為,政宗是受女兒影響,有人則說是大久保忠鄰勸他信教,也有人認為,事情絕非簡單的信奉問題。
政宗這位武将比世上尋常僧侶更是虔誠,此次的目的不是為了信奉,他恐怕乃是打算利用洋教開展海外交易。
議論紛纭之際,也有人站在中間立場,兩面讨好,說政宗既可能受了忠輝夫人的影響,也可能因為大久保忠鄰和長安的勸說。
但政宗卻非這般輕易就改變信奉之人,他總忘不了“利用”二字。
然而,在這個時候,又有另外一個話題流傳開來。
索德羅将被幕府捉拿,判處死罪。
此事早就衆說紛纭了。
傳雲,索德羅自己分辯,他坐上了比斯将軍的船,一不留神導錯了航,船才觸礁而沉。
這番說辭激怒了将軍秀忠,斥索德羅為刁猾之徒。
衆人雖作了諸多努力,似毫無挽回的餘地。
故索德羅已被捉拿歸案的傳言甚嚣塵上。
流言這東西,古往今來都具有神奇的力量,有時能撩撥人心,引導議論朝着良善的方向發展,有時卻會引發難以挽回的暴亂。
一聽淺草施藥院的聖人索德羅要被抓起來,江戶的賤民們立時團團圍住了病院。
差役要來抓索德羅,必從賤民們中間通過。
這樣的騷亂絕不隻發生于淺草。
散布在全國各地的洋教信徒遙相呼應,最終恐變成比昔日的一向宗暴動還要嚴重的大騷亂。
神田的某長屋中,關原合戰的殘衆正擦着大刀蠢蠢欲動,欲趁這惡風重出江湖。
“那些浪人的事我也知道。
那幫人每日對着太陽擊掌祈禱:天下大亂,天下大亂……”這些傳言不知有多少真實成分,然而町奉行土屋權右衛門由政已為此令暗探進入鬧市,加強警備。
一日,伊達政宗來到江戶,在本城的小書院和将軍秀忠見面。
秀忠把胞弟上總介忠輝的嶽父看作父親的戰友,對他甚是尊敬,言語措辭也甚恭謹。
他甚至未讓本多佐渡守和土井利勝留在身邊,隻有柳生宗矩面朝院中的冬日枯坐。
“陸奧守大人認為索德羅翻不起大浪?” “就像他的懇求書中所寫,索德羅是因為受到比斯将軍的脅迫而屈從,僅此而已。
” “但我聽說,他還帶着比斯去拜見過大久保相模守。
” “我想,恐怕也是被迫。
” “晤。
”秀忠在言辭之間對這位獨眼武将無絲毫輕慢,卻也未流露自己的感情。
他神态冷靜,舉止得體,然而談話絕非敞開胸襟。
他把每一字每一句都在心中反複掂量咀嚼,然後繼續思量。
真是滴水不漏之人——政宗時常都有這種感覺。
“其實,最近大久保相模守一直沒來過。
” “是不是身體不适?”政宗想起來,“還是因為愛子新故,情緒低落?” “嗯,我也這般想。
聽說忠常亦是虔誠的洋教信徒。
” 政宗心中一震:将軍到底想說什麼?“聽說忠常僅三十二。
”他又把話題拉回來,“正當盛年啊,白發人送黑發人,确是難以承受之痛啊。
” “故,多要留神。
索德羅乃是洋教的人,把其他信奉都叫邪教。
”秀忠冷靜地繼續道。
“哦……哦?” “人有強有弱。
相模守若把兒子的死歸咎于信奉邪教,恐會擾亂心神。
” “恕在下失禮,但我覺得,索德羅不會朝着這種小小弱點下手。
” “哦……”秀忠微微側頭,“要是由着相模守性子下去,關于各地洋教蜂起的傳言,便會激起大浪。
若有人煽動說,連大久保相模守也支持洋教,最近才不奉公,那時當如何是好?” 伊達政宗道:“将軍就嚴令他奉公吧。
” 秀忠輕輕搖頭:“如何處置索德羅?” “想先聽聽将軍的意思。
” “其實啊,”秀忠義轉移了話題,“尾張犬山城主平岩親吉在名古屋城辭世,大禦所似有所不滿。
” “平岩大人……年事已高了吧?” “是啊,七十了。
” “即使壽辰已高,但死在前面仍是不忠,故大禦所才有所不滿吧。
” “正是。
” 平岩親吉亡故于剛剛建成的名古屋城二道城。
從家康在駿府為質始,親吉便與他甘苦與共。
對秀忠來說,親吉乃是德川重臣,既教導了兄長信康,又是義直老師。
故秀忠才特意派阿部四郎五郎正之去名古屋探望。
在此期間,親吉亡故,亡故的地點又在新名古屋城内,便成了一個問題。
這位把一生都給了德川的老人,心裡必對新名古屋城城主義直極為不舍。
此時他已身居從三品右近衛權中将,仍不想離開,便死在了名古屋,未回到自己的犬山城。
然而聽到這個消息時,家康甚為不快。
他已料到事情可能發生,才派了成濑正成和竹腰正信二人前往名古屋城。
家康覺得,親吉不應以一介老朽之軀留在名古屋,自應回犬山城将息。
“大禦所也真是強人所難啊。
平岩大人可謂壽終正寝,生死有
虎哉禅師乃一代俊才,他跟随快川和尚研習,剛滿二十歲便被稱作“少年上人”。
伊達政宗之父左京大夫輝宗在政宗剛出世,便為他起名“梵天丸”并在僧侶之中為他遍尋名師。
元龜三年,政宗六歲,虎哉禅師被招到米澤近郊的資福寺,成為政宗的授業之師。
政宗現四十六歲,和虎哉禅師之間已有了四十年的師徒之誼,此事世人盡知。
現在政宗居然要洋教士布道,這自然會成為茶前飯後之議。
有人認為,政宗是受女兒影響,有人則說是大久保忠鄰勸他信教,也有人認為,事情絕非簡單的信奉問題。
政宗這位武将比世上尋常僧侶更是虔誠,此次的目的不是為了信奉,他恐怕乃是打算利用洋教開展海外交易。
議論紛纭之際,也有人站在中間立場,兩面讨好,說政宗既可能受了忠輝夫人的影響,也可能因為大久保忠鄰和長安的勸說。
但政宗卻非這般輕易就改變信奉之人,他總忘不了“利用”二字。
然而,在這個時候,又有另外一個話題流傳開來。
索德羅将被幕府捉拿,判處死罪。
此事早就衆說紛纭了。
傳雲,索德羅自己分辯,他坐上了比斯将軍的船,一不留神導錯了航,船才觸礁而沉。
這番說辭激怒了将軍秀忠,斥索德羅為刁猾之徒。
衆人雖作了諸多努力,似毫無挽回的餘地。
故索德羅已被捉拿歸案的傳言甚嚣塵上。
流言這東西,古往今來都具有神奇的力量,有時能撩撥人心,引導議論朝着良善的方向發展,有時卻會引發難以挽回的暴亂。
一聽淺草施藥院的聖人索德羅要被抓起來,江戶的賤民們立時團團圍住了病院。
差役要來抓索德羅,必從賤民們中間通過。
這樣的騷亂絕不隻發生于淺草。
散布在全國各地的洋教信徒遙相呼應,最終恐變成比昔日的一向宗暴動還要嚴重的大騷亂。
神田的某長屋中,關原合戰的殘衆正擦着大刀蠢蠢欲動,欲趁這惡風重出江湖。
“那些浪人的事我也知道。
那幫人每日對着太陽擊掌祈禱:天下大亂,天下大亂……”這些傳言不知有多少真實成分,然而町奉行土屋權右衛門由政已為此令暗探進入鬧市,加強警備。
一日,伊達政宗來到江戶,在本城的小書院和将軍秀忠見面。
秀忠把胞弟上總介忠輝的嶽父看作父親的戰友,對他甚是尊敬,言語措辭也甚恭謹。
他甚至未讓本多佐渡守和土井利勝留在身邊,隻有柳生宗矩面朝院中的冬日枯坐。
“陸奧守大人認為索德羅翻不起大浪?” “就像他的懇求書中所寫,索德羅是因為受到比斯将軍的脅迫而屈從,僅此而已。
” “但我聽說,他還帶着比斯去拜見過大久保相模守。
” “我想,恐怕也是被迫。
” “晤。
”秀忠在言辭之間對這位獨眼武将無絲毫輕慢,卻也未流露自己的感情。
他神态冷靜,舉止得體,然而談話絕非敞開胸襟。
他把每一字每一句都在心中反複掂量咀嚼,然後繼續思量。
真是滴水不漏之人——政宗時常都有這種感覺。
“其實,最近大久保相模守一直沒來過。
” “是不是身體不适?”政宗想起來,“還是因為愛子新故,情緒低落?” “嗯,我也這般想。
聽說忠常亦是虔誠的洋教信徒。
” 政宗心中一震:将軍到底想說什麼?“聽說忠常僅三十二。
”他又把話題拉回來,“正當盛年啊,白發人送黑發人,确是難以承受之痛啊。
” “故,多要留神。
索德羅乃是洋教的人,把其他信奉都叫邪教。
”秀忠冷靜地繼續道。
“哦……哦?” “人有強有弱。
相模守若把兒子的死歸咎于信奉邪教,恐會擾亂心神。
” “恕在下失禮,但我覺得,索德羅不會朝着這種小小弱點下手。
” “哦……”秀忠微微側頭,“要是由着相模守性子下去,關于各地洋教蜂起的傳言,便會激起大浪。
若有人煽動說,連大久保相模守也支持洋教,最近才不奉公,那時當如何是好?” 伊達政宗道:“将軍就嚴令他奉公吧。
” 秀忠輕輕搖頭:“如何處置索德羅?” “想先聽聽将軍的意思。
” “其實啊,”秀忠義轉移了話題,“尾張犬山城主平岩親吉在名古屋城辭世,大禦所似有所不滿。
” “平岩大人……年事已高了吧?” “是啊,七十了。
” “即使壽辰已高,但死在前面仍是不忠,故大禦所才有所不滿吧。
” “正是。
” 平岩親吉亡故于剛剛建成的名古屋城二道城。
從家康在駿府為質始,親吉便與他甘苦與共。
對秀忠來說,親吉乃是德川重臣,既教導了兄長信康,又是義直老師。
故秀忠才特意派阿部四郎五郎正之去名古屋探望。
在此期間,親吉亡故,亡故的地點又在新名古屋城内,便成了一個問題。
這位把一生都給了德川的老人,心裡必對新名古屋城城主義直極為不舍。
此時他已身居從三品右近衛權中将,仍不想離開,便死在了名古屋,未回到自己的犬山城。
然而聽到這個消息時,家康甚為不快。
他已料到事情可能發生,才派了成濑正成和竹腰正信二人前往名古屋城。
家康覺得,親吉不應以一介老朽之軀留在名古屋,自應回犬山城将息。
“大禦所也真是強人所難啊。
平岩大人可謂壽終正寝,生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