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忠義之臣

關燈
要演一出好戲,比那些女歌舞伎演得還好。

    戲台就在名古屋。

    ” “哦?有趣!你想怎樣演?” “前幾日,在下去大坂城拜訪了少君。

    ” “哦,他和千姬處得可好?” “在下和且元就此談了許久,他對大人的苦心感激不盡,甚至淚流不止。

    ” “哦,你還見到市正了?其實,正月裡澱夫人還特意派他來看望過我,沒有哪個春日,像今年這般讓人心情舒暢了。

    哈哈,那麼市正未和你說些什麼?” 豪康其實想問把清正的女兒八十姬許配給賴宣的事,然而清正仍将話題岔遠:“還有一樁,在下在大坂見了個南蠻人,是個叫保羅的神父。

    他正欲照大禦所的心意做生意。

    您猜保羅和在下說了什麼?”說到這裡,他使勁挺了挺胸脯,捋捋胡須,清清嗓子,然後微微一笑。

     “說了些什麼?”家康身子向前探出。

    見清正昂首挺胸,他故意顯得随意。

     “大禦所,您認為當今世上,最富庶之國為誰?” “咦,世間第一……這個問題可不好回答。

    那神父因自己來自班國感到驕傲?” “不不,非也。

    ”清正使勁搖頭。

    今日,他眼中罕見地閃動着頑童般的調皮。

     “哦,那又說了什麼奉承話?之前有個住在江戶的洋教徒來見我,說我這駿府,乃是世上第二大城呢。

    ” 清正愉快地微笑道:“這般說,世上第一大城在哪個國家?” “他說乃江戶。

    哈哈!江戶第一,駿府第二,大坂便是第三喽!班國、墨國,都無日本太平盛世的繁華城池啊。

    當然,我隻是把這當奉承話聽。

    ” “可那非奉承。

    ” “咦?這也是你的看法?” “保羅非說謊奉承之輩。

    他說,現今世上最了不起的國家便是日本。

    ” “哦,你相信?” “他未說謊,故在下相信。

    其實,慶長九年八月時,他亦參加了豐國祭,當時他尚以為,那種太平氣象能持續兩三年就不錯了。

    ” “哦?” “通常,南蠻和紅毛五年未有戰事,就值得普天同慶了。

    然日本國已連續十年無兵戈之禍。

    因無戰争之虞,百姓聚集的村落漸漸變為市鎮,世人安居樂業。

    他這話,是發自内心。

    ” “你剛才說什麼,一出好戲?” “這個嘛……”清正挺了挺胸,搖搖扇子,“日本堪稱世間第一,故不為此慶祝一下,可說不過去。

    ” “哦,有理。

    ” “清正非草莽之徒。

    名古屋城築建得前所未有地氣派。

    在下想把原三郎左、林又一郎等人從京城叫去,再找幾百個藝伎,以及時下流行的女歌舞伎,給她們穿上一樣的服飾,由在下領歌。

    如此慶祝,大人是否贊成?”言罷,清正用力挺了挺胸,盯着家康。

     家康忙把一隻手放到耳後,道:“肥後守,你說什麼?你要站在藝伎前邊……轉木筒?” 清正故意一愣,“大人不同意?” “不,非也。

    你真欲這麼幹?” “在下為何巴巴跑到駿府來說謊?日本國已是世間第一。

    為了慶祝,在下欲混到藝伎中,和她們穿一樣的衣裳,領唱,跳舞。

    這個慶典要熱熱鬧鬧的,讓太閣在九泉之下也高興高興。

    不過……”清正義捋了一下胡須,“若大禦所反對,也就罷了。

    ” “晤……” “請大人仔細想想,再允準在下。

    正如大人所知,少君和澱夫人近日心情好了許多,正欲重修大佛殿呢。

    因此,在下才打算辦一場舉世無雙的慶典。

    ” “哦。

    先用些茶,名古屋的轉木筒,是舉世無雙的慶典啊!” “正是。

    ” “京城藝伎們的師傅——那原、林二人先前是給太閣牽馬的吧?” “是。

    到了太平時期,他們目光長遠,獲準在外城柳馬場訓練藝伎,真是有眼光的聰明人!隻要他們招呼一聲,京城藝伎們都會歡呼着趕過來。

    ” “哦。

    這麼說來,這個慶典并非和太閣全無關系?” “大禦所大人!” “嗯?” “大人若認為,在下隻是為了大坂才到此迎合,才這般遊說……那在下可就百口莫辯了。

    ” “咦,誰說過這等話?” “不,大人若這樣認為,那可就違背在下的本意了。

    若大禦所允準,在下還有一事相求。

    ” “說說何事?” “大人得先批準慶典……在得到大人的允準之前,清正不能說。

    ” “好。

    那我就贊成!家康雖不喜無謂的花銷,但肥後守大人不會做那毫無意義的浪費,故意讓領民受罪。

    你就好生用那二人吧,我同意。

    ” “哈哈!”清正爽朗地笑了,“在下就猜大人會說節儉一事。

    哈哈,所以年輕人才對大禦所敬而遠之啊。

    不過大禦所,事情還有些棘手。

    ” “棘手?” “是。

    日本畢竟乃是世上第一。

    為了慶祝,希望大禦所大人能真出些力。

    ” “你是想讓我出些金銀?” “不是一些,是像山一樣多。

    哈哈。

    ” 家康使勁搖頭。

    一向謹慎的清正,眼中閃爍着頑童似的光芒,真是少見。

    他全無惡意,帶些遊戲意味,定是想做一件讓家康既吃驚又高興的事。

     其實,在此次築建名古屋城一事上,清正顯示出了非同尋常的誠意。

    諸大名都從各自領地召集大量工匠到名古屋,日夜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