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江戶之蛙
關燈
小
中
大
為,您若這般做,大禦所便會責罵您不懂他的心思。
” “哦……” “大禦所決定親手解決伊達之難,然後帶着少主進京面聖。
他想把此事作為自己最後的努力。
” “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啊。
” “因此,他即便來江戶,也不會住進西苑。
因西苑乃是繼承大禦所和将軍您大業的第三代将軍的居所。
” “你是說父親要住進本城?” “非也。
本城乃是征夷大将軍的居所。
将軍要是想為大禦所準備一個住處,就選擇二道城吧。
如此,大禦所會甚是快意。
” “宗矩,你連父親的日程和住處都已知……你真是會刁難人。
我要不問,你便不說!真是如燈盞,撥一下亮一下!”秀忠面帶怒色,責道。
宗矩毫不在乎施了一禮,道:“正是。
” 秀忠見宗矩如此應答,更是生怒。
他雖一向嚴肅認真,但對如此揶揄實難容忍,“你雖然什麼都知,卻不欲主動道出?” “正是。
”宗矩再次毫不猶豫回道,“将軍大人與大禦所父子之間必心靈相通、步調一緻,若我等介入其中,破壞了您父子之諧,便是不妥。
因此,除了大禦所讓在下傳達之言,其他事情,隻要将軍大人不問,在下決不敢多言。
” 秀忠咬了咬牙,道:“有理。
” “将軍大人,您要是明白這些,在下也就有立足之地了。
” “又右衛門,待大禦所來江戶,就住在二道城。
但,父親已年邁,還未從大坂之戰的疲憊中恢複。
作為兒子,我應盡量把諸事理好,也好讓父親早日回駿府。
” “這才是孝心。
” “我還有一事要問。
我若把伊達請到江戶,讓他當面發誓,事情便能解決嗎?” “這……” “事情會暫時得到解決,但之後還會發生動亂,如此便無法去除病根。
父親有何主意?雖還未說,但父親心中定已有所考慮。
先生,你所慮如何?” 宗矩微驚,原本以為秀忠已怒,卻不料到他竟如此耐心下問。
“不敢當。
”他剛一開口,又忙止住。
下無诤臣便上無明主。
他至今仍舊拒絕加封,拒絕晉爵,隻因欲作為一介诤臣侍奉于将軍左右。
“将軍這麼問,在下便不妨說說。
”他故意擺了擺架子,道,“大禦所問了在下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 “什麼問題?” “他說,出現了一隻食人之虎,不願踏進太平大門。
” “食人之虎?” “是。
若将軍他日往極樂去,那虎卻仍留在世上,不知他會如何對待少主。
這個問題讓在下意外,也很難回答。
” “嗯。
” “大禦所還說,到那時,他也早就不在人世。
吃人的老虎說不定會搗亂,當如何是好?”宗矩語氣比家康還嚴厲,緊緊盯着秀忠。
一隻不願踏進太平門檻的食人之虎……秀忠閉上眼,眼前浮現出兩張面孔,一為伊達政宗,一為忠輝。
“倘若置之不理,那食人之虎定會闖入市井,緻使血流成河。
”宗矩似在說别人之事,“但,若槍炮齊放,不僅可能被老虎反噬,還可能傷及無辜。
此亂一起,必有人沿川逃跑時溺水而亡,有人亂中放火燒掉家園。
況且,若讓老虎逃了,百姓戰戰,天下兢兢,何能安心?” 秀忠輕輕點頭,睜開眼,“先生是怎樣回話的?” “在下未找到合适的答辭,單是說令少主好生看住那老虎。
” “讓竹千代好生看住?” “是。
少主定非它對手,隻能在還未舉槍放炮時,便想法令老虎乖乖人籠,然後看住它,但并不殺之。
如此,天下無憂矣……” 秀忠低應了一聲。
他為人一向規規矩矩,在他看來,宗矩的這說法幾如戲言,饒是如此,卻說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自不便深駁。
他遂道:“父親同意你的說法?” 宗矩拿出随身所佩短刀,“大禦所說甚好,還賞給在下這柄短刀。
” “哦。
” “将軍有何疑慮,請盡管說。
” “竹千代若無這個能耐,當如何?他的眼神若不夠威嚴,便無法對老虎産生震懾。
” “不。
”宗矩挺起胸道,“将軍差矣。
即便是将軍的眼神,就已足夠威嚴。
” “我?” “大禦所請林道春為首的諸多學人,傳授太平之際的聖人之道。
聖學與已遍服天下大名的征夷大将軍的武力合為一體,此力威懾之下,何人敢不懼?若人不懼,隻能說将軍還不明此理,不會以眼神懾人。
” “哦……”秀忠臉色再次微微泛紅,似是出于羞愧,“你是說我太懦弱了?” “隻有懦弱心虛之人才會馬上拔刀。
執刀在手,就與盲目地用槍炮打老虎一樣,隻會讓老虎瘋狂,傷及百姓。
因此,敝派新陰流主張,不當輕易拔劍,拔劍則必勝。
” 秀忠默默盯着宗矩。
他面上平靜如水,但宗矩卻能聽到他劇烈的心跳——他在拼命體會宗矩之言。
秀忠是個很難得的老實正直之人,因此,家康才選擇他作為繼承大業之人,對他信賴有加。
“父親所言和你的劍道乃是一緻?” “殊途同歸。
” “多虧了先生,我才明白父親的心意。
你去把大炊叫來,我們議一議前往駿府之事。
” 柳生宗矩畢恭
” “哦……” “大禦所決定親手解決伊達之難,然後帶着少主進京面聖。
他想把此事作為自己最後的努力。
” “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啊。
” “因此,他即便來江戶,也不會住進西苑。
因西苑乃是繼承大禦所和将軍您大業的第三代将軍的居所。
” “你是說父親要住進本城?” “非也。
本城乃是征夷大将軍的居所。
将軍要是想為大禦所準備一個住處,就選擇二道城吧。
如此,大禦所會甚是快意。
” “宗矩,你連父親的日程和住處都已知……你真是會刁難人。
我要不問,你便不說!真是如燈盞,撥一下亮一下!”秀忠面帶怒色,責道。
宗矩毫不在乎施了一禮,道:“正是。
” 秀忠見宗矩如此應答,更是生怒。
他雖一向嚴肅認真,但對如此揶揄實難容忍,“你雖然什麼都知,卻不欲主動道出?” “正是。
”宗矩再次毫不猶豫回道,“将軍大人與大禦所父子之間必心靈相通、步調一緻,若我等介入其中,破壞了您父子之諧,便是不妥。
因此,除了大禦所讓在下傳達之言,其他事情,隻要将軍大人不問,在下決不敢多言。
” 秀忠咬了咬牙,道:“有理。
” “将軍大人,您要是明白這些,在下也就有立足之地了。
” “又右衛門,待大禦所來江戶,就住在二道城。
但,父親已年邁,還未從大坂之戰的疲憊中恢複。
作為兒子,我應盡量把諸事理好,也好讓父親早日回駿府。
” “這才是孝心。
” “我還有一事要問。
我若把伊達請到江戶,讓他當面發誓,事情便能解決嗎?” “這……” “事情會暫時得到解決,但之後還會發生動亂,如此便無法去除病根。
父親有何主意?雖還未說,但父親心中定已有所考慮。
先生,你所慮如何?” 宗矩微驚,原本以為秀忠已怒,卻不料到他竟如此耐心下問。
“不敢當。
”他剛一開口,又忙止住。
下無诤臣便上無明主。
他至今仍舊拒絕加封,拒絕晉爵,隻因欲作為一介诤臣侍奉于将軍左右。
“将軍這麼問,在下便不妨說說。
”他故意擺了擺架子,道,“大禦所問了在下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 “什麼問題?” “他說,出現了一隻食人之虎,不願踏進太平大門。
” “食人之虎?” “是。
若将軍他日往極樂去,那虎卻仍留在世上,不知他會如何對待少主。
這個問題讓在下意外,也很難回答。
” “嗯。
” “大禦所還說,到那時,他也早就不在人世。
吃人的老虎說不定會搗亂,當如何是好?”宗矩語氣比家康還嚴厲,緊緊盯着秀忠。
一隻不願踏進太平門檻的食人之虎……秀忠閉上眼,眼前浮現出兩張面孔,一為伊達政宗,一為忠輝。
“倘若置之不理,那食人之虎定會闖入市井,緻使血流成河。
”宗矩似在說别人之事,“但,若槍炮齊放,不僅可能被老虎反噬,還可能傷及無辜。
此亂一起,必有人沿川逃跑時溺水而亡,有人亂中放火燒掉家園。
況且,若讓老虎逃了,百姓戰戰,天下兢兢,何能安心?” 秀忠輕輕點頭,睜開眼,“先生是怎樣回話的?” “在下未找到合适的答辭,單是說令少主好生看住那老虎。
” “讓竹千代好生看住?” “是。
少主定非它對手,隻能在還未舉槍放炮時,便想法令老虎乖乖人籠,然後看住它,但并不殺之。
如此,天下無憂矣……” 秀忠低應了一聲。
他為人一向規規矩矩,在他看來,宗矩的這說法幾如戲言,饒是如此,卻說得條理清晰頭頭是道,自不便深駁。
他遂道:“父親同意你的說法?” 宗矩拿出随身所佩短刀,“大禦所說甚好,還賞給在下這柄短刀。
” “哦。
” “将軍有何疑慮,請盡管說。
” “竹千代若無這個能耐,當如何?他的眼神若不夠威嚴,便無法對老虎産生震懾。
” “不。
”宗矩挺起胸道,“将軍差矣。
即便是将軍的眼神,就已足夠威嚴。
” “我?” “大禦所請林道春為首的諸多學人,傳授太平之際的聖人之道。
聖學與已遍服天下大名的征夷大将軍的武力合為一體,此力威懾之下,何人敢不懼?若人不懼,隻能說将軍還不明此理,不會以眼神懾人。
” “哦……”秀忠臉色再次微微泛紅,似是出于羞愧,“你是說我太懦弱了?” “隻有懦弱心虛之人才會馬上拔刀。
執刀在手,就與盲目地用槍炮打老虎一樣,隻會讓老虎瘋狂,傷及百姓。
因此,敝派新陰流主張,不當輕易拔劍,拔劍則必勝。
” 秀忠默默盯着宗矩。
他面上平靜如水,但宗矩卻能聽到他劇烈的心跳——他在拼命體會宗矩之言。
秀忠是個很難得的老實正直之人,因此,家康才選擇他作為繼承大業之人,對他信賴有加。
“父親所言和你的劍道乃是一緻?” “殊途同歸。
” “多虧了先生,我才明白父親的心意。
你去把大炊叫來,我們議一議前往駿府之事。
” 柳生宗矩畢恭