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謀生四條河
關燈
小
中
大
自慶長八年始,京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百姓亦安居樂業。
同九年舉行豐國祭時,此種繁榮已有落地生根之勢。
至十年夏,人間似乎已成太平盛世,戰亂恍若隔世。
德川秀忠入京,曾在一片繁華中激起些許微瀾,不意最後反而徹底消除了百姓的不安。
最初聽說秀忠攜十六萬大軍赴京就任将軍之位,京坂各地百姓紛紛作好了逃難準備。
後來,經過所司代闆倉勝重及茶屋四郎次郎清次、本阿彌光悅和角倉與市等人積極遊說奔走,才未發生大騷亂。
不久,便舉行了盛大的高台寺落成禮。
豐臣秀賴入京,因遭到上方大名和澱夫人反對而未果,對此,一些有心人曾隐隐感到擔憂。
然而,據說德川家康事後不但對此并未深究,反命六男忠輝代秀忠前往大坂城問病。
待秀忠圓滿主持了高台寺落成禮後,前往江戶赴任,世人方才完全放下心來,深感天下大勢已定。
慶長十年六月初四,秀忠出發前往京城。
當日,本阿彌光悅家中做了紅豆飯,舉家同慶。
光悅在豐臣秀吉時曾心存不安。
當日,他卻召集親朋好友。
“隻要有大禦所,海内便不會亂!”推杯換盞之際,他興奮地聲稱:“新京城誕生了!” 秀忠赴京二十多日後,高台院正式遷往高台寺。
京城内外,民風煥然一新。
民心真正穩定下來的證據之一,是北野天滿宮境内、四條河岸附近搭起了雜耍戲棚,雖值盛夏,依然觀者雲集。
其中不僅有京城居民,還有各地前來觐見的使者,以及上京親身體會太平盛世的外地遊客。
一日,本阿彌光悅行至四條河畔的歌舞伎館前,巧遇舊友角倉與市。
與市作為商家,已與同樣年輕的茶屋齊名,他本人亦雄心萬丈,一直在暗中尋找擴大交易的機會,計劃再增加一艘朱印船。
此日途經此地,乃是為了去遊說專門負責幕府海外交易事宜的豐光寺承兌大師。
“在此處遇到先生,實乃晚生之幸。
咱們到附近用些茶吧。
”與市不由分說,把光悅拉到附近一家挂着葦簾的茶舍裡。
“先生一直頗為關照茶屋先生,可也别忘了與市啊。
晚生希望,無論如何再增加一艘朱印船。
”與市道。
“明白,明白。
此事我已向大禦所禀報過了。
”光悅道。
河面上吹來清涼的風,二人甫一落坐,光悅突然意識到,鄰座那個客人,在哪裡見過……此人頭戴宗匠頭巾,年紀五十左右,身形氣派一望便知乃是武士。
光悅一面聽角倉與市說話,一面努力回憶。
“知道知道,你就放心吧,一定能批下來。
”光悅繼續敷衍着。
突然,“啪”的一聲,他重重拍膝道:“對,高山右近大夫!” 角倉與市吓了一跳,問道:“您說什麼?” “噓——”光悅趕緊向與市使了個眼色,身子一轉,背對葦簾。
此時與市似也明白了些,小聲道:“旁邊那位是何人?” “就是想把洋教立為日本國教、惹得已故太閣震怒的高山右近大夫。
” “哦?那位寄身于加賀前田門下的茶道師?” “是啊。
現已改名為等伯。
在茶道方面造詣頗高,乃‘利休七哲’第一人。
” “噢,時隔多年,高山右近大夫又從加賀回到此處遊玩?” “噓——”光悅再次止住與市,他聽到,那個和高山右近坐在一處的武士似提到了松平忠輝。
忠輝公子不久前曾代将軍同往大坂城問病,京坂一時議論紛紛。
然而引起光悅興趣的倒并非此事,而是因為光悅的表妹阿幸嫁給了忠輝家老大久保長安為妾,但聽說最近她已離開佐渡,到了京城。
“啊,這麼說來,松平忠輝大人還真是器量非凡啊。
”光悅凝神細聽時,高山右近的聲音如行雲流水般清晰傳來。
唯經常練習歌謠,才會有這般好嗓子。
“我在大坂也聽說了,家康公諸子中,松平大人的氣度絲毫不遜于結城秀康大人。
” “正是。
” “但大人的眉眼之間隐生反骨,您不認為有些意思嗎?”那武士說罷,低聲笑了。
高山右近好像對此也頗有興緻。
“衆多兄弟之中突然生出一個逆子,但還遠遠不止這些吧。
” “是啊。
讓我們舊教的敵人、英吉利人三浦按針一直待在家康公左右,甚是危險。
不知何時,我們的人可能就被他用計趕出日本了。
天主教信徒的不安并非
同九年舉行豐國祭時,此種繁榮已有落地生根之勢。
至十年夏,人間似乎已成太平盛世,戰亂恍若隔世。
德川秀忠入京,曾在一片繁華中激起些許微瀾,不意最後反而徹底消除了百姓的不安。
最初聽說秀忠攜十六萬大軍赴京就任将軍之位,京坂各地百姓紛紛作好了逃難準備。
後來,經過所司代闆倉勝重及茶屋四郎次郎清次、本阿彌光悅和角倉與市等人積極遊說奔走,才未發生大騷亂。
不久,便舉行了盛大的高台寺落成禮。
豐臣秀賴入京,因遭到上方大名和澱夫人反對而未果,對此,一些有心人曾隐隐感到擔憂。
然而,據說德川家康事後不但對此并未深究,反命六男忠輝代秀忠前往大坂城問病。
待秀忠圓滿主持了高台寺落成禮後,前往江戶赴任,世人方才完全放下心來,深感天下大勢已定。
慶長十年六月初四,秀忠出發前往京城。
當日,本阿彌光悅家中做了紅豆飯,舉家同慶。
光悅在豐臣秀吉時曾心存不安。
當日,他卻召集親朋好友。
“隻要有大禦所,海内便不會亂!”推杯換盞之際,他興奮地聲稱:“新京城誕生了!” 秀忠赴京二十多日後,高台院正式遷往高台寺。
京城内外,民風煥然一新。
民心真正穩定下來的證據之一,是北野天滿宮境内、四條河岸附近搭起了雜耍戲棚,雖值盛夏,依然觀者雲集。
其中不僅有京城居民,還有各地前來觐見的使者,以及上京親身體會太平盛世的外地遊客。
一日,本阿彌光悅行至四條河畔的歌舞伎館前,巧遇舊友角倉與市。
與市作為商家,已與同樣年輕的茶屋齊名,他本人亦雄心萬丈,一直在暗中尋找擴大交易的機會,計劃再增加一艘朱印船。
此日途經此地,乃是為了去遊說專門負責幕府海外交易事宜的豐光寺承兌大師。
“在此處遇到先生,實乃晚生之幸。
咱們到附近用些茶吧。
”與市不由分說,把光悅拉到附近一家挂着葦簾的茶舍裡。
“先生一直頗為關照茶屋先生,可也别忘了與市啊。
晚生希望,無論如何再增加一艘朱印船。
”與市道。
“明白,明白。
此事我已向大禦所禀報過了。
”光悅道。
河面上吹來清涼的風,二人甫一落坐,光悅突然意識到,鄰座那個客人,在哪裡見過……此人頭戴宗匠頭巾,年紀五十左右,身形氣派一望便知乃是武士。
光悅一面聽角倉與市說話,一面努力回憶。
“知道知道,你就放心吧,一定能批下來。
”光悅繼續敷衍着。
突然,“啪”的一聲,他重重拍膝道:“對,高山右近大夫!” 角倉與市吓了一跳,問道:“您說什麼?” “噓——”光悅趕緊向與市使了個眼色,身子一轉,背對葦簾。
此時與市似也明白了些,小聲道:“旁邊那位是何人?” “就是想把洋教立為日本國教、惹得已故太閣震怒的高山右近大夫。
” “哦?那位寄身于加賀前田門下的茶道師?” “是啊。
現已改名為等伯。
在茶道方面造詣頗高,乃‘利休七哲’第一人。
” “噢,時隔多年,高山右近大夫又從加賀回到此處遊玩?” “噓——”光悅再次止住與市,他聽到,那個和高山右近坐在一處的武士似提到了松平忠輝。
忠輝公子不久前曾代将軍同往大坂城問病,京坂一時議論紛紛。
然而引起光悅興趣的倒并非此事,而是因為光悅的表妹阿幸嫁給了忠輝家老大久保長安為妾,但聽說最近她已離開佐渡,到了京城。
“啊,這麼說來,松平忠輝大人還真是器量非凡啊。
”光悅凝神細聽時,高山右近的聲音如行雲流水般清晰傳來。
唯經常練習歌謠,才會有這般好嗓子。
“我在大坂也聽說了,家康公諸子中,松平大人的氣度絲毫不遜于結城秀康大人。
” “正是。
” “但大人的眉眼之間隐生反骨,您不認為有些意思嗎?”那武士說罷,低聲笑了。
高山右近好像對此也頗有興緻。
“衆多兄弟之中突然生出一個逆子,但還遠遠不止這些吧。
” “是啊。
讓我們舊教的敵人、英吉利人三浦按針一直待在家康公左右,甚是危險。
不知何時,我們的人可能就被他用計趕出日本了。
天主教信徒的不安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